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金华火腿主体风味成分及其确定方法
被引量:
117
1
作者
刘登勇
周光宏
徐幸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鉴定金华火腿中的挥发性化合物,结合感觉阈值定义了一个新参数"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用于评价各化合物对金华火腿总体风味的贡献,进而确定主体风味成分。结果显示,金华火腿的主...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鉴定金华火腿中的挥发性化合物,结合感觉阈值定义了一个新参数"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用于评价各化合物对金华火腿总体风味的贡献,进而确定主体风味成分。结果显示,金华火腿的主体风味成分(ROAV≥1)有7种:二甲基三硫醚、3-甲基丁醛、二甲基二硫醚、1-辛烯-3-醇、辛醛、(E)-2-癸烯醛、壬醛。己醛、庚醛、苯甲醛、苯乙醛、(E)-2-辛烯醛对总风味也具有重要贡献(0.1≤ROAV<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华火腿
主体风味成分
气味活度值
感觉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种网箱养殖鱼类的主体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
67
2
作者
卢春霞
翁丽萍
+3 位作者
王宏海
杨荣华
王雪峰
戴志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3-169,共7页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美国红鱼、大黄鱼和鲈鱼这3种网箱养殖鱼类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萃取和分离鉴定,结合感觉阈值,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确定了鱼类的主体风味成分,并分析了主要挥发性风味组分的气...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美国红鱼、大黄鱼和鲈鱼这3种网箱养殖鱼类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萃取和分离鉴定,结合感觉阈值,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确定了鱼类的主体风味成分,并分析了主要挥发性风味组分的气味特征及其生成途径。结果表明:美国红鱼的主体风味成分由壬醛、(E,Z)-2,6-壬二烯醛、辛醛、(Z)-4-庚烯醛、(E)-2-辛烯醛、己醛、庚醛、1-辛烯-3-醇、2-甲基丁醛等组成;大黄鱼的主体风味由壬醛、(Z)-4-庚烯醛、己醛、(E,E)-2,4-庚二烯醛、戊酸乙酯、(Z)-3-己烯-1-醇、1-辛烯-3-醇、2-甲基丁醛、庚醛、戊醛、(E)-2-己烯醛、2-戊基呋喃等构成;鲈鱼的主体风味成分则包括壬醛、(Z)-2-壬烯醛、(E,Z)-2,6-壬二烯醛、辛醛、(E)-2-癸烯醛、己醛、庚醛、(Z)-4-庚烯醛、1-辛烯-3-醇等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红鱼
大黄鱼
鲈鱼
主体风味成分
相对气味活度值
感觉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产地初榨菜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
11
3
作者
仲琴
杨玲
+3 位作者
薛寒
楼展展
范国刚
严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70-78,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初榨菜籽油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电子鼻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比较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数据对关键风味成分的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其主体挥发性成分。应...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初榨菜籽油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电子鼻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比较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数据对关键风味成分的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其主体挥发性成分。应用综合评价指标(GEI)对各产地初榨菜籽油香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由10个产地样品共检测出177种挥发性成分,根据ROAV鉴定出14种主体风味成分,主要包括硫甙降解产物、醛类和吡嗪类等。各产地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3-乙基-2, 5-甲基吡嗪、壬醛、2, 4-癸二烯醛、甲烯丙基氰、苯乙醛、月桂醛等,不同产地菜籽油样品香气差别显著,GEI评价结果表明,香气品质最优的产地是成都。各产地初榨菜籽油挥发性成分既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差异性也较大,展现其各自独特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主体风味成分
主
成分
分析
香气评价
相对气味活度值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极磷虾头胸部和腹部挥发性风味成分对比
被引量:
24
4
作者
许刚
丁浩宸
+2 位作者
张燕平
戴志远
