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教学活动中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被引量:1
1
作者 薛静尧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83,共5页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双重双向对象化活动,在“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作用,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 主体客体 客体主体 生物课堂 教学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价值范畴和主体客体理论 被引量:3
2
作者 高齐云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3期16-25,共10页
哲学价值范畴和主体客体理论高齐云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一般的本质、涵义,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基石和核心。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其它原理都是在价值一般的基础上和围绕着价值一般而展开论述的。所以,科学地理解哲学价值范畴,对于理解... 哲学价值范畴和主体客体理论高齐云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一般的本质、涵义,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基石和核心。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其它原理都是在价值一般的基础上和围绕着价值一般而展开论述的。所以,科学地理解哲学价值范畴,对于理解、阐述马克思主义价值论问题具有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客体 马克思主义 人的需要 马克思恩格斯 价值范畴 客体理论 关系模式 客体价值 价值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主体客体的研究是认识论发展的趋势
3
作者 陈长畅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2-35,31,共5页
关于主体与客体同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仍然是目前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有的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古代、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有的说,“在当代,思维和存在这个问... 关于主体与客体同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仍然是目前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有的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古代、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有的说,“在当代,思维和存在这个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我们认为,即使在当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客体主体 关系问题 基本问题 主体性原则 思维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现代哲学 近代哲学 认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体⁃客体互倚模型分析老年癌症病人及配偶目标坚持性和目标灵活性对幸福感的影响
4
作者 刘江玲 胡建蓉 周玥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96-1903,共8页
目的:基于主体-客体互倚模型(APIM)分析目标坚持性和目标灵活性对老年癌症病人及配偶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142例老年癌症病人为调查对象,使用基本情况问卷、目标坚持性量表(TGPS)... 目的:基于主体-客体互倚模型(APIM)分析目标坚持性和目标灵活性对老年癌症病人及配偶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142例老年癌症病人为调查对象,使用基本情况问卷、目标坚持性量表(TGPS)、目标灵活性量表(FGAS)和纽芬兰大学幸福感量表(MUNSH)对其进行调查。基于APIM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目标坚持性和目标灵活性对老年癌症病人及其配偶幸福感的影响路径。结果:老年癌症病人目标坚持性量表得分为(38.23±9.31)分,目标灵活性量表得分为(36.01±10.56)分,纽芬兰大学幸福感量表得分为(20.82±5.42)分。配偶目标坚持性量表得分为(33.77±11.31)分,目标灵活性量表得分为(34.34±10.15)分,纽芬兰大学幸福感量表得分为(22.53±5.32)分。APIM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癌症病人目标坚持性、目标灵活性正向预测其幸福感(均P<0.001),老年癌症病人配偶目标坚持性、目标灵活性正向预测其幸福感(均P<0.001),老年癌症病人目标坚持性、目标灵活性正向预测配偶幸福感(均P<0.001),老年癌症病人配偶目标坚持性、目标灵活性正向预测病人幸福感(均P<0.05)。结论:老年癌症病人及配偶目标坚持性、目标灵活性和幸福感水平均较低,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老年癌症病人及其配偶心理状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抗癌治疗中的困难,协助其获取资源调整生活和治疗目标,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客体互倚模型 老年人 癌症 配偶 目标坚持性 目标灵活性 幸福感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体⁃客体互倚模型分析居家失能老人及照顾者照护能力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孟佳乐 孔韵怡 +1 位作者 沈梦圆 王安妮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50-1555,共6页
目的:基于主体-客体互倚模型探讨居家失能老人自我照护能力及其照顾者照护能力与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采取一般资料问卷、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ASAS-R-C)、家属照护能力量表(FCTI-25)、心理弹性量表(CD-RISC-10)对214名居家失能老人... 目的:基于主体-客体互倚模型探讨居家失能老人自我照护能力及其照顾者照护能力与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采取一般资料问卷、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ASAS-R-C)、家属照护能力量表(FCTI-25)、心理弹性量表(CD-RISC-10)对214名居家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基于主体-客体互倚模型分析居家失能老人自我护理能力及其照顾者照护能力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结果:居家失能老人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51.76±7.75)分,照顾者照护能力总分为(39.70±7.19)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22,P<0.05)。居家失能老人心理弹性总分为(34.59±7.19)分,照顾者心理弹性总分为(37.79±5.9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6,P<0.05)。