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产水气井临界携液和积液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 1
-
-
作者
王瑞
马云
窦亮彬
程嘉瑞
张宁生
-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10-20,共11页
-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18JQ5148)
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8JK0612)
+1 种基金
西安石油大学青年科研创新团队项目(2019QNKYCXTD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4172)资助
-
文摘
中国气田随着逐年开发低压低产井越来越多,部分存在严重积液,排水采气工艺已在多区块广泛应用。明确各种排水采气工艺的适用性和工艺参数优化,都要以深入了解产水气井的携液和积液机理为基础。针对产水气井积液机理研究相关的气井临界携液和积液判别准则、临界携液流量沿井深分布、气井井筒内积液与积液预测模型和气井积液机理研究实验装置与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目前该领域研究需要关注和待解决的问题是,产水气井内井筒气液两相管流和储层气液两相渗流的耦合。
-
关键词
排水采气
气-液两相液
临界携液流量模型
积液预测模型
-
Keywords
liquid unloading
gas-liquid two phase flow
critical liquid unloading rate model
liquid loading forecasting model
-
分类号
TE37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深水气井测试临界携液条件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何玉发
李紫晗
张滨海
高飞
李莹莹
-
机构
中海油研究总院
-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3-70,共8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深水油气井完井与测试优化方法"(编号:2015CB251205)
-
文摘
在深水气井测试设计中,通常采用定值曳力系数悬浮液滴理论模型判断气井测试流量是否具备携液能力。由于对深水气井全井筒携液能力预测缺乏针对性的研究,上述方法设计的携液临界条件较为保守,导致结果误差偏大,实际作业中存在着积液风险,影响了深水气井现场测试的安全性。为此,通过全域拟合方法采用雷诺数修正曳力系数得到计算关联式,据此确定适合深水气井条件的较高精度天然气物性参数,最终建立了修正参数临界携液模型。基于实际案例对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修正参数模型能够满足深水气井测试临界携液条件设计需要,有效解决了现有悬浮液滴理论模型采用定值曳力系数对全井段进行携液预测临界值偏小等问题,提高了预测精度。结论认为,修正参数模型针对温度、压力、凝析液气比及测试管柱内径等进行敏感性分析,较为直观了解深水气井测试管柱内临界携液条件变化趋势,为优化深水气井测试安全高效参数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关键词
深水气井
测试
携液理论
临界携液模型
测试参数
优化设计
-
Keywords
Deepwater gas well
Testing
Liquid-carrying theory
Critical liquid-carrying model
Testing parameter
Design optimization
-
分类号
TE5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速度管柱排水采气效果评价及应用新领域
被引量:43
- 3
-
-
作者
赵彬彬
白晓弘
陈德见
李旭日
赵维斌
-
机构
长庆油田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川庆钻探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
出处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2-65,共4页
-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项目"长庆油田油气当量上产5 000万吨关键技术"(2008E-13)
-
文摘
在综合苏里格气田所有已开展速度管柱排水采气试验井的基础上,根据试验前气井产量对试验井进行了分类评价,得出了速度管柱排水采气技术的适用条件,并分析了该技术新的应用领域。分析了速度管柱排水采气工艺的原理,推导了适合苏里格气田气井的临界携液模型,依据模型优选出38.1 mm的连续管作为速度管柱。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速度管柱排水采气技术能够解决苏里格气田产气量大于0.3万m3/d气井的积液排水采气问题;该技术可以应用于起油管气井、小井眼生产井、连续管压裂井等的生产,前景广阔。
-
关键词
速度管柱
排水采气
连续管
试验井
效果评价
临界携液模型
-
Keywords
velocity string
DGR
CT
test well
effect assessment
critical liquid-carrying model
-
分类号
TE93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