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欧阳向南 唐善法 +2 位作者 刘霜 梁策 胡小冬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5期654-657,共4页
临界胶束浓度是表面活性剂自聚形成胶束的重要参数。双子表面活性剂是具有双亲水基团、双疏水链的表面活性剂,比常规表面活性剂具有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和更高的表面活性。了解影响双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内在、外在因素,有助于理... 临界胶束浓度是表面活性剂自聚形成胶束的重要参数。双子表面活性剂是具有双亲水基团、双疏水链的表面活性剂,比常规表面活性剂具有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和更高的表面活性。了解影响双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内在、外在因素,有助于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碳链和联接基团等分子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探究双子表面活性剂的自组织行为,从而更好地发挥双子表面活性剂的高表面/界面活性,开发新型高效表面活性剂。文中介绍了双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常用的测定方法,总结了双子表面活性剂疏水基团、联接基团、亲水基团、温度、无机盐等对双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并对影响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 联接基团 亲水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类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定量构效关系(英文) 被引量:7
2
作者 朱志臣 王强 +2 位作者 贾青竹 汤红梅 马沛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4,共5页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是个非常重要的物质特性参数,CMC在研究表面活性剂的工业应用和生物利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拓扑指数—扩展距离矩阵,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构效关系模型,并对175种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是个非常重要的物质特性参数,CMC在研究表面活性剂的工业应用和生物利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拓扑指数—扩展距离矩阵,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构效关系模型,并对175种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进行了计算预测.结果表明,基于新的拓扑指数建立的构效关系模型计算临界胶束浓度能给出稳定可靠的预测结果,其预测结果相关性系数R2(trainingset)=0.9295,平均相对偏差ARD(trainingset)=8.20%,R2(testingset)=0.9257,ARD(testingset)=6.76%.与文献中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表明,本工作在稳定性和可靠性上均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 构效关系 拓扑指数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临界胶束浓度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建 邱宇 于道永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80-1483,共4页
采用表面张力、电导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恒波长同步荧光光谱法分析了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水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结果表明,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CMC时的样品用量少,检测灵敏度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测定的十... 采用表面张力、电导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恒波长同步荧光光谱法分析了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水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结果表明,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CMC时的样品用量少,检测灵敏度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测定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第一临界胶束浓度和第二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1.48和6.90 mmol/L,与传统的表面张力法和电导率法的测定结果一致。验证了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表面活性剂CMC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同步荧光光谱 临界胶束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乙基氢氧化铵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娴玲 王爱菊 +1 位作者 张新胜 徐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4-377,共4页
使用电导率法测定了四乙基氢氧化铵水溶液的第2和第2临界胶束浓度(CMC),其值分别为0.52和38.0 mmol/L。同时在无探针分子条件下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四乙基氢氧化铵水溶液体系胶束在铂电极(Pt)上的电化学行为,得到1个受扩散控制的氧化... 使用电导率法测定了四乙基氢氧化铵水溶液的第2和第2临界胶束浓度(CMC),其值分别为0.52和38.0 mmol/L。同时在无探针分子条件下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四乙基氢氧化铵水溶液体系胶束在铂电极(Pt)上的电化学行为,得到1个受扩散控制的氧化峰,并用电位阶跃计时库仑法(CC)测定了胶束的扩散系数,得到了四乙基氢氧化铵的第1和第2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0.52和41.0 mmol/L。通过以上2种方法的测定,可以确定四乙基氢氧化铵的第1和第2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0.52和39.5 mmol/L。电导率法和计时库仑法各具特点,均不失为测定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乙基氢氧化铵 临界胶束浓度 电导法 计时库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导法测定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赵明 杨声 +3 位作者 孙永军 李芳蓉 李春新 王英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43-145,149,共4页
