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间隔与归属:保罗·利科文本诠释学的迂回路径
1
作者
胡友峰
赵海霞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3,共9页
保罗·利科对笛卡尔“我思”的再反思构建了自我的反思哲学,他主张经由符号与文本等他者的中介实现理解自身的主体性。文本中介的引入使读者理解自身不再是自明性的,而是在阅读中具体地面临着言说与所言、作者意图与文本意义、文本...
保罗·利科对笛卡尔“我思”的再反思构建了自我的反思哲学,他主张经由符号与文本等他者的中介实现理解自身的主体性。文本中介的引入使读者理解自身不再是自明性的,而是在阅读中具体地面临着言说与所言、作者意图与文本意义、文本世界与现实世界、自身与自身的四重“间隔”。利科赋予间隔以积极的生产意义,在存在论基础上引入方法论实践,将结构主义语言学与深层语义学对接,在文本内部的话语、世界、主体层面分别提出了向四重间隔归属的方法,以及经由“文本诠释学”中介进行主体性反思的迂回路径,以积极的态度回应了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以来主体消弭、意义没落等时代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利科
文本诠释学
主体性反思
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实践逻辑——基于布迪厄实践逻辑的视角
被引量:
10
2
作者
崔友兴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8-63,共6页
乡村教师获得感是在其客观拥有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观认知和内在体验。乡村教师的获得感水平是影响其存在与发展品质的重要因素。乡村教师获得感的生成是乡村教师主体与环境多重互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意图、主体惯习、个体资本、时...
乡村教师获得感是在其客观拥有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观认知和内在体验。乡村教师的获得感水平是影响其存在与发展品质的重要因素。乡村教师获得感的生成是乡村教师主体与环境多重互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意图、主体惯习、个体资本、时空场域和主体性反思构成了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实践逻辑。其中,实践意图是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方向引导,主体惯习构成了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实践图式,个体资本是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实践工具,时空场域奠定了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支持条件,主体性反思则是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获得感
实践意图
主体
惯习
个体资本
时空场域
主体性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间隔与归属:保罗·利科文本诠释学的迂回路径
1
作者
胡友峰
赵海霞
机构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文艺学研究所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3,共9页
文摘
保罗·利科对笛卡尔“我思”的再反思构建了自我的反思哲学,他主张经由符号与文本等他者的中介实现理解自身的主体性。文本中介的引入使读者理解自身不再是自明性的,而是在阅读中具体地面临着言说与所言、作者意图与文本意义、文本世界与现实世界、自身与自身的四重“间隔”。利科赋予间隔以积极的生产意义,在存在论基础上引入方法论实践,将结构主义语言学与深层语义学对接,在文本内部的话语、世界、主体层面分别提出了向四重间隔归属的方法,以及经由“文本诠释学”中介进行主体性反思的迂回路径,以积极的态度回应了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以来主体消弭、意义没落等时代命题。
关键词
保罗·利科
文本诠释学
主体性反思
间隔
Keywords
Paul Ricoeur
textual hermeneutics
subjective reflection
distanciation
分类号
B565.59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实践逻辑——基于布迪厄实践逻辑的视角
被引量:
10
2
作者
崔友兴
机构
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8-63,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获得感测评与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CMZ026)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乡村教师获得感是在其客观拥有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观认知和内在体验。乡村教师的获得感水平是影响其存在与发展品质的重要因素。乡村教师获得感的生成是乡村教师主体与环境多重互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意图、主体惯习、个体资本、时空场域和主体性反思构成了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实践逻辑。其中,实践意图是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方向引导,主体惯习构成了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实践图式,个体资本是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实践工具,时空场域奠定了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支持条件,主体性反思则是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
乡村教师
获得感
实践意图
主体
惯习
个体资本
时空场域
主体性反思
Keywords
rural teachers
sense of gain
practice intention
subject habit
individual capital
time-space field
subjective reflection
分类号
G451.2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间隔与归属:保罗·利科文本诠释学的迂回路径
胡友峰
赵海霞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实践逻辑——基于布迪厄实践逻辑的视角
崔友兴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