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主体性与存在之思——从技术批判看海德格尔对主体性哲学的克服和超越 被引量:4
1
作者 赵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7,共8页
技术批判是晚期海德格尔思考的核心主题之一。海德格尔早期的技术批判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对主体性哲学的克服和超越,他的技术批判也逐渐走向专题化并与存在之思结合起来。与前中后期对主体性问题的态度相一致... 技术批判是晚期海德格尔思考的核心主题之一。海德格尔早期的技术批判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对主体性哲学的克服和超越,他的技术批判也逐渐走向专题化并与存在之思结合起来。与前中后期对主体性问题的态度相一致,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也分为三个层次。在有着浓厚的主体性哲学色彩的《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暗示技术阻碍了此在实践性的在世方式;在开始反思并克服主体性问题之时,技术破坏了大地之隐匿;在完成了对主体性哲学的超越和扬弃后,技术批判走向了既控制了世界也控制了人的双重维度。但海德格尔并非主张单纯的拒斥技术和现代化,而是认为只有在艺术和诗中,才能重新回归整全的存在之思,重回精神之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技术批判 主体性哲学 存在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哲学与美德伦理的当代复兴--读段德智教授的《主体生成论》 被引量:4
2
作者 万俊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4-526,共3页
关键词 主体性哲学 美德伦理 当代 生成论 伦理学问题 教授 本体论问题 哲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性视域与现代主体性哲学的命运——以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人的本质”理论为中心 被引量:5
3
作者 郗戈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4,共7页
笛卡尔以降近现代西方哲学的主流,始终是"理性主义—形而上学—人道主义"三位一体的主体性哲学模式。马克思与海德格尔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对理性主义的主体性哲学,要求把"人的本质"理解为处于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历史性... 笛卡尔以降近现代西方哲学的主流,始终是"理性主义—形而上学—人道主义"三位一体的主体性哲学模式。马克思与海德格尔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对理性主义的主体性哲学,要求把"人的本质"理解为处于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历史性存在。正是从历史性视域出发对"人的本质"的创造性重释,使得他们在黑格尔之后的现代哲学革命中肩负起了重构与颠覆的历史重任。然而,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历史性视域,开辟了两条不同的理论路向,并由此引发了现代主体性哲学的两种迥异的命运。马克思在批判理性主义主体性哲学的形而上学内涵的同时,又在新的基点上重建了历史性的实践主体性哲学,而海德格尔则试图从根本上拆毁和颠覆理性主义主体性哲学,力求建构非理性主义的历史性生存论哲学。这两种极为重要的哲学形态,为20世纪欧陆哲学的发展奠定了根本性的思想地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性 主体性哲学 人的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当代主体性哲学的合理形态 被引量:5
4
作者 郭晶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35,共3页
主体性哲学承载着人类对于自由的价值追求,是人类自我观照的理论表征,因而也是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论内容。然而,主体性哲学在现当代却遭到了普遍的拒斥,究其原因,在于近代主体性哲学的形而上学化及其引发的自我否定。只有与形而上学绝... 主体性哲学承载着人类对于自由的价值追求,是人类自我观照的理论表征,因而也是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论内容。然而,主体性哲学在现当代却遭到了普遍的拒斥,究其原因,在于近代主体性哲学的形而上学化及其引发的自我否定。只有与形而上学绝缘,主体性哲学才能重获生机。马克思通过形而上学批判,开创现代实践哲学,从而为主体性哲学在现当代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域。实践哲学视域下马克思的价值主体性思想承担了主体性哲学在现当代发展的重任,堪称主体性哲学在现当代的合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主体 价值主体 实践哲学 价值主体性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主体性哲学”的出场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根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18,共5页
关键词 当代中国 主体性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生成论 中国哲学 出场 死亡 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质实践一元论: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哲学的基础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南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9-85,共7页
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因物质与实践的二元化而未脱离旧唯物主义哲学的窠臼,主张抛开“物质”而以“实践”为基础,或在物质原则前提下突出实践的地位来重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等观点,都不能克服物质与实践的二元化。回到马克思超越、扬弃... 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因物质与实践的二元化而未脱离旧唯物主义哲学的窠臼,主张抛开“物质”而以“实践”为基础,或在物质原则前提下突出实践的地位来重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等观点,都不能克服物质与实践的二元化。回到马克思超越、扬弃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物质实践。一元论,才能从根本上克服这种“二元化”倾向。马克思把旧唯物主义的抽象的“存在”改造为具体的人的感性物质实践,把唯心主义的抽象的意识能动性改造为现实的人的物质实践的能动性。只有在物质实践一元论的基础上吸收人类当代的认识成果,才能真正实现本体论与认识论、自然观与历史观、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等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一元论 马克思主义 “物质” 主体性哲学 唯物主义哲学 旧唯物主义 意识能动性 物质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西方哲学的“返老还童”——现代西方主体性哲学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段德智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0-95,共6页
