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6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UDE算法的主动悬架H_(2)/H_(∞)控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潇凯 刘宏宇 刘向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汽车高性能主动悬架对提升驾乘体验感具有显著优势,鲁棒性控制算法是发挥主动悬架性能的重要保障。针对典型鲁棒控制算法难以实现有效扰动估计和补偿的问题,本文提出了H_(2)/H_(∞)-H_(2)-IUDE算法,采用IUDE算法估计并补偿扰动,并引入H_... 汽车高性能主动悬架对提升驾乘体验感具有显著优势,鲁棒性控制算法是发挥主动悬架性能的重要保障。针对典型鲁棒控制算法难以实现有效扰动估计和补偿的问题,本文提出了H_(2)/H_(∞)-H_(2)-IUDE算法,采用IUDE算法估计并补偿扰动,并引入H_(2)状态观测器,相比H_(2)/H_(∞)算法增强了鲁棒性。首先,建立了半车主动悬架控制系统模型,并定义了扰动形式。然后,提出能实现扰动估计和补偿解耦的IUDE算法,并提出一种H_(2)状态观测器,进而实现了对H_(2)/H_(∞)算法的再设计。最后,针对随机路面和减速带路面等典型工况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相比H_(2)/H_(∞)算法,随机路面工况的车身质心垂向加速度和俯仰角均方根值分别下降了7.6%和5.9%,对汽车平顺性有明显改善。同时,所提出的H_(2)观测器能有效估计系统状态,IUDE算法能准确估计扰动,并能够避免非解耦型UDE方法带来的悬架动挠度恶化问题,具有优异的扰动估计和灵活补偿的突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不确定性与扰动观测器 H_(2)观测器 H_(2)/H_∞控制 改进的UDE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参数不确定性的主动悬架预瞄自抗扰前馈补偿控制
2
作者 黄俊明 李栋 +1 位作者 杨蓉 黄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8,共10页
考虑到汽车主动悬架系统预瞄控制效果容易受车速、悬架参数不确定性及路面信息感知精度等因素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自抗扰控制算法的主动悬架预瞄控制方法。综合考虑悬架系统中簧载质量、刚度和阻尼的不确定性,搭建含有不确定性的车... 考虑到汽车主动悬架系统预瞄控制效果容易受车速、悬架参数不确定性及路面信息感知精度等因素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自抗扰控制算法的主动悬架预瞄控制方法。综合考虑悬架系统中簧载质量、刚度和阻尼的不确定性,搭建含有不确定性的车辆悬架模型,对自抗扰控制算法中的增益函数进行改进,设计了带前馈补偿的主动悬架预瞄控制系统,分别在随机路面和脉冲路面激励下从测量噪声和信号处理干扰等外部干扰层面对所提方法的控制效果进行仿真分析。搭建硬件在环试验系统对控制系统接近实际部署时的性能进行研究。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针对系统状态变化和干扰不确定性,所提方法能在较宽泛的车速范围内有效改善车身振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补偿 主动悬架 预瞄控制 自抗扰控制 路面信息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作动器性能限制的车辆主动悬架系统控制研究
3
作者 刘志恩 李立峰 +1 位作者 陈弯 王永亮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0-196,共7页
针对车辆主动悬架系统难以准确获取路面激励信号的问题,提出一种只考虑作动器性能限制,而不考虑路面激励信号的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控制策略。建立1/4车辆悬架模型,选取系统状态向量时不考虑路面激励信号... 针对车辆主动悬架系统难以准确获取路面激励信号的问题,提出一种只考虑作动器性能限制,而不考虑路面激励信号的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控制策略。建立1/4车辆悬架模型,选取系统状态向量时不考虑路面激励信号。设立考虑作动器最大出力限制的适应度函数,利用多元宇宙优化(Multi-verse Optimizer,MVO)算法得到LQR控制器权重系数,以解决传统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仿真分析考虑作动器性能限制的主动悬架系统的动态特性,并与传统LQR控制和模糊控制对比,搭建主动悬架系统1/4车辆台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MVO-LQR控制效果最佳;在不测量路面激励且考虑作动器性能限制的主动悬架系统MVO-LQR控制下,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37.1%,轮胎动位移均方根值降低7.89%,悬架动行程满足限制,可显著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主动悬架 路面激励 多元宇宙优化 线性二次型调节器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建模与控制
4
作者 冯桂珍 李正川 +1 位作者 韩翔宇 李韶华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8-445,617,共9页
