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封隔器的油套合压管柱油管临界排量计算 被引量:2
1
作者 艾池 于法浩 +2 位作者 冯福平 赵恩远 刘玉喜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5,共5页
为防止油套合压过程中封隔器因承受较大活塞力而发生移位,开展了保证封隔器不发生移位的油管临界排量计算研究。通过管柱受力分析,建立了压裂管柱轴向力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封隔器胶筒的锚定力。根据压裂管柱所受轴向力... 为防止油套合压过程中封隔器因承受较大活塞力而发生移位,开展了保证封隔器不发生移位的油管临界排量计算研究。通过管柱受力分析,建立了压裂管柱轴向力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封隔器胶筒的锚定力。根据压裂管柱所受轴向力与锚定力的关系建立了保证封隔器不发生移位的油管临界注入排量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得出:当地层破裂压力梯度为2.1MPa/100m时,井深2 000.00m处60.3,73.0及88.9mm油管的临界排量分别为0.965,0.810和0.470m3/min;而在井深3 000.00m处,3种尺寸油管的临界排量分别为1.120,0.985和0.680m3/min;临界排量随井深增加而增大,随油管尺寸增大而减小;在选取的地层破裂压力梯度范围内,地层破裂压力梯度为1.8MPa/100m时,88.9mm油管的临界排量最小,为0.46m3/min。研究结果表明,油管排量大于临界排量可有效防止封隔器发生移位,有助于确保油套合压过程中压裂层位和压裂深度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套合压 压裂管柱 受力分析 封隔器 临界排量 地层破裂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赫巴流型的注水泥紊流临界排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聂翠平 林家昱 +3 位作者 吴朗 王九龙 王再兴 邢翠翠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69,8,共4页
针对深井小间隙环空固井时,通常依据雷诺数或经验环空返速粗略判断流态的方法计算注水泥紊流临界排量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赫巴流变模型,应用Hanks局部稳定理论的注水泥紊流临界排量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深井小间隙环空固井... 针对深井小间隙环空固井时,通常依据雷诺数或经验环空返速粗略判断流态的方法计算注水泥紊流临界排量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赫巴流变模型,应用Hanks局部稳定理论的注水泥紊流临界排量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深井小间隙环空固井过程中,用所提出的计算方法计算的紊流临界排量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水泥 紊流临界排量 赫巴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水平井气侵井控临界压井排量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和兴 柳亚亚 +5 位作者 马传华 李秉轩 李昊 尹邦堂 施程振 张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8-145,共8页
在深水水平开发井发生气侵后,气体极易在上翘段聚集形成气塞,如何安全高效地将聚集气体循环出井,对深水钻井井控安全至关重要。在开展不同倾角气体聚集井筒两相流动实验研究基础上,揭示了气体携出机理,阐明了压井液物性、排量对气体携... 在深水水平开发井发生气侵后,气体极易在上翘段聚集形成气塞,如何安全高效地将聚集气体循环出井,对深水钻井井控安全至关重要。在开展不同倾角气体聚集井筒两相流动实验研究基础上,揭示了气体携出机理,阐明了压井液物性、排量对气体携出的影响规律。利用实验数据对现有漂移模型进行优选,结果表明:Bendiksen气体漂移模型在预测临界压井排量时效果较好,并引入钻井液物性无量纲参数对Bendiksen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新模型预测结果与不同水平倾角(8°~27°)、不同黏度(1~50 mPa·s)下实验数据匹配度较好,能够准确预测排出水平段聚集气体所需的临界压井排量。本文给出的水平段临界压井排量计算方法,可有效指导深水水平段压井设计与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多相流 井控 临界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MS的正排量控制机构设计仿真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林雅玲 崔凯 +1 位作者 马汝涛 任荣权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6-59,共4页
对正排量控制机构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2个重要不等式,以控制排量压力差和预紧力为变量,指出两者取值范围与活塞运动行程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确定节流装置的结构参数和弹簧参数,并利用ADAMS软件分析了上述参数对机构工作性能的影响。... 对正排量控制机构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2个重要不等式,以控制排量压力差和预紧力为变量,指出两者取值范围与活塞运动行程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确定节流装置的结构参数和弹簧参数,并利用ADAMS软件分析了上述参数对机构工作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认为,正排量控制机构的基本设计参数确定后,可通过调整节流口长度、节流口半径和弹簧刚度系数来获得满足机构工作要求的参数组合;当节流口半径和长度确定时,活塞行程随着弹簧刚度的增大而缩短;设计弹簧时,应根据不同的变形要求利用ADAMS设计相应的目标函数以确定其原始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机构 ADAMS 节流压降 预紧力 临界排量 节流口 弹簧刚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油层部位取换套井固井质量的新工艺 被引量:3
