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建立我国的主办银行制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毓萍 刘树林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6-69,共4页
关键词 主办银行制 银企关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办银行制与银行持股 被引量:1
2
作者 束景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6期34-36,共3页
本文在分析了主办银行制基本内涵和功效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具体情况 ,指出在我国现阶段推行主办银行制 ,是建立新型银企关系的一种现实选择 。
关键词 银企关系 主办银行制 债转股 银行 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办银行制在我国企业治理中的有效性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史闻东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2-75,共4页
本文从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出发 ,探讨了银行在防止这一问题、改善企业治理结构中的重要性。结合金融约束理论和日本以主办银行制为核心的相机性治理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了银行在企业治理中的有效性... 本文从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出发 ,探讨了银行在防止这一问题、改善企业治理结构中的重要性。结合金融约束理论和日本以主办银行制为核心的相机性治理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了银行在企业治理中的有效性及在我国现实中的可行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人控制 相机性治理 金融约束 主办银行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德国主办银行制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宪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6-39,共4页
日本德国主办银行制比较研究黄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和德国均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在促成两国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银企关系中的主办银行制被认为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尽管日、德在主办银行制上有差异,但就主... 日本德国主办银行制比较研究黄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和德国均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在促成两国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银企关系中的主办银行制被认为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尽管日、德在主办银行制上有差异,但就主体而言,它是指一种机制安排,即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办银行制 工商企业 银企关系 投资公司 日本银行 投资基金 控股投资 信息不对称问题 债权人 借款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主办银行制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建红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主办银行制 国有商业银行 产权制度 股份制改造 资本市场 投资主体多元化 银企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 政策建议 主办银行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推行主办银行制的若干思考
6
作者 束景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5期97-102,共6页
究竟什么是主办银行制 ?其功效到底如何 ?我国是否需要推行主办银行制 ?如果需要 ,又应该怎样来推行 ?
关键词 主办银行制 银企关系 银企责任 银企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主办银行制度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
7
作者 陈威 陈立 《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37-40,共4页
从研究国外一些企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不难发现,企业的规模经济的形成与银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银行与企业的关系的确立一直是人们比较头痛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1996年我国开始... 从研究国外一些企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不难发现,企业的规模经济的形成与银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银行与企业的关系的确立一直是人们比较头痛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1996年我国开始试点主办银行制度,要健全企业与银行的关系。但是目前日本金融危机的爆发,主办银行制度还能在中国实施吗?笔者认为我国目前仍然可以实施主办银行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办银行制 企业集团 中国 国有企业 企业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行主办银行制的障碍分析
8
作者 宋家生 刘刚 汪建国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30-30,共1页
推行主办银行制遇到的主要障碍 一、信用危机使银企关系遭受严重破坏。 正常的信用关系表现为信贷资金在参与企业再生产中按期回流增殖。但是,由于遭受种种破坏,银企正常信用关系出现了严重危机,主要表现为:(1)企业信用程度低。据我们... 推行主办银行制遇到的主要障碍 一、信用危机使银企关系遭受严重破坏。 正常的信用关系表现为信贷资金在参与企业再生产中按期回流增殖。但是,由于遭受种种破坏,银企正常信用关系出现了严重危机,主要表现为:(1)企业信用程度低。据我们对三家商业银行调查,银企双方履行借款人、贷款人的责任和义务很差。一是拖欠贷款严重。三家行到期贷款偿还率仅有35.2%,贷款逾期率达16.8%,到期贷款展期率达48%。二是利息拖欠普遍。1996年上半年三家行累计应收未收息达2761万元,企业拖欠面达30%以上,银行利息收回率为78%,1995年以前累欠利息达3045万元。三是挤占挪用贷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办银行制 障碍分析 银企关系 商业银行 信用关系 累欠利息 信用危机 企业经营 1996年上半年 信贷资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我国实行主办投资银行制的障碍及其对策
9
作者 何南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3-4,共2页
我国完善的主办投资银行制的形成将是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市场竞争中券企双方自身发展的共同需要。正视目前我国主办投资银行面临的一系列障碍,在立足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主办投资银行,将... 我国完善的主办投资银行制的形成将是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市场竞争中券企双方自身发展的共同需要。正视目前我国主办投资银行面临的一系列障碍,在立足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主办投资银行,将不失为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办投资银行制 发展 影响因素 对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微企业融资与中小银行发展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定红 《金融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73,共4页
长期以来,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更为突出,因此从银行结构、社会信用度两个方面来分析二者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程度,得出要解决河南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不仅要改革和发展... 长期以来,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更为突出,因此从银行结构、社会信用度两个方面来分析二者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程度,得出要解决河南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不仅要改革和发展中小银行,更主要的是在二者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融资模式,最大限度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微企业 中小银行 主办银行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并购与投资银行业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慧 王雪青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9-63,共5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企业并购及投资银行业在其中的作用 ,深入分析了企业并购的微观经济学动因 ,证明了投资银行业是企业并购的主要参与者 ,针对目前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产权、资本市场、企业和投资银行本身的障碍逐一分析 ,并... 