俞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46-149,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南极磷虾头胸部、腹部和整虾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合感觉阈值,利用相对气味活度法评价挥发性风味成分对总体风味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南极磷虾头胸部的主体风味成分为(E,Z)-2,6-壬二烯醛...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南极磷虾头胸部、腹部和整虾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合感觉阈值,利用相对气味活度法评价挥发性风味成分对总体风味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南极磷虾头胸部的主体风味成分为(E,Z)-2,6-壬二烯醛、3-甲基丁醛、3-甲硫基丙醛、壬醛、苯乙醛、D-柠檬烯、(Z)-4-庚烯醛、二甲基硫醚、辛醛、苯甲醛;南极磷虾腹部主体风味成分为二甲基三硫醚、癸醛、壬醛、3-甲基丁醛、辛醛、二甲基硫醚、D-柠檬烯、(Z)-4-庚烯醛;整虾的主体风味成分则包括二甲基三硫醚、癸醛、(E,Z)-2,6-壬二烯醛、3-甲基丁醛、壬醛、3-甲硫基丙醛、辛醛等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头胸部、腹部
主体风味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相对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电子鼻和HS-SPME-GC-MS技术解析乌牛早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
16
5
作者
汤莎莎
芦晨阳
+4 位作者
周君
韩姣姣
张红燕
崔晨茜
苏秀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23-230,共8页
为探究乌牛早的嫩叶和老叶在不同温度下挥发性物质成分,本文利用电子鼻测试不同温度下乌牛早茶叶的气味差异,并结合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灵敏地检测到不同温度处理条件...
为探究乌牛早的嫩叶和老叶在不同温度下挥发性物质成分,本文利用电子鼻测试不同温度下乌牛早茶叶的气味差异,并结合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灵敏地检测到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嫩叶和老叶的气味变化,主成分分析(PCA)显示各个样品间差异明显。通过GC-MS分析在常温和处理温度40、60、80、100℃的乌牛早嫩叶中分别检测出15、20、14、17、17种挥发性物质,其主体风味成分主要有花果香味的芳樟醇、橙花醇等醇类物质。同时,在相同温度处理条件下的老叶中分别检测出21、21、19、18、27种挥发性物质,其主体风味成分主要有清新叶草香味的水杨酸甲酯等酯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牛早
温度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主体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压榨菜籽油加速氧化过程挥发性成分变化分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仲琴
薛寒
+2 位作者
楼展展
杨玲
严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91-99,共9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和电子鼻技术,对一级压榨菜籽油(S1)和四级压榨菜籽油(S2)在60℃加速氧化下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分析其与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1和S2的酸价与酸类化合物有关;醛类化合物含量与氧化劣变程...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和电子鼻技术,对一级压榨菜籽油(S1)和四级压榨菜籽油(S2)在60℃加速氧化下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分析其与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1和S2的酸价与酸类化合物有关;醛类化合物含量与氧化劣变程度有着重要关联,S1的过氧化值总体上高于S2;经20 d加速氧化后,S1的茴香胺值高于S2;S1在氧化前期的氧化速率高,S2在氧化后期的氧化速率高,表明S1的劣变程度高于S2。菜籽油在加速氧化期间主体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化合物,S1加速氧化20 d的特征风味成分是壬醛、癸醛、2,4-癸二烯醛和2-癸酮;S2加速氧化20 d的特征风味成分是(E)-2-癸烯醛。电子鼻雷达图能区分未氧化油与氧化油以及氧化初期及后期风味成分的差异。(E)-2-癸烯醛、(E)-2-壬烯醛、辛醛和2-十一烯醛含量与S1的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总氧化值相关;壬醛、(E,E)-2-4癸二烯醛、(E)-2-癸烯醛、(E)-2-壬烯醛、癸醛、辛醛和庚醛含量与S2的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总氧化值相关。挥发性成分可作为监测菜籽油在储藏过程中氧化程度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榨菜籽油
加速氧化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
主体风味成分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华火腿主体风味成分及其确定方法
被引量:
117
1
作者
刘登勇
周光宏
徐幸莲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5A03)
国家973计划项目(2006CB708212)
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BK2005213)
