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饱和土边坡饱和区降雨强度-时间临界曲线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述红 何坚 +1 位作者 刘欢 韩文帅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52-1458,共7页
为研究降雨入渗边坡产生饱和区的临界条件,使用基于MVG模型的土体饱和度表征降雨强度的计算方程.当土表面饱和度首次达到0.9以上时,饱和度持续稳定在0.9±0.005为饱和区出现的临界判据,数值计算得出土柱和边坡的饱和区临界降雨强度... 为研究降雨入渗边坡产生饱和区的临界条件,使用基于MVG模型的土体饱和度表征降雨强度的计算方程.当土表面饱和度首次达到0.9以上时,饱和度持续稳定在0.9±0.005为饱和区出现的临界判据,数值计算得出土柱和边坡的饱和区临界降雨强度与降雨时间.通过数据拟合构建了饱和区降雨强度-时间临界曲线模型,分析了不同坡度、有效降雨强度对临界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饱和度表征降雨强度的计算方法可使土体表面饱和度达到预定值,平均精度为-0.008;有效降雨强度较大时,坡度为50°~60°的边坡,坡度越大产生饱和区的耗时越短,反之耗时越长;坡度30°~40°为易发浅层滑坡的“危险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饱和区 坡度 临界降雨强度 Mualem-van Genuchte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安市雨城区滑坡降雨临界值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友谊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72,共3页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素有"雨城"、"天漏"之称。研究区以浅层中小型滑坡为主,分析了研究区大量历史滑坡和降雨量数据,结合研究区滑坡发育特点,应用滑坡前3日累计降雨量与当日降雨量,建立了滑坡发生与降雨量的统...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素有"雨城"、"天漏"之称。研究区以浅层中小型滑坡为主,分析了研究区大量历史滑坡和降雨量数据,结合研究区滑坡发育特点,应用滑坡前3日累计降雨量与当日降雨量,建立了滑坡发生与降雨量的统计判断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前期降雨 临界降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与降雨关系研究展望 被引量:60
3
作者 张友谊 胡卸文 朱海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简要介绍了降雨和滑坡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浅析了滑坡与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形式之间的关系,以及降雨对滑带土强度参数的影响,最后对滑坡与降雨关系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降雨 滑坡 临界降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作用下坡面侵蚀的水动力机理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永 何思明 李新坡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40-2444,共5页
降雨作用下的坡面侵蚀不仅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也可能诱发严重的重力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研究其发生发展的机理以及内部理论规律对减灾防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水动力学公式为基础,从坡面颗粒侵蚀的水分环境角度入手... 降雨作用下的坡面侵蚀不仅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也可能诱发严重的重力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研究其发生发展的机理以及内部理论规律对减灾防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水动力学公式为基础,从坡面颗粒侵蚀的水分环境角度入手,分析了浸泡状态下松散颗粒和固定颗粒的侵蚀机理,揭示降雨作用下坡面水流与坡面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给出各类型侵蚀发生所对应的临界降雨强度。最后,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理论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坡面水流 颗粒侵蚀 临界降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壤区坡面次降雨产流产沙特征 被引量:15
5
作者 黄俊 亢庆 +6 位作者 金平伟 姜学兵 李乐 韦聪谋 刘斌 寇馨月 徐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30,共8页
研究坡面次降雨土壤入渗及产流产沙特征,对于坡地水土流失防治及水土资源管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广东省五华县水土保持试验推广站野外径流场2014年的观测数据,研究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坡面入渗及产流产沙特征。次降雨入渗量与地表植被... 研究坡面次降雨土壤入渗及产流产沙特征,对于坡地水土流失防治及水土资源管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广东省五华县水土保持试验推广站野外径流场2014年的观测数据,研究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坡面入渗及产流产沙特征。次降雨入渗量与地表植被盖度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R=0.95)。入渗量随降雨强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存在入渗量达最大值的临界降雨强度;人工林及灌草地临界降雨强度为19.9~27.8 mm/h,均高于自然撂荒地。次降雨径流深和土壤流失量与地表植被盖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超过0.9。土壤侵蚀率随径流系数呈幂函数增加趋势,径流中泥沙浓度随径流系数、降雨侵蚀力呈对数函数增加趋势,土壤流失量随降雨侵蚀力及次降雨径流深均呈线性递增趋势。次降雨径流深20 mm为土壤流失量变化拐点,径流深超过20 mm后,土壤流失量随径流深递增速率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降雨强度 土壤入渗 植被覆盖 径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