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成年新礼”的“间隔年”:过渡仪式、认同重构与主体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建军 王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1,共9页
“间隔年”(gap year)是当今社会文化变迁背景下的一种新兴行为和社会心态,具有青少年“成年新礼”的特征,而“过渡礼仪”成为其重要的过程机制。“分隔礼仪”体现的是和先前世界的隔离,其核心要义是冲破理性化世界后的自主选择。在迷... “间隔年”(gap year)是当今社会文化变迁背景下的一种新兴行为和社会心态,具有青少年“成年新礼”的特征,而“过渡礼仪”成为其重要的过程机制。“分隔礼仪”体现的是和先前世界的隔离,其核心要义是冲破理性化世界后的自主选择。在迷茫与机遇、兴奋与惆怅并存的状态下,个人层面上极具张力的重大决定与社会层面充满道德意义的新仪式促成了新的自我认同的形成。“间隔年”及青年“认同重构”已不再属于“边缘仪式”的亚文化范畴,而是当今社会文化变迁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行为方式和社会心态,标志着新的自我认同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年” “成年新礼” 过渡仪式 自我认同 主体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实践主体到主体实践:马克思对赫斯主体概念的超越——从广松涉的“赫斯压倒说”谈起
2
作者 李婷婷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5,共9页
广松涉的“赫斯压倒说”认为,赫斯的实践主体概念影响着马克思,使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完全转向赫斯立场并沿着赫斯的路线建立起唯物史观。而事实上,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同赫斯的《行动的哲学》《论货币的本质》... 广松涉的“赫斯压倒说”认为,赫斯的实践主体概念影响着马克思,使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完全转向赫斯立场并沿着赫斯的路线建立起唯物史观。而事实上,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同赫斯的《行动的哲学》《论货币的本质》存在着思想差异,两者各自在不同的方面把费尔巴哈主体概念深化为“实践主体”,马克思并未追随赫斯。并且,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赫斯的《论德国的社会主义运动》有着不同的实践范式,马克思从实践的主体转向主体的实践,实现了对赫斯的超越。尽管赫斯对马克思主体概念的一些影响进一步延伸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但此时马克思站在新世界观中批判性地吸收了赫斯思想的合理因素并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新人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斯 马克思 实践主体 历史唯物主义 现实的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实践观念与自由的实现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士青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5-18,共4页
关键词 主体实践 实践观念 意志自由 实践活动 现实化 客观化 行动自由 理想客体 内在尺度 客观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为主体的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研究——评《思政课学生主体实践性教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何海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I0009-I0010,共2页
思政教育领域的著名专家韩光道,经过多年的对前人研究成果的不断总结,和个人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撰写的《思政课学生主体实践性教学研究》一书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对思政课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教学进行了... 思政教育领域的著名专家韩光道,经过多年的对前人研究成果的不断总结,和个人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撰写的《思政课学生主体实践性教学研究》一书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对思政课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教学进行了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研究 主体实践 思政课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性教学 著名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的想象:考古遗存的媒介属性与主体实践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华明 孙艺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8-34,53,共8页
在我国现代考古学发展百年之际,考古遗存挖掘与保护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诸多突破,其价值利用与活化传播成为具有文化战略意义的重要命题。从传播学视角出发,考古遗存是特定社会历史情境下集文化内核于一体的物质性产物,是具有媒介属性的物... 在我国现代考古学发展百年之际,考古遗存挖掘与保护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诸多突破,其价值利用与活化传播成为具有文化战略意义的重要命题。从传播学视角出发,考古遗存是特定社会历史情境下集文化内核于一体的物质性产物,是具有媒介属性的物。从本源、实体到互动,考古遗存的媒介存在形式分为自然性的、技术性的、关系性的三层。“物性本体”和“时空延续”是其核心功能,具体呈现为古时社会的基础设施、现代社会的文化结构和未来社会的映射与延伸。这种媒介力量的赋能源自人与物二元主体的互动交流及相互依存,通过“物的想象”完成文化基因的更新与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存 媒介属性 媒介主体实践 物质性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课“研练式实践教学”探索——评《思政课学生主体实践性教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志星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需要,适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党和国家一直以来的政策导向。