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放矿下临界散体柱理论的地表塌陷范围预测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洋 任凤玉 +1 位作者 何荣兴 曹建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6-420,共5页
临界散体柱理论是通过散体侧压力来确定临界散体柱的高度,从而预测地表塌陷范围.以往散体侧压力的测试未考虑井下放矿对散体侧压力的影响,导致预测不准确.因此利用散体侧压力测试系统对流动散体侧压力进行了实验.通过对比散体侧压力的... 临界散体柱理论是通过散体侧压力来确定临界散体柱的高度,从而预测地表塌陷范围.以往散体侧压力的测试未考虑井下放矿对散体侧压力的影响,导致预测不准确.因此利用散体侧压力测试系统对流动散体侧压力进行了实验.通过对比散体侧压力的变化曲线,得出放矿过程对散体侧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下部放矿,仅对放矿口区域附近的散体侧压力产生影响,且影响范围较小,随着散体的沉实,散体侧压力将会进一步增大.同时结合古典杨森理论和临界散体柱理论,推导出在放矿情况下临界散体柱高度的计算方法;结合陷落角与采深的关系,为预测地表塌陷范围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散体柱理论 散体侧压力 地表塌陷范围 实验研究 临界散体柱高度 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散体柱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东杰 任凤玉 郑有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2-79,共8页
地下矿山采用空场法或崩落法开采时,空区顶板岩层冒落至地表后,引起的岩移对地表工业设施及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临界散体柱理论的提出为地表岩移控制提供了新思路。以锡林浩特萤石矿急倾斜中厚矿体浅孔留矿法开采现状作为工程背景,通过... 地下矿山采用空场法或崩落法开采时,空区顶板岩层冒落至地表后,引起的岩移对地表工业设施及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临界散体柱理论的提出为地表岩移控制提供了新思路。以锡林浩特萤石矿急倾斜中厚矿体浅孔留矿法开采现状作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监测调研与相似物理试验,研究了临界散体柱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临界散体柱高度随着矿体倾角增加而减小,随着井下放矿的进行,松动散体柱高度仅为散体总高度的39.4%~45.7%,其上方密实散体柱对于限制岩移起主要作用;②针对不同的矿体厚度,通过增加散体充填高度降低厚跨比,可控制地表塌陷范围;③围岩适当变形可以增加散体的被动侧压力,降低塌陷坑边壁岩体稳定所需的临界散体柱高度;④塌陷坑散体结拱特性受散体粒径分布与塌陷坑宽度的共同影响,控制着临界散体柱的有效作用高度,锡林浩特萤石矿散体临界结拱粒径范围为0.5~0.7 m,临界结拱宽度为3.5~4.0 m,远小于塌陷坑的实际分布宽度,即散体能够保持连续流动,表明临界散体柱理论能够较好地应用于锡林浩特萤石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开采 临界散体柱 厚跨比 岩移控制 散体结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浩特萤石矿竖井保安矿柱优化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张东杰 任凤玉 +1 位作者 曹建立 何荣兴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145,共5页
锡林浩特萤石矿原设计采用65°岩移角圈定保安矿柱,随着采矿不断向深部发展,发现越来越多的矿石资源位于保安矿柱圈定范围内,导致可采矿量大大降低,严重影响矿山的正常生产。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对地表塌陷范围与准确塌落角测确的基础... 锡林浩特萤石矿原设计采用65°岩移角圈定保安矿柱,随着采矿不断向深部发展,发现越来越多的矿石资源位于保安矿柱圈定范围内,导致可采矿量大大降低,严重影响矿山的正常生产。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对地表塌陷范围与准确塌落角测确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利用临界散体柱作用机理来优化保安矿柱的新思路,有效解决了传统保安矿柱的过度圈定问题,避免了矿产资源的不必要浪费。现场应用中,释放矿量约5.1万t,经济效益显著。该保安矿柱优化方法可为类似条件的矿山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塌陷 塌落角测确 保安矿优化 临界散体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开采陷落范围的预测与控制方法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海英 任凤玉 +1 位作者 陈晓云 宫国慧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24-1627,共4页