居家失能老人自我护理能力及其照顾者照护能力与自身及对方的心理弹性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为0.287~0.571,P<0.05)。居家失能老人自我护理能力及其照顾者照护能力都能够正向影响自身的心理弹性(β值为0.528,0.228,P<0.05),即主体效应显著。失能老人的心理弹性不受照顾者照护能力的影响(β=0.109,P>0.05),而照顾者心理弹性还受失能老人自我护理能力影响(β=0.196,P<0.05),即只有照顾者的客体效应显著。结论:居家失能老人自我护理能力及其照顾者照护能力与心理弹性存在交互影响,居家失能老人心理弹性仅受自身照护能力的影响,但照顾者心理弹性受到自身和对方的影响。医护人员可将失能老人和照顾者视为一个共同单元,制订二元成对的照护能力培训策略,鼓励失能老人多参与到自己的照护工作中,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指导照顾者更好地适应照顾者角色,从而提升二者应对长期照护时的心理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能老人 照顾者 自我护理能力 照护能力 心理弹性 主体-客体互倚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行为-客体语义分析构建技术功效矩阵
6
作者 张瑞年 高常青 +2 位作者 时子皓 刘永旭 杨波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9-598,共10页
针对准确定义技术、功效主题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技术、功效主题在构建技术功效矩阵中的语义共现性,提出一种基于主体-行为-客体语义分析的技术功效矩阵构建方法;基于目标领域制定检索表达式,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下载相关专利... 针对准确定义技术、功效主题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技术、功效主题在构建技术功效矩阵中的语义共现性,提出一种基于主体-行为-客体语义分析的技术功效矩阵构建方法;基于目标领域制定检索表达式,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下载相关专利信息数据,并预处理专利数据,得到目标专利信息文档;利用Python语言编程,采用中文分词工具包语言技术平台提取专利信息文档的主体-行为-客体语义结构,结合目标领域语料库、词频-逆文本频率和余弦相似度计算主题词的语义相似度;利用聚类算法Louvain算法实现社区网络划分,以凝练技术、功效主题,并通过主体-行为-客体语义结构的共现关系构建技术功效矩阵;以海底电缆反应力锥切削技术为例,通过专利实例分析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分析大量专利实例以构建技术功效矩阵时,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专利实例中主体-行为-客体语义结构的社区网络划分;通过分析社区网络中节点主题的权重确定社区网络主题,提高了主题凝聚的准确性;在海底电缆反应力锥切削技术的专利实例分析中,利用主体-行为-客体语义结构和Louvain算法凝聚了7个技术主题、9个功效主题,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行为-客体 语义分析 技术功效矩阵 专利文本 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的双向对象化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捷荣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4-67,共4页
科学实践是在主体客体的相互关系中进行和发展的,其基本内容是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以及它们之间双向对象化的有机统一过程和活动。
关键词 主体客体 实践客体 双向对象化 实践主体 主体的人 科学实践 主体客体 社会主体 客体主体 能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与客体的本土化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朱广忠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13,共4页
对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与客体的认识,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与公共事业改革方向、途径的认识。分析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与客体必须从国情实际出发。现阶段,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由政府、执政党、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民众... 对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与客体的认识,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与公共事业改革方向、途径的认识。分析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与客体必须从国情实际出发。现阶段,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由政府、执政党、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民众构成的系统,公共事业管理的客体则可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 主体客体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发生认识论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理论 被引量:2
9
作者 石向实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1-16,共6页
论发生认识论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理论石向实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现代任何一种认识论都必须回答和说明的问题。对主体与客体以及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看法,是研究和解决认识论问题的基石。发生认识论之所以能够在当代心理学和认识论研... 论发生认识论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理论石向实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现代任何一种认识论都必须回答和说明的问题。对主体与客体以及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看法,是研究和解决认识论问题的基石。发生认识论之所以能够在当代心理学和认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及对心理学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亚杰 主体客体的关系 《发生认识论原理》 主体客体 唯物主义反映论 认识论意义 客观性 认识活动 本体论 认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景源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8,共8页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理解主客体关系的出发点 众所周知,对主体和客体之间真实本质的揭示构成了科学实践观的核心内容。由马克思所创立的科学实践观的实质性意义,在于它为解决贯穿人类认识史中的基本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理解主客体关系的出发点 众所周知,对主体和客体之间真实本质的揭示构成了科学实践观的核心内容。由马克思所创立的科学实践观的实质性意义,在于它为解决贯穿人类认识史中的基本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实践是造成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这一根本性矛盾的总根源。在人出现以前,自然界本身并不存在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的对立。人既是自然的产物,又是自己劳动的结果。由于人所需耍的物品并不是自然界直接提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客体 人的活动 主观和客观 因果性 人的实践活动 自然界 客观性原则 客体关系 自然物质 转化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主体和客体范畴的历史发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传开 《江淮论坛》 CSSCI 1994年第3期7-14,共8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黑格尔 主体客体 客体范畴 毛泽东 自我意识 客体 自觉的能动性 主体能动性 列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 被引量:33
