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井携液临界气流速计算新模型
1
作者 罗程程 李楠 +2 位作者 刘永辉 曹光强 叶长青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154,共9页
准确预测气井积液时机并提前采取合理排采措施可有效降低积液带来的风险。现有积液预测模型缺乏与气井积液特征对比分析,导致适应性较差。为此,开展了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气流速下液膜流动规律,基于液膜流动特征,定义了新的... 准确预测气井积液时机并提前采取合理排采措施可有效降低积液带来的风险。现有积液预测模型缺乏与气井积液特征对比分析,导致适应性较差。为此,开展了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气流速下液膜流动规律,基于液膜流动特征,定义了新的积液临界点;基于液膜层受力分析,建立了携液临界气流速机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液膜反转后,液体并不会在井底聚集,而是以液体波动形式向上带液,液膜反转越严重,波动越明显;液膜反转时井筒流动相对稳定,与气井积液时所表现的特征不符,导致其计算携液临界气量值偏大;将液膜层流层向上和向下流动流量相等定义为积液临界点能够更好地捕捉气井积液动态;新模型在不同影响参数条件下均与液膜模型呈现良好的对应关系,在公开发表文献中的实例井数据中预测精度最高。模型能够为气井积液判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ner模型 膜模型 可视化实验 临界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产水气井井下节流携液机理及预测新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川 戚志林 +2 位作者 严文德 黄小亮 Fanhua(Bill)Zeng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6,共12页
致密砂岩气是目前中国开发规模最大的非常规天然气,其普遍采用井下节流工艺进行生产,但目前尚未认清产水后井下节流器对井筒携液的影响规律,导致气井积液加速,气井生命周期骤减,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单井天然气估算最终采收率(EUR)的提升。... 致密砂岩气是目前中国开发规模最大的非常规天然气,其普遍采用井下节流工艺进行生产,但目前尚未认清产水后井下节流器对井筒携液的影响规律,导致气井积液加速,气井生命周期骤减,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单井天然气估算最终采收率(EUR)的提升。为此,以国内典型致密砂岩产水气井为研究对象,基于气液两相井下节流可视化实验,分析了节流器上、下游气液两相流动和分布特征,揭示了井下节流气井携液机理,提出了节流器影响下的液滴夹带率计算新方法,最后建立了井下节流气井携液临界气流速预测机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井下节流器下游管段中液膜反转是气井积液的起始点,当上游为搅动流时,节流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下游压力的波动,对维持气井稳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2)井下节流器下游额外液滴夹带率与面积比(嘴径/管径)成反比,临界携液流速随面积比的减小呈现线性递减特征;(3)建立的新模型预测精度(Erms=8.4,R2=0.94)远高于Wallis、Luo和Belfroid等模型经过现场35口实际井验证,积液误判率仅为8.6%。结论认为,建立的携液临界气流速新模型可以对井下节流的致密砂岩产水气井积液初始条件进行准确预测,并为排水采气工艺的介入时机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诊断气井积液状况、维持气井稳定生产、延长气井生命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井下节流 流动特征 分布 滴夹带 临界携液气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水平井携液临界气流速的新模型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永辉 艾先婷 +2 位作者 罗程程 刘丰伟 吴朋勃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1-557,共7页
积液是气井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气井积液会严重影响生产.携液临界气流速是预测积液的关键参数.目前工程常用的临界携液模型大多基于垂直井筒中液滴受力分析推导所得,水平井则采用角度修正方式进行计算,未考虑液量及油管内径对... 积液是气井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气井积液会严重影响生产.携液临界气流速是预测积液的关键参数.目前工程常用的临界携液模型大多基于垂直井筒中液滴受力分析推导所得,水平井则采用角度修正方式进行计算,未考虑液量及油管内径对携液的影响.本研究研制一套水平井可视化模拟实验装置,利用高速摄像捕捉的液膜反转点作为积液起始,开展不同角度、油管内径和液体表观流速下的携液临界气流速敏感实验.基于实验所得数据,结合WALLIS液泛经验公式和角度修正关系,建立了一个便捷的携液临界气流速模型.利用已公开发表文献中积液井数据对模型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COLEMAN发表的44口垂直井,模型准确率为95. 45%,对VEEKEN发表的67口水平井,准确率达80. 59%,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预测精度,可为气井积液预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开发 井积 水平井 临界流速 角度修正 油管内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排水采气适用界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永辉 吴朋勃 +3 位作者 罗程程 刘通 倪杰 王华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0-496,共7页
为明确各流型下泡沫排水工艺排液效果进而有效指导选井,设计一套可视化的空气-水-泡沫三相管流模拟实验装置,通过表面张力实验确定实验起泡剂浓度,开展不同气相表观流速和液相表观流速的泡沫举升效果实验.研究发现:在空气-水两相流动中... 为明确各流型下泡沫排水工艺排液效果进而有效指导选井,设计一套可视化的空气-水-泡沫三相管流模拟实验装置,通过表面张力实验确定实验起泡剂浓度,开展不同气相表观流速和液相表观流速的泡沫举升效果实验.研究发现:在空气-水两相流动中加入起泡剂能够有效降低两相流动压降,显著抑制流动振荡;随着气相表观流速的增加,泡沫对井筒中压降和持液率的降低幅度呈先增后减;在泡沫排水有效区域内,井筒气和水搅动剧烈,促使加入的起泡剂与水充分接触产生大量泡沫,降低了井筒压降和持液率;将携液临界气流速作为泡沫排水有效区域的气相表观流速上限,该区域的气相表观流速下限为泡状流到段塞流的转换界限,确定泡沫排水效果最佳区域气相表观流速界限为段塞流到搅动流的转换界限.泡沫排水适用界限将两相流流型转换界限与泡沫实验结果紧密结合,明确了泡沫排水适用气量界限,降低排采成本,为气田泡沫排水工艺的高效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开发 泡沫排水 可视化实验 表面张力 流型 井筒压降 临界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