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载为师之道探析
1
作者 王鹏云 刘保兄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61-169,共9页
张载一生在朝为官时间较短,大部分时间致力于讲学授徒、著书立说,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以为师之德、为师之才、为师之术为主要内容的较为系统的师道观。张载对教师“谦德”“仁德”“行德”“厚德”的论述及践行,充分展示了他的为... 张载一生在朝为官时间较短,大部分时间致力于讲学授徒、著书立说,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以为师之德、为师之才、为师之术为主要内容的较为系统的师道观。张载对教师“谦德”“仁德”“行德”“厚德”的论述及践行,充分展示了他的为师之德;张载的涉猎兼及儒家经典、自然科学和军事知识,治学强调立志笃行、学须有疑、贵在自得等,彰显了其为师之才;在教学中他所强调的“尽人之材乃不误人”“当时引之不失其正”“罕譬而喻”“穷理应当有渐”,反映了他的为师之术。张载的师道观今天仍闪耀着为师之道的熠熠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为师之道 为师之德 为师之才 为师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穆论中国传统为师之道 被引量:4
2
作者 魏兆锋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2-16,21,共6页
仔细分析钱穆有关中国传统师道的论述可知,在钱穆那里,中国传统师道不仅包括为师之道,还包括尊师之道与求师之道。钱穆指出,就中国传统为师之道来说,师与道两者间乃相辅相成之关系;而由师所应承传的道实即"一天人"、"合... 仔细分析钱穆有关中国传统师道的论述可知,在钱穆那里,中国传统师道不仅包括为师之道,还包括尊师之道与求师之道。钱穆指出,就中国传统为师之道来说,师与道两者间乃相辅相成之关系;而由师所应承传的道实即"一天人"、"合内外"之人生大道,此道亦即儒家所主张的仁义之道。鸦片战争以降,以儒学为主体之中国传统文化因受西方文化的冲击而日趋凋零,中国传统为师之道受此影响亦已日渐解体。钱穆认为,挽救中国传统文化之颓势,并使师与道两者由疏离逐渐走向融合,此事不仅自然科学教师负有责任,人文科学教师更是责任重大。当今中国,文化复兴与民族复兴虽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作为实现上述伟大梦想基本手段之一的中国传统为师之道却正经受着崇洋媚外心理与应试教育制度的双重冲击。面临此一严峻形势,为了批判继承中国传统为师之道并将其发扬光大,钱穆有关中国传统为师之道的论述值得我们认真聆听与虚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中国传统师道 中国传统为师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为师之道的当代启示
3
作者 杨丽华 王西玲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2期146-148,共3页
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成功的教育家必然有其独到的师道精神与教育理念。从《论语》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略窥孔子的为师之道,从中可以发现当代教育所缺少的师道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人格高尚,境界高远;博学多识,学问高深;安贫乐道... 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成功的教育家必然有其独到的师道精神与教育理念。从《论语》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略窥孔子的为师之道,从中可以发现当代教育所缺少的师道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人格高尚,境界高远;博学多识,学问高深;安贫乐道,爱职敬业;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为师之道 教育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者立德为本——忆黄光宇教授为师之道
4
作者 毕凌岚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第5期25-26,共2页
转瞬间十年时光流逝,每忆恩师,万千思绪涌动,竞不能轻易提笔,键盘上敲敲打打,写了义删,删了再写,诸多感慨以至于不知从何说起。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学 散文 《师者立德为本--忆黄光宇教授为师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氏春秋》中的为师之道
5
作者 康丽娜 《成才之路》 2008年第34期17-17,共1页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著作,班固把它列入杂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春秋战国学术文化的一个总结。其中的《劝学》(一作《观师》)、《尊师》《诬徒》等篇,教育思想十分丰富。
关键词 吕氏春秋 为师之道 学生 春秋战国 学术文化 教师 教育思想 吕不韦 劝学 心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中文先生的人格风范、为师之道与为学主张——钱中文先生1982—1987年学术通信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祁志祥 《艺术广角》 2022年第5期35-48,59,共15页
认识钱中文先生时,我24岁,时为江苏省大丰县南洋中学初二语文教师;钱先生50岁,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今年是钱先生90岁诞辰,也是我与钱先生结识40年,该好好地回顾、纪念一下。在此,我谨以1981年... 认识钱中文先生时,我24岁,时为江苏省大丰县南洋中学初二语文教师;钱先生50岁,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今年是钱先生90岁诞辰,也是我与钱先生结识40年,该好好地回顾、纪念一下。在此,我谨以1981年至1987年钱先生写给我的25封信为据(《钱中文祁志祥八十年代文艺美学通信》,2018),来好好研究、评述一下钱先生的人格风范、为师之道与为学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师之道 钱中文 人格风范 南洋中学 为学 八十年代 文艺美学 初二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师之道
