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哲学的“中国性”追问:从影像本体论到主体性实践
1
作者 王晶 杨聪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29-133,共5页
中国电影影像本体论突破西方主客二分框架,通过意象系统重构电影本体,在空间叙事层面以虚实相生的辩证逻辑取代机械语法规则,在时间哲学维度以“气韵绵延”的模型整合客观时间与主观体验,形成超越线性时间的美学表达;面对数字媒介深度... 中国电影影像本体论突破西方主客二分框架,通过意象系统重构电影本体,在空间叙事层面以虚实相生的辩证逻辑取代机械语法规则,在时间哲学维度以“气韵绵延”的模型整合客观时间与主观体验,形成超越线性时间的美学表达;面对数字媒介深度重构感知的现实,通过重新定义影像主体性构建虚实共生的新本体,叙事在影像层面重构时间体验的文化特异性,感知伦理借助“体知传统”建立观众与影像的具身化共鸣。面向未来,中国电影哲学将在主客互渗的思维转向中以动态关联逻辑取代西方形而上学框架,批判性借鉴西方理论开辟第三条道路,在文化主体性与全球话语的辩证中,通过差异化实践揭示普遍命题的地方性生成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性” 影像本体论 主体性实践 中国电影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的主体性实践与超越——构建“此岸”生命信仰的一种探析
2
作者 李丽红 刘卓红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78,共7页
在社会生活理性维度的实践及其超越中形成生命信仰;在日常生活情感维度的实践及其超越中形成生命信仰;在生理成长、社会生活和自我完善的意志维度的实践及其超越中形成生命信仰,对于我们立足生命现象的社会实践本质,从理性维度、情感维... 在社会生活理性维度的实践及其超越中形成生命信仰;在日常生活情感维度的实践及其超越中形成生命信仰;在生理成长、社会生活和自我完善的意志维度的实践及其超越中形成生命信仰,对于我们立足生命现象的社会实践本质,从理性维度、情感维度、意志维度三个方面的主体性实践,构建"此岸"生命信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此岸 生命 主体性实践 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政能量供给与主体性实践双重视角的青年返乡创业研究——以浙西Q镇为例
3
作者 王汪诚 许健萍 +1 位作者 何晨煜 杨阳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24期160-164,共5页
青年返乡创业就业是社会支持系统意义下的客观外在“能量”激励行为,更是个人意愿基础上的主观性内在“价值”实践行为。本文采用宏-微观研究视角及多案例研究方法,在调查政府部门关于青年返乡创业政策措施等宏观制度供给层面的同时,基... 青年返乡创业就业是社会支持系统意义下的客观外在“能量”激励行为,更是个人意愿基础上的主观性内在“价值”实践行为。本文采用宏-微观研究视角及多案例研究方法,在调查政府部门关于青年返乡创业政策措施等宏观制度供给层面的同时,基于微观视角深入探讨青年返乡创业行为的内蕴动机和转变逻辑,以期提出优化青年返乡创业政策路径的相应建议,为乡村人才振兴与农业发展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创业 期望理论 “政能量” 主体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视频平台中农村女性的实践主体性建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连芙蓉 朱玮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2,共11页
快手类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给农村女性的主体意识、主体行动、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等带来多种改变,为农村女性重新建构自己的主体性提供了机会。从实践主体性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农村女性的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研究发现:线上,农村女性的实践主... 快手类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给农村女性的主体意识、主体行动、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等带来多种改变,为农村女性重新建构自己的主体性提供了机会。从实践主体性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农村女性的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研究发现:线上,农村女性的实践主体性主要表现为自我呈现与自我消费;线下,农村女性的实践主体性主要表现为自我组织与关系重建。线上与线下围绕快手,既内外有别,又相互影响,互相强化。但是,农村女性的主体性依然面临社区情理难以改变的问题,在公共领域的呈现依然十分有限,对乡村公共生活的参与也明显不足。乡村振兴、乡土重建需要重建女性群体与村庄公共生活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快手 农村女性 主体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的主体性和实践结构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章龙 《求是学刊》 1987年第4期27-31,共5页
关键词 实践客体 实践结构 实践主体性 实践过程 主体性原则 主体目的 实践活动 实践手段 主体和客体 实践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的缺失与建构 被引量:12
6
作者 付光槐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4-47,共4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关注的重点领域,而如何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性发展成为其中的难点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的缺失而导致的教师内源性发展动力不足。纵观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脉络,在价...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关注的重点领域,而如何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性发展成为其中的难点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的缺失而导致的教师内源性发展动力不足。纵观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脉络,在价值取向上实现了从教师被动发展到主动发展的转向,其实质是对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的呼唤。在实践中也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只有成为主动的研究者、实践者、创新者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构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主体性,应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意识的觉醒、教师专业发展主体能力的获得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实践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主体性意识 体性能力 主体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之存在的主体性三题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金海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8-42,共5页
人之存在的主体性三题杨金海(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关于人之主体性的著述颇丰,这对于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很有意义。但就总体而论,此种研究尚有片面性、空泛性之弊。人们常常只在认识论或价值论或... 人之存在的主体性三题杨金海(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关于人之主体性的著述颇丰,这对于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很有意义。但就总体而论,此种研究尚有片面性、空泛性之弊。人们常常只在认识论或价值论或本体论的方面研究主体性,而事实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人之存在 实践活动 认知主体性 创造性 客体 价值主体性 实践主体性 自为性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认识主体性上的革命变革 被引量:1