采用电导法测定一定温度下不同浓度的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TTAC),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STAC)溶液的电导率值,计算摩尔电导率,研究碳链上碳原子数对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影响。结果表明:CMC(TTAC)... 采用电导法测定一定温度下不同浓度的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TTAC),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STAC)溶液的电导率值,计算摩尔电导率,研究碳链上碳原子数对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影响。结果表明:CMC(TTAC)=0.00580 mol/L,CMC(CTAC)=0.0041mol/L,CMC(STAC)=0.0039 mol/L,可知随着碳链上碳原子个数的增多,相应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法 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 长碳链烷基季铵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折射率传感原理的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测定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黄振健 谭春华 黄旭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71-1276,共6页
提出并研究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光纤折射率传感原理的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测定方法.应用此方法测定有代表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25℃下的cmc分别为8.05×10-... 提出并研究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光纤折射率传感原理的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测定方法.应用此方法测定有代表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25℃下的cmc分别为8.05×10-3和9.11×10-4mol·L-1,与文献值比较,结果相当吻合.从而证实了本方法的准确性.进一步研究了各种条件对测量表面活性剂cmc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无机盐NaCl的加入对本方法测量的准确性影响小,证明了本方法对测试环境的要求不苛刻,适用性好.最后对本方法进行了重复性和稳定性测试,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7%,与预期符合,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 光纤传感 折射率 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法测定N-(α-烷苯氧基)十四酰基牛磺酸钠的临界胶束浓度 被引量:9
7
作者 严峰 王显光 +5 位作者 曹绪龙 宋新旺 李振泉 赵濉 安静仪 俞稼镛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EI CSCD 2007年第2期115-122,共8页
研究了一类以苯氧基作疏水支链的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α-烷苯氧基)十四酰基牛磺酸钠(SAPTT)水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探针(芘)稳态荧光发射光谱及自身稳态荧光发射光谱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荧光探针(芘)法和自身稳态荧光法可用来测... 研究了一类以苯氧基作疏水支链的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α-烷苯氧基)十四酰基牛磺酸钠(SAPTT)水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探针(芘)稳态荧光发射光谱及自身稳态荧光发射光谱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荧光探针(芘)法和自身稳态荧光法可用来测定这类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且测定结果与表面张力法(吊片法)接近;与荧光探针(芘)法相比,对于所研究体系,自身稳态荧光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均较高,所测得CMC结果与表面张力法(吊片法)能较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N-(α-烷苯氧基)十四酰基牛磺酸钠 自身稳态荧光发射 稳态荧光探针法 临界胶束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芘荧光探针光谱法测定CTAB临界胶束浓度 被引量:37
8
作者 杨涛 李文娟 周从山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7年第1期48-50,54,共4页
以芘为荧光探针,测定了40℃时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增溶芘后的荧光光谱,研究了CTAB的聚集行为。根据I1(波长λ1为373nm处的荧光强度)、I3(波长λ3为384nm处的荧光强度)、I1/I3值、芘的第一荧光峰处λ1和第三... 以芘为荧光探针,测定了40℃时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增溶芘后的荧光光谱,研究了CTAB的聚集行为。根据I1(波长λ1为373nm处的荧光强度)、I3(波长λ3为384nm处的荧光强度)、I1/I3值、芘的第一荧光峰处λ1和第三荧光峰处λ3分别随c(CTAB)变化的曲线都有突变点,且5个突变点处的c(CTAB)均为0.80mmol/L,故可以确定CTAB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80mmol/L。表明芘荧光探针法是能够比较准确测定表面活性剂CMC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表面活性剂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临界胶束浓度(C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由超滤膜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新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方云 夏咏梅 +2 位作者 吴云兰 倪邦庆 朱卫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501-1503,共3页
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是表征表面活性剂胶体电解质性质的重要理化指标.常用的cmc测定方法有光散射法、染料法、增溶法、电导法和表面张力法等[1].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依据表面活性剂在cmc附近某些理化性质的突... 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是表征表面活性剂胶体电解质性质的重要理化指标.常用的cmc测定方法有光散射法、染料法、增溶法、电导法和表面张力法等[1].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依据表面活性剂在cmc附近某些理化性质的突变特性,从发生突变的函数不连续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 中空纤维 超滤膜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NaCl及乙醇对Tw80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麻建国 陈玉霞 许时婴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4-426,共3页
临界胶束浓度 (CriticalMicelleConcentration ,简称CMC )是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胶束形成的标志之一 .作者采用表面张力法中的环法确定了Tw80溶液的CMC值 ,并探讨了温度。