本文主要讨论了企业并购及投资银行业在其中的作用 ,深入分析了企业并购的微观经济学动因 ,证明了投资银行业是企业并购的主要参与者 ,针对目前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产权、资本市场、企业和投资银行本身的障碍逐一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最后提出了在我国开展主办投资银行制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并购 投资银行 主办投资银行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银行信贷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小波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3-55,共3页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银行信贷段小波一、非对称信息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交易中,当交易双方获得某一事件的真实信息的程度存在差异时,或者说,当交易一方知道得比另一方多时,交易双方就存在非对称信息,或者说,交易双方的...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银行信贷段小波一、非对称信息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交易中,当交易双方获得某一事件的真实信息的程度存在差异时,或者说,当交易一方知道得比另一方多时,交易双方就存在非对称信息,或者说,交易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非对称信息条件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银行信贷风险 制度安排 主办银行制 信息生产 信贷配给 信贷市场 投资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加强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防范
13
作者 吴伟 《征信》 1997年第1期94-95,共2页
防范信贷资产预期风险的发生,关键还在于如何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做到既能使信贷资金获取最大利润,又能将风险弱化、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 (一)实行和完善严格意义上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以其负债制约资产运用。资产负债管理是依... 防范信贷资产预期风险的发生,关键还在于如何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做到既能使信贷资金获取最大利润,又能将风险弱化、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 (一)实行和完善严格意义上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以其负债制约资产运用。资产负债管理是依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对经营的各类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管理,使之总量上、结构上保持合理配置,在确保其安全性和流动性前提下,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以其负债结构确定资产结构,也即由资金来源的数量、期限、种类和利率,来决定其发放贷款的数量、期限、种类和利率,保持总量上的平衡及期限结构上的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贷资产风险 负债结构 主办银行制 资金来源 资产负债管理 资产结构 风险防范 防范措施 银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银企关系模式比较研究
14
作者 李桂生 《南方经济》 1997年第3期25-26,共2页
本文通过对美、日、德等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与工商企业关系的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并和我国现实情况相对比,从而对我国推行主办银行制度以期重塑银企关系。
关键词 银企关系 中外比较 主办银行制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企业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15
作者 林绍聪 凌科宏 《南方金融》 1997年第12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企业制度改革 金融机构 国有企业 票据贴现业务 金融环境 主办银行制 企业转制 龙头带动作用 预警机制 信贷资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良信贷资金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
16
作者 修平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80-80,共1页
不良信贷资金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修平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制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信贷资金周转使用,严重违背信贷资金“三性”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本文拟从不良... 不良信贷资金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修平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制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信贷资金周转使用,严重违背信贷资金“三性”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本文拟从不良信贷资金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化解,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信贷 产生的原因 国有企业 国有银行 企业治理结构 主办银行制 国有商业银行 防范化解 银行行为 经营自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建立新型银企关系模式的思考
17
作者 肖功经 张赣群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1-53,共3页
关于建立新型银企关系模式的思考●肖功经张赣群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基本取代了计划经济,但银企关系至今仍没有走出计划体制下的模式,资金供给制旧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企业信用观念淡化,银企关系倒挂,这极不... 关于建立新型银企关系模式的思考●肖功经张赣群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基本取代了计划经济,但银企关系至今仍没有走出计划体制下的模式,资金供给制旧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企业信用观念淡化,银企关系倒挂,这极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在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模式 主办 新型银企关系 主办银行制 地方政府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人民银行 商业银行 企业法 政企分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企改革几种模式的比较与思考
18
作者 卢斌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3-15,共3页
国企改革几种模式的比较与思考卢斌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和难点所在。国有企业能否重新焕发活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是关系到公有制主体地位乃至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要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 国企改革几种模式的比较与思考卢斌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和难点所在。国有企业能否重新焕发活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是关系到公有制主体地位乃至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要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国企改革 股票市场 主办银行制 一般竞争性行业 商业银行 国有企业退出 银行债权 银行不良资产 公有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银企关系初探
19
作者 汪海建 《理论学习月刊》 1998年第2期41-44,共4页
关键词 新型银企关系 银行和企业 经济条件下 商业银行 市场经济条件 主办银行制 组织机构 国家专业银行 信用关系 政策性业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金融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之举措
20
作者 万剑玲 周小荣 《金融与经济》 1997年第11期43-44,共2页
浅议金融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之举措万剑玲■周小荣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社会各方面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同心协力,共同完成。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浅议金融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之举措万剑玲■周小荣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社会各方面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同心协力,共同完成。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万众一心扎扎实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金融支持 国有商业银行 主办银行制 银企关系 商业银行信贷 信贷管理体制 公司制企业 举措 筹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