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灰石主、微量元素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在斑岩型矿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效良 江小均 +1 位作者 汪殿钟 朱经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3-606,共14页
如何区分成矿和不成矿斑岩,以及斑岩型铜和钼矿床成矿岩浆存在何种差异一直是矿床学界关心的科学问题。本文选取不同类型(包括成矿斑岩、不成矿斑岩、含铜矿斑岩、含钼矿斑岩等)斑岩中的岩浆磷灰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统计方法(PLS-DA... 如何区分成矿和不成矿斑岩,以及斑岩型铜和钼矿床成矿岩浆存在何种差异一直是矿床学界关心的科学问题。本文选取不同类型(包括成矿斑岩、不成矿斑岩、含铜矿斑岩、含钼矿斑岩等)斑岩中的岩浆磷灰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统计方法(PLS-DA)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尝试通过磷灰石的元素特征区分出成矿与不成矿斑岩以及形成不同矿种的斑岩,进而为副矿物找矿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通过PLS-DA模型的建立与讨论分析,发现根据岩浆磷灰石的Cl、SO_(3)、La、Ce、Eu、Sr、Y、Yb、Th等元素含量的差异,指示成矿斑岩的岩浆相比于不成矿斑岩的岩浆具有较高的氧逸度和水含量,且斑岩铜矿相比于斑岩钼矿具有相对高的岩浆氧逸度和较低的岩浆演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和钼矿床 岩浆磷灰石 主、微量元素 多元统计分析 PLS-D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熔融制样分析玄武质无球粒陨石的主、微量元素 被引量:1
2
作者 贺文忠 廖世勇 徐伟彪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0-349,共10页
无球粒陨石的主、微量元素组成对于类地行星壳-幔分异和岩浆研究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样品稀缺,使用传统方法分析无球粒陨石的全岩主、微量元素组成有较大局限。本文在样品粉末压片的基础上,采用激光熔融制取玻璃,并结合电子探针和... 无球粒陨石的主、微量元素组成对于类地行星壳-幔分异和岩浆研究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样品稀缺,使用传统方法分析无球粒陨石的全岩主、微量元素组成有较大局限。本文在样品粉末压片的基础上,采用激光熔融制取玻璃,并结合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标样和Eucrite样品进行原位分析。结果表明,主量元素中除少数元素(Na、K和P等)外,绝大多数元素的分析准确度都优于5%;微量元素除少数元素外(Ni、Ga、Tb、Tl和U等),绝大多数元素的分析准确度都在5%~10%范围。本方法为低损耗(~30 mg)、快速准确获取具有较高Mg、Fe含量的玄武质无球粒陨石样品全岩的主、微量元素组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球粒陨石 粉末压片 激光熔融制样 电子探针 全岩主、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性麻粒岩造岩矿物微量元素再分配特征及其对变质历史的指示作用:以胶北地体高压麻粒岩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浩铮 张华锋 翟明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94-1710,共17页
高级变质岩的变质历史是反演地壳构造-热事件的重要依据,然而高温扩散和重结晶作用能够改造造岩矿物中的主量元素分布,这对峰期变质温压条件的反演产生很不利的影响。相对于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尤其是离子半径较大的REE,由于其在晶格中... 高级变质岩的变质历史是反演地壳构造-热事件的重要依据,然而高温扩散和重结晶作用能够改造造岩矿物中的主量元素分布,这对峰期变质温压条件的反演产生很不利的影响。相对于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尤其是离子半径较大的REE,由于其在晶格中的扩散速率远小于主量元素,在高级叠加变质过程有可能记录前期变质作用。本文以胶北地体的高压基性麻粒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物化学分析,初步解析了变质重结晶过程中的矿物微量元素再分配特征及其对变质作用的指示意义。岩相学上的证据表明这些样品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和后期重结晶作用。单矿物的原位化学成分分析,峰期矿物石榴石、单斜辉石的主量元素Mg、Fe、Ca等二价阳离子分布均一,但部分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则表现出钟形剖面环带分布,暗示主量元素遭受到成份扩散及重结晶所致的元素再分配,微量元素可记录峰期历史。结合主、微量元素温压计,我们分别估算了胶东基性高压麻粒岩的峰期(〉828℃、〉1.27GPa)和中压麻粒岩相退变质温压条件(810~840℃、0.6~1.0GPa),并推测其后期经历过角闪岩相退变质叠加。结合前人的年代学工作,我们认为该基性麻粒岩经历了近等温快速减压的变质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麻粒岩 变质作用 主、微量元素温压计 胶北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不同地幔端元来源玄武岩判别及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4
作者 崔岩 王彦飞 +2 位作者 孟凡超 刘浩毅 刘展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9-350,共12页
