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精英循环到精英复制——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形成的主体机制的演变 被引量:41
1
作者 陈光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51,共8页
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促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正确认识当前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正确认识各个阶层的地位、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向,正确认识各个阶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过程中的作用,... 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促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正确认识当前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正确认识各个阶层的地位、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向,正确认识各个阶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过程中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当代基本国情的认识,更有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政策,以协调国家和社会各阶层的关系,进一步调动各社会阶层的积极性,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安定。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于1999年初组建了“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根据课题组六年来的调查研究,我们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形成如下六点认识:第一,现阶段中国社会已分化为由十个社会阶层组成的社会阶层结构:(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2)经理人员阶层;(3)私营企业主阶层;(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办事人员阶层;(6)个体工商户阶层;(7)商业服务人员阶层;(8)产业工人阶层;(9)农业劳动者阶层;(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上述划分是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根据的。在这个问题上,由于研究者所持的划分标准不同,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二,中国已经形成了现代社会的阶层结构,但还只是一个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经济社会生活 主体机制 主观 中国社会 客观 地位 层面 精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东亚发展的文化主体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一红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资本主义精神 民族精神 儒家文化 东亚发展 儒教伦理 价值取向 新教伦理 主体机制 文化主体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历史规律起作用的主体机制
3
作者 米克荣 商逾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8-153,共6页
社会主义历史规律既不是预先存在的既定东西,也不是人头脑中固有的东西,而是在人民群众的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历史规律起作用的主体机制之运行经历了历史主体从自发到自觉的自主选择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合目的性与... 社会主义历史规律既不是预先存在的既定东西,也不是人头脑中固有的东西,而是在人民群众的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历史规律起作用的主体机制之运行经历了历史主体从自发到自觉的自主选择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辩证统一的历史过程,否认主体选择活动在历史规律运行机制过程中的作用,就会把社会主义历史规律神秘化、绝对化,导致无主体的历史宿命论的产生,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规律 社会主义 主体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语文是学生主体机制重构的落脚点
4
作者 高守琴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08-109,共2页
随着高职教育方兴未艾的适时发展,高职语文在强调素质教育、注重人文培养的教育精神的推进下,以"母语"教学的身份在高职院校占据一席尴尬之地,并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有关高职语文教材教改、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的论述。尽管... 随着高职教育方兴未艾的适时发展,高职语文在强调素质教育、注重人文培养的教育精神的推进下,以"母语"教学的身份在高职院校占据一席尴尬之地,并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有关高职语文教材教改、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的论述。尽管论著颇丰,但并未对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地位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现状有大的改观。文章拟从对高职语文的研讨作初步梳理及怎样具体地对学生的主体机制进行重构这个角度,来论述高职语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高职教育良性持续发展的落脚点,以期对高职语文的教学现状及学生健全发展的教育目标的探讨有切实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语文 主体机制 重构 落脚点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索赔主体机制的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晨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3期208-211,232,共5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索赔主体的确定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基础,只有明确了索赔主体,索赔程序才能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才能得到落实,受损的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有效修复。目前中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索赔主体机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索赔主体的确定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基础,只有明确了索赔主体,索赔程序才能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才能得到落实,受损的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有效修复。目前中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索赔主体机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存在着法律规定不完善、索赔主体范围单一、主体间分工不清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分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索赔权的理论基础上,借鉴国外的有关规定,从完善中国相关法律规定、扩大索赔主体范围、细化分工、明确索赔顺序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中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索赔主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索赔主体 索赔权基础 多元化索赔主体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企业家阶层形成的主体机制
6
作者 李宏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4-68,共5页
在现代企业家阶层的形成过程中,主体机制比客体机制所起的作用更大。主体机制的建立离不开管理权力的保障,管理权力的有效行使又依赖于主体机制的健全;主体机制的核心是企业家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约束。
关键词 企业家 主体机制 知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作用机制 被引量:67
7
作者 高申春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5,共5页
