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5A模式的分阶段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训练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病人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
作者 丁密 刘文静 +3 位作者 楚盼盼 王甘露 刘现利 兰云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8-107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5A模式的分阶段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BT)训练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94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基于5A模式的分阶段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BT)训练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94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病人接受传统肺康复训练,研究组病人接受基于5A模式的分阶段ACBT训练。比较两组病人排痰量、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运动能力[6 min步行距离(6MWD)]、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生命质量[癌症病人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结果:研究组术后第2天排痰量为9.97(5.11,16.67)mL,术后第3天排痰量为12.67(4.03,20.96)mL,均大于对照组[术后第2天排痰量为6.10(2.34,10.82)mL,术后第3天排痰量为6.32(2.31,10.99)mL];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FEV 1/FVC为(62.69±7.14)%,PEF为(460.28±45.58)L/min,均大于对照组[FEV 1/FVC为(59.06±6.86)%,PEF为(421.19±39.74)L/min];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6MWD为(445.50±35.53)m,长于对照组[(398.38±32.37)m];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26%,低于对照组(17.02%);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EORTC QLQ⁃C30得分的功能领域得分为(16.87±4.97)分,总体健康状况领域得分为(5.84±1.02)分,均高于对照组[功能领域得分为(14.47±4.15)分,总体健康状况领域得分为(4.47±1.50)分],症状领域得分为(5.58±1.50)分,单项测量条目为(11.01±2.95)分,低于对照组[症状领域得分为(6.66±1.98)分,单项测量条目为(12.84±3.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5A模式的分阶段ACBT训练可有效促进病人排痰,降低肺叶切除术后病人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病人术后肺功能和运动能力恢复,提高病人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A模式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肺癌 术后康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荡呼气正压和主动循环呼吸技术治疗慢性气道疾病腺体高分泌的效果及患者偏好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叶世贤 周保 +9 位作者 苏冠升 吴璐璐 胡杰英 杨峰 刘妮 许怡梦 钟佩燕 吴镇宇 徐惠茵 郑则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5-469,475,共6页
目的:比较震荡呼气正压(oscillating positive expiratory pressure,OPEP)和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tive cycle of breathing techniques,ACBT)两种方法治疗慢性气道疾病腺体高分泌的效果及其安全性和患者偏好性。方法:于2021年11月—2022... 目的:比较震荡呼气正压(oscillating positive expiratory pressure,OPEP)和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tive cycle of breathing techniques,ACBT)两种方法治疗慢性气道疾病腺体高分泌的效果及其安全性和患者偏好性。方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2月对20例慢性气道疾病腺体高分泌的住院患者给予连续2天的随机交叉OPEP或ACBT排痰作业,比较患者两种方法所排的痰量及其特征、排痰作业期间的生命体征和患者掌握两种排痰方法所需要的培训时间。结果:两种方法所清除的痰液及其构成成分纯痰液和痰液水成分的容积及其重量、痰液性状、黏稠度和咳嗽难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OPEP组和ACBT组在作业前、作业期间和作业后的呼吸困难分级指数(Borg评分)分别为(2.30±1.81)分、(3.43±1.94)分、(1.47±1.35)分和(2.08±1.87)分、(2.83±1.82)分、(1.43±1.43)分,均有显著性差异(OPEP组和ACBT组分别为:P=0.003和P=0.043);OPEP组和ACBT组作业前、作业期间和作业后的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OPEP组和ACBT组的培训时间分别为(6.63±3.46)min和(10.17±3.04)min,有显著性差异(P=0.001)。20例患者对OPEP和ACBT偏好分别有13例和5例,两者均接受的有2例,有显著性差异(P=0.011)。结论:OPEP与ACBT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腺体高分泌的排痰效果和安全性相当,但OPEP易学易用,患者偏好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荡呼气正压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 慢性气道疾病 呼吸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盐水雾化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在肺结核痰液标本留取中的应用
3
作者 翟钰玉 刘海清 +1 位作者 黄敏 张威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0-1154,共5页
目的:探究生理盐水雾化法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对改善肺结核病人痰液标本质量以及提高病原学检测阳性率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06例肺结核病人为研究对... 目的:探究生理盐水雾化法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对改善肺结核病人痰液标本质量以及提高病原学检测阳性率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06例肺结核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雾化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留取晨痰,对照组采取常规自然咳痰法采集痰液,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对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进行1:1匹配,以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匹配后比较两组的痰液质量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经倾向性评分法成功匹配56对病人,观察组的干酪痰和痰液量多于对照组,黏液痰和唾液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酸杆菌涂片检查(AFB)、结核分枝杆菌培养(TB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查(Xpert MTB/RIF)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盐水雾化法联合ACBT技术能提高肺结核病人的痰标本质量和病原学检测阳性率,对于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肺结核病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痰液采集策略,有助于提高结核病的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生理盐水雾化法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 倾向性评分匹配 痰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对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康复的作用
4
作者 韩婷 钱绪芬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80-483,共4页