21世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着深刻而复杂的形势变化--经济全球化...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需要,适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党和国家一直以来的政策导向。21世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着深刻而复杂的形势变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信息网络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不仅如此,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交融和交锋趋势日益强化,国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问题,也面临着诸多有利因素和有利条件。正因如此,提高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就成了当下思政课的重要问题。韩光道教授的著作《思政课学生主体实践性教学研究》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及其学习成效三个方面,对思想政治课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教学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主体 主体实践 教学研究 思政课 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政治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哲学的“中国性”追问:从影像本体论到主体性实践
7
作者 王晶 杨聪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29-133,共5页
中国电影影像本体论突破西方主客二分框架,通过意象系统重构电影本体,在空间叙事层面以虚实相生的辩证逻辑取代机械语法规则,在时间哲学维度以“气韵绵延”的模型整合客观时间与主观体验,形成超越线性时间的美学表达;面对数字媒介深度... 中国电影影像本体论突破西方主客二分框架,通过意象系统重构电影本体,在空间叙事层面以虚实相生的辩证逻辑取代机械语法规则,在时间哲学维度以“气韵绵延”的模型整合客观时间与主观体验,形成超越线性时间的美学表达;面对数字媒介深度重构感知的现实,通过重新定义影像主体性构建虚实共生的新本体,叙事在影像层面重构时间体验的文化特异性,感知伦理借助“体知传统”建立观众与影像的具身化共鸣。面向未来,中国电影哲学将在主客互渗的思维转向中以动态关联逻辑取代西方形而上学框架,批判性借鉴西方理论开辟第三条道路,在文化主体性与全球话语的辩证中,通过差异化实践揭示普遍命题的地方性生成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性” 影像本体论 主体实践 中国电影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视频平台中农村女性的实践主体性建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连芙蓉 朱玮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2,共11页
快手类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给农村女性的主体意识、主体行动、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等带来多种改变,为农村女性重新建构自己的主体性提供了机会。从实践主体性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农村女性的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研究发现:线上,农村女性的实践主... 快手类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给农村女性的主体意识、主体行动、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等带来多种改变,为农村女性重新建构自己的主体性提供了机会。从实践主体性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农村女性的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研究发现:线上,农村女性的实践主体性主要表现为自我呈现与自我消费;线下,农村女性的实践主体性主要表现为自我组织与关系重建。线上与线下围绕快手,既内外有别,又相互影响,互相强化。但是,农村女性的主体性依然面临社区情理难以改变的问题,在公共领域的呈现依然十分有限,对乡村公共生活的参与也明显不足。乡村振兴、乡土重建需要重建女性群体与村庄公共生活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快手 农村女性 主体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境策略:微观互动中当代大学生“躺平”实践的差异化呈现 被引量:1
9
作者 肖翔尹 徐佳琪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18,101,共9页
本文从微观互动角度探讨了大学生“躺平”实践的多样化意涵。基于中部省份大学生的实证调查,当代大学生“躺平”的话语表达往往关联于阶段性休息、情绪调节以及印象管理;“躺平”的日常实践表现为建构自我认同和寻求社会支持的心理适应... 本文从微观互动角度探讨了大学生“躺平”实践的多样化意涵。基于中部省份大学生的实证调查,当代大学生“躺平”的话语表达往往关联于阶段性休息、情绪调节以及印象管理;“躺平”的日常实践表现为建构自我认同和寻求社会支持的心理适应机制的建立;在持续的人际互动中,“躺平”逐渐演化为包含工具性、情感性和混合性动机的情境策略,由此呈现出相应的差异化内涵。面对当代大学生对“躺平”态度的灵活应对和主动调适,社会也应建立起更加有效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促进青年身心健康维护与社会发展的协同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躺平” 主体实践 互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在职教科研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及实现路径
10
作者 洪杉杉 雷世平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106,共8页
