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湖泊类景区旅游主体功能区划研究——以青海湖为例
1
作者 周毛措 仲俊涛 +2 位作者 蒋鑫 马勇洁 石建丽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4期55-63,共9页
旅游主体功能区划是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统筹考虑区域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空间协调与功能优化的重要管制措施。文章以青海湖景区为例,从资源条件、接待条件和支撑条件中选取10个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并参考青... 旅游主体功能区划是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统筹考虑区域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空间协调与功能优化的重要管制措施。文章以青海湖景区为例,从资源条件、接待条件和支撑条件中选取10个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并参考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确定青海湖景区旅游主体功能区划方案。结果表明:(1)从青海湖旅游主体功能区范围大小来看,限制开发区(794.4 km~2)>禁止开发区(717.53 km~2)>重点开发区(251.81 km~2)>优化开发区(32.33 km~2),适宜发展旅游业的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仅占15.82%;(2)从空间分布来看,优化开发区分布于二郎剑景区、黑马河和仙女湾,重点开发区位于优化开发区外围、金沙湾、泉吉乡观鱼台,限制开发区位于无著名景点支撑的乡镇点和广阔的草地区域,禁止开发区位于西南鸟岛附近和湖东沙地。研究可为大型湖泊型景区旅游主体功能区划和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主体功能区划 综合指数法 湖泊类景区 青海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7
2
作者 朱传耿 仇方道 +4 位作者 马晓冬 王振波 李志江 孟召宜 闫庆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6-141,共6页
在对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依据与原则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生态敏感性等级分区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潜力等级分区的空间叠置与地域聚类分析,进行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方法。并以江苏省新沂市为案例,进行地域主体功能区划... 在对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依据与原则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生态敏感性等级分区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潜力等级分区的空间叠置与地域聚类分析,进行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方法。并以江苏省新沂市为案例,进行地域主体功能区划实证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主体功能区划 生态敏感性分析 经济社会综合潜力评价 区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方法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敏 熊丽君 黄沈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5-209,共5页
根据上海市地域特征,研究了该地区开展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法学问题.为解决基础数据划分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的矛盾,提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划分技术路线.以国家编制的《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规程》为基础,通过对可利用水资... 根据上海市地域特征,研究了该地区开展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法学问题.为解决基础数据划分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的矛盾,提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划分技术路线.以国家编制的《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规程》为基础,通过对可利用水资源、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功能重要性和自然灾害危险性4项指标内容的修改或补充,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1 km×1km网格为划分基础单元,分析指标的数据处理与计算方法,包括指标赋值、等级划分、数据归一化处理和权重确定方法.根据技术路线,分析了主体功能区的3种试划方法,并提出上海市主体功能区划分时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区域 指标体系 GIS 单元网格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探讨 被引量:73
4
作者 刘传明 李伯华 曾菊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68,共5页
讨论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认为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应分为6类。区划时选择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分析单元,并遵循“复杂性系统工程—简单化假设处理—合理化分析识别”的总体思路;采用矩阵分类、矩阵分类与标准定位相结合两种路径,基于不同... 讨论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认为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应分为6类。区划时选择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分析单元,并遵循“复杂性系统工程—简单化假设处理—合理化分析识别”的总体思路;采用矩阵分类、矩阵分类与标准定位相结合两种路径,基于不同路径的主体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区划方法采用综合集成法,包括修正的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系统聚类法、矩阵判断、叠加分析和缓冲分析等;区划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县级行政区界限,但保持乡镇行政区的相对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矩阵分类 综合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划下的生态补偿标准——基于机会成本和佛冈样域的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代明 刘燕妮 江思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22,共5页
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四类开发区域。显然,实施这种安排需辅之以生态补偿政策,以弥补后两类区域因被限制或禁止(工业)开发而损失的经济... 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四类开发区域。显然,实施这种安排需辅之以生态补偿政策,以弥补后两类区域因被限制或禁止(工业)开发而损失的经济利益。而国内现行或试行的生态补偿因数量太少、标准过低而缺乏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导致各地争相挤入重点开发区域而抗拒被定位为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即使被划入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也不甘"寂寞"而设法实行变相开发。这就需要研究生态补偿的合理量化标准,通过对代际和区际公平的充分兼顾来增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可行性。本文基于机会均等观,运用机会成本法,通过建立生态补偿与发展机会成本的数量关系模型,提出了对生态功能区的单项与综合补偿标准并选择样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主体功能区划下,特定区域接受"限制"或"禁止"开发之定位安排的经济底线是所获生态补偿足以弥补因限制或放弃开发而付出的机会成本。因"限制"或"禁止"开发主要针对的是工业,则该机会成本可以理解为一地限制或放弃工业增长后所相应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及其他相关收益。据此核定的生态补偿标准才具有较大公平性和可行性。在实施中,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单项(财政收入)补偿逐渐扩展至综合补偿。在此基础上,未来还可考虑纳入生态建设投入补偿和环境服务付费(PES),使生态补偿标准对各地承担生态屏障、致力可持续发展更具激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生态补偿 机会成本 珠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体系建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仁锋 王筱春 +1 位作者 张猛 刘修通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5,共6页