地幔地球化学是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和识别地幔不均一性对于探讨地幔内部物质循环、揭示地球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地幔端元划分方案主要依赖于幔源岩浆岩的同位素数据,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 地幔地球化学是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和识别地幔不均一性对于探讨地幔内部物质循环、揭示地球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地幔端元划分方案主要依赖于幔源岩浆岩的同位素数据,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相较于同位素数据,主、微量元素数据的数量更大,实际应用前景更广阔。从数据分析的角度看,幔源岩浆岩的主微量元素有27个指标,远多于常用的Sr、Nd、Pb同位素指标,变量数目的增加可能会提高分类判断的精度,但是也会给分类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建模所需的样本数量大大增加;二是传统的二维、三维图版法不再适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数据和方法两个层面入手:首先从全球共享地球化学数据库GEOROC和PetDb获取数据;然后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判别模型,最终获得了基于元素特征的玄武岩地幔端元类型逻辑回归模型。该模型不仅具有很好的分类效果,而且有助于分析和总结来自不同地幔端元的玄武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该研究对地幔不均一性的精细识别及与其相关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地幔端元划分 主、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数据库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对页岩气开发的意义 被引量:15
5
作者 甘玉青 王超 +3 位作者 方栋梁 杨兰芳 周新科 张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9,共12页
选择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JYA、JYD两口井的85块页岩岩心样品,进行了有机碳和主、微量元素测试分析。通过分析主、微量元素在剖面上的纵向变化特征,对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气页岩的氧化还原条件和古生产力状况进行了研究,讨论了... 选择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JYA、JYD两口井的85块页岩岩心样品,进行了有机碳和主、微量元素测试分析。通过分析主、微量元素在剖面上的纵向变化特征,对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气页岩的氧化还原条件和古生产力状况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五峰组—龙马溪组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探讨了地球化学元素对页岩可压性的影响和含气性的指示。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优质气层段有机质含量高,平均值为3.07%。与含气页岩段相比,优质气层段页岩中的Si O2和Ca O含量较高,Mo、Cr、V、Ni、Th和U等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富集。V/Cr、V/Sc、U/Th和Ni/Co等氧化还原条件判别指标表明,五峰组沉积期以缺氧—贫氧环境为主,龙马溪组沉积期下部以缺氧环境为主,往上则主要为含氧环境。古生产力指标Ba(xs)指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沉积期具有高等生产力背景。优质气层段有机碳含量与Mo/Al、U/Th、Ni/Co、V/Sc值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说明有机质富集主要受氧化还原条件控制。另外,优质气层段页岩生物成因的硅质含量高,且有机碳含量与Si O2含量呈正相关,有利于形成天然裂缝和后期人工压裂改造。优质气层段的地化元素比值明显高于含气页岩段,说明化学元素比值与页岩含气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微量元素 有机质富集 可压性 含气性 页岩 五峰组-龙马溪组 焦石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熊耳群大古石组沉积环境——来自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俊 江武龙 +4 位作者 余雅兰 华仕豪 孔凡浩 袁玉洁 王世炎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3-438,共16页
【目的】中元古界熊耳群大古石组是华北克拉通南缘变质结晶基底上最早的沉积岩盖层,研究其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对反演熊耳群早期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以及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大古石组仍缺少系统性研究,在沉... 【目的】中元古界熊耳群大古石组是华北克拉通南缘变质结晶基底上最早的沉积岩盖层,研究其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对反演熊耳群早期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以及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大古石组仍缺少系统性研究,在沉积物源和古气候特征方面尤为薄弱。