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特性阻抗的半主动吸声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朱从云 黄其柏 +1 位作者 许志云 张均平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04年第2期22-24,37,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半主动吸声方法,并设计了一种新的半主动吸声系统。该系统由一层吸声材料和可以移动的刚性板组成,调节刚性板与吸声材料之间的空腔深度,使得吸声材料的表面特性阻抗和空气的特性阻抗相匹配,从而使吸声系数达到最大。最后... 提出了一种新的半主动吸声方法,并设计了一种新的半主动吸声系统。该系统由一层吸声材料和可以移动的刚性板组成,调节刚性板与吸声材料之间的空腔深度,使得吸声材料的表面特性阻抗和空气的特性阻抗相匹配,从而使吸声系数达到最大。最后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了在中低频平面声波入射时,采用本方法的吸声效果改进比较明显,但在高频平面声波入射时,采用本方法的吸声效果就不是很明显,此时吸声主要是依靠吸声材料被动吸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吸声 特性阻抗 空腔深度 吸声材料 吸声系数 被动吸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材料的主动吸声降噪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朱从云 聂建军 黄其柏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20,共5页
提出了用压电材料进行主动吸声的方法。用压电材料作为主动吸声系统中的吸声材料,通过等间距布置于压电材料正前方的两个麦克风传感器,检测出平面入射声波与反射声波,利用压电材料的压电性能,在压电材料上加电压使得反射声波为零,从而... 提出了用压电材料进行主动吸声的方法。用压电材料作为主动吸声系统中的吸声材料,通过等间距布置于压电材料正前方的两个麦克风传感器,检测出平面入射声波与反射声波,利用压电材料的压电性能,在压电材料上加电压使得反射声波为零,从而达到主动吸声的目的。最后对不同频率入射的声波用matlab语言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压电材料 主动吸声 反射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和狭缝吸声结构的主动吸声系统 被引量:1
3
作者 尹秉奎 徐敏 黄镇昌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9-81,共3页
介绍了基于LabVIEW和狭缝共振吸声结构的主动吸声系统;该系统是将虚拟仪器技术与狭缝式吸声结构相结合,通过改变狭缝宽度以改变穿孔率,从而达到主动吸声的目的;用实验的方法,对改进的狭缝共振吸声结构的共振频率公式进行修正,使其适合... 介绍了基于LabVIEW和狭缝共振吸声结构的主动吸声系统;该系统是将虚拟仪器技术与狭缝式吸声结构相结合,通过改变狭缝宽度以改变穿孔率,从而达到主动吸声的目的;用实验的方法,对改进的狭缝共振吸声结构的共振频率公式进行修正,使其适合该虚拟仪器系统。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虚拟仪器和穿孔板吸声结构的优点,能够有效的达到主动吸声降噪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主动吸声系统 实验 管道噪声控制 狭缝结构 LAB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材料的主动吸声降噪方法研究
4
作者 黄其柏 朱从云 +1 位作者 徐志云 张均平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04年第6期7-10,14,共5页
提出了用压电材料进行主动吸声的方法。用压电陶瓷作为主动吸声系统中的吸声材料,通过等间距布置于压电陶瓷正前方的两个麦克风传感器,检测出平面入射声波与反射声波,利用压电陶瓷的压电性能,在压电陶瓷上加电压使得反射声波为零,从而... 提出了用压电材料进行主动吸声的方法。用压电陶瓷作为主动吸声系统中的吸声材料,通过等间距布置于压电陶瓷正前方的两个麦克风传感器,检测出平面入射声波与反射声波,利用压电陶瓷的压电性能,在压电陶瓷上加电压使得反射声波为零,从而达到主动吸声的目的。最后对不同频率入射的声波用matlab语言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压电陶瓷 主动吸声 反射声波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径微穿孔板的主动吸声仿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晓晓 李子博 +2 位作者 孔德义 刘淑梅 李山山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1,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多孔径微穿孔板的主动吸声方法,在微穿孔板的空腔内横向放置可上下移动的隔板。从理论上说明了移动隔板改变声阻抗的可行性,利用数值分析法进一步比较了两种隔板移动方法对3种典型参数多孔径微穿孔板吸声性能的影响。对于1... 提出一种基于多孔径微穿孔板的主动吸声方法,在微穿孔板的空腔内横向放置可上下移动的隔板。从理论上说明了移动隔板改变声阻抗的可行性,利用数值分析法进一步比较了两种隔板移动方法对3种典型参数多孔径微穿孔板吸声性能的影响。对于15mm背腔的多孔径微穿孔板,在800~1 900Hz频段内平均吸声系数的分析结果达到0.85,表明该主动吸声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为拓宽微穿孔板吸声体的频带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径微穿孔板 主动吸声 吸声性能 吸声系数 隔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声学特性阻抗匹配主动吸声的方法
6