主体功能区划对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创新提出了挑战。在研习区划理论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划试点省实践的基础上发现:(1)主体功能区划既是综合性区域划分的方法与过程,又是其结果,同时,还是地域空间管制的科学方法之一。(2)现有方法研究... 主体功能区划对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创新提出了挑战。在研习区划理论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划试点省实践的基础上发现:(1)主体功能区划既是综合性区域划分的方法与过程,又是其结果,同时,还是地域空间管制的科学方法之一。(2)现有方法研究集中在实践层面的具体方法上,且仍停留在实证主义和结构主义相融合的哲学基础上,缺乏对区划方法的人本主义探讨。(3)现有研究虽初步形成了主体功能区划的思路和程序,但区域功能判别和功能区域定界及指标体系构建仍未取得突破。基于此,首次提出了由区划哲学层次方法论、区划科学层次基本方法、区划实践层次具体方法构成三层一体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体系,深入阐述了方法体系中每层的功能及逻辑关联,各层方法的内涵、基本内容,梳理出区划实践层次具体方法的方法路线、区划技术程序及其关键步骤常用方法等一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 省级主体功能区划 方法体系 方法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划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传明 李伯华 曾菊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27-631,共5页
认为主体功能区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应在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编制主体功能区划;省级主体功能区可以分成6大类型;区划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坚持"刚性与弹性相结合"以及"开放式"的区划理念... 认为主体功能区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应在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编制主体功能区划;省级主体功能区可以分成6大类型;区划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坚持"刚性与弹性相结合"以及"开放式"的区划理念;区划思路可以选择"复杂性系统工程-简单化假设处理-合理化分析识别";县级行政区是目前相对理想的基本分析单元;根据重点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的主导因子及彼此关系分析,认为可以选择3种不同的区划路径,即矩阵分类、矩阵分类与标准定位相结合、矩阵分类与序列分类相结合;主体功能区划成果应得到严格审批和严格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 矩阵分类 综合集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划与中国区域规划创新 被引量:61
8
作者 方忠权 丁四保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3-487,共5页
"十一五"规划期间,国家将区域规划工作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这是解决中国区域重大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同时,"规划"提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十一五"规划期间,国家将区域规划工作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这是解决中国区域重大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同时,"规划"提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主体功能区的提出对中国区域规划将产生创新性影响:①完善了区域规划理论体系;②创新了区域规划理念;③丰富了区域规划内容;④重构了区域规划的空间体系;⑤推动了区域规划与其它空间规划的融合;⑥保障了区域规划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区域规划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颜利 吴耀建 +3 位作者 陈凤桂 蒋金龙 王春子 罗阳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7-96,共10页
研究了福建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边界范围的确定、基本单元的划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等关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的范围必须涵盖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的集中区域,福建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边界范围为:陆域界限... 研究了福建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边界范围的确定、基本单元的划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等关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的范围必须涵盖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的集中区域,福建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边界范围为:陆域界限为海岸线向陆一侧的沿海县(市、区)行政管理界线,海域界限为海岸线至海湾外20 m(等深线);划分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基本单元时把海域及依托的陆域作为一个整体,把沿海县(市、区)行政管辖的陆域和海域作为基本评价单元,福建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单元为24个,区划陆域面积为27 689 km2,海域面积为13 393km2;筛选了23个评价指标构建了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土地面积、海域面积、森林覆盖率、人均海岸线长度等;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W),应用综合评价模型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对综合指数进行等级划分(低、中、较高、高4个等级),最后得出福建省海岸带区域各基本单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A1)、现有开发密度(A2)和发展潜力(A3).研究结果基本符合海岸带区域管理实际,为其他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岸带 主体功能区划 边界 基本单元 指标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自然灾害危险性分析及其在主体功能区划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董文 张新 陈华斌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9-104,共6页
自然灾害危险性是主体功能区划评判的基础指标之一,用于反映特定区域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灾害损失的严重性,是评价区域开发支撑条件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分析自然灾害危险性指标评价方法、流程及其在主体功能区划评价中的作用的基础上... 自然灾害危险性是主体功能区划评判的基础指标之一,用于反映特定区域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灾害损失的严重性,是评价区域开发支撑条件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分析自然灾害危险性指标评价方法、流程及其在主体功能区划评价中的作用的基础上,依据河北省的自然环境特点及主要自然灾害情况,选取其主要灾害要素为评价对象,利用G IS技术对河北省自然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了河北省自然灾害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危险性 主体功能区划 GIS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建军 王新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9,共5页