关键词 Tw80 临界胶束浓度 温度 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法 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光谱线型分析用于十六烷基溴化铵临界胶束浓度的测量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建华 杨瑜蓉 张水凤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6-309,共4页
以曙红(Eosin Y简称EY)染料为探针,测量一系列不同浓度的CTAB-EY水溶液体系可见吸收光谱,其光谱特征为EY最大吸收峰529-532nm和肩峰506-508nm叠合在一起,用Origin软件频谱分析软件包中的高斯多峰拟合工具实现了体系可见吸收光谱叠合... 以曙红(Eosin Y简称EY)染料为探针,测量一系列不同浓度的CTAB-EY水溶液体系可见吸收光谱,其光谱特征为EY最大吸收峰529-532nm和肩峰506-508nm叠合在一起,用Origin软件频谱分析软件包中的高斯多峰拟合工具实现了体系可见吸收光谱叠合峰的分峰拟合计算,给出了吸收峰线型参数峰面积(积分吸光度)、频移及半高宽;最大吸收峰与肩峰面积比(相对积分吸光度A2/A1)、频移(△λ1,△λ2)及半高宽(w1,w2)对CTAB浓度图形在cmc处发生突变。观察到可见吸收光谱半高宽对表面活性剂浓度的敏感性,并成功应用于cmc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溴化铵 临界胶束浓度 分光光度法 高斯多峰拟合 半高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拓扑指数预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 被引量:5
12
作者 丁伟 刘先军 +1 位作者 李国忠 于涛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57,共3页
用拓扑方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 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根据分子结构的特点,用距离矩阵表征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性,据此建立了结构基础明确的模型. 应用该模型预测了不同结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 cm,结果表明,预测值满足精度... 用拓扑方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 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根据分子结构的特点,用距离矩阵表征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性,据此建立了结构基础明确的模型. 应用该模型预测了不同结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 cm,结果表明,预测值满足精度要求,相关因数为0.998 1. 应用该模型,不仅能够合理表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能关系,而且有助于揭示物质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指数 定量结构-性能相关 临界胶束浓度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复配与硝酸钠水质调控的联用降低溶液临界胶束浓度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耀国 殷雄飞 +2 位作者 张小燕 卢聪 胡思海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5-411,共7页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Tween80为典型表面活性剂,通过测定外加硝酸钠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单独或复配存在溶液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CMC),研究硝酸钠水质调控与表面活性剂复配的联用降低溶液CMC的可能性及特点。结果表明,两者的联...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Tween80为典型表面活性剂,通过测定外加硝酸钠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单独或复配存在溶液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CMC),研究硝酸钠水质调控与表面活性剂复配的联用降低溶液CMC的可能性及特点。结果表明,两者的联用可使含表面活性剂溶液的CMC明显降低。无论溶液中SDBS与Tween80如何复配,硝酸钠水质调节都可使CMC一定程度降低,但外加硝酸钠浓度较低时降幅更明显,随着硝酸钠浓度的升高,其作用功效的增幅不断减小,即其降低CMC功效的能力存在最大极值。浓度一定条件下,硝酸钠促进表面活性剂复配CMC降低的能力受控于复配的特点。在降低CMC的过程中,两种表面活性剂共混时协同作用的产生及其作用强度,都受控制于硝酸钠浓度。可见,一定条件下,利用水质调控技术与表面活性剂复配技术的联用降低CMC是可行的。这为表面活性剂增效技术使用时减少表面活性剂投放量的途径与措施的寻找,提高其使用的经济性,促进其更大范围内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硝酸钠 临界胶束浓度 协同作用 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和无机盐对DMP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权朝明 刘海宁 +3 位作者 王世栋 张慧芳 叶秀深 吴志坚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17年第4期19-23,共5页
在(20±0.5)℃下,采用表面张力法考察了不同无机盐(NaCl、KCl、MgCl_2、CaCl_2)和pH值对十二烷基吗啉(DMP)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DMP的CMC减小。无机盐浓度增大,DMP的CMC减小;对同主族元素,无... 在(20±0.5)℃下,采用表面张力法考察了不同无机盐(NaCl、KCl、MgCl_2、CaCl_2)和pH值对十二烷基吗啉(DMP)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DMP的CMC减小。无机盐浓度增大,DMP的CMC减小;对同主族元素,无机盐阳离子浓度相同时,离子半径越大,CMC减小的趋势越明显;对于不同价态无机盐阳离子,离子价态越高,CMC减小的趋势越明显。机理分析表明,无机盐阳离子对CMC值的影响不仅和无机盐水合阳离子对表面活性剂离子头基的屏蔽作用有关,而且受阳离子的"盐析效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吗啉(DMP) 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张力法 无机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吸收光谱线型参数分析法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临界胶束浓度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建华 冯利智 区尚仁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85-888,共4页
于浓度相同的结晶紫(CV)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组成一系列含有相同浓度CV和不同浓度SDS的混合溶液。在可见光区内对每一混合溶液测定其吸收值时,可见随SDS浓度的逐步递增,在CV-单聚体吸收峰的吸收值逐渐减少;而在CV... 于浓度相同的结晶紫(CV)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组成一系列含有相同浓度CV和不同浓度SDS的混合溶液。在可见光区内对每一混合溶液测定其吸收值时,可见随SDS浓度的逐步递增,在CV-单聚体吸收峰的吸收值逐渐减少;而在CV-二聚体吸收峰的吸收值逐渐增加,且随CV-二聚体浓度增加而出现的CV-二聚体与CV-单聚体的吸收光谱线相互严重重叠,光谱形状也发生渐变。运用分光光度计所配备的Origin 7.5软件中储存的高斯多峰拟合法,可自动进行重叠光谱的解析和各光谱参数(包括y0,A1,A2,w1,w2,xc1及xc2)的拟合计算。文中还证示,每一参数与SDS浓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在两者之间所作的曲线上可找到明显的转折点,与转折点相对应的、在横坐标上的SDS浓度值即为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文中首次报道了用吸收光谱的半峰宽对SDS浓度作图所得曲线上的转折点求得SDS的CM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临界胶束浓度 十二烷基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法测定杨梅单宁临界胶束浓度(CMC)及CMC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廖子夷 方超 +2 位作者 黄春梅 杨兴灵 马骏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77-79,101,共4页
