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技术、主体性与存在之思——从技术批判看海德格尔对主体性哲学的克服和超越 |
赵瑜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2
|
主体性哲学与美德伦理的当代复兴--读段德智教授的《主体生成论》 |
万俊人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3
|
历史性视域与现代主体性哲学的命运——以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人的本质”理论为中心 |
郗戈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4
|
现当代主体性哲学的合理形态 |
郭晶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5
|
当代中国“主体性哲学”的出场 |
吴根友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6
|
物质实践一元论: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哲学的基础 |
王南湜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7
|
论现代西方哲学的“返老还童”——现代西方主体性哲学发展趋势研究 |
段德智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8
|
主体性哲学理念:品德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
冯永刚
|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
2005 |
1
|
|
9
|
“主体性哲学”的新研究与“希望人学”的建构--评《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 |
朱传棨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0
|
全面理解人的主体性——《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述评 |
刘敬东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1
|
从主体性到他者性——关于师生关系的哲学分析 |
柳士彬
|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
2006 |
18
|
|
12
|
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主体性 |
康渝生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13
|
评认识主体性研究中的几种倾向 |
尚仲生
陈自元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4
|
主体性问题研究的新成就──《主体论──从马克思到毛泽东》评介 |
朱传启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97 |
1
|
|
15
|
马克思的主体性变革与当代主体性重建 |
司天卓
|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6
|
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媒介本质及其内涵 |
马晓丹
宫承波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7
|
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基于马克思历史思想的视域 |
丁匡一
杨阳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8
|
回归现实世界:马克思哲学的情感之维 |
张秀华
刘佳佳
朱雅楠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7
|
|
19
|
西方哲学一百年:人类自身认识方式的变迁 |
倪梁康
|
《浙江学刊》
CSSCI
|
2001 |
3
|
|
20
|
施莱尔马赫诠释学与康德哲学 |
张俊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