依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了各类主体功能区的基本特征、省域主体功能区划的前提及基本地域单元的确定。从现有开发密度、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设计评价指标... 依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了各类主体功能区的基本特征、省域主体功能区划的前提及基本地域单元的确定。从现有开发密度、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现有开发密度评价法、状态空间法、相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模型作为省域功能区划的评价方法。在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实现对主体功能区进行科学功能定位,从而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开发强度适当,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现有开发密度 资源环境承载力 发展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与黄土高原生态恢复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勇 刘艳华 汤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共5页
解决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和农民生计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人口外迁和减轻土地的人口压力。目前尚在执行的退耕还林政策取得了显著恢复生态成效,但在解决农民生计方面存在着缺陷。即将实施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方案明确了黄土高原的空间功能格局... 解决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和农民生计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人口外迁和减轻土地的人口压力。目前尚在执行的退耕还林政策取得了显著恢复生态成效,但在解决农民生计方面存在着缺陷。即将实施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方案明确了黄土高原的空间功能格局,并从引导过载人口外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态得到持久恢复等方面为黄土高原提供了的政策保障。黄土高原各省区应抓住国家推进主体功能区形成的机遇,宜及早组织和开展一批相关项目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重点开发区 限制开发区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划问题及解决思路探讨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振波 徐建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6-131,共6页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基础理论和具体实践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使主体功能区划这一概念进入了炙手可热之后的无奈境地。在理论方面,主体功能区划在概念内涵、划分标准及划分依据方面尚有模糊难辨之处,区域划...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基础理论和具体实践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使主体功能区划这一概念进入了炙手可热之后的无奈境地。在理论方面,主体功能区划在概念内涵、划分标准及划分依据方面尚有模糊难辨之处,区域划分的空间层级之间、主体功能和非主体功能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错位;在全国及各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实践过程中,在类型区与行政区、区域协调发展与社会公平、动态性与区域管治以及主体功能区划与城乡规划四组基础性问题之间仍然存在难以协调的局面。总结了中国主体功能区的相关理论建设及具体实践之后,文章重新整理了主体功能区划的概念内涵、指标体系与方法,认为在管理主体方面应该实施国家、大区域、省级三层管理模式,在管理对象方面应该采取"3层+2类+X分区"的综合模式,在管理方式方面,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划分单元、区域协调、功能区管治以及与城乡规划的关系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思路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指标体系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状态空间法在省域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应用——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熊鹰 李艳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9-113,共5页
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系统因素出发,确定了区域主体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状态空间理论的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综合方法。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该方法进行了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结果表... 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系统因素出发,确定了区域主体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状态空间理论的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综合方法。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该方法进行了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结果表明:除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散布在各地级市外,属于省级重点开发或优化开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限制开发区则集中在西部地区。应用状况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主体功能区划,能较好地反映区域的整体承载状况,为优化区域空间结构与布局,统筹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决策依据,并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提供理论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状态空间法 指标体系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划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7
15
作者 吴箐 汪金武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2-538,共7页
对主体功能区划相关理论、实践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综述了主体功能区划研究动态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主体功能区划进一步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如主体功能区概念内涵、主体功能区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与衔接、区域发展政策保障... 对主体功能区划相关理论、实践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综述了主体功能区划研究动态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主体功能区划进一步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如主体功能区概念内涵、主体功能区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与衔接、区域发展政策保障、主体功能区划实践技术方法中争议较多的问题如划分单元、划分方法与指标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 主体功能区划 理论体系 实践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规划布局优化调整方法——以博鳌亚洲论坛特别规划区规划环评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曾维华 柴莹 +1 位作者 刘茜 马安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针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即规划布局的优化调整问题,以海南博鳌亚洲论坛特别规划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该地区的功能定位及其生态环境特征,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利用地理信息... 