为了改善路面激励和电磁激励综合作用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平顺性的影响,通过实验测试磁流变(magnetorheological,简称MR)阻尼器的力学特性,建立了改进后的双曲正切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首先,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轮毂电... 为了改善路面激励和电磁激励综合作用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平顺性的影响,通过实验测试磁流变(magnetorheological,简称MR)阻尼器的力学特性,建立了改进后的双曲正切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首先,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轮毂电机模型,分析了不同偏心状态下电磁激励的变化规律;其次,考虑路面不平顺和电磁激励综合作用对悬架的影响,构建了轮毂电机电动汽车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悬架系统,研制了电动轮台架实验装置;然后,考虑参数的不确定性,设计了一种具有较强鲁棒性的H_(∞)状态反馈控制器,分析了随机和冲击波路面下的动力学响应,发现所设计的控制算法相比于被动和天棚控制都有明显的控制效果;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和自行研制的电动轮台架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考虑参数不确定性的电动汽车H∞半主动悬架控制算法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主动悬架 磁流变阻尼器 H_(∞)鲁棒控制 电动轮台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分割路面状态识别下汽车主动悬架EMPC控制
5
作者 寇发荣 王倩磊 +1 位作者 张新乾 陈奕晓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0,203,共9页
为提升随机路面与局部脉冲激励路面下的悬架平顺性,提出语义分割路面识别的主动悬架显式模型预测控制(Explicit Model Predict Control,EMPC)方法。建立2自由度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搭建基于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的DeepLabV3语义分割路面... 为提升随机路面与局部脉冲激励路面下的悬架平顺性,提出语义分割路面识别的主动悬架显式模型预测控制(Explicit Model Predict Control,EMPC)方法。建立2自由度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搭建基于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的DeepLabV3语义分割路面识别网络,对网络进行训练及验证;设计基于路面识别的主动悬架EMPC控制策略,将悬架动力学模型转化为预测模型,确定代价函数和约束条件,根据路面识别结果匹配代价函数最优加权权重;离线划分系统状态参数区域,求解各状态分区内系统的最优控制律;在随机路面和脉冲路面下,将所设计的控制策略与被动悬架、线性二次高斯控制(Linear-quadratic-gaussian Control,LQG)进行仿真分析对比。相较于LQG控制,基于路面识别的主动悬架EMPC控制策略可在随机路面下改善悬架性能,且在脉冲路面下对悬架的调节时间降低20%以上,悬架的平顺性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路面识别 DeepLabV3 语义分割 主动悬架 EMPC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悬架LQR控制器多目标联合优化设计
6
作者 徐劲力 黄振亮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34,共7页
针对引入轮毂电机使非簧载质量增大,引起电动汽车振动负效应问题,分析了主被动并联式悬架系统中,被动悬架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对车辆乘坐舒适性、轮胎接地性、安全性以及主动悬架能耗性能的影响。为实现被动悬架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 针对引入轮毂电机使非簧载质量增大,引起电动汽车振动负效应问题,分析了主被动并联式悬架系统中,被动悬架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对车辆乘坐舒适性、轮胎接地性、安全性以及主动悬架能耗性能的影响。为实现被动悬架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与主动悬架线性二次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相匹配,提出将被动悬架参数与主动悬架LQR控制器参数相结合的联合优化设计方法,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sⅡ,NSGA-Ⅱ),求解最优被动悬架参数与主动悬架LQR控制器权重矩阵。结果表明:联合优化后的NSGA-LQR控制器相较于被动悬架系统,车身垂向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轮胎动位移的均方根值分别降低22.52%、26.34%和2.30%。联合优化后的NSGA-LQR控制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车辆乘坐舒适性与安全性,相较于传统LQR控制,改善了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垂向振动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轮毂电机 LQR控制 NSGA-Ⅱ 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工况识别的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研究
7
作者 张军 马博宣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4-831,共8页