高职院校在职教科研体系中的主体作用,本质上是以“提升办学水平、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使命,通过有组织的科研活动,在理论建构、实践创新与决策服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当前,由于自我认知偏差、有组织科研不足以及科研能力较弱... 高职院校在职教科研体系中的主体作用,本质上是以“提升办学水平、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使命,通过有组织的科研活动,在理论建构、实践创新与决策服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当前,由于自我认知偏差、有组织科研不足以及科研能力较弱,高职院校在职教科研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要发挥职业院校在职教科研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必须重塑自我认知,确立“实践为本、科研兴教”的发展共识;构建机制平台,打造“校内筑基、省级提升、跨界协同”的科研矩阵;突破能力瓶颈,实施“引进、培育、使用”三位一体的科研强基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教科研体系 实践主体 发展共识 科研强基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主体的回归与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转向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涛 陆根书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25,共6页
认为学术道德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应有之义,是一个培养研究生在未来学术实践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和自主判断的态度和能力的建设过程。指出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思潮泛滥导致研究生学术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日益蔓延,在学术道德教育者和研究... 认为学术道德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应有之义,是一个培养研究生在未来学术实践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和自主判断的态度和能力的建设过程。指出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思潮泛滥导致研究生学术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日益蔓延,在学术道德教育者和研究生"主体-客体"二元对立关系下,学术道德知识和学术实践的割裂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低效化。提出通过学术道德实践主体的回归,在主体间统一性和同一性关系下,完成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由单向灌输向共同建设的转向,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主体 回归 学术道德教育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主词、实践主体和自由本体——从“我”说起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长福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32,共9页
"异质性哲学"是我近年来阐发的一套哲学理论,其中包含一种自足的分析方法——异质性分析法。该方法最突出的操作特点是"循名责实",即根据符号所对应的直观情况去考察意识的内容与品质。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实践,意味... "异质性哲学"是我近年来阐发的一套哲学理论,其中包含一种自足的分析方法——异质性分析法。该方法最突出的操作特点是"循名责实",即根据符号所对应的直观情况去考察意识的内容与品质。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实践,意味着分析的着眼点不是实践的主体与客体,而是实践主体用来意指其自身及其客体的符号,即用作实践主词的符号和用作实践谓词的符号。在逻辑关系上,实践主词优先于实践谓词,而充当实践主词的最基本的符号就是"我"。因此,从"我"说起,看看"我"在实际的使用中究竟意指什么,以及它与其所意指的对象究竟是何关系,就成了实践分析的一个合理开端。本文是对这一开端的演示,从作为实践主词的"我"出发,经过作为实践主体的我,达到"我"与我的统一,即作为自由本体的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 实践主词 实践主体 自由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教育技术实践主体的嬗变及其要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冰 谢百治 苏博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9,共5页
教育技术新的实践主体教育大众和新的实践客体信息化学习环境,是当代教育技术的时代特征。提升教育大众信息化教与学能力和重视信息化学习环境多种服务功能建设,是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的战... 教育技术新的实践主体教育大众和新的实践客体信息化学习环境,是当代教育技术的时代特征。提升教育大众信息化教与学能力和重视信息化学习环境多种服务功能建设,是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的战略性转变。其对教育技术的学科建设和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而且应是当代教育技术发展新的主攻方向和生长点,也是"水涨船高"促进学科建设的根本和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实践主体 教育大众 学习环境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教育公平实践主体的启示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秀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10,共4页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交往是一种主体间行为,它是行动者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它注重"主体间"对话的分析,倡导交往行为合理化,强调主体之间平等自然的对话。在教育公平的实践中,作为教师的教育者与...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交往是一种主体间行为,它是行动者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它注重"主体间"对话的分析,倡导交往行为合理化,强调主体之间平等自然的对话。在教育公平的实践中,作为教师的教育者与作为学生的受教育者之间实施双向平等交往模式,有利于实现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二者之间的和谐交往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行为理论 教育公平 实践主体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实践主体的特性、实践理念及其规范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建国 陈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0-54,共5页
