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状态观测器的智能悬臂梁自适应SSDV半主动振动控制研究
1
作者 白永明 蔡亮亮 季宏丽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8-245,共8页
半主动振动控制因其不需精确的结构模型就能实现较好的振动控制效果,以航天器上使用的某种轻质复合材料制作的智能悬臂梁结构件为载体,设计一种基于状态观测器的自适应SSDV半主动控制方法对其进行振动控制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状... 半主动振动控制因其不需精确的结构模型就能实现较好的振动控制效果,以航天器上使用的某种轻质复合材料制作的智能悬臂梁结构件为载体,设计一种基于状态观测器的自适应SSDV半主动控制方法对其进行振动控制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状态观测器观测值误差在1%之内,一阶振动幅值减少了75.24%。这为航天器上柔性化和低刚度的悬臂结构件的振动控制提供一种有效可行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悬臂梁 状态观测器 自适应SSDV 主动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稳定挠性卫星姿态机动时变滑模变结构和主动振动控制 被引量:22
2
作者 胡庆雷 马广富 +1 位作者 姜野 刘亚秋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2-126,共5页
针对带有控制受限的挠性卫星的姿态机动和振动控制问题,给出了一类仅利用输出信息的变结构控制和基于智能材料的主动振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首先给出变结构姿态控制器的设计来完成卫星姿态机动,并给出一种切换机制以实现挠... 针对带有控制受限的挠性卫星的姿态机动和振动控制问题,给出了一类仅利用输出信息的变结构控制和基于智能材料的主动振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首先给出变结构姿态控制器的设计来完成卫星姿态机动,并给出一种切换机制以实现挠性卫星快速姿态机动;其次,采用分布式压电元件作为作动器,设计了应变速率反馈补偿器以增加挠性结构的阻尼,使其振动能够很快衰减.最后,将本文提出的方法应用于三轴稳定挠性卫星的姿态机动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在推力器的控制受限条件下,完成姿态机动的同时,有效地抑制挠性附件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性卫星 变结构控制 姿态机动 控制受限 主动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D算法的压电智能结构形状与主动振动控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书扬 张顺琦 +2 位作者 李靖 白晶 秦现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81,共8页
压电智能结构在形状优化控制方面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薄壁结构。为了使薄壁结构能够准确变形,首先根据一阶剪切变形假设建立压电智能结构机电耦合静力学平衡方程,用最小二乘的思想计算薄壁结构产生预定目标形变的最优静电压值。此外,为使... 压电智能结构在形状优化控制方面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薄壁结构。为了使薄壁结构能够准确变形,首先根据一阶剪切变形假设建立压电智能结构机电耦合静力学平衡方程,用最小二乘的思想计算薄壁结构产生预定目标形变的最优静电压值。此外,为使结构变形快速稳定,减少驱动变形产生的额外振动,建立智能压电结构动力学模型,采用PID控制策略,实现对形状控制的主动振动抑制。最后以一多压电致动器悬臂梁为例,进行形状与振动控制仿真,得到良好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智能结构 形状控制 多压电致动 主动振动控制 PID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索磁流变液阻尼器半主动振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金海 关新春 +1 位作者 刘敏 欧进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7-830,共4页
桥梁斜拉索是一种小阻尼、大柔度结构,在各种环境荷载作用下极易发生剧烈振动,因此迫切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斜拉索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本文针对山东滨州黄河公路大桥的减振需要,研究了基于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半主动振动控制系统的设... 桥梁斜拉索是一种小阻尼、大柔度结构,在各种环境荷载作用下极易发生剧烈振动,因此迫切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斜拉索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本文针对山东滨州黄河公路大桥的减振需要,研究了基于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半主动振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材料与器件的性能实验以及现场振动控制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索 磁流变液 磁流变液阻尼器 主动振动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ER阻尼器作斜拉索半主动振动控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勇 孙炳楠 +2 位作者 楼文娟 倪一清 高赞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5,共6页