为提高半主动悬架车辆在综合行驶工况中的平顺性表现,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的工况识别方法,并结合开关天棚形成全新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整车七自由度动力学方程形成测试指标与模型参数之间的神经网络,实现对车辆未知参数的估计... 为提高半主动悬架车辆在综合行驶工况中的平顺性表现,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的工况识别方法,并结合开关天棚形成全新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整车七自由度动力学方程形成测试指标与模型参数之间的神经网络,实现对车辆未知参数的估计并修正模型;以加权后的簧上和簧下加速度均方根作为样本,基于实测数据对车辆行驶工况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并根据修正后的仿真模型确定不同类别中最优电流控制,形成综合工况下的电流策略Map.实车实验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得到的分类结果涵盖了车辆实际工况,在实际道路行驶过程中相比开关天棚算法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平顺性,同时,类别之间切换速度高,有明显的俯仰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模型修正 K-means++ 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主动悬架RBF神经网络的模型预测控制仿真研究
8
作者 顾苏怡 蒋昌华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0-414,共5页
为了提升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乘坐的舒适性,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模型预测控制(MPC)系统,通过仿真验证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创建7自由度车辆主动悬架简图,定义了车辆主动悬架动力学方程式。构建主动悬架MPC系统,... 为了提升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乘坐的舒适性,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模型预测控制(MPC)系统,通过仿真验证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创建7自由度车辆主动悬架简图,定义了车辆主动悬架动力学方程式。构建主动悬架MPC系统,利用RBF神经网络结构捕捉车辆主动悬架系统的复杂动态特性,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训练,能够快速建立主动悬架MPC参数,最终实现对车辆主动悬架系统的精确控制。利用Matlab软件对车辆主动悬架的车身加速度、悬架位移、轮胎位移进行仿真,评估车辆不同控制策略的行驶性能。结果显示:在路面信号激励下采用MPC,车辆主动悬架的车身加速度、悬架位移、轮胎位移变化幅度较大;采用RBF神经网络的MPC,车辆主动悬架的车身加速度、悬架位移、轮胎位移变化幅度较小。所提出的RBF神经网络MPC系统,能够增强车辆主动悬架抗干扰能力,从而保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主动悬架 RBF神经网络 模型预测控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匹配扰动的主动悬架固定时间控制研究
9
作者 陈潇凯 沈诚 +1 位作者 王茁伊 刘向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4-1403,共10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依赖车载传感器的智能悬架系统越来越普及。由于传感器存在测量噪声,在包含此类非高斯测量噪声的非匹配扰动下,经典控制算法无法很好地进行全状态观测,进而对控制系统性能造成很大影响。本文针对主动悬架中存...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依赖车载传感器的智能悬架系统越来越普及。由于传感器存在测量噪声,在包含此类非高斯测量噪声的非匹配扰动下,经典控制算法无法很好地进行全状态观测,进而对控制系统性能造成很大影响。本文针对主动悬架中存在的传感噪声等非匹配扰动,以及系统非线性和未建模动态等匹配扰动,分别设计了能够对簧载质量系统和非簧载质量系统进行全状态观测的高阶滑模观测器,并进而设计了能够实现主动悬架全局固定时间收敛的闭环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随机路面工况下,相较于LQG以及扩张观测-滑模控制算法,本文提出的新型高阶滑模观测-固定时间滑模控制算法(SMO-FSMC)可以有效提升悬架的平顺性;相较于卡尔曼滤波器和扩张观测器,所提出的高阶滑模观测器对悬架系统的运动状态跟踪更准确,在面对扰动和测量噪声时系统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减速带工况下,SMO-FSMC算法可以实现簧载质量垂向加速度的更快速收敛,有效改善了典型离散冲击工况的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非匹配扰动 固定时间滑模控制 高阶有限时间滑模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滞对半主动悬架不同控制策略的影响
10
作者 于曰伟 宋云鹏 +2 位作者 李波 赵雷雷 焦国开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8-208,共11页
为了揭示时滞对阻尼连续可调(CDC)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的影响,便于控制策略选取,采用理论分析、仿真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时滞影响下CDC半主动悬架不同控制策略之间的差异。首先,利用数据驱动建模方法,构建了CDC减振器力学... 为了揭示时滞对阻尼连续可调(CDC)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的影响,便于控制策略选取,采用理论分析、仿真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时滞影响下CDC半主动悬架不同控制策略之间的差异。首先,利用数据驱动建模方法,构建了CDC减振器力学本构模型,并利用台架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然后,以车辆二自由度半主动悬架模型为基础,开发了天棚阻尼控制、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模糊控制4种代表性控制策略;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和CarSim联合仿真方法,建立了含时滞影响的CDC半主动悬架闭环控制系统整车仿真模型,分析了时滞影响下CDC半主动悬架不同控制策略的动态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较小时滞影响下,4种控制策略仍能对系统进行有效控制,但随着时滞的增大,天棚阻尼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显著恶化,最优控制、模糊控制受其影响较小,整体而言,在时滞因素影响下模糊控制策略的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阻尼连续可调减振器 力学本构模型 控制策略 时滞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主动悬架智能优化滑模控制研究
