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价值观、道德观与技术理性:理解网络交往主体异化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2
1
作者 黄蜺 郝亚芬 金栋昌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48,57,共5页
本文从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技术理性三个方面对网络交往主体异化进行分析。认为主体的失当价值观、失当道德观是引起网络交往主体异化的两重原因;认为技术目标的单一性、目标设定的过度理性化等是引起网络交往主体异化的技术理性根源。
关键词 网络交往主体异化 价值观 道德观 技术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异化下的自治 被引量:3
2
作者 赵聚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9-173,共5页
用权利义务关系重新定位农民和国家的关系 ,确认和保护农民的权利主体地位 ,使其成为社会政治意义上的公民是实施村民自治的基本价值取向。而在实施村民自治体制的过程中却普遍存在偏离这一价值取向 ,出现了各种侵害农民权利主体地位的... 用权利义务关系重新定位农民和国家的关系 ,确认和保护农民的权利主体地位 ,使其成为社会政治意义上的公民是实施村民自治的基本价值取向。而在实施村民自治体制的过程中却普遍存在偏离这一价值取向 ,出现了各种侵害农民权利主体地位的行为 ,“自治”进而相应的表现出各种畸形状态。上述情况的出现 ,一方面是历史上长期的依附关系及宗族意识的内化严重阻碍了农民主体意识的萌发 ;另一方面 ,将村民自治工具化、手段化的认识倾向则为各种侵害行为做了理论上的辩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异化 权利 义务 村民自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变局下网络主体异化消解的思政教育之维 被引量:3
3
作者 冯旭 唐治国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77,共7页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COVID-19疫情全球爆发更使得域内外社会发展情势异常复杂,各种信息以后真相的形态爆炸式地汇聚在网络空间之中,加快天清气朗网络空间塑造的意义愈发重大,直接攸关中国共产党执政稳固、中国国家现代化建...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COVID-19疫情全球爆发更使得域内外社会发展情势异常复杂,各种信息以后真相的形态爆炸式地汇聚在网络空间之中,加快天清气朗网络空间塑造的意义愈发重大,直接攸关中国共产党执政稳固、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突围及中国人民自由与全面发展实现。在中国网络主权治理模式下,网络主体是重要抓手,网络主体异化消解是重点任务。法律、经济、技术等以利益机制构造的治理手段的边际效应递减,亟待反思和探寻其他路径。以育人为使命的思政教育,与网络主体异化消解之间具有高度契合性,其意识形态功能、舆情引导功能、心态培育功能、内省自律功能等的有效发挥,不仅从价值维度开辟了新方向,还有助于网络主体异化既有规制体系的弥合。但是,现行思政教育尚难以应对网络主体异化消解的复杂性,亟待供给侧变革。引入适应性管理理念,以复杂巨系统展开网络主体异化消解的思政教育工程建设,从师资队伍、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展开系统创新,推进思政教育向整体性、网格化、精准化、智慧化等迈进是变革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局 网络主体异化 思政教育 复杂性 适应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生产力:主体异化与解放的生产力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海俊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9,共9页
数字经济和数字劳动的兴起已经让数据生产力成为其主体异化与解放的新生产力形态。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数据生产力在成为提高物质生产生活效率的客体力量时,也常伴有异化现象,致使数据主体与数据相异化,与生产过程相异化,与其... 数字经济和数字劳动的兴起已经让数据生产力成为其主体异化与解放的新生产力形态。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数据生产力在成为提高物质生产生活效率的客体力量时,也常伴有异化现象,致使数据主体与数据相异化,与生产过程相异化,与其本质相异化,以及造成不同数据主体之间相异化。基于马克思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双重维度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特性的方法论,有助于我们认识数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去同步化行为对解放主体的阻碍作用,重构以主体为中心的数据生产力范式理论。在进行数据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要考虑其背后主体的价值属性即合理协调数据生产关系,正视数据生产力中主体的价值是时代的最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生产力 数据生产关系 主体异化的生产力 主体解放的生产力 去同步化行为 数据生产力范式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教师主体性的异化与超越
5
作者 王丹 张琪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113,共7页