本文首先概述了自我效能理论的背景,然后全面评述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作用机制,并指出:自我效能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一般学习论观点的逻辑产物;其中具有核心理论意义的是关于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作用机制... 本文首先概述了自我效能理论的背景,然后全面评述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作用机制,并指出:自我效能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一般学习论观点的逻辑产物;其中具有核心理论意义的是关于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作用机制的分析;自我效能感是通过选择、思维、动机和心身反应等中介过程实现其主体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习理论 自我效能感 主体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多元主体协作机制研究——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徐丽敏 陈进 +2 位作者 多吉 杨斌 扎西巴珠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132-138,共7页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但这些政策之间的"碎片化"问题阻滞了政策的顺利实施并弱化了政策的执行效果。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对这些政策分析发现,"碎片化"问...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但这些政策之间的"碎片化"问题阻滞了政策的顺利实施并弱化了政策的执行效果。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对这些政策分析发现,"碎片化"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中存在着政策主体的多元化状态,并且多元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为此应构建一种多元政策主体协作机制,加强多元主体间的协调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多元主体协作机制 发展型社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学研合作主体利益协调机制构建的新进路——利益当量视角下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玉晗 苗耀祥 魏航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0-245,共6页
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组织在产学研合作实践中创造了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在内的整体利益,笔者引入利益当量观点分析了三种利益客体效用的生产、转换和结合过程,对利益协调机制的类型空间、信息空间和结果空间进行了... 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组织在产学研合作实践中创造了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在内的整体利益,笔者引入利益当量观点分析了三种利益客体效用的生产、转换和结合过程,对利益协调机制的类型空间、信息空间和结果空间进行了进一步阐释,为产学研合作利益协调机制构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利益当量 主体利益协调机制 理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都市边缘区空间发展的主体形态及创新机制——边缘新城(区)的西安实践 被引量:2
10
作者 付凯 任云英 王卓琳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6期102-110,共9页
大都市边缘区是"城"、"乡"过渡的重要地带,呈现出过渡性、动态性、交错性的特征。以西安大都市边缘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经典理论建构大都市边缘区空间发展的逻辑框架,采用空间分析的方法描述了边缘新城(区)的空间演... 大都市边缘区是"城"、"乡"过渡的重要地带,呈现出过渡性、动态性、交错性的特征。以西安大都市边缘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经典理论建构大都市边缘区空间发展的逻辑框架,采用空间分析的方法描述了边缘新城(区)的空间演化特点,探讨边缘新城(区)作为大都市边缘区空间发展的主体形态特征及空间格局,揭示了其在产业、文化、生态等要素相互作用下大都市边缘区空间运行的创新机制。研究结论表明了边缘新城(区)有效地应对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都市边缘区空间与各类要素配置的困境,实行了大都市边缘区空间有序组织与増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边缘区 主体形态:创新机制 边缘新城(区)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联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宁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102,共4页
作为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参与主体,农民、政府、土地受让方三者的利益关系及其行为选择直接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鉴于三方主体的利益诉求不同而导致农村土地流转中产生诸多纠纷和矛盾,必须理顺农村土地流转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 作为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参与主体,农民、政府、土地受让方三者的利益关系及其行为选择直接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鉴于三方主体的利益诉求不同而导致农村土地流转中产生诸多纠纷和矛盾,必须理顺农村土地流转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创新。本文采用规范分析的研究方法,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三方主体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联动机制,以期推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 主体间矛盾主体联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螺旋理论视角下工程类博士多主体培养机制探析——以加州理工学院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殷红春 徐立侠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1期74-79,共6页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企业转型升级以及新工科建设创新发展,对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以三螺旋理论为依托,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通过构建包括政府——支撑机制、企业——外部机制、高校——内部机制在内的多主体联合培养机...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企业转型升级以及新工科建设创新发展,对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以三螺旋理论为依托,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通过构建包括政府——支撑机制、企业——外部机制、高校——内部机制在内的多主体联合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工程博士培养质量。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工程类博士多主体联合培养机制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以细化培养目标引领发展、以多学科交叉课程带动发展、以创新培养方式助力发展、以健全资助机制优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螺旋理论 工程类博士 主体培养机制 多学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法律机制 被引量:33
13
作者 康京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7-74,共8页
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是先实践后立法,经历了由"区域探索性实践"到"国家规范性文件规划指引"再到"法律法规确立全面推进"三个阶段。最新颁布实施的《环境保护法》(2014)和最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 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是先实践后立法,经历了由"区域探索性实践"到"国家规范性文件规划指引"再到"法律法规确立全面推进"三个阶段。最新颁布实施的《环境保护法》(2014)和最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在法律层面首次确立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由于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主体多元、利益多元,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法律机制存在着主体机制不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协商民主机制不完备、利益平衡机制未建立等问题,有必要在借鉴国际经验、总结国内实践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法律机制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防联控 大气污染 主体机制 信息共享 协商民主 利益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球化浪潮中资本主义历史规律起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商逾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8-62,共5页