5
作者 赵丽 郝东奎 姚海晶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0-52,共3页
5(1/2)套管取换套作业造成的井径较大,井壁与套管间的间隙在90mm左右,导致因井顶替效率低,固井质量无法保证。针对这一状况,从顶替流态、顶替压力、临界排量及流体特性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用低密度水泥浆作为紊流隔离液,并确定... 5(1/2)套管取换套作业造成的井径较大,井壁与套管间的间隙在90mm左右,导致因井顶替效率低,固井质量无法保证。针对这一状况,从顶替流态、顶替压力、临界排量及流体特性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用低密度水泥浆作为紊流隔离液,并确定了现场施工方案。同时,为提高水泥环凝固速度、增大膨胀率,对水泥外加剂及其用量进行测试、筛选,研制出国井水泥浆体系配方。现场施工结果证明:该工艺的应用使平均水泥胶结指数提高了32%,有效保证固井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顶替效率 紊流临界排量 顶替压力 固井水泥浆体系 水泥胶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有杆泵井排采煤粉产出规律表征与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郑春峰 李昂 +1 位作者 程心平 赵景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10-13,38,共5页
为探索煤层气有杆泵井排采煤粉产出的实际沉降速度和临界排液量,建立了有杆泵井井筒煤粉运移动态实验平台,模拟了不同煤粉粒度、不同排液速度井筒煤粉动态运移规律。结合球形颗粒沉降末速理论公式,建立了有杆泵井排采不同煤粉粒度实际... 为探索煤层气有杆泵井排采煤粉产出的实际沉降速度和临界排液量,建立了有杆泵井井筒煤粉运移动态实验平台,模拟了不同煤粉粒度、不同排液速度井筒煤粉动态运移规律。结合球形颗粒沉降末速理论公式,建立了有杆泵井排采不同煤粉粒度实际沉降速度和临界排液量计算模型。研究表明,实际有杆泵排采实际沉降速度和临界排液量与井液密度、井筒内流体流态、煤粉粒径、煤粉密度及井筒流体流速有关,且随着煤粉粒度的减小实际沉降速度和临界排液量降低,并计算出不同煤粉粒度的排采临界排液量。有杆泵井排采时实际沉降速度和临界排液量可为现场防煤粉控制、排采设备优化等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速度 临界 有杆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藏网状裂缝系统的岩石断裂动力学 被引量:65
7
作者 赵海峰 陈勉 +2 位作者 金衍 丁云宏 王永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5-470,共6页
基于岩石断裂动力学理论,研究页岩气藏压裂网状裂缝的形成机理及天然闭合裂缝的激活机理。研究发现,水力裂缝在沟通天然裂缝后,需要在左右两端同时满足裂缝转向条件,才能形成复杂的网状裂缝,存在形成网状裂缝的最小排量(临界排量);临界... 基于岩石断裂动力学理论,研究页岩气藏压裂网状裂缝的形成机理及天然闭合裂缝的激活机理。研究发现,水力裂缝在沟通天然裂缝后,需要在左右两端同时满足裂缝转向条件,才能形成复杂的网状裂缝,存在形成网状裂缝的最小排量(临界排量);临界排量随倾角增加而增加,倾角等于90°时,临界排量达最大值且为常数;倾角小于90°时,临界排量随裂缝与井筒夹角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垂直井筒方向的裂缝临界排量最小;天然裂缝长度越大、地层弹性模量越低需要的临界排量越高。天然裂缝面不吻合且缝面粗糙,水力裂缝开启天然裂缝后天然裂缝面上剪切应力释放使得缝面滑移,从而提高导流能力。裂缝倾角很大或很小时,对裂缝激活不利;30°~60°倾角裂缝激活效果最佳;弹性模量增加对裂缝滑移起抑制作用,泊松比变化对滑移量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力压裂 网状裂缝 断裂动力学 临界排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砾石充填防砂工艺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34
8
作者 董长银 张琪 +1 位作者 孙炜 王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61,共5页
砾石充填防砂已经成为目前主要的防砂工艺,主要包括管内砾石充填、高压一次充填、涂敷砂人工井壁等防砂方法。砾石尺寸、携砂比、泵注排量等参数的设计是影响此类防砂工艺成败和防砂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砾石层孔喉结构计算机模拟,以孔... 砾石充填防砂已经成为目前主要的防砂工艺,主要包括管内砾石充填、高压一次充填、涂敷砂人工井壁等防砂方法。砾石尺寸、携砂比、泵注排量等参数的设计是影响此类防砂工艺成败和防砂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砾石层孔喉结构计算机模拟,以孔喉结构分布曲线与地层砂粒径分布曲线接近且略小的砾石作为最佳挡砂砾石,研究出一套新的砾石充填井砾石尺寸优选方法,提出了具体的携砂比、泵注排量、机械筛管尺寸的设计方法。对涩北某气井进行了高压砾石充填设计,施工后防砂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充填 砾石尺寸 孔喉模拟 临界排量 携砂比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钻井喷射下导管水力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磊 张辉 +3 位作者 周宇阳 柯珂 张进双 彭兴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4,共6页