目的:分析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在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23年1—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接受护理干预的不同... 目的:分析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在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23年1—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接受护理干预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ACBT技术),每组各4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包括发热、气促、咳嗽、肺啰音)、排痰量(干预前后)和并发症(肺不张、肺气肿、呼吸衰竭)发生率的差异,以及对肺功能[最大通气量(MMV)、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种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排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MMV、FEV1/FVC、MM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ACBT技术可以提升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的康复效果,并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肺炎 危重病 功能恢复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喉部分切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谢文亮 谭洁 +2 位作者 艾金刚 吴建红 彭静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 探讨早期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tive cycle of breathing technique,ACBT)对喉部分切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耳鼻喉科住院的喉癌术后吞咽障碍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 目的 探讨早期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tive cycle of breathing technique,ACBT)对喉部分切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耳鼻喉科住院的喉癌术后吞咽障碍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ACBT。两组每周治疗5日,每日治疗2次,每次45 min,持续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M.D.Anderson dysphagia inventory,MDADI)、最长发声时间(MPT)、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软式喉内窥镜吞咽功能检查(flexible endoscopic examination of swallowing,FEES)结合改良误侵误吸评分(MPAS评分)及整体疗效。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MDADI各范畴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01),MPT(7.19±1.31 s)优于对照组(4.29±0.88 s)(P<0.001),SSA(19.25±1.12分)优于对照组(21.20±2.55分)(P<0.05),FEES检查结合MPAS评分(1.75±0.85分)优于对照组(2.70±1.34分)(P<0.001),并且整体疗效(18,90.00%)优于对照组(12,60.00%)(P<0.001)。结论 早期应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结合吞咽训练相对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可以较大程度的改善喉部切除术后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误吸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吞咽障碍 误吸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急性加重老年患者拔管后行主动循环呼吸联合振动正压呼气训练效果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文丹 梁拯华 +2 位作者 杨秀茹 万丽 何海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老年患者拔管后应用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联合振动正压呼气技术行呼吸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将收治于重症医学科及呼吸内科监护室的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老年患者拔管后应用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联合振动正压呼气技术行呼吸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将收治于重症医学科及呼吸内科监护室的72例AECOPD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试验组(37例),对照组气管插管拔管后采用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试验组在主动循环呼吸技术基础上联合振动正压呼气技术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拔管后48 h内再次气管插管事件、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结果两组48 h内再次气管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咳嗽咳痰评分、呼吸困难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aO 2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aCO 2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拔管后ICU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ECOPD老年患者增加振动正压呼气技术辅助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改善临床症状,缩短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正压呼气 气管插管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 振动正压呼气技术 呼吸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联合术前肺康复运动训练在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24
7
作者 李脊 钟玲 龚仁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7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联合术前肺康复运动训练在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2例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 目的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联合术前肺康复运动训练在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2例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行肺癌胸腔镜手术,术前进行健康宣教。对照组患者术前接受肺康复运动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呼气流量峰值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后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率(FEV1%预计值)、FEV1占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百分率(FEV1/FVC)及呼气流量峰值均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均P< 0.05),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长于本组干预前(均P< 0.05),且观察组患者FEV1%预计值、FEV1/FVC及呼气流量峰值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 < 0.05),6 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同期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及肺不张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结论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联合术前肺康复运动训练在老年肺癌胸腔镜术后快速康复中具有积极作用,可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 肺康复运动训练 老年 肺癌 胸腔镜手术 快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丽 甘秀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5-858,共4页
