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主体性的人:一个晚近的历史建构事件——青年福柯《词与物》解读 |
张一兵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
2
|
萨特重建主体性的人道主义呐喊与积极尝试 |
东.华尔丹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
3
|
人工智能文学翻译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
袁筱一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6
|
|
|
4
|
数字主体性:内涵理解、价值意蕴及框架建构 |
钟志贤
张丽芳
邓祯钰
|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5
|
《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国动画电影的文化主体性探索 |
宋洁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5 |
5
|
|
|
6
|
记忆唤醒与身份确证:巩固文化主体性的记忆之维 |
邹广文
赵月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7
|
“第二个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内在逻辑 |
韩升
吕叶青
|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8
|
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困境及其应对 |
汪斌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9
|
论巩固文化主体性的三重意蕴 |
薛秀军
黄维铭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0
|
静水流深:中华文明传播实践中的文化主体性 |
谢清果
胡羽佳
|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1
|
中华文明赓续发展的文化主体性阐释 |
胡菊华
毛世坤
|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2
|
惠农政策的悬浮与落地:农民主体性的视角 |
朱颖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3
|
“‘寻根’思潮与中国文化主体性建构”学术工作坊笔谈 |
黄子平
李庆西
韩少功
陈思和
许子东
李杭育
陈晓明
王尧
宗仁发
张清华
洪治纲
来颖燕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师主体性需求及涵养路径 |
林冰冰
张玉峰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从普遍性到特殊性:文化主体性的认知重构与演化 |
胡晶晶
|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社会科学主体性的理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叙事 |
周晓虹
彭圣钦
|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7
|
过度、限度及消解——论儒家伦理的主体性 |
程志华
|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8
|
“规定即否定”与“共在中此在”——概念构建的主体性与共享性 |
徐勇
任珽玉
|
《学海》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地方社会中的资源观念与生态秩序——一项基于主体性表达的民族志研究 |
陈祥军
蒋桂林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中华文化主体性的理论来源、基本内容和实践理路 |
侯衍社
曹一飞
|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