提升教师创新发展水平是数智时代教育的核心问题。文章基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综合使用理论分析与逻辑推演方法,从科技加速、社会变迁加速和生活步调加速三重维度解构教师主体性异化的生成机理,从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层面深入剖析教... 提升教师创新发展水平是数智时代教育的核心问题。文章基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综合使用理论分析与逻辑推演方法,从科技加速、社会变迁加速和生活步调加速三重维度解构教师主体性异化的生成机理,从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层面深入剖析教师主体性异化生成的底层逻辑,探索教师主体性发展的超越与复归。研究表明:科技加速导致教师主体创造性缺失;社会加速导致教师主体情感缺失;生活步调加速导致教师主体自主性缺失。教师主体性异化的深层根源在于本体层面对超脱肉身体验的狂热探究及内在焦虑、认识层面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及价值层面坚持资本规训。据此提出三条超越路径:一是促进教师在寻求真我中探寻情理共鸣;二是推动教师在不受掌控中回归教育的本质;三是引领教师在开放共鸣中成就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 教师主体 主体异化 超越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资本权力下主体异化的批判及其应对
6
作者 李重 张宇 《人文杂志》 2025年第8期25-36,共12页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出发,权力是把握资本逻辑的重要切入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数字化变革形成了资本权力运作的全新方式,凭借数据占有、平台垄断与智能算法的三位一体结构获得了主导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强大权力。数字技术与资...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出发,权力是把握资本逻辑的重要切入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数字化变革形成了资本权力运作的全新方式,凭借数据占有、平台垄断与智能算法的三位一体结构获得了主导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强大权力。数字技术与资本的双向转化以资本增殖为目标成为数字时代的“现实抽象”。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主体进行实践活动的人,其数字化生存方式受制于数字资本权力的支配,在存在虚拟化、精神被动化、生命加速化的三种样态中呈现出数字时代主体异化的新境况。数字化主体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不仅没有取得自身自由全面的发展,反而在数字资本权力的压迫与剥削中遭受着生存之痛。面对这一主体性危机,需要通过规制数字资本、合理推动数字化以及唤醒主体意识的可能路径实现对数字资本的驾驭,为走向数字时代的主体解放提供思想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权力 数字技术 主体异化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反抗与精神觉醒——胡学文小说主题解读
7
作者 韩文淑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63,共7页
胡学文的小说构建了一套独特的创伤叙事诗学,通过微观心理机制与宏观社会结构的互动,揭示当代中国转型期的文化处境与人的精神困境。首先,通过“陌生化”叙事策略打破日常经验的自动化感知,在看似平凡的生存境遇中开掘深层心理真实;其次... 胡学文的小说构建了一套独特的创伤叙事诗学,通过微观心理机制与宏观社会结构的互动,揭示当代中国转型期的文化处境与人的精神困境。首先,通过“陌生化”叙事策略打破日常经验的自动化感知,在看似平凡的生存境遇中开掘深层心理真实;其次,呈现城乡二元结构中传统伦理与现代性冲突所导致的主体异化现象,特别是乡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失语与道德困境;最后,聚焦女性边缘群体,关注其如何通过非常规抵抗策略实现主体性重构,揭示“疯癫”“泼妇”等病理化标签背后隐藏的生存智慧与反抗逻辑。可以说,胡学文的创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批判或心理写实,构建了一种介于个体创伤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叙事装置。他对自然意象的象征和文化心理的开掘,不仅强化了文本的诗性维度,而且为理解中国社会的文化转型与精神图谱提供了认知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学文 创伤叙事 主体异化 非常规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权力异化观 被引量:13
8
作者 彭定光 周师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5-130,共6页