针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即规划布局的优化调整问题,以海南博鳌亚洲论坛特别规划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该地区的功能定位及其生态环境特征,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工具对该地区生态适宜性和敏感性进行评价。根据生态适宜性与敏感性评价结果,进行案例区主体功能区划分。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主体功能区划与案例规划布局,从建设用地地块层面提出具体的规划布局优化调整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规划的141个建设用地地块中,约四成位于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建议控制项目规模或者取消项目。通过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规划布局优化调整方法及其案例研究,从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角度指导该地区规划布局,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布局优化调整 主体功能区划 生态适宜性 生态敏感性 博鳌规划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旅游主体功能区划实证研究——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漠旅游集聚区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萍 李陇堂 +3 位作者 苏丙杰 夏四友 高秀云 石磊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8-184,共7页
为了明确景区发展方向,实现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可进入性三要素的沙漠旅游区等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调研和遥感数据,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以沙坡头景区为代表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漠旅游集聚区... 为了明确景区发展方向,实现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可进入性三要素的沙漠旅游区等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调研和遥感数据,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以沙坡头景区为代表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漠旅游集聚区进行主体功能区划。研究表明:(1)沙漠旅游主体功能区划的研究思路可概括为"确定区划范围及单元、确定指标体系及权重、确定区划结果、修正及细分区划结果"四大步。(2)把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漠旅游集聚区划分为沙漠旅游核心发展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原生态保持区4种功能大区和核心观光游览区、重点观光游览区等14个功能亚区,以期实现沙漠旅游的分区和分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旅游 主体功能区划 旅游集聚区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关系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媛 王靖飞 吴亦红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2,共4页
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但又存在明显差异的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是主体功能区划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主体功能区划是保障生态功能区划落实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两项工作各有侧重,不能替代。因此,研究生态功能区... 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但又存在明显差异的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是主体功能区划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主体功能区划是保障生态功能区划落实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两项工作各有侧重,不能替代。因此,研究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概念、编制依据、评价内容及其关系,对于指导两区划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区划 主体功能区划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划框架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曹瑞芬 张安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98-104,138,共8页
以湖北省102个县(市、区)为例,采用粮食安全法,界定了县级区域间的补偿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补偿分区结果与湖北省出台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案,探讨主体功能区划框架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总体上,湖北省... 以湖北省102个县(市、区)为例,采用粮食安全法,界定了县级区域间的补偿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补偿分区结果与湖北省出台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案,探讨主体功能区划框架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总体上,湖北省耕地资源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面积达312.34 khm2,不能满足自身需求;且省内耕地资源差异较大,18个盈余区中,襄阳区盈余面积最多,约108.01 khm2,盈余面积最小的保康县仅盈余59.726 hm2;37个赤字区中赤字面积最大的武昌区赤字面积高达149.448 khm2,赤字面积最小的赤壁市仅赤字293.287 hm2。结合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析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分布规律可知,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受偿区主要分布在农产品主产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支付区主要分布在重点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县(市、区)基本属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支付区和平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经济补偿分区 粮食安全法 主体功能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主体功能区划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宪坡 袁开国 《现代城市研究》 2007年第7期28-34,共7页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这是国家在宏观调控区域发展格局中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和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政策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目的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是一种新理念、新思路...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这是国家在宏观调控区域发展格局中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和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政策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目的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是一种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考验,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本文就主体功能区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希望有助于对本课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概念 方法 实施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