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丹参红色素的研究(Ⅰ)—化学成分及提取工艺
被引量:9
- 1
-
-
作者
王海棠
王忠东
陈海涛
阳勇
-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洛阳市陆生天然植物研究所
-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6-91,共6页
-
基金
河南省科委科技攻关资助项目(981070015)
-
文摘
从丹参根茎中提制天然食用红色素。通过薄层层析并与6个标准品化合物相对照,确定了该色素的主要化学成分为5个丹参酮,分别为:丹参酮IIA、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I、次甲基丹参酮及丹参酮I。对几种提取工艺和几种精制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及筛选。以色素得率、成本及吸光度 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丹参红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V(75%乙醇):m(丹参)=5:1, 回流提取3次,每次1h;最佳精制工艺是:乙酸乙酯萃取色素粗浸膏,萃取液经浓缩、真空干燥制得色素精品。本研究为丹参红色素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
关键词
丹参红色素
化学成分
提取工艺
食用红色素
丹参酮
吸光度
-
Keywords
tanshen red pigment
tanshinone
extraction technique
purification method
absorbance)(max/%11nmcmEl
-
分类号
TS202.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
-
题名丹参红色素的研究(Ⅱ)—稳定性及应用
被引量:4
- 2
-
-
作者
王海棠
吴云骥
王忠东
陈海涛
阳勇
-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洛阳市陆生天然植物研究所
-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7-162,共6页
-
基金
河南省科委科技攻关资助项目(981070015)
-
文摘
研究了光、热、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以及几种常用食品添加剂对丹参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应用试验表明,丹参红色素可用于多种食品、饮料及糖果着色。安全无毒,着色力强,色泽明亮自然,具有多种抗病、保健作用。丹参红色素的生产、应用及性质研究以前未见报道。
-
关键词
丹参红色素
稳定性
吸光度
应用试验
-
Keywords
Tanshen red pigment
stability
absorbance
applied tests
-
分类号
TS202.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
-
题名丹参红色素的亚临界水萃取工艺
被引量:6
- 3
-
-
作者
张丽影
于国萍
于纯淼
-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10-114,共5页
-
基金
黑龙江省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重点科研项目(ZHY08-Z03)
-
文摘
利用亚临界水萃取丹参药材中的丹参红色素。以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作为丹参红色素提取率的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在丹参红色素的亚临界水萃取过程中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物料粒径、液固比、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因素对丹参红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选择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物料粒径、液固比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丹参红色素的最佳亚临界水萃取工艺。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丹参红色素提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温度>物料粒径>料液比>时间;最优组合为A3B1C1D3,即萃取温度200℃、物料粒径40~60目、液固比25:1(mL/g)、萃取时间10min。在此最优组合基础之上,选择体积分数15%乙醇溶液作为萃取溶进行萃取,此时所得色素提取率最高为0.319%。
-
关键词
丹参
亚临界水
丹参酮Ⅱ-A
丹参红色素
提取率
-
Keywords
Salvia miltiorrhiza
subcritical water
tanshinone II-A
red pigment
extraction rate
-
分类号
TS202.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