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绿地临路边缘植物群落特征对交通源PM2.5的影响
1
作者 谢雅芬 王峥 +2 位作者 郑亦卿 范舒欣 董丽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9,共10页
为探究城市绿地临路边缘植物群落特征对交通源PM_(2.5)的影响,基于夏、冬两季的实地测量,针对不同近路距离下不同植物群落类型间PM_(2.5)减滞量的差异,以及群落冠层结构特征对PM_(2.5)减滞量的影响展开定量研究,以期为绿地边缘区域植物... 为探究城市绿地临路边缘植物群落特征对交通源PM_(2.5)的影响,基于夏、冬两季的实地测量,针对不同近路距离下不同植物群落类型间PM_(2.5)减滞量的差异,以及群落冠层结构特征对PM_(2.5)减滞量的影响展开定量研究,以期为绿地边缘区域植物群落配置提供理论指导。结果发现:冬季植物群落的PM_(2.5)减滞量高于夏季,PM_(2.5)最大减滞量出现在近路距离50 m处。4种常见群落类型中,阔叶乔灌草型群落对PM_(2.5)的减滞效果最好,但是在靠近绿地内部的50 m和100 m处针阔乔草型群落最好。植物群落郁闭度、疏透度与PM_(2.5)减滞量间为存在明显拐点阈值的非线性响应关系,疏透度与PM_(2.5)减滞量的相关性更显著。绿地临路边缘50 m和100 m处群落郁闭度为0.81—0.83时减滞PM_(2.5)效果最佳,5 m和20 m处的郁闭度宜调整为0.62—0.67;距外部道路50 m的绿地临路边缘内,群落疏透度宜为0.30—0.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路边缘 植物群落 构成类型 冠层结构 PM_(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