8
作者 彭隆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79-83,共5页
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主体性问题上的缺陷,在于前者只讲认识的客观性否认认识的主体性,后者只讲认识的主体性否认认识的客观性。马克思在哲学内容上的革命变革的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把实践的观点引进了认识论,阐明了认识的主体性... 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主体性问题上的缺陷,在于前者只讲认识的客观性否认认识的主体性,后者只讲认识的主体性否认认识的客观性。马克思在哲学内容上的革命变革的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把实践的观点引进了认识论,阐明了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创立了科学的认识主体性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主体性 实践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的主体性 被引量:1
9
《文艺理论研究》 1986年第2期94-94,共1页
《文学评论》1985年6期发表刘再复的长篇论文《论文学的主体性》,文章分两期刊出。本期发表的这一部分,其主要论点如下:人的主体性包括实践主体性与精神主体性。文艺创作强调主体性,包括两层基本内涵:一是把人放到历史运动中的实践主体... 《文学评论》1985年6期发表刘再复的长篇论文《论文学的主体性》,文章分两期刊出。本期发表的这一部分,其主要论点如下:人的主体性包括实践主体性与精神主体性。文艺创作强调主体性,包括两层基本内涵:一是把人放到历史运动中的实践主体的地位上,即把实践的人看作历史运动的轴心,把人看作人。二是要特别注意人的精神主体性,注意人的精神世界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历史是客观世界的外宇宙和人的精神主体的内宇宙互相结合的运动过程。文学的主体包括作为对象主体的人物形象,作为创造主体的作家和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和批评家。肯定对象的主体性,就是肯定文学对象结构中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主体形象,把笔下人物当成独立的个性,当成不以作家意志为转移的具有自主意识和自身价值的精神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主体 文学评论 人物形象 精神世界 对象主体 自主意识 内宇宙 实践主体性 互相结合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研究的进程
10
作者 冯建华 李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8-72,共5页
中国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研究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发展而兴起、转型、式微。实践本体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中,其目的是呼唤和论证市场经济,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精神。其前期形态是主体性实践本体论,它以主体性... 中国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研究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发展而兴起、转型、式微。实践本体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中,其目的是呼唤和论证市场经济,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精神。其前期形态是主体性实践本体论,它以主体性为根本原则,高扬人的个性独立和自由、弱化了传统物质本体论;其后期形态是生存论实践本体论,它流行于新旧世纪更替的十余年中,基本追求是凸显人的生命意义、价值意义,以缓解市场经济初期带来的意义迷茫问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深入推进、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理念新内涵的确立,实践本体论研究式微,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重新回归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以聚焦中国道路,提炼时代精神,凸显马克思哲学内含的历史维度、现实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本体论 研究进程 历史唯物主义 主体性实践本体论 生存论实践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觉醒·失落·寻找——对电影录音剪辑中主体意识的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金荣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8年第2期45-52,44,共9页
从1950年3月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白衣战士》算起,电影录音剪辑这种广播文艺形式,已有38年的历史了。30多年来,电影录音剪辑有了较快的发展。然而,真正使电影录音剪辑告别懵懂的幼年期,发生质的变化却是以主体意识的觉醒为标志的。
关键词 电影录音 主体意识 剪辑 编辑 解说词 电影声音 实践主体性 影片 觉醒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与反思:科技发展中的电影艺术变革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9-41,共3页
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电影的日新月异,"数字"科技引发电影生产方式变革;虚拟现实与IMAX 3D技术打造全新的电影视听盛宴;电脑特效拓宽电影编导讲故事的视域等。毫无疑问,电影发展离不开科技助力。然而,电影作为一种艺术... 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电影的日新月异,"数字"科技引发电影生产方式变革;虚拟现实与IMAX 3D技术打造全新的电影视听盛宴;电脑特效拓宽电影编导讲故事的视域等。毫无疑问,电影发展离不开科技助力。然而,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又具有与科技不同的本质属性,如果电影唯科技而科技,就会丢失电影反映现实、感怀人生、抒发情怀等艺术本质精神,这是与电影艺术背道而驰的。如何使科技有效地为电影服务,又保持电影的艺术本质魅力,是当下电影艺术面临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科学技术 艺术精神 自主性 实践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中的批判传播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鸥帆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1年第4期23-38,共16页
中国批判传播研究在21世纪以来获得长足发展,新时代以来成为马克思主义及其新闻思想中国化逻辑路径中的新进一环。历经30年学术引介和积淀之后,中国批判传播研究新兴力量通过持续组织文献译介、社会调研、中国本位理论研讨等实践形式,... 中国批判传播研究在21世纪以来获得长足发展,新时代以来成为马克思主义及其新闻思想中国化逻辑路径中的新进一环。历经30年学术引介和积淀之后,中国批判传播研究新兴力量通过持续组织文献译介、社会调研、中国本位理论研讨等实践形式,全面调动中青年学者、高校学生、海内外华裔学者关注和回应“全球-中国”新闻传播结构性、深层次现实问题;引领并组织欧美及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批判传播学者有意识地将研究关注从西方主导话题,转移到非西方国家和地区传播与社会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把握当代全球传播的枢纽性问题,将马克思主义脉络中的全球多元批判理论资源吸纳整合进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和社会历史发展逻辑中;推动中国批判传播研究全方位复归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野和实践本质;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理论主体性;重构中国新闻传播学术生态;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把握文化政治领导权和在全球范围构建理论话语权的重要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 批判传播研究 体性视野 中国本位 实践理论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