与学术界普遍将权力异化视为权力的私人化或私有化不同,马克思从社会群体(主要是统治阶级)和个人相结合及社会制度和个人道德品质相结合的角度对此提出了全面的看法,认为权力异化是人的异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权力发展到阶级社会时产生... 与学术界普遍将权力异化视为权力的私人化或私有化不同,马克思从社会群体(主要是统治阶级)和个人相结合及社会制度和个人道德品质相结合的角度对此提出了全面的看法,认为权力异化是人的异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权力发展到阶级社会时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控制、奴役人的异己力量的现象,它虽然与权力行使者的道德品质有关,但更与特定社会制度有关。就其表现而言,权力异化包含着权力主体异化、权力本质异化和权力活动异化三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公共伦理 权力异化 权力主体异化 权力本质异化 权力活动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异化思想中“对象世界”发展的逻辑
9
作者 杜敏 李泉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20-23,89,共4页
马克思异化思想中的"对象世界"自身存在着两条发展线索,即对象世界从精神主体"自然界"转向现实生活中"生活世界"的对象再到后来的现实社会的"社会生产"这种以实践方式存在的"对象世界&quo... 马克思异化思想中的"对象世界"自身存在着两条发展线索,即对象世界从精神主体"自然界"转向现实生活中"生活世界"的对象再到后来的现实社会的"社会生产"这种以实践方式存在的"对象世界";从历史逻辑来看,它又是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异化 发展逻辑 对象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人主体性影响的思考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文捷 解彩霞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2-117,共6页
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哲学视域中的主体性问题再次凸显。分析人工智能对人主体性产生的影响具有深化理论和回应现实的双重意义。文章认为,人工智能只是模拟和强化了人脑的部分机能,并且它的认知和活动没有主体性,本质上依然是... 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哲学视域中的主体性问题再次凸显。分析人工智能对人主体性产生的影响具有深化理论和回应现实的双重意义。文章认为,人工智能只是模拟和强化了人脑的部分机能,并且它的认知和活动没有主体性,本质上依然是人脑的对象化,因此尚未对人的主体地位构成实质性的威胁,但也要预见到人工智能可能对主体自身能力和主体间交往异化的可能。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一定要坚守价值理念对技术发展的引导,防患于未然;人工智能的普及应用将使生产力的要素和结构得到颠覆性的改变,使人从异化劳动、物质相对稀缺以及不合理的经济关系中解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主体 异化主体 解放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格尔异化思想初探 被引量:4
11
作者 樊昌杨 《社会科学研究》 1982年第1期25-32,共8页
本文依据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一书,着重介绍了黑格尔的异化思想的内容,认为他不光用异化概念揭示了哲学的主体,哲学的概念和范畴之间所应该具有的辩证发展,同时也用这个概念揭示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矛盾和曲折的过程。从... 本文依据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一书,着重介绍了黑格尔的异化思想的内容,认为他不光用异化概念揭示了哲学的主体,哲学的概念和范畴之间所应该具有的辩证发展,同时也用这个概念揭示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矛盾和曲折的过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证了异化现象存在的必然性。黑格尔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异化是有他的独特之处的。我们顺着黑格尔的思想脉胳来分析了解异化的出现和产生的作用,应该说,异化并不完全是一种纯粹消极的、起着阻碍历史发展的社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精神异化 精神现象学 自我意识 绝对精神 历史发展 异化现象 发展过程 社会现象 主体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求主体的诗性解放——论陆九渊心学的解构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平辉 熊进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15,25,共6页
在朱熹理学没落的地方,正是陆九渊心学跃升之处。陆九渊一生反对著述,反对理性禁锢,看重对话,看重释放本心。其哲学思想带有鲜明的启迪品格和反叛教化的特征,其终极目的在于寻求主体的诗性解放。在当今社会中,陆九渊心学的解构性仍然具... 在朱熹理学没落的地方,正是陆九渊心学跃升之处。陆九渊一生反对著述,反对理性禁锢,看重对话,看重释放本心。其哲学思想带有鲜明的启迪品格和反叛教化的特征,其终极目的在于寻求主体的诗性解放。在当今社会中,陆九渊心学的解构性仍然具有显著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言说 语境 主体异化 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休闲“异化”——基于个体的维度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东丽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9-40,共2页