7
作者 John Steinbeck 赵继光(选译) 《英语知识》 2006年第9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为师之道 数学教师 创造性写作 斯坦福大学 大脑活动 学会阅读 自然科学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师之道
8
作者 刘春风 《四川教育》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48-48,共1页
初为人师时,我才18岁。稚气未脱的我带着天真和梦幻走向一群十五、六岁的少年,“传道、授业、解惑”,我好不得意。 说真的,象我这个年龄,做他们的哥哥倒还可以,可这“老师”、“学生”的称呼却硬把我们划隔成了两代人。因此,我发誓:在... 初为人师时,我才18岁。稚气未脱的我带着天真和梦幻走向一群十五、六岁的少年,“传道、授业、解惑”,我好不得意。 说真的,象我这个年龄,做他们的哥哥倒还可以,可这“老师”、“学生”的称呼却硬把我们划隔成了两代人。因此,我发誓:在他们面前,要表现得更加成熟,以维护教师的“尊严”。 于是,我不再随便高歌,讲话也慢条斯理的,换下了学生时的西装革履、仔衣仔裤,穿着我不爱穿的中山服给他们讲课;走路也不再蹦蹦跳跳,而是迈着“稳健的步伐”。总之,我越来越严肃了,也越来越老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稚气未脱 两代人 初为人师 为师之道 大嗓门 第三天 使人 大群 欣然应允 求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为师之道——读郑少华、郑飞的《师道逶迤》
9
作者 孙巧玲 《江苏教育》 2018年第6期59-60,共2页
轻轻翻开《师道逶迤》这本书,一位位教育大师就立体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他们曾经是活跃在徐州教坛的一批德才兼备的杏坛园丁,他们现在依然是徐州教育界的楷模,是我们每一个徐州教育人所要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在思考,从这些教育... 轻轻翻开《师道逶迤》这本书,一位位教育大师就立体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他们曾经是活跃在徐州教坛的一批德才兼备的杏坛园丁,他们现在依然是徐州教育界的楷模,是我们每一个徐州教育人所要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在思考,从这些教育前辈身上我究竟能学到些什么?一、师道逶迤,至诚担当书中的每一位名师在从教生涯中几乎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曾经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坎坷和不公平的待遇,但在他们身上都不约而同地展现出一份对教育的赤诚与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师之道 师道 教育界 德才兼备 从教生涯 徐州 教育人 不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老师的为师之道——记溧水县第一初级中学张爱玉老师
10
作者 张映春 《江苏教育》 2008年第9期11-15,共5页
——使“三流”的学生考出一流的成绩; ——让一个班级由乱到治,让一门学科由差而优: ——让令人头疼的“双差生”变得可爱,走向成功: ——能被所有学生家长真心信赖;
关键词 为师之道 老师 学生家长 “双差生” 班级 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师之道在于尊重之心
11
作者 许春英 《教育家》 2015年第11期88-89,共2页
身为一线教师,涉足教育九年,笔者发现每个人对教育教学感受最多的是两个字就是辛苦。而每个人对"辛苦"的体会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辛苦于教育教学的压力;有的人辛苦于无聊的重复;有的人辛苦于自身工作的低效……无论辛苦于哪一方... 身为一线教师,涉足教育九年,笔者发现每个人对教育教学感受最多的是两个字就是辛苦。而每个人对"辛苦"的体会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辛苦于教育教学的压力;有的人辛苦于无聊的重复;有的人辛苦于自身工作的低效……无论辛苦于哪一方面,都更多地关注了工作、关注了别人怎么看待自己,而缺乏思考自己,当然也就忽略了改进自己。这也在说明很多人在忙于工作的时候,思想上更多的是处于防御状态,也就是关闭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感受 为师之道 苇草 被教育者 生活情境 万世师表 张亚林 成长规律 帕斯卡尔 以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的为师之道:“学”而“第一”——我的《论语》学习感悟
12
作者 何伟俊 《教育视界》 2019年第23期77-79,共3页
作为"至圣先师"的孔子,永远留在了中华文化的大地上。古代"圣"字并没有道德光环和神秘色彩,那时弟子们称孔子为"圣人"是指他聪明智慧、学问渊博、人品高尚。这位"至圣先师","圣"在哪... 作为"至圣先师"的孔子,永远留在了中华文化的大地上。古代"圣"字并没有道德光环和神秘色彩,那时弟子们称孔子为"圣人"是指他聪明智慧、学问渊博、人品高尚。这位"至圣先师","圣"在哪里,"先"在何处,对我们当下的教育人还有什么启示呢?其实,孔子为师之道的根本乃一个"学"字,他成为"至圣先师"的秘诀在于他的"好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师之道 至圣先师 《论语》 学习感悟 孔子 神秘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民教师挥写诗意人生——北京市165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时宗本老师的为师之道
13
作者 杨占月 《教育家》 2016年第28期64-66,共3页
对于时宗本老师,许多人是熟悉的。时宗本老师是北京165中学历史特级教师。中共党员。1922年生于河北省雄县。1942年毕业于旅津广东中学,同年底到天津百乐门餐厅作司账员。1943年至1944年在辅仁大学史学系学习。1945年1月到天津乐乐剧厅... 对于时宗本老师,许多人是熟悉的。时宗本老师是北京165中学历史特级教师。中共党员。1922年生于河北省雄县。1942年毕业于旅津广东中学,同年底到天津百乐门餐厅作司账员。1943年至1944年在辅仁大学史学系学习。1945年1月到天津乐乐剧厅任售票员。1945年10月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49年6月毕业。1949年7月至8月在华北各大学毕业生暑期学习团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 宗本 大学历史系 中共党员 作司 百乐 为师之道 辅仁大学 历史教师 茅盾故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做人师——读《我的为师之道》有感