提出了基于ER/MR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算法对斜拉索进行振动控制,并进行了振动控制试验。该算法建立在离散时间系统的基础上,并考虑了EP/MR阻尼器的力学特性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首先通过模态降阶的理论,减少了系统的自... 提出了基于ER/MR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算法对斜拉索进行振动控制,并进行了振动控制试验。该算法建立在离散时间系统的基础上,并考虑了EP/MR阻尼器的力学特性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首先通过模态降阶的理论,减少了系统的自由度数目,使系统更易于控制。在阻尼器采用Bingham模型的半主动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应用更符合阻尼器实际力学特性的双粘性模型,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办法。然后在试验室建立了缩尺比为1∶12的一根12m长的斜拉索试验模型,考虑到ER阻尼器与MR阻尼器具有相似的力学特性,选用ER阻尼器作为作动器,完成了斜拉索半主动振动控制的试验研究,并与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索 ER/MR阻尼器 振动控制 主动振动控制 振动控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座椅主动振动控制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会英 盖玉先 郑超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27-1230,共4页
利用基于滤波X最小均方值算法的前馈型自适应控制系统,对汽车座椅振动实施主动控制,以改善座椅的动态舒适性。建立了六自由度人体—座椅系统模型和主动振动控制系统模型,并在Simulink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目前汽车普遍采用的被... 利用基于滤波X最小均方值算法的前馈型自适应控制系统,对汽车座椅振动实施主动控制,以改善座椅的动态舒适性。建立了六自由度人体—座椅系统模型和主动振动控制系统模型,并在Simulink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目前汽车普遍采用的被动隔振系统,主动控制系统可以大大降低车身振动向人体的传递,提高了汽车座椅的动态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座椅 主动振动控制 自适应控制 滤波X最小均方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并联平台的动力学建模及主动振动控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泉 王瑞洲 +2 位作者 周丽平 谭珍珍 孙志峻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25-1031,1096-1097,共7页
针对柔性并联机器人的结构振动及控制问题,提出在并联机器人的柔性构件上附加多组成对的压电换能器进行振动测量和主动振动控制的方法。首先,设计了基于直线超声电机驱动的3-PRR(P代表移动副,R代表转动副)柔性并联定位平台;其次,根据Ham... 针对柔性并联机器人的结构振动及控制问题,提出在并联机器人的柔性构件上附加多组成对的压电换能器进行振动测量和主动振动控制的方法。首先,设计了基于直线超声电机驱动的3-PRR(P代表移动副,R代表转动副)柔性并联定位平台;其次,根据Hamilton方程和假设模态法,并考虑到每条支链中柔性杆终端的实际边界条件,分别建立了三条对称支链和移动平台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施加闭链约束方程,得到了3-PRR柔性并联平台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方程;然后,为有效抑制振动,在柔性杆上安装多组成对的压电驱动器和传感器,从而使柔性杆具有智能结构的特性;最后,基于此模型,提出了采用PD反馈控制器和SRF应变率反馈(Strain rate feedback)控制器相结合的混合控制方法来进行轨迹跟踪与振动抑制,并给出了基于李雅普诺夫理论的稳定性证明。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多组压电换能器的混合控制方法可以使动平台在准确跟踪目标轨迹的同时,实现对柔性杆残余振动的快速抑制,进而提高定位平台的效率和精度,为后续的工程实验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电机 柔性机器人 动力学模型 压电换能器 主动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振动控制中传感/作动元件配置问题的全局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存堂 唐建中 +1 位作者 费鸣 史维祥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5-59,共5页
提出了一种主动振动控制中作动/传感元件位置的复合优化方法,它能有效地解决全局优化配置问题;通过对单点并置问题的优化,证明了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并对多点配置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主动振动控制 传感器/作动器 优化配置 柔性结构 空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S320C6713B+FPGA数字控制器实现磁悬浮飞轮主动振动控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彬 房建成 刘刚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157,共7页
为了抑制磁悬浮飞轮的振动,分析了磁悬浮飞轮的振动源。针对磁悬浮飞轮最主要的振动源-不平衡振动,给出了一种基于TMS320C6713B+FPGA数字控制器的磁悬浮飞轮主动振动控制实现方案。介绍了所采用的主动振动控制方法、数字控制器的硬件组... 为了抑制磁悬浮飞轮的振动,分析了磁悬浮飞轮的振动源。针对磁悬浮飞轮最主要的振动源-不平衡振动,给出了一种基于TMS320C6713B+FPGA数字控制器的磁悬浮飞轮主动振动控制实现方案。介绍了所采用的主动振动控制方法、数字控制器的硬件组成和功能原理,并讨论了DSP中主动振动控制算法的实现和FPGA中多任务管理及外设控制等。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本方法进行主动振动控制后,磁悬浮飞轮的不平衡振动衰减至3.2%,表明本实现方案对飞轮转子不平衡振动取得了很好的抑制效果,对于增加磁悬浮飞轮姿态控制的稳定性,提高对地观测分辨率具有重要意义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飞轮 磁轴承 不平衡振动 主动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式作动器主动振动控制的理论原理及控制策略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美玲 汪风泉 +1 位作者 颜景平 许尚贤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95-102,共8页