【方法】对豫西北济源小沟背地区熊耳群大古石组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并探讨了大古石组的物源特征、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结果】主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该组细粒碎屑岩离物源区较近,自下而上成分成熟度逐渐降低。其沉积物母岩主要来自长英质岩石和基性岩,自下而上逐渐由花岗岩向长英质火山岩,再到中、基性岩过渡,上段中古老沉积物成分逐渐增加。沉积期间整体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并存在多次气候波动。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古石组下段形成于相对稳定的构造背景,而中、上段形成于较活跃的构造背景。【结论】沉积期间物源、气候及构造环境的变化是地壳活化及与之相关的构造—热作用所致。地幔柱导致地壳上升并逐渐活化,华北克拉通南缘逐渐转入活跃构造背景,大古石组沉积区位于地壳整体抬升的局部凹陷区。熊耳群早期火山活动在局部地区逐渐发育,并给大古石组提供了部分物源。该研究为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代早期的构造—沉积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熊耳群 、微量元素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尔维亚Čukaru Peki铜金矿床的热液绿帘石类型和成分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安顺 单思齐 +6 位作者 谢桂青 刘文元 张安顺 毛景文 饶东平 陈思源 黄伟山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8-934,共17页
Čukaru Peki铜金矿床位于特提斯成矿域西部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是近几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该矿床主要产于晚白垩世角闪斜长安山岩中,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是研究蚀变矿物勘查指标体系的理想对象。笔者结... Čukaru Peki铜金矿床位于特提斯成矿域西部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是近几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该矿床主要产于晚白垩世角闪斜长安山岩中,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是研究蚀变矿物勘查指标体系的理想对象。笔者结合钻孔编录信息,利用显微镜、电子探针和LA-ICP-MS分析技术,对该矿床中的绿帘石进行矿物化学成分分析。根据产状可将绿帘石划分为2类,分别为赋存于绢英岩化带中的绿帘石(Ⅰ型绿帘石)和赋存于青磐岩化带中的绿帘石(Ⅱ型绿帘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2类绿帘石中的n(Al)与n(Fe)、n(Ca)与n(Mn)均呈现负相关关系,n(Al)、n(Fe)、w(Mn)存在明显的差异,Ⅰ型绿帘石贫Fe、Mn,富Al元素,具有相对较低的X_(Fe)值,Ⅱ型绿帘石与之相反,富Fe、Mn,贫Al元素,具有相对较高的X_(Fe)值。结合矿相学特征,文章提出Ⅰ型绿帘石由斜长石蚀变而成,Ⅱ型绿帘石由角闪石蚀变而成,暗示绿帘石的主量元素变化受蚀变前的矿物控制。LA-ICP-MS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青磐岩化带中由深部至浅部Ⅱ型绿帘石的w(Pb)、w(Sb)、w(Ba)显示升高的趋势,浅部绿帘石具有较低的w(Mo);Ⅱ型绿帘石中的w(Mn)、n(Al)和w(Mg)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w(As)、n(Fe)和n(Ca)呈现出相反的空间变化趋势。由于绿帘石的微量元素找矿指标变化受温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根据Čukaru Peki铜金矿床绿帘石中的w(Mg)、w(Pb)、w(Sb)、w(Ba)、w(Mo)、w(Mn)、w(As)的空间变化规律,笔者推测该斑岩型矿床热液中心在Mn元素晕之下1~2 km处。笔者研究发现Ⅱ型绿帘石中的主量元素n(Al)和X_(Fe)与w(Mn)微量元素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n(Ca)和n(Fe)与w(Mn)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故Ⅱ型绿帘石中的n(Al)、X_(Fe)、n(Ca)和n(Fe)元素可以作为找矿勘查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帘石 主、微量元素 斑岩铜金矿床 找矿勘查 Čukaru Peki铜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埃达克质岩构造背景判别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焕宝 贺海洋 +5 位作者 杨仕教 李亚林 毕文军 韩世礼 郭钦鹏 杜青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7-428,共12页
