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路隧道施工主动控制变形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6
1
作者 肖广智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87-1094,共8页
针对隧道施工中对加固围岩、充分发挥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方面重视不够,致使隧道开挖分部较多、工效低以及软弱围岩发生大变形等问题,通过对煤矿行业主动控制变形、国内外主动控制变形技术进行调研和部分铁路隧道施工实践、研究,得出如下结... 针对隧道施工中对加固围岩、充分发挥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方面重视不够,致使隧道开挖分部较多、工效低以及软弱围岩发生大变形等问题,通过对煤矿行业主动控制变形、国内外主动控制变形技术进行调研和部分铁路隧道施工实践、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隧道施工中主动控制围岩变形,可充分发挥、调动围岩的自承载作用;采用主动控制围岩变形技术,可实现软弱围岩大断面机械化快速施工,解决超大断面设计施工技术难题,有效控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避免大变形的发生;锚杆、锚索以及注浆加固地层等是主动控制围岩变形的关键技术措施,必须配置大型机械设备,掌握成套施工工艺,确保锚固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隧道施工 主动控制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围岩变形主动控制理念的隧道支护时机虚拟支撑力法 被引量:8
2
作者 周子寒 何川 +3 位作者 陈子全 马伟斌 汪波 邹文浩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88,共13页
基于隧道纵向空间与时间效应构建求解隧道支护时机的虚拟支撑力法,并通过调整支护时机以达到主动调控围岩变形的目的。根据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以围岩临空面单元的整体安全系数建立支护时机控制基准;利用掌子面掘进速率不变的假定,... 基于隧道纵向空间与时间效应构建求解隧道支护时机的虚拟支撑力法,并通过调整支护时机以达到主动调控围岩变形的目的。根据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以围岩临空面单元的整体安全系数建立支护时机控制基准;利用掌子面掘进速率不变的假定,将隧道纵向空间问题转化为时间问题;基于围岩应力释放率和围岩整体位移完成系数与掌子面纵向推进的相互关系,提出求解支护体系(初期支护或超前支护)支护时机的力学模型及虚拟支撑力求解方法。依托成兰铁路茂县隧道,分别求解围岩级别不同、埋深不同、侧压力系数不同时支护体系的极限支护时机,对比有无超前支护2种情况下隧道变形的监测结果与求解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隧道Ⅲ级围岩拱顶和拱底的安全系数大于拱腰;围岩级别对支护时机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应力水平,最次为埋深;求解方法的计算结果与隧道实测结果间的绝对误差仅为1.3 cm,支护时机对围岩变形的主动控制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变形主动控制 支护体系 支护时机 初期支护 超前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索网天线机电耦合动力学建模与主动变形控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寻广彬 吴志刚 +2 位作者 彭海军 穆瑞楠 邬树楠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0-575,共6页
索网天线因其折叠收纳比高、质量轻以及口径大等优点,成为众多空间任务的首选天线形式,但反射面精度较低限制了大型索网天线的在轨性能指标。在索网天线竖向张力索中加入压电陶瓷堆(PZT)作动器,通过主动控制提高反射面的形面精度。首先... 索网天线因其折叠收纳比高、质量轻以及口径大等优点,成为众多空间任务的首选天线形式,但反射面精度较低限制了大型索网天线的在轨性能指标。在索网天线竖向张力索中加入压电陶瓷堆(PZT)作动器,通过主动控制提高反射面的形面精度。首先,将张紧的索网天线分为含有作动器的主动索单元和不含作动器的被动索单元,通过压电本构方程、几何方程和哈密顿原理推导出主动索单元的动力学模型,并与被动索单元一起组装得到索网天线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然后,根据天线反射面的初始形面误差和所建立的天线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方法计算出各作动器的控制输入电压曲线。最后,以一个10m口径的索网天线为算例,验证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网天线 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 主动变形控制 PZT作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入SMA纤维的复合材料薄壁结构的主动变形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树莲 任勇生 +1 位作者 王晓辉 朱智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84-1390,共7页
建立了具有主动SMA材料的各向异性单闭室薄壁截面梁的二维截面分析模型;SMA纤维沿任意β角铺设,含SMA纤维层合板材料性能由混合率进行预测;基于Tanaka的SMA应力应变关系以及Lin的线性相变动力模型,导出了SMA诱发的轴力、扭矩与弯矩的数... 建立了具有主动SMA材料的各向异性单闭室薄壁截面梁的二维截面分析模型;SMA纤维沿任意β角铺设,含SMA纤维层合板材料性能由混合率进行预测;基于Tanaka的SMA应力应变关系以及Lin的线性相变动力模型,导出了SMA诱发的轴力、扭矩与弯矩的数学表达式。由建立的具有拉伸-扭转-弯曲静变形耦合的一般公式出发,讨论周向反对称刚度配置特殊情形并给出了简化的本构方程。数值研究结果表明:相变期间空心悬臂梁在SMA纤维驱动下产生较为显著的弯曲变形和扭转变形。调节SMA纤维的激励温度、改变复合材料铺层角、改变SMA纤维的含量和SMA的初始应变都能明显改善SMA的变形驱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薄壁结构 变形主动控制 形状记忆合金纤维 风机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磨铁路景寨隧道软岩大变形控制方案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金龙 马伟斌 +1 位作者 郭小雄 邹文浩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52,共4页
根据玉溪至磨憨铁路景寨隧道变形破坏特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从施作径向高预应力锚索和注浆、优化断面、快挖快支快封闭、少爆破开挖、改良钢架等方面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垂直于优势节理面方向塑性区范围减小了近1/3... 根据玉溪至磨憨铁路景寨隧道变形破坏特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从施作径向高预应力锚索和注浆、优化断面、快挖快支快封闭、少爆破开挖、改良钢架等方面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垂直于优势节理面方向塑性区范围减小了近1/3,沿节理面方向塑性区基本未向深处发展;浅层围岩多受剪和受拉屈服,深层围岩基本未屈服;隧道变形呈非对称性,右边墙至拱顶范围内变形较大,最大变形发生在右拱肩;与原设计方案相比隧道变形值大幅降低,最大变形为50.1 cm,满足预留变形量要求。经实施和现场监测,优化方案能充分发挥和提高围岩承载力,有效控制隧道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变形主动控制 试验研究 软岩大变形 预应力锚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