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事件的影像—剧场维度与历史主体经验建构 |
刘阳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2
|
社会转型时期主体经验的诗性表达——论李晓君的散文 |
李洪华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22 |
0 |
|
3
|
纯粹媒介、主体经验与生命政治——21世纪语境中如何理解阿甘本对本雅明姿势论的发展 |
王馨曼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4
|
马克思的经验主体观:从批判施蒂纳的角度看 |
刘森林
龚庆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5
|
主体认同、个人史与生命的辩证法——论王蒙新作《笑的风》 |
李萌羽
常鹏飞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6
|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简介 |
高翔
戴艳
郑日昌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0
|
|
7
|
伦理与疗愈:先天性唇腭裂患者的疾痛叙事 |
刘瑶瑶
|
《医学与哲学》
|
2020 |
3
|
|
8
|
人工智能与人类审美的比较与审视 |
周婷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9
|
维特根斯坦:思在界限之外 |
钟谟智
|
《学海》
|
2003 |
1
|
|
10
|
本源诉求及审美化境——论柳沄的诗歌创作 |
芦苇岸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1
|
恰如其分地说出该说的──维特根斯坦的价值形而上学思考 |
张文喜
|
《现代哲学》
|
1999 |
1
|
|
12
|
思维的表达与表达的思维──对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考察 |
安道玉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0 |
|
13
|
早期维特根斯坦论人生与艺术 |
戴春勤
|
《新视野》
CSSCI
|
2004 |
0 |
|
14
|
康德与胡塞尔哲学观念之比较 |
金延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