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界点干燥对杏花粉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玉柱 潘季淑 孟新法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1-95,共5页
本文采用临界点干燥法和自然干燥法干燥了7个杏品种(种)的花粉,并进行了电镜扫描。经对比分析认为:无论花粉大小,还是花粉壁构造特征,同基因型的花粉以临界点干燥法干燥的花粉较自然干燥法干燥的花粉变异小;临界点干燥法能观察... 本文采用临界点干燥法和自然干燥法干燥了7个杏品种(种)的花粉,并进行了电镜扫描。经对比分析认为:无论花粉大小,还是花粉壁构造特征,同基因型的花粉以临界点干燥法干燥的花粉较自然干燥法干燥的花粉变异小;临界点干燥法能观察到自然干燥法观察不到的花粉三顶距、萌发孔等特征。进行孢粉学研究,临界点干燥法优于自然干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花粉形态 临界点干燥法 杏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尾属31个分类群的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2
作者 朱莹 宋华 +2 位作者 李凯 张蕾 王白冰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6-902,共17页
为研究鸢尾分类群的花粉形态及其潜在分类学意义,以鸢尾属3个亚属的31个分类群的花粉为材料,采用临界点干燥法对供试材料的花粉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测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1个分类群的花粉均为异极单粒花粉,花粉大小中等或大,... 为研究鸢尾分类群的花粉形态及其潜在分类学意义,以鸢尾属3个亚属的31个分类群的花粉为材料,采用临界点干燥法对供试材料的花粉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测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1个分类群的花粉均为异极单粒花粉,花粉大小中等或大,扁球形、近扁球形或圆球形;远极沟膜光滑或具纹饰膜;花粉外壁具半覆盖层或无覆盖层,外壁纹饰通常为不同类型的异型网状,少数为芽孢状-杵状。(2)粗根鸢尾的花粉无萌发区,其余类群的花粉粒具远极单沟;在大苞鸢尾、矮鸢尾和囊花鸢尾花粉粒中发现具环状远极沟的花粉;在胡氏鸢尾的花粉粒上发现双极沟现象,这在鸢尾属中为首次报道。(3)系统聚类分析显示,平方欧氏距离为10时,31个鸢尾分类群的花粉聚为西伯利亚鸢尾型、德国鸢尾型、短旗鸢尾型、紫苞鸢尾型、燕子花型、琴瓣鸢尾型和粗根鸢尾型7类,参试分类群基本按照形态分类学的亚属、组和系的关系聚类;7个类型中,德国鸢尾型的花粉粒最大,紫苞鸢尾型的花粉粒最小;短旗鸢尾型花粉无覆盖层,外壁纹饰为芽孢状-杵状;琴瓣鸢尾型花粉为近扁球形,远极沟具纹饰膜。(4)3个亚属花粉形态可能的系统发育趋势为无附属物亚属较有髯鸢尾亚属更原始,紫苞鸢尾系是所研究种类中最原始的类群,野鸢尾亚属和冠饰鸢尾组可能是无附属物亚属向有髯鸢尾亚属过渡的中间类型。(5)临界点干燥法和2,2-二甲氧基丙烷(DMP)直接法是适宜鸢尾属植物花粉材料制备的方法。该研究结果表明31个鸢尾属分类群花粉形态具有一致性和差异性,孢粉学特征可作为属内划分亚属、组和系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属 临界点干燥法 花粉形态 分类学意义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镜红细胞制备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曹水良 宋元宗 郭祖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5-318,共4页
为了摸索出一种简便、快速、无毒,红细胞分散均匀,形态结构清晰,且近乎活体形态的扫描电镜制样方法,分别采用CO2临界点干燥法、自然干燥法、非离心脱水法及设置在无水乙醇里自然沉淀5、15和25 min对正常人红细胞进行处理,最后应用扫描... 为了摸索出一种简便、快速、无毒,红细胞分散均匀,形态结构清晰,且近乎活体形态的扫描电镜制样方法,分别采用CO2临界点干燥法、自然干燥法、非离心脱水法及设置在无水乙醇里自然沉淀5、15和25 min对正常人红细胞进行处理,最后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红细胞形态.结果显示,CO2临界点干燥法、自然干燥法和非离心脱水法所制备出的红细胞形态基本一致:表面光滑规整,呈双凹圆盘形.在无水乙醇里,自然沉淀5和25 min脱水的红细胞大部分中央凹陷较深,凹陷处表面粗糙,有的红细胞还有开裂现象;而自然沉淀15 min脱水的红细胞不仅分散均匀,而且红细胞中央凹陷较浅,表面较光滑,呈双凹圆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红细胞 CO2临界点干燥法 自然干燥 非离心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桔寄生线虫扫描电镜制样技术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浦卫琼 王扬 +3 位作者 喻盛甫 李娅琼 刘剑虹 兰建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4-664,共1页
关键词 柑桔寄生线虫 扫描电镜 制样技术 组织导电 环氧树脂包埋 空气干燥 CO2临界点干燥法 虫体表面环纹 侧线 阴门 肛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耳蜗在不同中间液中扫描电镜制样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曹鋐 崔颖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6-629,共4页
目的用无水乙醇代替醋酸异戊酯作为临界点干燥过程中的中间液,提高扫描电镜制样过程中效率,减少在实验过程中醋酸异戊酯挥发可能造成伤害。方法6只2月龄听力正常豚鼠,1%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2.5%戊二醛灌流双侧耳蜗,进行解剖,后固定... 目的用无水乙醇代替醋酸异戊酯作为临界点干燥过程中的中间液,提高扫描电镜制样过程中效率,减少在实验过程中醋酸异戊酯挥发可能造成伤害。方法6只2月龄听力正常豚鼠,1%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2.5%戊二醛灌流双侧耳蜗,进行解剖,后固定,脱水等流程进行至临界点干燥法。无水乙醇和醋酸异戊酯分别作为中间液进行临界点干燥。将干燥后的耳蜗进行喷金处理,于扫描电镜下进行观察。对比不同中间液对耳蜗不同位置毛细胞纤毛,表皮板等结构的影响。结果无水乙醇作为中间液制备的扫描电镜样本减少了用醋酸异戊酯作为中间液的步骤,并且耳蜗毛细胞纤毛及表皮板等超微结构保存完好。两种中间液制备的样本在扫描电镜观察下效果均良好。结论在豚鼠耳蜗样本制备中无水乙醇能够代替醋酸异戊酯作为中间液在临界点干燥法中的应用,能够确保耳蜗超微结构的完整性,缩短实验时间,减少了醋酸异戊酯因挥发对空气环境的污染,保护了实验人员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点干燥法 耳蜗 醋酸异戊酯 无水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