全球化引发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使资本主义历史规律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方式发生着引人注目的新变化,高度社会化生产力与国际化的生产关系的对立依然存在并具有尖锐化的趋向;资本主义国家自觉调整社会有机体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使之与高度社会... 全球化引发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使资本主义历史规律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方式发生着引人注目的新变化,高度社会化生产力与国际化的生产关系的对立依然存在并具有尖锐化的趋向;资本主义国家自觉调整社会有机体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使之与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从而形成了一套积极应对全球化的运用自如的、全方位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更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资本主义 历史规律 客观机制 主体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错觉产生的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鲁世山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50-54,共5页
错觉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与客体交互作用时所产生的一种认识现象。对错觉产生原因的分析是其研究的关键。本文从错觉产生的内外机制、中介环节等方面,全面剖析了错觉发生的机理。认为错觉的产生是作为外在机制的本质暴露不充分或相互间... 错觉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与客体交互作用时所产生的一种认识现象。对错觉产生原因的分析是其研究的关键。本文从错觉产生的内外机制、中介环节等方面,全面剖析了错觉发生的机理。认为错觉的产生是作为外在机制的本质暴露不充分或相互间界限模糊或具有不确实性的客体,在作用于主体的感官、内化为主体认识的过程中,因受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情感、知识水平、思维定势等内在因素消极方面的影响,加之中介环节的实践因素制约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觉 主体机制 客体机制 实践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实践模式与治理机制 被引量:21
16
作者 韩文龙 朱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8-46,共9页
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面临着担保难、抵押难、风险大等困境。在重新审视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制度变迁历程基础上构造一个实施主体-实现机制-经济绩效考察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对内嵌于政府主导型、金融机构主导... 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面临着担保难、抵押难、风险大等困境。在重新审视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制度变迁历程基础上构造一个实施主体-实现机制-经济绩效考察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对内嵌于政府主导型、金融机构主导型和农民自主型三种不同的现实探索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制度的创新与实施为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动力,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透视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其主体应该是农民和金融机构,而政府应当发挥辅助作用,尤其在市场发育完善的地区更应当充分发挥农民和金融机构在博弈中的作用,政府只作为“守夜人”负责规范和监督各方主体的行为,这样能产生更大的经济绩效。未来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制度的路径依赖的强化方向应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使用权 三权分置 抵押贷款 实践模式 治理机制 主体-机制-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加强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4
17
作者 颜如春 《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建设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机制很不健全,尤其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保真机制、主体评估机制和评估约束机制的建设十分滞后,“缺位”现象特别突出,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有效性。因此有必要对加强...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建设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机制很不健全,尤其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保真机制、主体评估机制和评估约束机制的建设十分滞后,“缺位”现象特别突出,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有效性。因此有必要对加强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保真机制、主体评估机制和评估约束机制建设作更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绩效评估 信息保真机制 主体评估机制 评估约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兰·巴迪欧论主体化和主体进程 被引量:4
18
作者 艾士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50,共7页
阿兰·巴迪欧将主体分为两种机制,即实体构成机制与心理构成机制。实体机制表现为主体化的身体,将作为精神的主体与作为肉身的身体相结合。心理机制主要表现为瞬时性与持续性的主体,他将其称之为主体化与主体进程。主体化具有破坏... 阿兰·巴迪欧将主体分为两种机制,即实体构成机制与心理构成机制。实体机制表现为主体化的身体,将作为精神的主体与作为肉身的身体相结合。心理机制主要表现为瞬时性与持续性的主体,他将其称之为主体化与主体进程。主体化具有破坏性和暂时性,它通常标志着主体在情境中出现的时刻,与介入相联系,并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焦虑和勇气。主体进程是破坏后的重新组合,它是持久的,目的在于对当时情境的重组,通向的是超我与公正。焦虑与勇气、超我与公正,四者之间的不同排列组合(横向、纵向和对角线)可构成不同的主体类型及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兰·巴迪欧 主体心理构成机制 主体 主体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由“政府动力型”转变为“主体动力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启耀 叶柱林 《求实》 CSSCI 1998年第11期41-43,共3页
一非公有制经济崛起于八十年代初期。十多年来,其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多样、从薄弱到强大的过程。在这个进程中,我们的政府既是设计师、指挥员,又是裁判员,甚至还是运动员。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总是取决于政府的设计与... 一非公有制经济崛起于八十年代初期。十多年来,其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多样、从薄弱到强大的过程。在这个进程中,我们的政府既是设计师、指挥员,又是裁判员,甚至还是运动员。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总是取决于政府的设计与推动,发展的启动力量和持续动力都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公有制经济 动力型 经济发展 政府动力 主体力量 发展模式 主体动力 主体意识 行业协会 主体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产业融合中利益联结机制的差别化构建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陈慈 龚晶 周中仁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89,共3页
农村产业融合中不同融合领域利益联结的核心点不同,涉及的利益主体以及主体间的组织模式不一,利益分配和利益调节也不尽相同。要素融合领域利益联结的核心点是产权,利益参与主体涉及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等,存在资源价值的多变性、... 农村产业融合中不同融合领域利益联结的核心点不同,涉及的利益主体以及主体间的组织模式不一,利益分配和利益调节也不尽相同。要素融合领域利益联结的核心点是产权,利益参与主体涉及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等,存在资源价值的多变性、参与主体多元等问题,需要强化政府对增值收益的引导作用,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产品融合领域利益联结的核心点是产业链地位,利益参与主体主要为龙头企业和农户,利益分配由双方拥有要素的稀缺性、资产投入等市场化因素决定,需要重点保障小农户利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服务融合领域利益联结的核心点是服务方式,利益参与主体涉及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小农户等,部分农业农村服务产品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和外部溢出效应,有必要对服务供给主体给予合理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业融合 利益联结机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小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