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越行为责任:单位犯罪主体关系传统认识的批判与重构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志远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62,共14页
单位犯罪主体关系结构上的“互斥”“依存”“包容”“同化”四元认知,直接导致了制度异化、适用不平等、存在处罚漏洞、阻碍刑事合规改革进程等不良实践效果。究其根源,对行为责任论的固守是传统主体关系认知得以形成的根源所在。单位... 单位犯罪主体关系结构上的“互斥”“依存”“包容”“同化”四元认知,直接导致了制度异化、适用不平等、存在处罚漏洞、阻碍刑事合规改革进程等不良实践效果。究其根源,对行为责任论的固守是传统主体关系认知得以形成的根源所在。单位固有责任论本土化为主体关系认知的合理化提供了正确方向,但由于行为责任论的思想桎梏,使单位组织体归责依旧离不开自然人的行为和意志,更无法化解同化认知带来的实践困境。转而以归咎的刑事责任为立场,以存在组织缺陷作为单位组织体的刑事责任前提,以没有履行法定或组织体义务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承担刑事责任的前提,实现单位组织体、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三者刑事责任之间规范意义上的完全分离、平行追责,不仅可为企业刑事合规不起诉改革提供更为妥当的实体法基础,更可为刑事合规的“双不起诉”提供更大余地,满足“放过企业也放过企业主”现实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关系结构 四元认知体系 行为责任 归咎的刑事责任 三元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意识的分析与扬弃——评广松涉对马克思相关理论的理解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思基 《湖湘论坛》 2010年第6期53-58,共6页
广松涉通过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拜物教理论和现代西方哲学有益成果的析取和借鉴(如认知心理学和海德格尔的"常人"思想),力图对日常意识的构成机制和局限做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与说明,以人类实践的历史性、文化性构造来说明... 广松涉通过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拜物教理论和现代西方哲学有益成果的析取和借鉴(如认知心理学和海德格尔的"常人"思想),力图对日常意识的构成机制和局限做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与说明,以人类实践的历史性、文化性构造来说明人的认知关系构造及主客观的关联统一,从而科学解释日常意识的"分节"状态、认识局限和意义。但他并没有清醒地意识到:主体的身份角色、"四肢结构"认知框架和日常意识的视野,总体上仍然是由人们物质生活发展的历史条件所规定和制约的,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是人们的物质性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观念和意识,而绝不是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松涉 日常意识 科学意识 主体四肢结构”认知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