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元主义价值观和复合正义论背景下社会教育公正观的主体转向
1
作者 罗大贵 郑文杰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18,共5页
在当前社会中,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身份与等级的意义在逐渐地消失;社会经济结构中,产权关系与交换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的文化结构中,全球化经历着来自文化多元主义的抵制与反对。而社会结构的变化对教育公正观的... 在当前社会中,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身份与等级的意义在逐渐地消失;社会经济结构中,产权关系与交换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的文化结构中,全球化经历着来自文化多元主义的抵制与反对。而社会结构的变化对教育公正观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是多重的。对现代社会教育公正的含义进行解释与界定时必须要考虑"谁之公正"、"什么之公正"与"怎样之公正"三重维度,未来社会教育公正观必然会从"以财产为中心"向"以主体为中心"进行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正 多元主义价值观 复合正义论 主体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提问主体转向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陆 张敏霞 冯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7-114,共8页
课堂提问价值理性的缺失导致课堂提问及教学过程的异化,教师一直独占课堂提问的主体地位,对学生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体形成了较大障碍,阻碍了“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由于不同的教学法对课堂提问主体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在课堂... 课堂提问价值理性的缺失导致课堂提问及教学过程的异化,教师一直独占课堂提问的主体地位,对学生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体形成了较大障碍,阻碍了“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由于不同的教学法对课堂提问主体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在课堂提问的视域下应该改变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师生互动关系,形成一种主体与主体的高级协同的对话关系,带动课堂提问从单主体的自利性向主体间的互利性对话转向。转化性学习是帮助师生实施课堂提问主体转向的重要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提问 主体 主体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理论的主体间性转向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春时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美学的演变带动了文学批评理论的变迁。在客体性美学框架下,文学批评理论基于“再现说”,强调现实对作品的影响,批评是针对文本的客观解释与评价。主体性美学的确立,导致文学批评理论的转型,文学批评理论基于“表现说”,批评转向对作家... 美学的演变带动了文学批评理论的变迁。在客体性美学框架下,文学批评理论基于“再现说”,强调现实对作品的影响,批评是针对文本的客观解释与评价。主体性美学的确立,导致文学批评理论的转型,文学批评理论基于“表现说”,批评转向对作家的研究、评价并强调批评者的立场、观点对作品意义的决定作用。主体间性美学确立后,批评基于“对话论”,批评是阐释者与文本的沟通、理解,强调批评的历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判 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转向 文艺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传播发展中受众的主体性转向 被引量:8
4
作者 黄时进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11-113,117,共4页
科学传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传统科普、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传播。从传统的科学普及到现代的科学传播,受众在科学传播发展中从单向的、被动的接受与理解到双向互动、主动参与,受众的主体性发生了根本的转向。
关键词 科学传播 受众 主体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现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转向” 被引量:54
5
作者 张再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15,共7页
从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是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新的历史趋势。本文认为 ,这一转向的出现对当代人类哲学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意义 :它不仅导致了本体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为伦理学提供了宇宙论的支持 ,而且亦在中西哲学之间... 从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是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新的历史趋势。本文认为 ,这一转向的出现对当代人类哲学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意义 :它不仅导致了本体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为伦理学提供了宇宙论的支持 ,而且亦在中西哲学之间架起理论桥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西方哲学 "主体间性转向" 胡塞尔 海德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我之我”到“他者之我”——现代管理思维境遇中的主体认知模式转向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培挺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0-61,共12页
现代管理思维是一个逐渐优化的过程。这种优化经历了由线性思维向关系思维的转向。关系思维的研究是多层次的,文章专注于主体认知模式的诊断。从思维主体视角看,现代管理思维的优化就是从"自我之我"到"他者之我"的... 现代管理思维是一个逐渐优化的过程。这种优化经历了由线性思维向关系思维的转向。关系思维的研究是多层次的,文章专注于主体认知模式的诊断。从思维主体视角看,现代管理思维的优化就是从"自我之我"到"他者之我"的主体认知模式的转向。"他者之我"的关系思维主体认知,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型的回路思维模式。文章基于现代管理学元理论视角,利用概念辨析与比较的方法,把主体认知转向放在现代管理思维变迁中对其进行细致辨析发现:这种主体认知模式转向对组织管理制度、组织管理者,都有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转型 关系思维 思维主体认知转向 他者之我 管理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改革追踪(1992.11.15—12.15)
7
作者 志强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2期25-,37,共2页
△武钢为夺得“入关”主动权,已连续走出三步快棋。第一步是重新审定武钢千万吨钢铁发展规划,果断决定把原计划1996年登上的“七百万吨级”、2000年登上的“千万吨级”两个台阶合成一个台阶,将千万吨级规划目标起步建设时间由原先安排的... △武钢为夺得“入关”主动权,已连续走出三步快棋。第一步是重新审定武钢千万吨钢铁发展规划,果断决定把原计划1996年登上的“七百万吨级”、2000年登上的“千万吨级”两个台阶合成一个台阶,将千万吨级规划目标起步建设时间由原先安排的1996年提前到1992年10月。第二步是在国家除了给予适当政策外,不可能有大的资金投入条件下,将投资主体转向企业,大胆举债搞建设。第三步是充分运用企业经营自主权,挺进国际市场,把武钢市场竞争重点由国内市场转移到国际市场,到国际市场打“武钢牌”,创武钢名牌。△南昌阀门总厂采取“公营私管”这个深化企业改革的新举措,把沉睡多年的工厂唤醒了。“公营私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市场 国有企业 千万吨级 规划目标 武钢 新举措 发展规划 主体转向 深化企业改革 经营自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