埃达克质岩具有重要的地球动力学和金属成矿意义,其构造背景的准确识别为探讨区域构造-岩浆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由于埃达克质岩源区、热源和岩浆产生机制的多样性,传统低维度地球化学手段在识别构造背景时存在局限性。随着地学数... 埃达克质岩具有重要的地球动力学和金属成矿意义,其构造背景的准确识别为探讨区域构造-岩浆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由于埃达克质岩源区、热源和岩浆产生机制的多样性,传统低维度地球化学手段在识别构造背景时存在局限性。随着地学数据的指数增长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学习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因此,本文将机器学习与地质大数据相结合,构建高精度埃达克质岩构造背景判别模型和可视化图解。文中收集了1 075条全球埃达克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和t分布-随机近邻嵌入等无监督学习方法进行高维数据降维,采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和K近邻等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数据训练,得出准确率为98.5%的高斯核支持向量机埃达克质岩构造背景判别器,并提出Ba-Sr/Nd图解,为汇聚板块边缘、板内火山活动和太古宙克拉通(包括绿岩带)3种构造背景判别提供依据。这项工作将拓展机器学习在埃达克质岩构造背景研究中的应用,为构造-岩浆作用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岩 构造背景 判别图解 主、微量元素 大数据分析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广中部塘湾铀矿床黄铁矿成因及其对铀成矿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1
9
作者 赖静 郭新文 +2 位作者 刘文泉 江卫兵 吴建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1-553,共13页
为深入探讨塘湾铀矿床成因,笔者等以诸广山中部仁化县城口矿田塘湾铀矿床的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基于详细的岩相学,将黄铁矿精细划分为成矿早期(pyⅠ)、成矿期(pyⅡa、pyⅡb)及成矿晚期(pyⅢ)3个时期4个阶段。采用EPMA和LA-ICP-MS技术对各... 为深入探讨塘湾铀矿床成因,笔者等以诸广山中部仁化县城口矿田塘湾铀矿床的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基于详细的岩相学,将黄铁矿精细划分为成矿早期(pyⅠ)、成矿期(pyⅡa、pyⅡb)及成矿晚期(pyⅢ)3个时期4个阶段。采用EPMA和LA-ICP-MS技术对各阶段的黄铁矿开展主、微量元素及硫同位素原位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塘湾铀矿床黄铁矿Fe含量为45.80%~46.80%,S含量为51.85%~53.84%,n(S)/n(Fe)为1.96~2.03。黄铁矿中微量元素种类少且含量低,部分低于检出限,相对大陆地壳显著富集As、Se、Ag、Sb、Au、Bi、U元素,As含量最高,平均1587×10^(-6);Co/Ni值为1.07~59.1;各阶段稀土元素总量低且主成矿期相对高,配分模式一致,与花岗岩围岩高度相似,负铕异常明显(δEu为0.12~0.44)。黄铁矿的δ^(34)S_(CDT)为-3.1‰~-19.9‰,pyⅠ、pyⅡa、pyⅡb、pyⅢ明显呈先降低再升高的特征。综合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塘湾铀矿床黄铁矿均为富As亏S型黄铁矿,有利于铀成矿;其属中低温岩浆热液成因,物质来源于围岩花岗岩。结合不同阶段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变化、矿床地质特征和铀成矿理论,认为塘湾矿床自成矿早期、主成矿期至成矿晚期成矿流体一致显示相对还原的环境,且经历了相对氧化→还原→相对氧化的演化,成矿温度逐渐降低。黄铁矿对于流体中铀的沉淀起到了重要还原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主、微量元素 硫同位素 黄铁矿 铀成矿作用 诸广山 城口矿田 塘湾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中段北川通口剖面中二叠统栖霞组地层沉积特征
10
作者 王东 王海军 +3 位作者 杨成 张俊辉 赵姗姗 胡永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7,共10页
川西龙门山前带栖霞组是近期油气勘探的热点,龙门山中段栖霞组勘探程度低,明确其地层沉积特征,对于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对龙门山中段北川通口剖面实测,结合薄片鉴定和主量、微量元素分析,对栖霞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进... 川西龙门山前带栖霞组是近期油气勘探的热点,龙门山中段栖霞组勘探程度低,明确其地层沉积特征,对于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对龙门山中段北川通口剖面实测,结合薄片鉴定和主量、微量元素分析,对栖霞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沉积环境。北川通口剖面梁山组—栖霞组识别出2个三级和1个四级层序界面,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和2个四级层序。梁山组—栖霞组发育滨岸—沼泽、开阔台地及台地边缘3种沉积相,开阔海、滩间海、台内滩和台缘滩4种亚相,台内生屑滩、台缘生屑滩和台缘砂屑、生屑滩3种微相。栖一段至栖二段下部整体处于开阔台地,栖二段中上部则处于台地边缘,建立了龙门山中段栖霞组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栖霞组沉积期整体处于温暖、湿润、富氧、古生物大量繁殖的海水—陆表海沉积环境,栖二段中上部高位体系域Sr/Ba比值整体最低,MgO/CaO比值最高,平均古水温高,V/(V+Ni)、V/Cr低值,古盐度m值明显较高,代表远离陆地的浅水、高能台地边缘沉积环境,厚大高能台缘砂屑、生屑滩发育,是规模优质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发育有利部位。龙门山中段栖二段与北段、南段具有相似的沉积相带和储集条件,是栖霞组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有望成为实现规模增储的重要战略接替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层序地层 沉积相 沉积模式 栖霞组 中二叠统 龙门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白云石化作用成因机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波 朱翀 +2 位作者 张正红 王洋 赵宗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47,共11页