杨梅单宁(bayberry tannin,BT)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是杨梅单宁溶液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实验利用pH法测定水溶液中杨梅单宁分子形成胶束形态前后H+浓度的突跃,以pH-CBT做图测定杨梅单宁溶液的CMC值,并且探讨杨梅单宁溶液CMC值的影响因... 杨梅单宁(bayberry tannin,BT)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是杨梅单宁溶液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实验利用pH法测定水溶液中杨梅单宁分子形成胶束形态前后H+浓度的突跃,以pH-CBT做图测定杨梅单宁溶液的CMC值,并且探讨杨梅单宁溶液CMC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03.0 K时杨梅单宁的CMC值为1 067.9 mg/L,且该值受溶液温度、无机离子种类与用量的影响;CMC值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减小后升高的趋势,313.0 K时降低为1062.0 mg/L;Na+和Ca2+的加入使CMC值降低,且由于Ca2+比Na+所带电荷量更大,造成CMC值更低;303.0 K时加入相同用量(10 mmol/L)的Na+和Ca2+,使杨梅单宁溶液的CMC值分别降低为897.5 mg/L和891.4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单宁 临界胶束浓度 pH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分子自由振动固有频率预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仇明华 曹晨忠 +1 位作者 赵立刚 罗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6-280,共5页
根据机械振动理论的简谐振动模型 ,将分子作为多自由度振动的弹簧 质量系统处理 ,计算了 4 0个不同类型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振动固有频率。用其中的基频 (ωo)和总频 (∑ωi)作为分子结构信息参数 ,建立了 4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的... 根据机械振动理论的简谐振动模型 ,将分子作为多自由度振动的弹簧 质量系统处理 ,计算了 4 0个不同类型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振动固有频率。用其中的基频 (ωo)和总频 (∑ωi)作为分子结构信息参数 ,建立了 4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的定量临界胶束浓度 结构相关性 (QSCMCR)预测模型 :logCMC =A0 +A1ωo+A2 ∑ωi,其相关系数r均大于 0 99。由该模型得到的回归方程用于上述 4 0种表面活性剂分子临界胶束浓度 (CMC)的计算 ,平均绝对误差仅为 0 0 5 88,平均相对误差仅为 0 0 3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CMC) 固有频率 QS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剂临界胶束质量浓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焕岭 崔淑玲 刘德驹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1,15,共4页
用表面张力法测试了自制低温染色助剂CWL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质量浓度(CMC)。通过对涤纶纤维分别进行低温浸染和低温热溶染色,证实了在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下,助剂对染色的增深作用显著提高。因此,临界胶束质量浓度的测定对指导助剂用... 用表面张力法测试了自制低温染色助剂CWL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质量浓度(CMC)。通过对涤纶纤维分别进行低温浸染和低温热溶染色,证实了在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下,助剂对染色的增深作用显著提高。因此,临界胶束质量浓度的测定对指导助剂用量、提高染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胶束质量浓度 表面张力 染色助剂 聚酯纤维 分散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紫外法测定混合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丹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23-123,125,共2页
临界胶束浓度(C.M.C.)是表征表面活性剂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决定表面活性剂用量的依据。近年来,由于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协同增效作用,混合表面活性剂已被广泛用于生产和分析中,而其C.M.C.值报道较少。本文对工业生产和分析测试中常用的... 临界胶束浓度(C.M.C.)是表征表面活性剂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决定表面活性剂用量的依据。近年来,由于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协同增效作用,混合表面活性剂已被广泛用于生产和分析中,而其C.M.C.值报道较少。本文对工业生产和分析测试中常用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DDMB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 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 C.M.C.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导率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被引量:10
20
作者 邹耀洪 《大学化学》 CAS 1997年第6期46-46,51,共2页
电导率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邹耀洪(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江苏215500)物化实验中测定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常用表面张力法[1],但精确测定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受到一些限制,如毛细管升高法... 电导率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邹耀洪(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江苏215500)物化实验中测定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常用表面张力法[1],但精确测定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受到一些限制,如毛细管升高法中要准确地测定毛细管的半径、溶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 电导率法 C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