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许茨对主体问性理论的理解
1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2-302,共1页
何林在《求是学刊》2005年第3期撰文《许茨的主体间性理论初探》指出,“主体间性”是20世纪哲学中凸现出的重要范畴,这个概念当初是作为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范畴而被提出来的。所有认识论的问题都可以被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主...
何林在《求是学刊》2005年第3期撰文《许茨的主体间性理论初探》指出,“主体间性”是20世纪哲学中凸现出的重要范畴,这个概念当初是作为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范畴而被提出来的。所有认识论的问题都可以被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茨
主体问性
理论
哲学
认识
主体
认识客体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翻译主体间性转向的再思考——兼答刘小刚先生
被引量:
12
2
作者
陈大亮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55,80,共5页
文章从刘小刚的疑问出发,回答了他提出的几个问题,澄清了对主体间性的一些误解,肯定了翻译主体间性转向的积极意义,进一步思考了主体性与主体间性、描写与规定、规范与主体间性等关系,把主体间性的讨论引向了深入。
关键词
主体
性
主体问性
规范
文化研究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性、主体性、限制性
被引量:
6
3
作者
庞绍堂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50,共7页
本文试图在现代性的背景下讨论当代文化之大义。首先,当代文化的本质与内涵是回归,它肩负着解放人类主体性的使命登场;其次,当代文化回归的主旨,是重申和强化人的主体性,寻求释放并确立人的主体性文化之内容及形式;再次,当代文化回归趋...
本文试图在现代性的背景下讨论当代文化之大义。首先,当代文化的本质与内涵是回归,它肩负着解放人类主体性的使命登场;其次,当代文化回归的主旨,是重申和强化人的主体性,寻求释放并确立人的主体性文化之内容及形式;再次,当代文化回归趋向的另一展示,是对于形而上的追索,并确立主体间性的立场,这是对现代化的一种平衡和拯救。最后,回归乃人类认识的极限(制)性所致。这也是人类的限制性——主体性边界。这一不无悲观色彩的实在,恰恰是主体性的保障。一切,均是相对于人而言的,是人择的。人类的主体性因此才不断地被周期性重申。主体性的追求与实现,是人类(多次现代性问题)的唯一永恒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性
文化
回归
主体
性
主体问性
人择
限制
性
无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庾信“性灵说”:中国个体诗学与“文的自觉”的成熟标志——兼议“性灵说”与中国诗学的主体间性
被引量:
3
4
作者
林怡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5-67,共3页
以庾信“性灵说”为代表的南北朝诗学理论与实践,标志着中国个体诗学和“文的自觉”的成熟;“性灵说”与现代美学中的主体间性有异曲同工之处;‘性灵说”所昭示的中国诗学的主体间性反映了中国本土美学固有的主体间性特征,它是中国传统...
以庾信“性灵说”为代表的南北朝诗学理论与实践,标志着中国个体诗学和“文的自觉”的成熟;“性灵说”与现代美学中的主体间性有异曲同工之处;‘性灵说”所昭示的中国诗学的主体间性反映了中国本土美学固有的主体间性特征,它是中国传统美学与当代世界美学的接轨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
灵说
言志说
个体诗学
群体诗学
主体
性
主体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许茨对主体问性理论的理解
1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2-302,共1页
文摘
何林在《求是学刊》2005年第3期撰文《许茨的主体间性理论初探》指出,“主体间性”是20世纪哲学中凸现出的重要范畴,这个概念当初是作为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范畴而被提出来的。所有认识论的问题都可以被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
许茨
主体问性
理论
哲学
认识
主体
认识客体
认识论
分类号
B02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翻译主体间性转向的再思考——兼答刘小刚先生
被引量:
12
2
作者
陈大亮
机构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55,80,共5页
基金
天津市教委"翻译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科研立项
批准号为:20052326
文摘
文章从刘小刚的疑问出发,回答了他提出的几个问题,澄清了对主体间性的一些误解,肯定了翻译主体间性转向的积极意义,进一步思考了主体性与主体间性、描写与规定、规范与主体间性等关系,把主体间性的讨论引向了深入。
关键词
主体
性
主体问性
规范
文化研究
范式
Keywords
subjectivity
intersubjectivity
norm
cultural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
paradigm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性、主体性、限制性
被引量:
6
3
作者
庞绍堂
机构
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50,共7页
文摘
本文试图在现代性的背景下讨论当代文化之大义。首先,当代文化的本质与内涵是回归,它肩负着解放人类主体性的使命登场;其次,当代文化回归的主旨,是重申和强化人的主体性,寻求释放并确立人的主体性文化之内容及形式;再次,当代文化回归趋向的另一展示,是对于形而上的追索,并确立主体间性的立场,这是对现代化的一种平衡和拯救。最后,回归乃人类认识的极限(制)性所致。这也是人类的限制性——主体性边界。这一不无悲观色彩的实在,恰恰是主体性的保障。一切,均是相对于人而言的,是人择的。人类的主体性因此才不断地被周期性重申。主体性的追求与实现,是人类(多次现代性问题)的唯一永恒主题。
关键词
现代
性
文化
回归
主体
性
主体问性
人择
限制
性
无限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庾信“性灵说”:中国个体诗学与“文的自觉”的成熟标志——兼议“性灵说”与中国诗学的主体间性
被引量:
3
4
作者
林怡
机构
福建省委党校文史部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5-67,共3页
文摘
以庾信“性灵说”为代表的南北朝诗学理论与实践,标志着中国个体诗学和“文的自觉”的成熟;“性灵说”与现代美学中的主体间性有异曲同工之处;‘性灵说”所昭示的中国诗学的主体间性反映了中国本土美学固有的主体间性特征,它是中国传统美学与当代世界美学的接轨点。
关键词
性
灵说
言志说
个体诗学
群体诗学
主体
性
主体问性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许茨对主体问性理论的理解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翻译主体间性转向的再思考——兼答刘小刚先生
陈大亮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现代性、主体性、限制性
庞绍堂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庾信“性灵说”:中国个体诗学与“文的自觉”的成熟标志——兼议“性灵说”与中国诗学的主体间性
林怡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