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是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塔中)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其主体岩性为石灰岩,存在白云石化现象,过去对这一现象成因机理的研究较少。为此,综合岩心和镜下薄片观察、主量和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定量分析等多种分析测试结果,研... 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是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塔中)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其主体岩性为石灰岩,存在白云石化现象,过去对这一现象成因机理的研究较少。为此,综合岩心和镜下薄片观察、主量和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定量分析等多种分析测试结果,研究了良里塔格组白云石的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该区白云石具有高Fe、Mn,低Sr、Na,δ^(13)C低正值,δ^(18)O高负值的特征,指示其为埋藏成因模式,与热液作用无关;(2)Ce轻微负异常,Eu中度亏损指示该区白云的形成环境为弱氧化—弱还原;(3)白云石化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存在多期白云石;(4)白云石化流体来自于浅埋藏期富Fe、Mn的高盐度地层卤水,以缝合线和溶孔作为运移体系,形成了良里塔格组白云石沿缝合线和溶孔发育的特征。结论认为:由于白云石化过程持续时间长,若白云石交代后周围仍有孔隙空间,则晚期胶结的白云石将围绕早期白云石继续生长直至完全充填孔隙空间,因而白云石化作用对良里塔格组储层主要起到了破坏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中部 晚奥陶世 白云石化 浅埋藏成岩环境 储集层 破坏性作用 碳氧同位素 主、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李梅铅锌矿区外围地层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旭阳 杨阳 +3 位作者 吕古贤 薛长军 高伟利 苗强军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7-433,共7页
为了探讨湘西李梅矿区碳酸盐岩沉积时期古环境的指示特征,对矿区外围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灰岩、白云岩和高台组纹层状白云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Sr与Ca O,Si、Al、K和Fe,Si、Al、K、V和Ti相互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反映了清... 为了探讨湘西李梅矿区碳酸盐岩沉积时期古环境的指示特征,对矿区外围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灰岩、白云岩和高台组纹层状白云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Sr与Ca O,Si、Al、K和Fe,Si、Al、K、V和Ti相互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反映了清虚洞期到高台期碳酸盐岩沉积受陆源物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有限。2)碳酸盐岩中∑REE含量较低,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弱,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呈轻微富集特征,符合海相碳酸盐岩稀土含量较低的典型特征。3)研究区岩石学特征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所反映的沉积环境相一致性,对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有益于古沉积环境恢复和古气候的判别与重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研究区清虚洞期到高台期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环境为由潮湿到干旱的气候变化,古海水温为暖水环境,古海水介质为氧化条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虚洞组-高台组 碳酸盐岩 主、微量元素 沉积环境 湘西李梅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拉拉含矿镁铁质层状岩体的成因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君一 于文佳 +2 位作者 崔加伟 李重 罗照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川西拉拉含矿镁铁质层状岩体位于扬子地块西缘,构造环境复杂,关于其成因机制及岩浆源区的问题至今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文章针对该岩体七个岩相带,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七个岩相带(YWS-1—YWS-7)是岩浆经历不同... 川西拉拉含矿镁铁质层状岩体位于扬子地块西缘,构造环境复杂,关于其成因机制及岩浆源区的问题至今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文章针对该岩体七个岩相带,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七个岩相带(YWS-1—YWS-7)是岩浆经历不同的演化过程而形成的。