实践理念是实践主体实践行为的观念向导。由于实践主体的多维性、国际化和智能化趋势,使得社会的实践理念呈现出多元性、差异性和冲突性,需要和谐的实践理念来规范。科学发展观是生成和谐实践理念的理论之源。
关键词 实践主体 实践理念 和谐实践 和谐理念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你”、“我”、“他”和我、你、他(上)——单数的实践主词与实践主体及其基本结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长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2,共8页
实践是人使用语言所运思的活动,因此通过分析实践的语言去把握实践比其他途径更具有可操作性。实践哲学的一大任务就是探究实践语言的机制和原理。实践语言从句法结构上可分为实践主词和实践谓词。本原的、绝对的实践主词只有一个,即&qu... 实践是人使用语言所运思的活动,因此通过分析实践的语言去把握实践比其他途径更具有可操作性。实践哲学的一大任务就是探究实践语言的机制和原理。实践语言从句法结构上可分为实践主词和实践谓词。本原的、绝对的实践主词只有一个,即"我",它意味着正在使用它的人意识到自己是接下来的实践谓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起点。但实践主词不止"我"一个,还有"你"、"他"和"我们"、"你们"、"他们",以及所有可以替换这些人称代词的普通专名,这些都是派生的、相对的实践主词。这里的任务限于分析"你"、"我"、"他"这三个单数人称代词在充当实践主词时的作用及其关系,由它们分别指代的我、你、他这三种单数实践主体的性质及其关系,以及这两方面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实践语言的主词部分的最基本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主词 实践主体 “你” “我” “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经济建设中实践主体的利益悖论及破解 被引量:2
17
作者 詹玉华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48,共5页
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发展生态经济是解决二者矛盾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在地方发展生态经济的实践中,政府、企业、公众这三大主体面临着自身的利益悖论,应通过改革政绩考核方式、促进循环生产、倡导绿色消费、统... 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发展生态经济是解决二者矛盾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在地方发展生态经济的实践中,政府、企业、公众这三大主体面临着自身的利益悖论,应通过改革政绩考核方式、促进循环生产、倡导绿色消费、统筹公平发展,破解政府的自利性与公益性、企业的逐利性与责任性、公众的生存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实践主体 困境 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联系群众制度和方式的实践主体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文彦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5-87,共3页
密切联系群众、创新联系群众的制度和方式,既要研究相关的体制、机制、环境等因素,也要研究其实践主体———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能力等问题。从联系群众的实践主体角度讲,要实现联系群众制度、方式的创新,就必须... 密切联系群众、创新联系群众的制度和方式,既要研究相关的体制、机制、环境等因素,也要研究其实践主体———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能力等问题。从联系群众的实践主体角度讲,要实现联系群众制度、方式的创新,就必须解决三方面的问题: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真正解决想不想、愿不愿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提升领导干部的能力,切实解决能不能、会不会创新联系群众制度、方式问题;坚持人民利益的评价标准,准确判断创新的联系群众的制度、方式行不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系群众制度和方式 创新 实践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实践主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大春 高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22,共4页
马克思实践主体思想展示了与以往哲学主体思想不同的本真内涵,体现了不同的理论意蕴。马克思实践主体思想认为人的主体地位应在实践活动中得到确认,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马克思实践主体思想与旧哲学主体思想之所以有原则区别,从哲... 马克思实践主体思想展示了与以往哲学主体思想不同的本真内涵,体现了不同的理论意蕴。马克思实践主体思想认为人的主体地位应在实践活动中得到确认,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马克思实践主体思想与旧哲学主体思想之所以有原则区别,从哲学诞生的深层原因上讲,在于其确立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从哲学革命发生的内在要素来说,则在于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为根基构建的独特时间观和历史观。正确理解马克思实践主体思想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主体思想 黑格尔哲学 思维方式 时间观和历史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实践主体哲学与人类中心主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育林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6,共6页
实践性与主体性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主体哲学意境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既坚持人类利益是人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又强调人在处理人类与自然矛盾中的主体性道德责任。
关键词 实践 主体 马克思 实践主体哲学 人类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