11
作者 于学天 刘善辉 +2 位作者 庄晔 张振伟 杨柳楠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0-217,共8页
为提升车辆行驶平顺性,提出一种半主动悬架智能优化的滑模控制策略。对电磁阀式减振器进行力学特性测试,利用试验数据搭建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减振器正模型并验证。建立1/4车辆悬架模型,参考混合天地棚系统模型,将实际被控制系统动态误差... 为提升车辆行驶平顺性,提出一种半主动悬架智能优化的滑模控制策略。对电磁阀式减振器进行力学特性测试,利用试验数据搭建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减振器正模型并验证。建立1/4车辆悬架模型,参考混合天地棚系统模型,将实际被控制系统动态误差引入到滑模控制中,采用指数趋近律并使用饱和函数作切换函数,来抑制抖振现象。采用遗传算法和均匀粒子群优化组合的智能优化算法(Genetic Algorithm Unifor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GAUPSO)优化滑模控制器中的趋近律参数和混合天地棚权重系数。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控制、滑模控制和粒子群优化的滑模控制相比较,GA-UPSO优化的滑模控制使簧载质量加速度和轮胎动位移的均方根值明显下降,可以改善半主动悬架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主动悬架 滑模控制 粒子群算法 电磁阀式减振器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毂电机驱动汽车主动悬架自适应滑模控制研究
12
作者 寇发荣 王佳欢 +2 位作者 李强强 韩楚寰 宋阳阳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8-194,共7页
针对轮毂电机引起电机激励与车辆悬架系统耦合导致的振动负效应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滑模面的主动悬架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搭建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和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分析定转子偏心距和车速对不平衡电磁力的影响,并开发了以理想天地棚... 针对轮毂电机引起电机激励与车辆悬架系统耦合导致的振动负效应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滑模面的主动悬架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搭建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和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分析定转子偏心距和车速对不平衡电磁力的影响,并开发了以理想天地棚为参考模型的自适应滑模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相比被动悬架和传统的天棚控制,自适应滑模控制悬架系统使轮毂电机偏心距降低了12.4%,减小了不平衡电磁力,有效抑制了电机与汽车垂向振动耦合效应;同时使车身加速度和悬架动挠度降低了16.1%和4.2%,并保持轮胎动载荷在合理范围内,显著提升了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电机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电机 不平衡电磁力 主动悬架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馈LQR算法的机电式主动悬架控制研究
13
作者 王凯正 林棻 +1 位作者 狄桓宇 钟国旗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3-59,共7页
机电式主动悬架系统实现车辆垂向性能调节时,由于机电系统的转动惯量属性,经典二自由度1/4车悬架模型无法描述该悬架系统的运动。此外,道路激励常被作为悬架状态空间的扰动项,由于道路激励无法准确估计,因此考虑道路激励的多维LQR控制... 机电式主动悬架系统实现车辆垂向性能调节时,由于机电系统的转动惯量属性,经典二自由度1/4车悬架模型无法描述该悬架系统的运动。此外,道路激励常被作为悬架状态空间的扰动项,由于道路激励无法准确估计,因此考虑道路激励的多维LQR控制率也无法直接构成。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全新的主动悬架前馈LQR控制方法(FF-LQR)。一方面基于三自由度1/4车悬架模型对LQR算法进行针对性设计,另一方面通过构建轮胎-车身运动模型,实现悬架动行程的实时反馈,并以此构建前馈控制率。仿真结果表明:与LQR算法相比,FF-LQR能够进一步降低车身垂向加速度的RMS值和轮胎动变形的RMS值,提高车辆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系统 1/4车模型 前馈控制 LQR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史密斯-区间二型模糊时滞补偿控制
14
作者 王骏骋 周明垚 章世伟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5-763,723,共10页