按已往的错动角圈定地表陷落范围的传统方法,不适用于深部开采.因此,从维持塌陷坑侧壁岩体稳定性的角度,分析了塌陷坑内移动散体的侧向支撑力作用,当塌陷坑散体的厚度不小于临界散体柱高度时,散体的主动压力与被动压力共同阻止边壁岩体... 按已往的错动角圈定地表陷落范围的传统方法,不适用于深部开采.因此,从维持塌陷坑侧壁岩体稳定性的角度,分析了塌陷坑内移动散体的侧向支撑力作用,当塌陷坑散体的厚度不小于临界散体柱高度时,散体的主动压力与被动压力共同阻止边壁岩体的片落活动.通过分析弓长岭井下矿塌陷区的实测数据,得出临界散体柱的高度主要与围岩稳定性、采空区倾角、散体内磨擦角及岩体碎胀系数有关.在深部开采中,用矿山固体废料填充地表塌陷坑,由此降低临界深度,可有效控制地表陷落范围,并给出了陷落角与采深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采空区 移动散体压力 临界散体柱 陷落范围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地下协同采矿充填方法 被引量:13
5
作者 任凤玉 张东杰 +1 位作者 李海英 宋德林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31,共4页
针对弓长岭铁矿东南区低品位铁矿床平行矿带条件、高落差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区控制需求,分析了用常规充填法控制地表岩移所面临的产能低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研究了塌陷坑内散体对实体边壁的控制作用,提出了利用临界散体柱原理控制地表... 针对弓长岭铁矿东南区低品位铁矿床平行矿带条件、高落差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区控制需求,分析了用常规充填法控制地表岩移所面临的产能低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研究了塌陷坑内散体对实体边壁的控制作用,提出了利用临界散体柱原理控制地表塌陷范围的新型充填方式;试验研究了移动散体的结拱条件,揭示了塌陷坑内散体流动的连续性,得出向塌陷坑充填废石不会发生结拱陷落危害的结论;观测分析了塌陷坑壁面的构成,揭示了两帮围岩主要沿结构弱面向塌陷坑片落或滑落的特性,据此提出了沿塌陷坑轴向、径向协同排放废石以防治边壁滑落危害的安全充填技术;此外,地下采用大结构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在增大开采强度的同时均衡塌陷坑散体的下降速度,形成了露天地下协同采充方法。理论分析与工业试验表明,该方法可大幅度提高采充生产效率和改善采充作业环境,为急倾斜平行矿带低品位铁矿床环保型高效开采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开采 地表塌陷 临界散体柱 采矿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露天地下协同开采的地表岩移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曹建立 任凤玉 +1 位作者 丁航行 黄贵臣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3,共7页
以某超大规模矿山露天与地下协同开采现状为工程背景,运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急倾斜多层位矿体露天与地下协同开采条件下的地表岩移控制方法。首先,通过散体流动特性试验,得到塌陷坑内散体的临界跨径比为2... 以某超大规模矿山露天与地下协同开采现状为工程背景,运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急倾斜多层位矿体露天与地下协同开采条件下的地表岩移控制方法。首先,通过散体流动特性试验,得到塌陷坑内散体的临界跨径比为2.64,塌陷坑实际宽度远大于散体有效流动所需的最小宽度值,即散体流动过程中不会发生结拱现象;其次,根据临界散体柱支撑原理与数值模拟分析,塌陷坑内临界散体柱仅占整个散体堆积高度的22.98%~25.31%,裂隙主要存在于临界散体柱两侧的边壁围岩中,地表岩移程度主要由临界散体柱控制;然后,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塌陷坑散体覆盖层一次下移量的最大值约为0.27 m,证实了向塌陷坑充填废石散体的安全可行性。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沿塌陷坑边帮与走向方向的两步三向协同排岩岩移控制新方法,在示范矿山应用效果良好,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为解决围岩及地表移动变形造成的重大地质灾害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地下协同开采 散体流动特性 临界散体柱 地表岩移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长岭铁矿高落差端部矿体安全开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任凤玉 宋德林 +1 位作者 李海英 宫国慧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共4页
