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在“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教学活动中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薛静尧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2
|
哲学价值范畴和主体客体理论 |
高齐云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4 |
3
|
|
3
|
深化主体客体的研究是认识论发展的趋势 |
陈长畅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4
|
基于主体⁃客体互倚模型分析老年癌症病人及配偶目标坚持性和目标灵活性对幸福感的影响 |
刘江玲
胡建蓉
周玥杉
|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基于主体⁃客体互倚模型分析居家失能老人及照顾者照护能力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
孟佳乐
孔韵怡
沈梦圆
王安妮
|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8
|
|
6
|
主体-行为-客体语义分析构建技术功效矩阵 |
张瑞年
高常青
时子皓
刘永旭
杨波
|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论科学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的双向对象化 |
黄捷荣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1995 |
3
|
|
8
|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与客体的本土化分析 |
朱广忠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9
|
论发生认识论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理论 |
石向实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2
|
|
10
|
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
李景源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2
|
|
11
|
马克思主义主体和客体范畴的历史发展 |
张传开
|
《江淮论坛》
CSSCI
|
1994 |
2
|
|
12
|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 |
余斌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3
|
|
13
|
基于主体-客体互倚模型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和家庭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
吴霞
刘素婷
周思佳
李欣欣
张立力
|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
2020 |
10
|
|
14
|
主客体范畴的功能和主体性的含义 |
蔡茂生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1991 |
2
|
|
15
|
刘勰论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辩证关系初探 |
傅驰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0 |
|
16
|
论主体、客体的形式和属性 |
齐振海
|
《人文杂志》
|
1983 |
1
|
|
17
|
主体和客体概念的历史考察——兼谈马克思主义的主客体观 |
齐振海
|
《人文杂志》
|
1984 |
1
|
|
18
|
反映的主体性原则和客体性原则的辩证统一关系 |
田耘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9
|
主体—客体关系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联系和区别 |
张尚仁
|
《内蒙古社会科学》
|
1982 |
0 |
|
20
|
文艺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毛泽东文艺思想学习札记 |
辰戈
|
《社会科学(甘肃)》
|
198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