本文旨在从长时段历史理论出发,从人类“前逻辑 思维”与“逻辑思维”互存互补互动的张力结构出发,对现代西方主体性哲学发展趋势作出 宏观的“考古学”或人类学的考察,阐明现代西方主体性哲学从“逻辑主义”或“先验主义 ”向“对... 本文旨在从长时段历史理论出发,从人类“前逻辑 思维”与“逻辑思维”互存互补互动的张力结构出发,对现代西方主体性哲学发展趋势作出 宏观的“考古学”或人类学的考察,阐明现代西方主体性哲学从“逻辑主义”或“先验主义 ”向“对话主义”或“历史主义”演进的逻辑的和历史的必然性及其重大意义:对以“实践 活动”、“活动意识”与“社会意识”为核心范畴的“前逻辑思维”的这一“再肯认”表明 现代人类精神具有明确的“归根”意识,这是人类意识的迷途知返或正本清源。文章指出马 克思 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如萨特所说“乃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哲学”正在于 它在重新肯认“前逻辑思维”方面开了我们时代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哲学 长时段历史理论 前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哲学理念:品德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1
8
作者 冯永刚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年第2期44-47,52,共5页
品德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主体“人”。品德教育是否有效,主要是看教育对象主体“人”是否在内心服膺道德和在行动上是否实践道德。因而品德课程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主体人”来进行。然而在传统的品德课程与... 品德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主体“人”。品德教育是否有效,主要是看教育对象主体“人”是否在内心服膺道德和在行动上是否实践道德。因而品德课程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主体人”来进行。然而在传统的品德课程与品德教育中,我们的失误之处恰恰是主体性理念的缺失,对主体“人”主体地位的漠视与淡忘。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品德课程改革中,应以主体性哲学理念作为其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哲学 课程改革 思想品德课 基础教育 价值取向 中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哲学”的新研究与“希望人学”的建构--评《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
9
作者 朱传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7-520,共4页
关键词 主体性哲学 生成论 死亡 人学 莱布尼茨 精神境界 历史命运 社会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理解人的主体性——《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述评
10
作者 刘敬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82-183,共2页
关键词 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 书评 云南人民出版社 后现代主义 郭湛 个人主体性 群体主体性 人类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主体性到他者性——关于师生关系的哲学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柳士彬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6年第2期42-44,共3页
应然性师生关系的哲学基础是他者性哲学而不是主体性哲学。当下的师生关系学说由于构筑于主体性哲学基础之上而存在着反主体性悖论并面临着主体性困境。为从根本上摆脱在主体性问题上的现代性危机,师生关系理论应实现由主体性哲学到他... 应然性师生关系的哲学基础是他者性哲学而不是主体性哲学。当下的师生关系学说由于构筑于主体性哲学基础之上而存在着反主体性悖论并面临着主体性困境。为从根本上摆脱在主体性问题上的现代性危机,师生关系理论应实现由主体性哲学到他者性哲学的转向,即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特异性并勇于为其承担责任,应与学生构建一种生存论本体论意义上的社会关系,以达到一种双方共在同构和互惠双赢的理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他者性 师生关系 主体性哲学 哲学分析 他者 生存论本体论 哲学基础 尊重学生 现代性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主体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康渝生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34,共5页
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主体性康渝生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上,恩格斯是明确揭示哲学基本问题具体内容的第一人。他在总结哲学史特别是近代哲学史的基础上,把哲学基本问题规定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中所阐... 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主体性康渝生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上,恩格斯是明确揭示哲学基本问题具体内容的第一人。他在总结哲学史特别是近代哲学史的基础上,把哲学基本问题规定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中所阐释的无哲学理论意蕴,极大地影响着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基本问题 旧唯物主义 本体论与认识论 哲学主体性 唯心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传统哲学 哲学超越 费尔巴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认识主体性研究中的几种倾向
13
作者 尚仲生 陈自元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8-33,27,共7页
近几年来,理论界关于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十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和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但是,在研究中也出现了某些不正确的倾向。有的研究者过分夸大主体性,把它抬高到本体、本原的地位,... 近几年来,理论界关于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十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和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但是,在研究中也出现了某些不正确的倾向。有的研究者过分夸大主体性,把它抬高到本体、本原的地位,试图建立一种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哲学”。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其主要观点和倾向进行认真分析,以澄清是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认识主体性 主体性原则 主客体 马克思恩格斯 主观唯心主义 主体性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客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问题研究的新成就──《主体论──从马克思到毛泽东》评介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传启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7年第6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主体性原则 毛泽东 主体性思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主体 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 恩格斯 主体性哲学 历史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主体性变革与当代主体性重建 被引量:2
15
作者 司天卓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8-92,128,共6页