目的评价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日排痰量将70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分为多痰组和少痰组,每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ACBT干预(ACBT、体位引流)和常规干预(呼吸科常规护理),采... 目的评价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日排痰量将70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分为多痰组和少痰组,每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ACBT干预(ACBT、体位引流)和常规干预(呼吸科常规护理),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密闭信封法确定两种方法的随机干预顺序,观察排痰量、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率的变化。结果在多痰组,与呼吸科常规干预比较,ACBT干预使患者干预期间和干预后1 h的排痰量显著增加,干预期间SpO2无明显变化,心率明显降低。在少痰组,与呼吸科常规干预比较,ACBT干预使患者1 d的排痰总量显著增加,干预期间和干预后1 h排痰量则无明显变化,干预期间SpO2和心率明显改善。两组患者经ACBT干预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CBT干预对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有一定的短期排痰和呼吸锻炼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排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0
9
作者 王龙平 彭继海 张鸣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2-646,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与传统的呼吸道管理技术(扣拍、震动)相比对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肺外科住院患者中募集到106例肺癌患者,将符合条件的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 目的: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与传统的呼吸道管理技术(扣拍、震动)相比对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肺外科住院患者中募集到106例肺癌患者,将符合条件的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的78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中分别有2例患者中途退出,共有74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试验组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59.05±10.57)岁;对照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53.95±12.59)岁。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常规的物理治疗基础上,将传统的2次/天,10min/次的扣拍震动,换成2次/天,每次6—8个循环的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拔管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天数、心肺功能恢复的程度。结果:试验组术后的拔管天数要小于对照组(1.41±0.60 vs 2.84±1.07,P<0.05),术后第4天的6min步行距离试验组大于对照组(377.46±67.95 vs 328.48±89.17,P<0.05),术后第4天FEV1和FVC与术前相比改变值试验组要小于对照组,分别是(0.55±0.38 vs 1.03±0.45,P<0.05;0.84±0.20 vs 1.22±0.48,P<0.05),虽然术后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试验组小于对照组,分别是(11.76±3.56 vs 13.73±4.90,P=0.054)、(5.56±2.64 vs 6.16±2.40,P=0.31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与传统的呼吸道管理技术相比,应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可以缩短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拔管天数,促进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从而起到快速康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 肺癌 快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林静静 林晓克 +2 位作者 陈传帮 李雪萍 李海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4-6,共3页
目的 分析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浙江省温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肺叶或肺段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依照围手术期的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 目的 分析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浙江省温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肺叶或肺段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依照围手术期的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的呼吸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应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比较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测试、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癌围手术期康复治疗中采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可有效缩短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出现,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呼吸功能锻炼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化呼吸训练在开胸手术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梅 董文 +4 位作者 文双 吴秋慧 郭青苗 曹赛 曾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956-2959,共4页
目的评价系统化呼吸训练在开胸手术患者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干预组165例开胸手术患者采用系统化呼吸训练的方法,具体包括:系统的健康教育、呼吸训练器辅导下的深吸气运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及深吸气预测值表的使用、系统的登记记... 目的评价系统化呼吸训练在开胸手术患者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干预组165例开胸手术患者采用系统化呼吸训练的方法,具体包括:系统的健康教育、呼吸训练器辅导下的深吸气运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及深吸气预测值表的使用、系统的登记记录及责任护士的系统管理。对对照组167例开胸手术患者则采用传统的呼吸训练方法。通过历史对照的方法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呼吸训练的依从性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1)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对呼吸训练的依从性较高(P<0.005);(2)干预组较对照组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P<0.005),留置胸管时间较短(P<0.05),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1)。结论系统化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开胸手术患者的依从性,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 深吸气训练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