12
作者 余斌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56,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起者和实施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受者。一些人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观点的前提并不牢固,人不仅能作为主体,而且能作为客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的确大量存在主体之间...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起者和实施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受者。一些人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观点的前提并不牢固,人不仅能作为主体,而且能作为客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的确大量存在主体之间的关系,它大量地或主要地存在于学校与教师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除了教师之外,国家、政党、社会、家庭等也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师还是具有客体性的主体,要抓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抓好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其次,要抓好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教育者接受(继续)教育。在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方面,要在加强学生们的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便学生们能够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不仅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而且还能检验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 主体间性 具有客体性的主体 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体-客体互倚模型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和家庭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霞 刘素婷 +2 位作者 周思佳 李欣欣 张立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120-2125,共6页
背景2019年数据显示,中国结直肠癌防控形势严峻。在亲密关系背景下,癌症患者与家庭主要照顾者以一个整体单元共同适应癌症。疾病自身及治疗不仅会影响患者,造成其生活质量低下,还会严重影响与其具有亲密关系的家庭主要照顾者。目的基于... 背景2019年数据显示,中国结直肠癌防控形势严峻。在亲密关系背景下,癌症患者与家庭主要照顾者以一个整体单元共同适应癌症。疾病自身及治疗不仅会影响患者,造成其生活质量低下,还会严重影响与其具有亲密关系的家庭主要照顾者。目的基于主体-客体互倚模型(APIM)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和家庭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5月收治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结直肠癌患者及其家庭主要照顾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关系评估量表(RAS)测量结直肠癌患者和家庭主要照顾者过去7 d对所处的亲密关系各方面的主观满意度,采用中文版简明健康SF-12量表评定结直肠癌患者和家庭主要照顾者过去7 d的生活质量。并建立结直肠癌患者和家庭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与生活质量的APIM,分析患者和家庭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共发放296对问卷,有效问卷271对,有效回收率为91.6%。患者亲密关系得分与家庭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生理健康(PCS)及心理健康(MCS)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患者PCS得分与家庭主要照顾者的PCS及MCS得分呈正相关(P<0.05),患者MCS得分与家庭主要照顾者的MCS得分呈正相关(P<0.05)。APIM分析结果显示,在主体效应方面,家庭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与自身MCS呈正相关(P<0.001);在客体效应方面,患者的亲密关系和家庭主要照顾者PCS呈正相关(P<0.001),家庭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和患者PCS呈正相关(P<0.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亲密关系可以正向预测家庭主要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家庭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可以正向预测自身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家庭主要照顾者 亲密关系 生活质量 主体-客体互倚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客体范畴的功能和主体性的含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茂生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5-17,共3页
(一) 每一个哲学范畴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否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现在人们如此重视主客体这对范畴,也是因为它具有其它范畴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那么,主客体范畴的特殊功能是什么?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把握主客体问题的实质。首先可以肯... (一) 每一个哲学范畴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否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现在人们如此重视主客体这对范畴,也是因为它具有其它范畴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那么,主客体范畴的特殊功能是什么?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把握主客体问题的实质。首先可以肯定,主客体范畴不是用来解决世界统一的基础即何者为第一性这个问题的。解决这个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这对范畴的任务。主体和客体不等于意识和物质。主体不是一种纯意识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主体 意识 主观能动性 实践活动 主体性原则 客体范畴 思维 马克思主义哲学 外部世界 客体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勰论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辩证关系初探