网络休闲以其独特的优势蔓延至人们的现实生活。网络休闲一方面具有解放人的个性的作用,同时又可能给人带来新的奴役。这种奴役主要表现为主体可能被计算机和网络控制,被符号和信息支配。在新的信息技术革命中,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的应... 网络休闲以其独特的优势蔓延至人们的现实生活。网络休闲一方面具有解放人的个性的作用,同时又可能给人带来新的奴役。这种奴役主要表现为主体可能被计算机和网络控制,被符号和信息支配。在新的信息技术革命中,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的应用和发展,使人对工具和技术的依赖程度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化,人在虚拟世界中由操控变为失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休闲个体异化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批判:《西游记》的美学批判 被引量:6
14
作者 颜翔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1-147,共7页
《西游记》文本潜藏着儒道释三种思想混杂的"生命即游戏"的美学主题,表现等级森严的世界模式和"取经修正果"的人生价值观。在艺术表现方面,混合的母题结构和循环的叙事策略及其重复性的空间描写构成其审美特性。简... 《西游记》文本潜藏着儒道释三种思想混杂的"生命即游戏"的美学主题,表现等级森严的世界模式和"取经修正果"的人生价值观。在艺术表现方面,混合的母题结构和循环的叙事策略及其重复性的空间描写构成其审美特性。简言之,《西游记》是一部思想内涵有限和呈现世俗化美学趣味的民间文学文本,游戏性和娱乐性是它最重要的艺术价值构成,荒诞和非理性则是其重要的审美修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思维 权力意识 主体异化 女性妖魔化 混合母题 循环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二重化”与网络社会安全建构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俊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当技术理性把社会"二重化"分为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之后,网络社会的安全时刻牵绊着现实社会的人文关照;从学术视角扫描网络社会的危险区域...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当技术理性把社会"二重化"分为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之后,网络社会的安全时刻牵绊着现实社会的人文关照;从学术视角扫描网络社会的危险区域,筑起网络社会安全的防火墙,消除网络社会主体的异化,就成了时代绕不开的课题。从逻辑上看,压缩技术理性积弊,弘扬人文情怀,才是人类与技术和解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二重化” 网络主体异化 网络社会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对传统美育的挑战 被引量:2
16
作者 解冬梅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62-62,共1页
在数字化时代,世界打破了地域和民族的局限,整个世界都进入了因特网之中。这样,一方面使各民族的文明走向了世界,但另一方面又不可否认地出现了一个全球化与民族化、本土化的矛盾问题。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独立存在,没有被其他的民... 在数字化时代,世界打破了地域和民族的局限,整个世界都进入了因特网之中。这样,一方面使各民族的文明走向了世界,但另一方面又不可否认地出现了一个全球化与民族化、本土化的矛盾问题。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独立存在,没有被其他的民族同化。就因为它有自己独特的风貌。这种风貌通过言传身教而得以一代代传下去,所以在审美教育中,每个民族都是突出自己的民族特点。充分开发和利用本民族的审美资源.来对人们进行教育。以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传统美育 审美教育 民族化 本土化 审美主体异化 文学艺术 独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审海德格尔的“生命哲学阶段”及其跨越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芳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26,共12页
海德格尔思想中的"生命哲学阶段"并不为国内乃至西方的海氏研究专家特别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展示从海氏早期的"实际生活"至其初步成熟期的"存在"大词这一主题转换过程表明生命意义问题实是海氏运思的深层... 海德格尔思想中的"生命哲学阶段"并不为国内乃至西方的海氏研究专家特别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展示从海氏早期的"实际生活"至其初步成熟期的"存在"大词这一主题转换过程表明生命意义问题实是海氏运思的深层动机或曰"终极关怀"。其所行"入世历幻"而终至"顿悟"之途不失为现代西方思想中格外具有启发力的生命意义读解。这条"上行路线"的问题在于缺乏日常自足性。这方面新现象学对海德格尔的批评或能提供我们另一种有所补益的视角。专注于世内"渐修"的新现象学会是萌发于西方思想内部生命的学问(牟宗三语)意义上的身心之学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 生存 形式显示 主体异化 时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