文摘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鉴定金华火腿中的挥发性化合物,结合感觉阈值定义了一个新参数"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用于评价各化合物对金华火腿总体风味的贡献,进而确定主体风味成分。结果显示,金华火腿的主体风味成分(ROAV≥1)有7种:二甲基三硫醚、3-甲基丁醛、二甲基二硫醚、1-辛烯-3-醇、辛醛、(E)-2-癸烯醛、壬醛。己醛、庚醛、苯甲醛、苯乙醛、(E)-2-辛烯醛对总风味也具有重要贡献(0.1≤ROAV<1)。
关键词
金华火腿
主体风味成分
气味活度值
感觉阈值
Keywords
Jinhua Ham
key odor compounds
odor activity value
odor threshold
分类号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种网箱养殖鱼类的主体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
67
2
作者
卢春霞
翁丽萍
王宏海
杨荣华
王雪峰
戴志远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水产品加工研究所
出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3-169,共7页
基金
国家863项目(2007AA091803)
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5C12014)
文摘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美国红鱼、大黄鱼和鲈鱼这3种网箱养殖鱼类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萃取和分离鉴定,结合感觉阈值,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确定了鱼类的主体风味成分,并分析了主要挥发性风味组分的气味特征及其生成途径。结果表明:美国红鱼的主体风味成分由壬醛、(E,Z)-2,6-壬二烯醛、辛醛、(Z)-4-庚烯醛、(E)-2-辛烯醛、己醛、庚醛、1-辛烯-3-醇、2-甲基丁醛等组成;大黄鱼的主体风味由壬醛、(Z)-4-庚烯醛、己醛、(E,E)-2,4-庚二烯醛、戊酸乙酯、(Z)-3-己烯-1-醇、1-辛烯-3-醇、2-甲基丁醛、庚醛、戊醛、(E)-2-己烯醛、2-戊基呋喃等构成;鲈鱼的主体风味成分则包括壬醛、(Z)-2-壬烯醛、(E,Z)-2,6-壬二烯醛、辛醛、(E)-2-癸烯醛、己醛、庚醛、(Z)-4-庚烯醛、1-辛烯-3-醇等化合物。
关键词
美国红鱼
大黄鱼
鲈鱼
主体风味成分
相对气味活度值
感觉阈值
Keywords
Sciaenops ocellatus, Pseudosciaena crocea, Lateolabrax japonicus, key odor compounds, 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 odor threshold
分类号
TS254.7 [轻工技术与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产地初榨菜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
11
3
作者
仲琴
杨玲
薛寒
楼展展
范国刚
严成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安好众泰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斯菲提克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70-78,共9页
文摘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初榨菜籽油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电子鼻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比较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数据对关键风味成分的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其主体挥发性成分。应用综合评价指标(GEI)对各产地初榨菜籽油香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由10个产地样品共检测出177种挥发性成分,根据ROAV鉴定出14种主体风味成分,主要包括硫甙降解产物、醛类和吡嗪类等。各产地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3-乙基-2, 5-甲基吡嗪、壬醛、2, 4-癸二烯醛、甲烯丙基氰、苯乙醛、月桂醛等,不同产地菜籽油样品香气差别显著,GEI评价结果表明,香气品质最优的产地是成都。各产地初榨菜籽油挥发性成分既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差异性也较大,展现其各自独特的风味。
关键词
菜籽油
主体风味成分
主
成分
分析
香气评价
相对气味活度值
电子鼻
Keywords
rapeseed oil
main flavor substanc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roma evaluation
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
electronic nose
分类号
TS225.19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极磷虾头胸部和腹部挥发性风味成分对比
被引量:
24
4
作者
许刚
丁浩宸
张燕平
戴志远
俞越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水产品加工研究所
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46-149,共4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1AA090801)
文摘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南极磷虾头胸部、腹部和整虾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合感觉阈值,利用相对气味活度法评价挥发性风味成分对总体风味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南极磷虾头胸部的主体风味成分为(E,Z)-2,6-壬二烯醛、3-甲基丁醛、3-甲硫基丙醛、壬醛、苯乙醛、D-柠檬烯、(Z)-4-庚烯醛、二甲基硫醚、辛醛、苯甲醛;南极磷虾腹部主体风味成分为二甲基三硫醚、癸醛、壬醛、3-甲基丁醛、辛醛、二甲基硫醚、D-柠檬烯、(Z)-4-庚烯醛;整虾的主体风味成分则包括二甲基三硫醚、癸醛、(E,Z)-2,6-壬二烯醛、3-甲基丁醛、壬醛、3-甲硫基丙醛、辛醛等物质。