对电磁式作动器主动振动控制的理论原理及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系统的实验模型,用传递函数分析法导出了系统振动传递率和稳定工作时各种反馈变量增益值的限定范围,并用计算机仿真法详细讨论了系统在各种反馈变量条件下,以及不... 对电磁式作动器主动振动控制的理论原理及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系统的实验模型,用传递函数分析法导出了系统振动传递率和稳定工作时各种反馈变量增益值的限定范围,并用计算机仿真法详细讨论了系统在各种反馈变量条件下,以及不同增益条件下的主动振动控制性能,结果表明:在低频和宽频激振条件下,采用绝对位移、绝对速度、相对位移组合反馈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振动控制 电磁式作动器 传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精密隔振平台主动振动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8
11
作者 浦军 梅德庆 陈子辰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1-33,共3页
建立了超精密隔振平台的结构及动力学模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向电磁作动器,并采用PID控制算法建立了主动振动控制系统模型,经Matlab软件仿真分析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
关键词 超精密隔振平台 主动振动控制系统 设计 双向电磁作动器 振动控制 PID控制 精密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挠性航天器退步自适应姿态机动及主动振动控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敏 杨军 +1 位作者 李学林 徐世杰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4,共6页
针对带有分布式压电陶瓷执行机构的挠性航天器姿态机动与主动振动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退步直接自适应一体化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挠性航天器姿态机动与主动振动控制的模型,并分析了动力学子系统的近似严格正实性;然后,采用退步直接自适... 针对带有分布式压电陶瓷执行机构的挠性航天器姿态机动与主动振动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退步直接自适应一体化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挠性航天器姿态机动与主动振动控制的模型,并分析了动力学子系统的近似严格正实性;然后,采用退步直接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了挠性航天器的姿态机动主动振动控制器,并证明了控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最后,进行了不同仿真条件下的数学仿真验证.理论分析与数学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不依赖航天器参数,对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具有强鲁棒性,能有效抑制挠性附件的振动,对挠性航天器的控制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性航天器 姿态机动 主动振动控制 直接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ube的挠性航天器模型预测姿态控制及主动振动控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管萍 吴希岩 戈新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61-270,共10页
针对大角度姿态机动的挠性航天器,将基于“管道”(Tube)的模型预测控制(Tube-bas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Tube-MPC)应用于挠性航天器的姿态控制中。首先,对不考虑扰动的挠性航天器的标称系统设计模型预测控制律,求解模型预测控制... 针对大角度姿态机动的挠性航天器,将基于“管道”(Tube)的模型预测控制(Tube-bas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Tube-MPC)应用于挠性航天器的姿态控制中。首先,对不考虑扰动的挠性航天器的标称系统设计模型预测控制律,求解模型预测控制问题以确定飞行姿态角的标称轨迹。然后,针对带有扰动的挠性航天器的实际系统,将挠性附件振动和外部扰动作为复合扰动,设计辅助控制器使实际系统状态处于以标称轨迹为中心的Tube不变集内,驱使实际系统状态到达标称轨迹上,并沿着标称轨迹最终收敛于原点。基于Tube的模型预测姿态控制器在满足控制输入约束条件下能有效处理扰动,从而实现对姿态角指令的有效跟踪。同时,针对姿态机动过程引起的挠性附件振动,采用压电智能材料,设计了全阶滑模主动振动控制器。全阶滑模控制器可有效减少抖振,从而使挠性振动模态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快速衰减。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Tube的模型预测姿态控制器与全阶滑模主动振动控制器能有效地抑制挠性附件的振动和外界扰动,对姿态角指令有较好的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性航天器 模型预测控制 滑模控制 姿态控制 主动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结构有限元动力模型的建立及主动振动控制和抑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忠东 陈塑寰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8-43,共6页