近代哲学对主体孤立、自因、独断的理解使主体性走向重建。现代哲学与后现代哲学在重建主体性上不乏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不足。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体性变革的思想精华可以弥补这种不足。马克思对主体性哲学的变革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用实践性... 近代哲学对主体孤立、自因、独断的理解使主体性走向重建。现代哲学与后现代哲学在重建主体性上不乏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不足。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体性变革的思想精华可以弥补这种不足。马克思对主体性哲学的变革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用实践性与历史生成性的人否定以往孤立的、自因的和独断的人;二是基于对人的科学判断否定主体主义与客体主义,在实践基础上达成主客体统一;三是基于实践否定以往把自由仅仅看做精神自由的观点,将“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实现看做现实的运动。马克思的主体性变革对当代重建主体性有三点方法论启示:一是要以实践为基础;二是既要依靠人,也是为了人;三是重建主体性是一个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哲学 主体性重建 主体性变革 历史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媒介本质及其内涵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晓丹 宫承波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4,108,共5页
对“媒介”“medium/media”语义流变开展的梳理,暴露了该词在中外学术语境中的意涵过泛、使用混乱问题。在主体间性视角下,媒介因交流/传播(communication)活动而解蔽,是使该活动发生的“存在”,又与该活动的其他主体互动依存,此共在... 对“媒介”“medium/media”语义流变开展的梳理,暴露了该词在中外学术语境中的意涵过泛、使用混乱问题。在主体间性视角下,媒介因交流/传播(communication)活动而解蔽,是使该活动发生的“存在”,又与该活动的其他主体互动依存,此共在关系既能揭示“媒介”本质,又可适应媒介范围扩大、主体性日益凸显的现实境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研究 媒介本体论 主体性哲学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基于马克思历史思想的视域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匡一 杨阳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26,共5页
前提检审、历史结构、方法论原则与价值导向是中国现代管理哲学基础的基本层面。从辛亥革命后的历史与实际出发,将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解析为从单极主体性哲学到多元博弈性哲学的结构性历史变迁,阐释了历史辩证法作为中国现代管... 前提检审、历史结构、方法论原则与价值导向是中国现代管理哲学基础的基本层面。从辛亥革命后的历史与实际出发,将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解析为从单极主体性哲学到多元博弈性哲学的结构性历史变迁,阐释了历史辩证法作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哲学方法论原则,并将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视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价值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哲学基础 历史结构 历史辩证法 方法论 物化管理 单极主体性哲学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现实世界:马克思哲学的情感之维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秀华 刘佳佳 朱雅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3,共7页
马克思哲学回归现实世界、超越传统理性主义的抽象主体性哲学,在考察人类历史活动——劳动发展史的过程中充满了情感的基调,在历史逻辑下基于感性实践活动对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与现实世界进行新主体性哲学的理论建构。他从现实的人出发给... 马克思哲学回归现实世界、超越传统理性主义的抽象主体性哲学,在考察人类历史活动——劳动发展史的过程中充满了情感的基调,在历史逻辑下基于感性实践活动对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与现实世界进行新主体性哲学的理论建构。他从现实的人出发给予情感以历史唯物主义解读;按照实践的观点,主张情感与主体认识活动内在统一、相互协调;确信未来真正的共同体中获得解放和全面发展的人将会消除与自然、他人和自身的冲突关系,确立具有类本位和终极关切的崇高审美情感、伦理与道德情怀。深入研究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情感之维,既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实践人学或劳动人学,又为新时代融合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提升劳动者素质并获得主体的自我实现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情感 主体性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现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哲学一百年:人类自身认识方式的变迁 被引量:3
19
作者 倪梁康 《浙江学刊》 CSSCI 2001年第1期12-16,共5页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体现了人类自身认识方式的变迁。在本世纪开端上 ,这门哲学还处在近代 (现代 )思维的知识学和先验论传统中 ,即以个体自身意识为基本问题。但在随后的进程中 ,思维范式的转换迅速启动。这种转换主要表现为一种由...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体现了人类自身认识方式的变迁。在本世纪开端上 ,这门哲学还处在近代 (现代 )思维的知识学和先验论传统中 ,即以个体自身意识为基本问题。但在随后的进程中 ,思维范式的转换迅速启动。这种转换主要表现为一种由个体自我的基点向交互主体的互动关系、由意识哲学范式向语言哲学范式的过渡。当然 ,这个过渡从一个更宽泛的角度来看仍然处在西方哲学自身意识理论的传统范围以内 ,只是自身意识一方面开始从理论的转换为实践的 ,另一方面则开始从个体的转换为群体的、社会的、乃至整个人类的自身意识。因此 ,在这个转换中 ,被扬弃的是近代知识学认识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自身认识 先验论 主体性哲学 个体 知识学 意识 转换 方式 近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莱尔马赫诠释学与康德哲学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俊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2-70,共9页
施莱尔马赫普遍诠释学带来的诠释学现代转向,受康德主体性哲学的影响至深。这种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局部观念的影响,也有宏观理念或整体理论构架的影响;有外在显形的影响,也有潜在隐形的影响。分剥、盘点施莱尔马赫诠释学中的康... 施莱尔马赫普遍诠释学带来的诠释学现代转向,受康德主体性哲学的影响至深。这种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局部观念的影响,也有宏观理念或整体理论构架的影响;有外在显形的影响,也有潜在隐形的影响。分剥、盘点施莱尔马赫诠释学中的康德哲学影响,不仅对于还原现代诠释学的哲学根基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关系还原现代哲学源流本身并涉及更为庞大的哲学史的重新书写,及其复杂的哲学史悖论难题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莱尔马赫 康德 普遍诠释学 主体性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