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儿童情绪面孔的注意差异
1
作者 周广东 刘爽 俞美硕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2-649,共8页
基于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儿童在社会信息加工过程早期模式的不同,从注意优先模型和解释优先模型的争议出发,采用情绪Stroop和表情识别两个实验范式并结合眼动技术,探讨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儿童的注意特点。在实验1的情绪Stroop任务中... 基于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儿童在社会信息加工过程早期模式的不同,从注意优先模型和解释优先模型的争议出发,采用情绪Stroop和表情识别两个实验范式并结合眼动技术,探讨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儿童的注意特点。在实验1的情绪Stroop任务中,儿童受愤怒表情的影响显著高于悲伤和平静表情,但未发现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儿童的注意差异;在实验2的表情识别任务中,反应性攻击儿童对愤怒和悲伤表情的识别反应时均显著长于主动性攻击儿童,对愤怒表情的识别反应时和总注视时间均显著长于平静表情;主动性攻击儿童对悲伤表情的识别反应时显著长于平静表情。以上结果表明,反应性攻击儿童识别愤怒表情和悲伤表情均需要更多的注意资源;相比平静表情,主动性攻击儿童对悲伤表情的识别更加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攻击 主动性攻击 情绪面孔识别 眼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的遗传基础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2
作者 曹丛 王美萍 +1 位作者 张文新 陈光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01-2010,共10页
根据攻击行为的意图可以将攻击分为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近年来,研究者对遗传和环境在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获得了两类攻击具有不同遗传和环境基础的重要发现。既有研究主要采用定量行为遗传学研究的范... 根据攻击行为的意图可以将攻击分为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近年来,研究者对遗传和环境在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获得了两类攻击具有不同遗传和环境基础的重要发现。既有研究主要采用定量行为遗传学研究的范式考察两类攻击的遗传基础,未来研究应从确定与两类攻击相关的候选基因、遗传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机制、遗传基因作用于两类攻击的神经生物机制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性攻击 反应性攻击 定量行为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生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问卷的修订 被引量:9
3
作者 付俊杰 罗峥 杨思亮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4期199-202,共4页
本文以817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对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问卷(RPQ)进行了修订。结果发现:修订后的问卷与原问卷具有相同的两因素结构。各项目与相应分量表及总量表的相关均高于0.4,分量表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均高于0.74,分半信度在0.57... 本文以817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对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问卷(RPQ)进行了修订。结果发现:修订后的问卷与原问卷具有相同的两因素结构。各项目与相应分量表及总量表的相关均高于0.4,分量表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均高于0.74,分半信度在0.57~0.69之间。宜人性、责任性与两类攻击行为显著负相关,神经质维度能够区分两类攻击行为。说明中文版初中生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问卷基本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攻击 反应性攻击 主动性攻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伴关系与儿童的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周广东 周广敏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0-627,共8页
探究同伴关系与儿童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之间关系的方向性。采用整群抽样法,以天津市南开区某小学一到五年级1380名儿童为研究对象。前后进行了两次数据采集,间隔为8个月。采用同伴提名测量儿童的同伴关系,并以社会偏好作为同伴关系的指... 探究同伴关系与儿童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之间关系的方向性。采用整群抽样法,以天津市南开区某小学一到五年级1380名儿童为研究对象。前后进行了两次数据采集,间隔为8个月。采用同伴提名测量儿童的同伴关系,并以社会偏好作为同伴关系的指标;班主任通过问卷报告儿童的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结果显示:(1)社会偏好与儿童的反应性攻击相互负向预测;(2)社会偏好负向预测儿童的主动性攻击,但主动性攻击并不预测其社会偏好。