15
作者 傅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94-99,共6页
着重探讨了《文心雕龙》对写作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辩证关系的认识。对刘勰既强调客体激发创作激情和作为写作材料等重要作用,又重视主体的主导地位和对客体的能动改造,通过“情以物迁”、“物以情观”的双向矛盾运动可达到物我交... 着重探讨了《文心雕龙》对写作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辩证关系的认识。对刘勰既强调客体激发创作激情和作为写作材料等重要作用,又重视主体的主导地位和对客体的能动改造,通过“情以物迁”、“物以情观”的双向矛盾运动可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对刘勰既重视内容的决定作用和核心地位,又不忽视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要求达到“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写作主体客体 内容与形式 辩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主体、客体的形式和属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齐振海 《人文杂志》 1983年第6期42-49,41,共9页
主体、客体都具有一定的形式和属性,探讨主体、客体的形式和属性,是深入揭示主体、客体科学规定的继续,是为了从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揭示主体、客体概念的科学涵义。 主体、客体的产生与发展 主体和客体是物质自然界分化的结果。制造和使... 主体、客体都具有一定的形式和属性,探讨主体、客体的形式和属性,是深入揭示主体、客体科学规定的继续,是为了从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揭示主体、客体概念的科学涵义。 主体、客体的产生与发展 主体和客体是物质自然界分化的结果。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劳动,是主体和客体分化的内在动力。劳动创造了人,使人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成为自为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客体 自然界 自然属性 社会客体 马克思恩格斯 意识性 人的社会性 社会历史性 对象性 精神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和客体概念的历史考察——兼谈马克思主义的主客体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齐振海 《人文杂志》 1984年第1期14-17,共4页
主体、客体特别是主体这一术语,在哲学史上很早就出现了,并且在不同的意义上被使用着。在讨论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时候,对主体和客体概念做一点历史的考察,了解一下它们的历史演变,将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主体和客体概念的科学涵义。
关键词 主体客体 客体理论 历史考察 马克思主义 费尔巴哈 绝对精神 黑格尔 思维和存在 自然界 马克思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映的主体性原则和客体性原则的辩证统一关系
18
作者 田耘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主体性原则和客体性原则 客体关系 辩证统一关系 社会历史性 客观实在性 对象性关系 超越性 自主性 主体客体 客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客体关系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联系和区别
19
作者 张尚仁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2年第2期3-8,共6页
《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2期上发表了刘奔同志《主体—客体关系问题和哲学基本问题是一回事吗?》一文,该文认为不能把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混同于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哲学基本问题是有意义的。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哲学基本... 《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2期上发表了刘奔同志《主体—客体关系问题和哲学基本问题是一回事吗?》一文,该文认为不能把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混同于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哲学基本问题是有意义的。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往往限于哲学基本问题是一个还是两个以及思维与存在行没有同一性的争论,对与哲学基本问题直接相关的概念或范畴的理论分析却重视不够。其实,只有通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范畴作深入的理论分析,准确地把握这些概念和范畴,才能真正深入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刘奔同志的文章,从这个方面研究哲学基本问题,走出了新的一步。但文中的有些提法和观点,还值得商榷。例如,该文认为,精神一物质关系问题是本体论上的问题;主体一客体关系问题则是认识论上的问题。(见第171页)又认为客观存在这个概念比客体概念更广泛,客体概念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实际地进入人们实践领域中的那一部分,(见第173页)这些看法就似有不妥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意识与存在 主体客体 客体关系 联系和区别 主体客体 内在世界 概念和范畴 认识论 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毛泽东文艺思想学习札记
20
作者 辰戈 《社会科学(甘肃)》 1983年第6期16-22,共7页
歌德在谈到他的剧本《塔索》的时候,曾经这样说道:“我有塔索的生平,我有自己的生平,我把这两个奇特人物和他们的特性融合在一起,我心中就浮起塔索的形象……关于我的描绘,可以说句真话:这部剧本是我的骨头中的一根骨头,我的肉... 歌德在谈到他的剧本《塔索》的时候,曾经这样说道:“我有塔索的生平,我有自己的生平,我把这两个奇特人物和他们的特性融合在一起,我心中就浮起塔索的形象……关于我的描绘,可以说句真话:这部剧本是我的骨头中的一根骨头,我的肉中的一块肉。”(《歌德谈话录》第146页)象歌德这样公开声明自己作品中的主人公身上有作家自己在内的情况,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谈到他的剧本《蔡文姬》的时候,表述得就更为直接,他说:“蔡文姬就是我!——是照着我写的。”“在我的生活中,同蔡文姬有过类似的经历,相近的感情。”(郭沫若《〈蔡文姬〉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文艺思想 主体客体 学习札记 文艺创作 《歌德谈话录》 《蔡文姬》 郭沫若 剧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