针对传统史密斯-一型模糊控制在变参数工况下的时滞补偿不足与鲁棒性欠佳等问题,提出一种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史密斯-区间二型模糊时滞补偿控制方法。该方法将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轮胎动位移作为控制系统的状态输入,全面捕捉并响... 针对传统史密斯-一型模糊控制在变参数工况下的时滞补偿不足与鲁棒性欠佳等问题,提出一种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史密斯-区间二型模糊时滞补偿控制方法。该方法将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轮胎动位移作为控制系统的状态输入,全面捕捉并响应车辆动态变化;通过引入上下隶属度函数,明确了模糊变量隶属度区间,进而计算出不同模糊规则下的激活度区间,显著提升了系统抗干扰能力;创新性地引入Center-of-sets算法优化模糊降阶过程,避免归一化重复计算,提升系统执行速度与实时性。仿真结果显示,该控制策略在提升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效果与鲁棒性方面表现优异,有效应对复杂多变行驶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磁流变减振器 时滞补偿 史密斯 区间二型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路面识别的主动悬架自适应预瞄H_(∞)控制
15
作者 崔明辉 付志军 +2 位作者 Subhash Rakheja 甄冉 刘业刚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8-518,507,共12页
针对未知路面输入对主动悬架控制效果造成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动式路面不平度识别的自适应轴距预瞄鲁棒H_(∞)控制方法。通过实车实验采集车轮的振动加速度响应,根据前轮的振动式路面不平度检测方法识别出纵向路面不平度信息,... 针对未知路面输入对主动悬架控制效果造成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动式路面不平度识别的自适应轴距预瞄鲁棒H_(∞)控制方法。通过实车实验采集车轮的振动加速度响应,根据前轮的振动式路面不平度检测方法识别出纵向路面不平度信息,设计了速度自适应轴距预瞄方法,以得到车辆前后轮所受到的路面激励的延时关系,为后轮悬架的轴距预瞄控制提供实车数据。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考虑晕动约束的多目标速度自适应轴距预瞄鲁棒H_(∞)控制方法,通过多目标遗传算法(MOGA)实现线性矩阵不等式(LMI)中的参数最优解以提高控制精度。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够精确识别路面不平度信息并能有效改善悬架性能指标和车身振动频率,有效抑制晕动症敏感的车身振动频率范围内的振动,在满足行驶平顺性的基础上又兼顾了乘员驾乘体验。同时,该方法也为多轴车辆的垂向振动控制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不平度识别 主动悬架 自适应轴距预瞄 鲁棒H_(∞)控制 晕动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路面识别的最优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算法研究
16
作者 房宁 罗建南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2-191,共10页
考虑车辆在不同路面下行驶中的非线性因素(包括轮胎跳离地面、悬架撞击挡块和减振器系统时滞特性等),基于对不同阀控方式的减振器实测数据分析,建立了一个非线性车辆-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所设计的增广卡尔曼滤波器,并结合所选传感... 考虑车辆在不同路面下行驶中的非线性因素(包括轮胎跳离地面、悬架撞击挡块和减振器系统时滞特性等),基于对不同阀控方式的减振器实测数据分析,建立了一个非线性车辆-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所设计的增广卡尔曼滤波器,并结合所选传感器的精度分析,研究了路面不平度的辨识算法,以有效判断当前路面及车速条件下的路面激励水平。设计了三种不同控制策略的电控半主动悬架,系统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分别对其最优控制电流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各方案在不同路面激励水平下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控制方案与被动悬架相比均可提升车辆性能,而其中双阀控制的电控半主动悬架性能表现最佳,且对系统时滞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上述研究可为实用性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算法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广卡尔曼滤波 路面辨识方法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最优半主动悬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主动悬架自适应变论域T-S模糊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韶华 季广港 +1 位作者 冯桂珍 王贺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3-739,828,共8页