采用一种新的压电板单元,建立了含有分布压电传感元件和执行元件结构(智能结构)的有限元动力模型。利用两种反馈控制律,研究了智能结构振动控制与抑制的问题,并提出了智能结构主动振动控制和抑制的一种方法。最后,提供了数值示例... 采用一种新的压电板单元,建立了含有分布压电传感元件和执行元件结构(智能结构)的有限元动力模型。利用两种反馈控制律,研究了智能结构振动控制与抑制的问题,并提出了智能结构主动振动控制和抑制的一种方法。最后,提供了数值示例,说明本文提出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结构 压电元件 主动振动控制 结构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层合板智能结构主动振动控制的边界元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妃二 姚立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2,共3页
利用边界元法模拟智能结构的振动控制 ,推导出具有压电传感器及致动器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边界积分方程 ,应用负速度反馈控制律 ,研究了复合材料层合板智能结构主动振动控制问题。算例分析证明该方程的正确性。
关键词 智能结构 主动振动控制 边界元法 结构振动 复合材料层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鲁棒自适应主动振动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艳丽 张俊杰 +1 位作者 唐建中 史维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7-11,16,共6页
针对一类在有界输入和输出扰动情况下满足正实条件的主动振动控制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鲁棒自适应主动振动控制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模态控制方法而言,此方法根据可直接测量的输出量构成控制律,因而不需要进行模态估计... 针对一类在有界输入和输出扰动情况下满足正实条件的主动振动控制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鲁棒自适应主动振动控制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模态控制方法而言,此方法根据可直接测量的输出量构成控制律,因而不需要进行模态估计.基于有限维状态空间模型得到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律不存在由于模态截断引起的溢出问题.通过对简支梁主动振动控制的仿真研究,表明了文中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满意的振动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振动控制 自适应控制 反馈控制 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七飞机座舱的压电主动振动控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姚军 李岳锋 姚起杭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5-69,共5页
由于实验规模与复杂性的限制 ,将压电材料用于实际飞机振动主动控制的实验研究极少 ,因而缺少对其实用潜力的探讨。为评估压电陶瓷在实际飞机结构上用于减振的可行性和效果 ,以运七飞机座舱壁板为试件 ,实地进行了基于准独立模态控制策... 由于实验规模与复杂性的限制 ,将压电材料用于实际飞机振动主动控制的实验研究极少 ,因而缺少对其实用潜力的探讨。为评估压电陶瓷在实际飞机结构上用于减振的可行性和效果 ,以运七飞机座舱壁板为试件 ,实地进行了基于准独立模态控制策略的主动振动控制实验 ,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表明了建模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七飞机 座舱 智能结构 压电陶瓷 独立模态控制 主动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振动控制系统中电磁弹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美玲 袁世峰 颜景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3年第A06期97-101,共5页
本文提出了具有可控特性的电磁弹簧模型;利用位矢量概念,描述了由电磁和永磁体组成的一对环形磁体间的电磁力计算方法;用有限元法仿真了电磁弹簧的磁通密度、电磁力、弹簧刚度,结果表明电磁弹簧具有较好的可控特性,便于主动振动控制.
关键词 电磁弹簧 主动振动控制 电磁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点配置的柔性智能结构主动振动控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路小波 陶云刚 何延伟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2-284,共3页
对采用压电元件作为传感器和驱动器,基于极点配置法的柔性智能结构主动振动控制进行了实验研究,介绍了控制系统构成,实验结果验证了文章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极点配置 主动振动控制 柔性智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敏探测器在三维主动振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大兴 贾建援 贾威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3期232-235,共4页
位置敏感探测器(Position Sensitive Detector,简称PSD)作为振动检测器件应用于三维主动振动控制系统中,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检测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光源的选择、背景光的影响、装置转动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 位置敏感探测器(Position Sensitive Detector,简称PSD)作为振动检测器件应用于三维主动振动控制系统中,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检测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光源的选择、背景光的影响、装置转动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对PSD信号处理电路做了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敏感探测器PSD 三维 主动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