作者 童平 林肇健 +3 位作者 张尚坤 颜林明 杨明 林松华 《电子质量》 2021年第10期135-138,共4页
该方法适用于录音室,家庭影院,酒吧,小俱乐部等场所高质量录制系统中使用,包含拾音器模块和前置放大器模块,前反馈控制模块和后端功率放大器模块,扬声器前腔,声网,扬声器后腔及扬声器等。通过该方法能让个人及小型娱乐录制场所减少室内... 该方法适用于录音室,家庭影院,酒吧,小俱乐部等场所高质量录制系统中使用,包含拾音器模块和前置放大器模块,前反馈控制模块和后端功率放大器模块,扬声器前腔,声网,扬声器后腔及扬声器等。通过该方法能让个人及小型娱乐录制场所减少室内声波反射,控制房间内部混响大小,以获得高质量的录音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制系统 主动吸声 室内声学 室内混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特性阻抗匹配的半主动组合吸声材料与结构
7
作者 朱从云 李明丽 姜春英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5-189,共5页
由于主动吸声在低频声波入射时方有吸声效果,而在中高频声波入射时,吸声效果不明显。鉴此,采用一种新的半主动吸声方法;即由一层吸声材料和可移动的刚性壁组合结构,改变刚性壁移动的速度,使吸声材料的表面声阻抗与空气的阻抗相匹配,从... 由于主动吸声在低频声波入射时方有吸声效果,而在中高频声波入射时,吸声效果不明显。鉴此,采用一种新的半主动吸声方法;即由一层吸声材料和可移动的刚性壁组合结构,改变刚性壁移动的速度,使吸声材料的表面声阻抗与空气的阻抗相匹配,从而使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达到最大。最后,对平面入射声波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在100~2000Hz时,吸声系数能达到0.8~1.0,而对于更高频率的入射声波,用此方法进行纯主动吸声的效果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特性阻抗 主动吸声 吸声材料 刚性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铁吸声降噪分析及工程措施概述 被引量:6
8
作者 胡连军 杨吉忠 +1 位作者 于翔麟 冯读贝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1-115,共5页
研究目的:吸声降噪通过切断噪声的传播路径,能够有效控制噪声污染。为此,总结主要的吸声原理及吸声材料,综述吸声降噪的主要工程措施,为地铁噪声的控制提供建议。研究结论:(1)吸声降噪在噪声传播途径中对其进行控制,城市地铁噪声控制还... 研究目的:吸声降噪通过切断噪声的传播路径,能够有效控制噪声污染。为此,总结主要的吸声原理及吸声材料,综述吸声降噪的主要工程措施,为地铁噪声的控制提供建议。研究结论:(1)吸声降噪在噪声传播途径中对其进行控制,城市地铁噪声控制还需从轨道系统、机车车辆、隧道及高架桥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从不同的环境功能要求上对不同频段的噪声进行控制;(2)结合多孔吸声材料、共振吸声材料和特殊吸声结构的优势,研制多层吸声结构和新型吸声材料,可有效提高其吸声系数;(3)对轨道吸声板的表面结构进行处理可以改善吸声板的降噪效果,如开设沟槽、斜坡等;(4)钢轨外侧设置吸声板,临近轨道边和机车的地方设置吸声屏障,可以提高其整体吸声效果;(5)本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地铁吸声降噪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铁 噪声污染 吸声降噪 吸声材料 主动吸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控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9
9
作者 朱从云 赵则祥 +1 位作者 李春广 黄其柏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19,共9页
首先分析噪声控制工程的研究意义,指出噪声控制研究是环保的要求,是静音潜艇的设计、微机械的高精度加工等高技术的基础,是近代提高机器性能的一个革命性措施。接着,分析噪声控制工程的研究进展,提出噪声辐射理论研究,噪声测试与声源诊... 首先分析噪声控制工程的研究意义,指出噪声控制研究是环保的要求,是静音潜艇的设计、微机械的高精度加工等高技术的基础,是近代提高机器性能的一个革命性措施。接着,分析噪声控制工程的研究进展,提出噪声辐射理论研究,噪声测试与声源诊断,CAE、数值化与可视化研究,噪声的主动控制技术。最后,提出噪声控制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即:声学禁带设计理论与方法,主动吸声,新型吸声材料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噪声控制 噪声辐射 噪声测试 主动吸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消声功能的低噪声罗茨鼓风机壳体设计
10
作者 熊维德 《电声技术》 2014年第10期56-60,共5页
为摘罗茨鼓风机“噪声王”之帽,提出了壳体与消声器一体化的理念.采取主动吸声降噪措施,从源头降低产生噪声的概率,改变现有罗茨机在产生噪声后,不得不另加消声器控制的滞后被动方法.解决了现有消声器只能降低管道内气流噪声,不能降低... 为摘罗茨鼓风机“噪声王”之帽,提出了壳体与消声器一体化的理念.采取主动吸声降噪措施,从源头降低产生噪声的概率,改变现有罗茨机在产生噪声后,不得不另加消声器控制的滞后被动方法.解决了现有消声器只能降低管道内气流噪声,不能降低壳体振动对壳外空间辐射噪声的问题.采用弧形内壁一体化设计,促使噪声成为无规入射,改变现有直筒消声器掠入射方式,避免高频失效问题;巧用多层微穿孔板各层错开吸声频率,空腔深度渐变等技术,拓展消声频带,使消声量得到大幅提升.它比现有同流量、同压力罗茨机的噪声低20~35 dB(A);体积约缩小为同等参数罗茨机系统的40%,节约了成本,节省了放置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壳体 主动吸声 降低结构声 无规入射 腔深渐变 互补吸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