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_2H_2-2.5O_2-Ar混合气体临界管径和爆轰胞格及临界能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博 白春华 John H.S.LEE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6-230,共5页
建立了C2H2-2.5O2-Ar混合气体爆轰临界管径的测试系统,其中高压电火花作为起爆源.首先分别测定了C2H2-2.5O2,C2H2-2.5O2-50%Ar,C2H2-2.5O2-70%Ar三种混合气体在不同初始压力下的爆轰临界管径.结果表明:随着氩气稀释浓度的提高,在管道直... 建立了C2H2-2.5O2-Ar混合气体爆轰临界管径的测试系统,其中高压电火花作为起爆源.首先分别测定了C2H2-2.5O2,C2H2-2.5O2-50%Ar,C2H2-2.5O2-70%Ar三种混合气体在不同初始压力下的爆轰临界管径.结果表明:随着氩气稀释浓度的提高,在管道直径相同的条件下,可形成球形爆轰的临界压力增加,表明物质的爆轰敏感性降低.进一步探究各种物质临界管径与爆轰胞格的关系,得到了三种物质临界管径与胞格宽度的比例系数.最后分析了三种物质的临界管径和直接起爆的临界能量的关联性,并与Lee表面积能量模型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基本吻合,得出C2H2-2.5O2-Ar混合气体爆轰临界管径与临界起爆能量之间的关系为Ec=16-1πρ0v2CJIdc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轰 临界管径 胞格宽度 临界能量 电火花点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2H_2-O_2-Ar和C_2H_2-N_2O-Ar直接起爆形成爆轰的临界能量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博 白春华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2-598,共7页
采用高压电点火进行直接起爆形成爆轰,起爆能量通过放电过程中电流的输出信号确定。首先通过实验测定并对比C2H2-O2-Ar和C2H2-N2O-Ar等2种混合物在各种初始状态下直接起爆形成爆轰的临界起爆能量。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状态下C2H2-N2O-A... 采用高压电点火进行直接起爆形成爆轰,起爆能量通过放电过程中电流的输出信号确定。首先通过实验测定并对比C2H2-O2-Ar和C2H2-N2O-Ar等2种混合物在各种初始状态下直接起爆形成爆轰的临界起爆能量。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状态下C2H2-N2O-Ar混合物的临界起爆能量显著高于C2H2-O2-Ar混合物的。进一步基于各物质爆炸特征长度和爆轰临界管径的参量关系对临界起爆能量差异性进行分析,得到了C2H2-N2O-Ar混合气体的爆轰临界管径预测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得出C2H2-N2O-Ar混合物爆炸特征长度与临界管径的关系为r0=2.5dc,而C2H2-O2-Ar两者关系为r0=2dc。结果清晰地表明,使用N2O作为氧化剂,爆炸特征长度与爆轰临界管径之间的比例因数增大,表明该物质直接起爆形成爆轰所需的起爆源单位能量增大,因而直接形成爆轰的临界能量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临界起爆能量 直接起爆 C2H2-O2-Ar 爆轰 爆炸特征长度 爆轰临界管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尾矿输送系统设计方法与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宇新 李绪忠 万俊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8-89,共2页
以陕西千家坪钒矿尾矿输送系统为例,介绍了高浓度尾矿输送工程的设计方法,并针对地形起伏较大的输送管线设计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措施。工程建成后,经试运行,运行状况良好,对同类工程设计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尾矿输送 临界管径 高浓度 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清淤抓斗泥浆输送能耗计算
4
作者 欧阳义平 杨启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3,共7页
挤压清淤抓斗是一种为了提高疏浚效率和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而研发的新型抓斗。该类抓斗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它输送泥浆时的能耗不同于一般的疏浚设备。本文基于现有的有关浆体输送的理论和试验成果,进行分析,推导出适用于挤压清淤... 挤压清淤抓斗是一种为了提高疏浚效率和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而研发的新型抓斗。该类抓斗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它输送泥浆时的能耗不同于一般的疏浚设备。本文基于现有的有关浆体输送的理论和试验成果,进行分析,推导出适用于挤压清淤抓斗泥浆输送的能耗计算公式,然后利用得到的计算公式对浆体输送过程中的能耗进行计算。通过调整相关的参数,如浆体体积流量、挖掘浓度和输泥管直径等,分析了不同参数对输送能耗的影响,并确定了在各不同参数下比能耗增加不剧烈的最小管径,定义为临界管径。进而为挤压清淤抓斗设计中输泥管直径和流量的确定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抓斗 泥浆输送 管道阻力 临界管径 比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