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支卒中与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被引量:2
1
作者 于丰萁 洪波 刘建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2期858-862,共5页
穿支卒中(PS)足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一种并发症。颅内动脉存在较多的穿支动脉,其闭塞可能导致致命性后果。根据冠脉血管的临床研究,目前对PS的机制有3种推论:雪梨效应、支架封堵作用和血管内膜增生,并且在动物实验中也观察到了这3... 穿支卒中(PS)足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一种并发症。颅内动脉存在较多的穿支动脉,其闭塞可能导致致命性后果。根据冠脉血管的临床研究,目前对PS的机制有3种推论:雪梨效应、支架封堵作用和血管内膜增生,并且在动物实验中也观察到了这3类现象。各治疗中心在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同时已经对PS有所探讨。术前MRI提示患者存在临近狭窄部位穿支梗死(PIAS)使得发生PS的风险增加。易发生PS患者的特点还包括了狭窄的形态、部位、成因以及手术术式和手术器材选择。对于PS的预防仍然任重道远,而随着研究的深入,PS的机制也将逐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卒中 雪梨效应 封堵作用 临近狭窄部位穿支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动脉中段支架术后穿支动脉闭塞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高亦深 韩永刚 +1 位作者 孙明阳 佟小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33-936,共4页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中段支架术后穿支动脉闭塞的影响因素,提供改善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基底动脉中段狭窄的疗效,观察其技术成功率、狭窄率的改变、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中段支架术后穿支动脉闭塞的影响因素,提供改善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基底动脉中段狭窄的疗效,观察其技术成功率、狭窄率的改变、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共植入27枚Wingspan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血管造影证实,狭窄率由(78.8±7.5)%降为(23.1±7.4)%。2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按照Malek评分,分别评价术后24 h,术后1个月的预后情况:术后24 h评分,1分25例,4分1例;1个月后评分1分24例,4分1例,5分1例(术后2周死于肺部感染);随访术后6~21个月,1分22例,3分1例,5分2例(1例患者术后7个月死于脑出血),失访1例。结论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中段狭窄对于穿支动脉的闭塞可以通过积极的措施预防及治疗,初步结果显示效果良好,但仍须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动脉闭塞 基底动脉狭窄 架成形术 旁正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