14
作者 拾景玉 《江苏教育》 2017年第30期70-71,共2页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因为凭借知识的汲取与积累,许多人可以当'经师',但如果不能以'传道'为使命,就不足以为'人师'。近日,细细品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封笔之作《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因为凭借知识的汲取与积累,许多人可以当'经师',但如果不能以'传道'为使命,就不足以为'人师'。近日,细细品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封笔之作《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徜徉在于老师充满色彩与温度的文字里,发现他的为师之道就是学做'人师'。概要地说,于老师理解的'人师'需要具备三种品质,即坚守信念、永葆童心、以文化人。一、坚守信念——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师之道 以文化人 于永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为师之道
15
作者 于永正 《教师》 2010年第18期1-1,共1页
做了40多年的小学老师,可以说我的学生几乎没有不喜欢我的,这是我最感欣慰的,也是我最自豪的。 师生融洽如此。我的为师之道,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日自强,二日自律,三日自省。
关键词 为师之道 老师 小学 学生 师生 归纳 自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师之道爱为先
16
作者 柴富安 《青海教育》 2007年第7期27-27,共1页
为师之道,首先应该是爱。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班主任进行思想工作的纽带。我最初当班主任时,由于年轻好胜,常常跟学生发脾气,看不惯的事就来气,更甚时举手就想打学生。经过多年的探索,本人觉得班主任是严父慈母的化身,... 为师之道,首先应该是爱。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班主任进行思想工作的纽带。我最初当班主任时,由于年轻好胜,常常跟学生发脾气,看不惯的事就来气,更甚时举手就想打学生。经过多年的探索,本人觉得班主任是严父慈母的化身,应把自己的青春无私地奉献给学生,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才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只有沟通,才能理解,才能做好学生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爱 好学生 班主任 为师之道 思想工作 才能 师爱 脾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心教育与为师之道
17
作者 李晓明 《益阳师专学报》 2001年第5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爱心教育 为师之道 “人的教育” 人格健康 人性发展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会为师之道
18
作者 于敏 《职业技术》 2004年第11期55-55,共1页
在我不算太长的教学经历中,如何当好今天的中专教师,有三点颇深的体会.
关键词 教学经历 中专教师 为师之道 自身修养 文献资料 宽容 反思型教师 职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俞云阶的为师之道
19
作者 俞力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6期65-67,共3页
美术教育的背景俞云阶自1942年从中央大学毕业后,一直以美术工作为业。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在上海美术工厂、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美术家协会多家单位从事美术创作工作。1956年,他被中央美院的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和江丰院长在上海游... 美术教育的背景俞云阶自1942年从中央大学毕业后,一直以美术工作为业。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在上海美术工厂、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美术家协会多家单位从事美术创作工作。1956年,他被中央美院的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和江丰院长在上海游学时看中,“破格”入选全国瞩目的油训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师之道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央美院 美术创作 俞云阶 中央大学 上海美术 美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白凤的为师之道
20
作者 王文平 《大学书法》 2023年第3期52-58,共7页
李白凤是学者、文学家、书法篆刻家,更是德高望重、勉励辅助后学的教育家。梳理李白凤先生教学历程,探究他的为师之道,学习榜样遗德,追寻先生謦欬,薪尽火传,意义重要。李白凤的为师之道,得益于他丰富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学滋养;得益... 李白凤是学者、文学家、书法篆刻家,更是德高望重、勉励辅助后学的教育家。梳理李白凤先生教学历程,探究他的为师之道,学习榜样遗德,追寻先生謦欬,薪尽火传,意义重要。李白凤的为师之道,得益于他丰富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学滋养;得益于他广博的学术造诣;得益于他高洁伟岸的品德、人格;得益于他勤奋教学、言传身教、敦促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观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凤 家学渊源 为师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