其中,第五相带SiO2含量高(42. 95%~44. 07%),MgO含量低(1. 62%~1. 89%),稀土总量明显偏低(295. 32×10^(-6)~366. 36×10^(-6)),Cr、Ni含量偏低,87Sr/86Sr为0. 7391~0. 7812,是受到地壳混染所致;其它相带Mg#值高(0. 54~0. 74),稀土总量偏高(672. 53×10^(-6)~986. 66×10^(-6)),87Sr/86Sr为0. 7087~0. 7097,显示岩石圈地幔源区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该层状岩体产生于大陆裂谷构造环境,岩浆来源于岩石圈地幔源区,演化过程中结晶分异和多次脉动作用相伴。这一活动过程与新元古时期扬子板块西缘的超级地幔柱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拉矿区 层状岩体 主、微量元素 岩石圈地幔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雅满苏铁矿区碳酸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制约 被引量:6
14
作者 丁建华 李厚民 +2 位作者 李立兴 陈靖 邓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9-236,共18页
新疆雅满苏铁矿床赋存于下石炭统雅满苏组中,矿区发育火山岩、碳酸盐岩及矽卡岩,因此,研究碳酸盐岩与矽卡岩及成矿的关系对厘定矿床成因类型和指导找矿勘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文章在野外地质剖面测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区... 新疆雅满苏铁矿床赋存于下石炭统雅满苏组中,矿区发育火山岩、碳酸盐岩及矽卡岩,因此,研究碳酸盐岩与矽卡岩及成矿的关系对厘定矿床成因类型和指导找矿勘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文章在野外地质剖面测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区及外围碳酸盐岩进行了岩相学、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探讨了矿区碳酸盐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雅满苏铁矿区的碳酸盐岩含有浅海相生物化石、鲕粒结构及内碎屑构造,与火山岩互层产出,指示沉积作用及火山喷发活动发生于浅海环境;矿区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包括微晶灰岩、细晶灰岩、大理岩、含凝灰质大理岩、糜棱岩化碳酸盐岩和方解石构造片岩,它们的主量元素含量差别不大,说明在变质变形和成矿作用过程中没有主量元素组分的明显带入带出;稀土、微量元素含量除方解石构造片岩稍有降低外,其余岩性均变化不大,也表明变质变形和成矿作用过程中没有外来物质的明显加入,包括成矿物质;与矿体毗邻的碳酸盐岩为方解石构造片岩,没有发生矽卡岩化,表明该碳酸盐岩在构造及成矿作用过程中只发生了构造片理化和热液重结晶,没有发生接触交代。因此,雅满苏铁矿床不是狭义的矽卡岩(接触交代)型铁矿床,而是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研究区的矽卡岩并非是接触交代的产物,而应是火山热液交代含碳酸盐的火山岩而成。是否有下部地层中的碳酸盐岩提供成岩成矿物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碳酸盐岩 、微量元素 铁矿床 新疆雅满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奥陶统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蒋苏扬 黄文辉 张永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5-553,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位于中国东西部构造接合区,其奥陶纪末期构造体制的改变引起了广泛关注。选取老石旦剖面中奥陶统碳酸盐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恢复其古环境特征并探索盆地西缘中奥陶世构造体制改变在沉积学与地球化学方面...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位于中国东西部构造接合区,其奥陶纪末期构造体制的改变引起了广泛关注。选取老石旦剖面中奥陶统碳酸盐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恢复其古环境特征并探索盆地西缘中奥陶世构造体制改变在沉积学与地球化学方面的响应。结果显示:(1)三道坎组和桌子山组碳酸盐岩δ18O为-5.2‰^-8.9‰,平均值为-7.0‰;δ13C为1.3‰^-1.8‰,平均值为-0.1‰。δ18O自下而上不断增加,并在顶部出现小幅降低。δ13C与δ18O变化趋势相似。(2)古环境特征表现为从三道坎组到桌子山组,水温经历了初期震荡,从32.7℃缓慢降至15.7℃。古盐度Z值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反映出该沉积期水体加深、盐度不断升高。(3)主量、微量元素指标反映出研究区中奥陶世沉积水体不断加深,从三道坎组到桌子山组陆源碎屑物质含量逐渐降低,指示沉积环境由局限台地向开阔台地转变。结合研究区中奥陶统构造背景,认为中奥陶世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已经处于前陆盆地的构造体制下,逐渐受到阿拉善地块和华北板块碰撞造山影响,盆地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古地貌特征,从而导致蒸发浓缩的富钾卤水向东南部汇聚;因此,陕北盐盆东南部次级凹陷是海相钾盐矿床的重点勘探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中奥陶统 稳定同位素 、微量元素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