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主体性过剩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11
1
作者 聂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4-80,共7页
从早期工业资本主义到当代数字资本主义,劳动者主体性的境况经历了从主体性匮乏到主体性过剩的历史性转变。数字技术对主体性过剩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人的活动能力和方式的拓展以及对主体生产的能动引领。但从本质上说,主体性过剩是... 从早期工业资本主义到当代数字资本主义,劳动者主体性的境况经历了从主体性匮乏到主体性过剩的历史性转变。数字技术对主体性过剩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人的活动能力和方式的拓展以及对主体生产的能动引领。但从本质上说,主体性过剩是由数字劳动支撑和建构起来的,数字劳动通过整合资本扩张的要求与主体性建构的需求、消解主体与他者的自然界限、加速主体性潜能向现实转化等环节来制造主体性过剩。主体性过剩的深层悖论是主体性异化,这种异化意味着数字资本通过数字劳动来控制人的欲望和个性的再生产。彻底扬弃数字资本主义的主体性异化,需要自觉将数字技术应用提升到政治批判的高度来把握,并与批判和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内在地关联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 数字劳动 主体性过剩 主体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躺平”现象的主体性反思 被引量:6
2
作者 耿锐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5-181,共7页
当前,“躺平”现象被舆论关注,成为学界集中探讨的理论命题。“躺平”现象的成因是多维度的,既有社会运行中的直接性因素,也有内隐在现象之下的主体性因素。对主体性因素的揭示需要依靠前提性的追问与反思,青年为何在当代用“躺平”来... 当前,“躺平”现象被舆论关注,成为学界集中探讨的理论命题。“躺平”现象的成因是多维度的,既有社会运行中的直接性因素,也有内隐在现象之下的主体性因素。对主体性因素的揭示需要依靠前提性的追问与反思,青年为何在当代用“躺平”来应对“固化”、抵抗“内卷”、追逐“意义”等问题将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引向深入。从主体性视角看,当代即时与延时的冲突、工作与休闲的对立以及由“主体性过剩”下的感觉至上等深层因素与社会的直接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躺平”现象的发生。为了有效矫治“躺平”现象,需要意识、体验、运行三个维度协同联动,共同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躺平” 青年 主体性过剩 人生意义 数据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