针对传统变论域模糊控制存在过度依赖专家经验、伸缩因子参数不能自适应调整的问题,提出一种车辆主动悬架自适应变论域T-S模糊控制策略,从而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结合神经网络和T-S模糊推理建立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的一阶T-S模糊... 针对传统变论域模糊控制存在过度依赖专家经验、伸缩因子参数不能自适应调整的问题,提出一种车辆主动悬架自适应变论域T-S模糊控制策略,从而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结合神经网络和T-S模糊推理建立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的一阶T-S模糊控制器,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特性产生完善的模糊规则,进而在传统函数型伸缩因子的基础上,将系统误差和误差变化率作为动态参数引入伸缩因子中,实现伸缩因子参数的自适应调整,解决了传统函数型伸缩因子因参数确定难度大导致控制效果差的问题。通过随机工况下的仿真分析和基于相似理论的缩尺实验,对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和工况自适应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适应变论域T-S模糊控制策略具有较强的工况适应性,在不同车速、路面激励下均可有效提高车辆的平顺性并保证轮胎接地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变论域 伸缩因子 T-S模糊控制 神经模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汽车主动悬架变论域模糊PID控制 被引量:14
18
作者 薛文平 张春玲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针对1/4车主动悬架系统,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的变论域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PID)控制方法.在建立主动悬架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变论域思想设计模糊PID控制器.为进一步改善控... 针对1/4车主动悬架系统,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的变论域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PID)控制方法.在建立主动悬架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变论域思想设计模糊PID控制器.为进一步改善控制器减振效果,采用GA来优化变论域中伸缩因子描述函数的参数.结果表明:相比PID、模糊PID与未优化的变论域模糊PID等控制方法,基于GA的变论域模糊PID控制方法在降低车身垂向加速度、改善乘坐舒适性方面具有优越性;所提控制方法对簧载质量和车辆行驶速度不确定性具备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主动悬架 模糊PID控制 变论域 遗传算法 伸缩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率融合的抗侧翻智能主动悬架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辰雨 易莎 +3 位作者 余强 赵轩 张佳彬 张硕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3,共8页
为了提升高质心车辆的侧倾稳定性和平顺性,降低车辆侧翻事故造成的伤亡率,提出一种基于概率融合隶属度函数构建理论的侧翻工况预测和控制方法。首先,通过采集车辆侧翻工况数据,选取车辆状态变量,基于影响权重确定与车辆侧翻相关的关键... 为了提升高质心车辆的侧倾稳定性和平顺性,降低车辆侧翻事故造成的伤亡率,提出一种基于概率融合隶属度函数构建理论的侧翻工况预测和控制方法。首先,通过采集车辆侧翻工况数据,选取车辆状态变量,基于影响权重确定与车辆侧翻相关的关键影响因子。其次,根据时间序列对数据进行时间片段划分,设计动态贝叶斯预测网络,对下一时间片段内车辆侧翻概率进行预测。最后,根据车辆性能参数与控制器参数的映射规则,建立概率融合的Takagi-Sugeno(T-S)模糊隶属度函数,设计车辆主动悬架抗侧翻鲁棒控制器。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半主动悬架、多目标控制主动悬架相比,所提方法可以平稳且高效地防止车辆侧翻,提升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智能主动悬架 动态贝叶斯网络 概率融合隶属度 T-S模糊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力馈能主动悬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丽 许丽 +1 位作者 周冉 孙凤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8-304,共7页
为了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磁力馈能主动悬架,并研究其稳定性。采用BP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BP-PID)搭建磁力馈能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理论仿真。建立B级和C级随机路面,仿真分析不同速度、不同... 为了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磁力馈能主动悬架,并研究其稳定性。采用BP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BP-PID)搭建磁力馈能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理论仿真。建立B级和C级随机路面,仿真分析不同速度、不同等级下,磁力馈能主动悬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相比于被动悬架效果和PID控制的磁力馈能主动悬架效果,采用BP-PID控制可明显提高悬架稳定性。B级随机路面60 km/h时车身垂直加速度改善了45.90%,证明了BP-PID控制的合理性,可有效提升悬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馈能主动悬架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被动 车身垂直加速度 动行程 轮胎动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