关键词
南极磷虾头胸部、腹部
主体风味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相对气味活度值
Keywords
Antarctic krill cephalothorax,abdomen
key odor compound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
分类号
TS254.7 [轻工技术与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O657.63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电子鼻和HS-SPME-GC-MS技术解析乌牛早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
16
5
作者
汤莎莎
芦晨阳
周君
韩姣姣
张红燕
崔晨茜
苏秀榕
机构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23-230,共8页
基金
宁波市特色专业资助项目
文摘
为探究乌牛早的嫩叶和老叶在不同温度下挥发性物质成分,本文利用电子鼻测试不同温度下乌牛早茶叶的气味差异,并结合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灵敏地检测到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嫩叶和老叶的气味变化,主成分分析(PCA)显示各个样品间差异明显。通过GC-MS分析在常温和处理温度40、60、80、100℃的乌牛早嫩叶中分别检测出15、20、14、17、17种挥发性物质,其主体风味成分主要有花果香味的芳樟醇、橙花醇等醇类物质。同时,在相同温度处理条件下的老叶中分别检测出21、21、19、18、27种挥发性物质,其主体风味成分主要有清新叶草香味的水杨酸甲酯等酯类物质。
关键词
乌牛早
温度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主体风味成分
Keywords
Wu Niuzao
temperature
electronic nose
HS- SPME- GC- MS
key odor compounds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压榨菜籽油加速氧化过程挥发性成分变化分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仲琴
薛寒
楼展展
杨玲
严成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91-99,共9页
文摘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和电子鼻技术,对一级压榨菜籽油(S1)和四级压榨菜籽油(S2)在60℃加速氧化下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分析其与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1和S2的酸价与酸类化合物有关;醛类化合物含量与氧化劣变程度有着重要关联,S1的过氧化值总体上高于S2;经20 d加速氧化后,S1的茴香胺值高于S2;S1在氧化前期的氧化速率高,S2在氧化后期的氧化速率高,表明S1的劣变程度高于S2。菜籽油在加速氧化期间主体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化合物,S1加速氧化20 d的特征风味成分是壬醛、癸醛、2,4-癸二烯醛和2-癸酮;S2加速氧化20 d的特征风味成分是(E)-2-癸烯醛。电子鼻雷达图能区分未氧化油与氧化油以及氧化初期及后期风味成分的差异。(E)-2-癸烯醛、(E)-2-壬烯醛、辛醛和2-十一烯醛含量与S1的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总氧化值相关;壬醛、(E,E)-2-4癸二烯醛、(E)-2-癸烯醛、(E)-2-壬烯醛、癸醛、辛醛和庚醛含量与S2的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总氧化值相关。挥发性成分可作为监测菜籽油在储藏过程中氧化程度的标志。
关键词
压榨菜籽油
加速氧化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
主体风味成分
相关性分析
Keywords
pressed rapeseed oil
accelerated oxidation
electronic nos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main flavor compon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分类号
TS210.1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金华火腿主体风味成分及其确定方法
刘登勇
周光宏
徐幸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3种网箱养殖鱼类的主体风味成分分析
卢春霞
翁丽萍
王宏海
杨荣华
王雪峰
戴志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产地初榨菜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比较分析
仲琴
杨玲
薛寒
楼展展
范国刚
严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南极磷虾头胸部和腹部挥发性风味成分对比
许刚
丁浩宸
张燕平
戴志远
俞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电子鼻和HS-SPME-GC-MS技术解析乌牛早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汤莎莎
芦晨阳
周君
韩姣姣
张红燕
崔晨茜
苏秀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压榨菜籽油加速氧化过程挥发性成分变化分析
仲琴
薛寒
楼展展
杨玲
严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