研究结果对揭示同伴关系和攻击行为关系的方向性有理论意义,对不同类型攻击行为的预防和治疗有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攻击 主动性攻击 同伴关系 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欺负对青少年主动性攻击及反应性攻击的影响:愤怒反刍和悲伤反刍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吕沐华 熊昱可 +3 位作者 杨柳 陈嘉慧 王泉泉 任萍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9-806,共8页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受欺负对青少年主动性攻击及反应性攻击的影响,并基于反刍的两个独立结构探究了愤怒反刍、悲伤反刍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对2427名青少年进行了间隔时间6个月的两次测查,结果显示:(1)T1受欺负正向预测青少年T2主动...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受欺负对青少年主动性攻击及反应性攻击的影响,并基于反刍的两个独立结构探究了愤怒反刍、悲伤反刍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对2427名青少年进行了间隔时间6个月的两次测查,结果显示:(1)T1受欺负正向预测青少年T2主动性攻击和T2反应性攻击;(2)T2愤怒反刍在T1受欺负与T2主动性攻击、T2反应性攻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T2悲伤反刍在T1受欺负与T2反应性攻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未发现T2悲伤反刍在T1受欺负与T2主动性攻击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提示,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受欺负青少年的不同反刍类型,重视受欺负青少年反刍认知方面的教育指引,从而阻断受欺负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欺负 主动性攻击 反应性攻击 愤怒反刍 悲伤反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生移情、攻击态度与攻击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3
6
作者 罗峥 唐新纳 +1 位作者 王雪 魏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8-154,共7页
该文以313名北京普通中学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初中生的移情(移情关注和观点采择)、攻击态度与攻击行为(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的关系。主要结果表明:初中女生移情关注显著高于男生,攻击态度和主动性攻击显著低于男生... 该文以313名北京普通中学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初中生的移情(移情关注和观点采择)、攻击态度与攻击行为(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的关系。主要结果表明:初中女生移情关注显著高于男生,攻击态度和主动性攻击显著低于男生。初二学生的观点采择显著低于初一,反应性攻击显著高于初一。观点采择和攻击态度对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均有显著的预测性。采用聚类分析,将初中生分成4种攻击亚类型:无卷入组、反应性攻击组、主动性攻击组和主动性/反应性攻击组。无卷入组和反应性攻击组的移情关注显著高于主动性攻击组和主动性/反应性攻击组;无卷入组的观点采择显著高于其他三组,攻击态度显著低于其他三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情关注 观点采择 攻击态度 主动性攻击 反应性攻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忽冷忽热”的杏仁核:与攻击相关的重要核团 被引量:1
7
作者 赵辉 张亚冉 +2 位作者 肖玉琴 张卓 杨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06-1227,共22页
攻击是有意对他人造成直接伤害的行为,可以分为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攻击行为的发生有其神经生理基础,作为情绪加工和学习的关键脑区,杏仁核与攻击有着密切的关联。战斗-逃跑机制模型、暴力抑制机制模型和恐惧功能障碍假说强调了杏... 攻击是有意对他人造成直接伤害的行为,可以分为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攻击行为的发生有其神经生理基础,作为情绪加工和学习的关键脑区,杏仁核与攻击有着密切的关联。战斗-逃跑机制模型、暴力抑制机制模型和恐惧功能障碍假说强调了杏仁核对于攻击的重要性。表现出攻击或暴力行为的群体存在杏仁核的结构缺陷和功能障碍,其中功能障碍有两种相反的异常表现:在具有反应性攻击表现的高危人群中,杏仁核对威胁性刺激的反应增强(“热”反应);而以主动性攻击为主的人群如带有冷酷无情特质的精神病态人群,会表现出对威胁性刺激以及他人痛苦情绪线索的杏仁核反应减弱,以及在恐惧条件学习和道德决策的过程中杏仁核的激活不足的现象(“冷”反应)。这些功能障碍损害了个体在威胁反应、共情能力、惩罚回避以及道德决策等方面的正常水平。未来研究需人群研究和过程研究并举,关注杏仁核子结构的功能,探究攻击的神经网络基础,并探索有效的暴力防治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核 反应性攻击 主动性攻击 精神病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自组网中基于路由信息的攻击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王建新 张亚男 卢锡城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34-1139,共6页
综述了移动自组网中针对路由信息的主要攻击方法和防御体系,并将基于路由信息的攻击方法分为主动性攻击和自私性攻击两大类.论文针对这两大类攻击的特点,建立仿真实验环境,并在DSR路由协议的基础上加入了自私性和主动性的路由信息攻击模... 综述了移动自组网中针对路由信息的主要攻击方法和防御体系,并将基于路由信息的攻击方法分为主动性攻击和自私性攻击两大类.论文针对这两大类攻击的特点,建立仿真实验环境,并在DSR路由协议的基础上加入了自私性和主动性的路由信息攻击模式,分析和比较了这两类攻击模式对移动自组网络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网络中不存在不良节点的情况下,随着网络稳定性不断增加,网络性能不断提高;若存在不良节点,网络的包传输率、吞吐量有明显下降.当不良节点达到10%时,网络包传输率、吞吐量急剧下降,严重时下降为正常情况的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自组网 网络安全 主动性攻击 自私性攻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