弓长岭铁矿二矿区的中央区地下回采工作面与东南区露天采场的落差高达700 m,且在-220 m水平由中央区向东南区扩采了200 m,因此2区衔接部位有约500 m长的高落差端部矿体处于移动带内,未纳入露天设计开采范围。通过分析端部矿体的赋存条... 弓长岭铁矿二矿区的中央区地下回采工作面与东南区露天采场的落差高达700 m,且在-220 m水平由中央区向东南区扩采了200 m,因此2区衔接部位有约500 m长的高落差端部矿体处于移动带内,未纳入露天设计开采范围。通过分析端部矿体的赋存条件及岩移危害形式,发现只有地表塌陷坑边壁的片落对端部矿体的开采构成安全危害,据此,运用临界散体柱理论,提出了向地表塌陷坑充填废石的措施,以控制塌陷坑边壁片落,并制定了沿塌陷坑边帮与轴线方向协调排岩的工艺方法,以保障排岩的施工安全。在此基础上,东南区露天采场西侧的端部矿体可以进行开采,可由东南区露天采场向西扩采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落差 端部矿体 临界散体柱 岩移控制 废石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北山铁矿分区开采方法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任凤玉 刘洋 +3 位作者 曹建立 何荣兴 周颜军 刘欢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5-49,共5页
大北山铁矿现用浅孔留矿法采矿,存在着效率低、安全条件差、矿柱损失大等问题,不能满足安全高效开采要求。此外,部分工业设施与生活区、尾矿库、县级道路等,位于矿体水平投影范围之内。但浅孔留矿法不具备保护地表不被破坏的功能。根据... 大北山铁矿现用浅孔留矿法采矿,存在着效率低、安全条件差、矿柱损失大等问题,不能满足安全高效开采要求。此外,部分工业设施与生活区、尾矿库、县级道路等,位于矿体水平投影范围之内。但浅孔留矿法不具备保护地表不被破坏的功能。根据临界散体柱理论和现场调查结果,确定出保护区间,并将矿体分为东南区、中央区及西北区协同开采。中央区采用分段诱导冒落法,最大化提升采矿效率,减小矿石积压。东南区和西北区采用上向分层干式充填法,保障了地表建筑物安全并限制了地表移动范围的增大。根据现场调查和平衡拱应力分析得出中央区采场的上盘诱导冒落工程长度,为类似矿山开采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区开采 临界散体柱理论 分段诱导冒落法 上向分层干式充填法 临界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家堡子铁矿岩移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曹建立 谭宝会 张东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共7页
孟家堡子铁矿露天开采完成后,位于+70 m水平以下的矿体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随着井下采矿的进行,覆岩已经冒透至露天坑底,形成了大规模的地表塌陷坑,岩移活动对地表办公区及竖井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矿山存留的废石无法满足地表塌... 孟家堡子铁矿露天开采完成后,位于+70 m水平以下的矿体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随着井下采矿的进行,覆岩已经冒透至露天坑底,形成了大规模的地表塌陷坑,岩移活动对地表办公区及竖井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矿山存留的废石无法满足地表塌陷坑充填需求,致使塌陷坑边壁岩移发展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根据临界散体柱支撑原理,试验研究了尾砂替代废石充填地表塌陷坑的岩移控制新方法,分析了不同尾砂浓度及散体粒径分布下的尾砂渗透特征,得到了受散体下落高度影响的尾砂混入高度预测表达式。研究表明:70%~80%浓度下的尾砂混入高度范围为130.76~42.36 m,该浓度范围内的尾砂混入高度小于塌陷坑内散体覆盖层的最小厚度,即采用该浓度范围内的尾砂充填地表塌陷坑是安全可行的,最终确定的现场合理尾砂充填浓度为75%~80%。为确保充填作业安全顺利进行,将塌陷坑划分为斜面充填区与饱满充填区,提出了沿塌陷坑轴向与径向三向协同充填方法,为矿山安全、绿色、高效开采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开采 临界散体柱 尾砂渗透特性 岩移控制 地表尾砂充填 协同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