针对目前现有深水钻井喷射下导管水力参数设计方法没有较强理论支撑的问题,以射流和岩土力学理论为基础,推导出了导管喷射下入临界出口速度及临界排量的计算公式,并据此提出了深水钻井喷射下导管水力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给出了设计... 针对目前现有深水钻井喷射下导管水力参数设计方法没有较强理论支撑的问题,以射流和岩土力学理论为基础,推导出了导管喷射下入临界出口速度及临界排量的计算公式,并据此提出了深水钻井喷射下导管水力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给出了设计原则和设计步骤。分析了深水钻井喷射下导管常用钻头与导管组合采用不同直径喷嘴时的临界排量,对于φ660.4 mm钻头和φ762.0 mm导管的组合,喷嘴当量直径为24.0 mm时,临界排量为69.5 L/s;喷嘴当量直径为26.0~30.0 mm时,破土直径最大为762.0 mm。在排量一定的情况下,喷嘴当量直径越小,能够破碎地层的强度也越高。对西非深水 JDZ区块深水钻井喷射下导管的水力参数进行设计,选用φ14.3 mm喷嘴时,设计排量与实钻排量对比,误差不超过10%,证明该优化设计方法的设计结果合理,可用于深水钻井喷射下导管水力参数设计,指导现场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钻井 喷射下导管 水力参数 临界排量 临界速度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隔水管钻井浅部地层井筒循环压耗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彭齐 樊洪海 +4 位作者 纪荣艺 赖敏斌 周号博 刘劲歌 付随艺 《石油机械》 2015年第8期73-77,共5页
无隔水管钻井液回收钻井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深水浅部地层的钻井难题。基于圆管流量方程及其在环空中的推广应用,分别建立钻柱内和环空中钻井液全流态的井筒循环压耗计算方法。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层流状态下钻柱内和环空中循环压耗随排量... 无隔水管钻井液回收钻井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深水浅部地层的钻井难题。基于圆管流量方程及其在环空中的推广应用,分别建立钻柱内和环空中钻井液全流态的井筒循环压耗计算方法。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层流状态下钻柱内和环空中循环压耗随排量增大均缓慢增加,而过渡流和紊流下循环压耗随排量增加的速度较快;RMR无隔水管钻井系统在钻井过程中存在一个临界排量,只有泵排量不小于临界排量才能够保证井筒循环的连续性;钻遇浅部地层时井筒压力中还是钻井液液柱压力起主导作用,循环压力的影响相对较小。研究内容可为我国开展深水无隔水管钻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隔水管钻井 浅部地层 循环压耗 临界排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砾石充填防砂工艺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周建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79-82,共4页
高压砾石充填防砂施工过程中砾石尺寸、携砂比、充填排量、携砂液黏度、筛管参数等是影响施工成败和防砂效果的主要因素.讨论了地层砂侵入砾石层的特性以及砾石层压降计算方法,用以评价其挡砂效果和对产能的影响;建立了砾石尺寸综合评... 高压砾石充填防砂施工过程中砾石尺寸、携砂比、充填排量、携砂液黏度、筛管参数等是影响施工成败和防砂效果的主要因素.讨论了地层砂侵入砾石层的特性以及砾石层压降计算方法,用以评价其挡砂效果和对产能的影响;建立了砾石尺寸综合评价方法,用以优选最佳砾石尺寸;以水平射孔孔眼中砾石颗粒不发生沉积堵塞为目标,建立了给定携砂比、携砂液黏度条件下的最小临界排量计算方法,用以对施工参数进行组合优化设计;最后研究了绕丝筛管尺寸和管柱结构的设计.给出了一套高压砾石充填施工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用该方法对涩北气田涩49井进行了高压充填设计,施工后防砂效果较好,产能降低率11.6%,目前稳产在(4.7~5.0)×104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防砂 砾石尺寸 临界排量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井期间水平井扩径段气体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熠 吴艳辉 +5 位作者 田野 张伟 李昊 尹邦堂 李秉轩 施程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128,共7页
深水水平井钻井水平段普遍存在井眼扩大现象,发生气侵时气体会聚集在扩径段形成气体“口袋”,引发井控难题。通过设计水平井扩径段井筒多相流动模拟实验系统,开展了气体聚集及运移实验,得到了含气体“口袋”的水平井筒中气液两相流动规... 深水水平井钻井水平段普遍存在井眼扩大现象,发生气侵时气体会聚集在扩径段形成气体“口袋”,引发井控难题。通过设计水平井扩径段井筒多相流动模拟实验系统,开展了气体聚集及运移实验,得到了含气体“口袋”的水平井筒中气液两相流动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扩径段中的气体“口袋”在排出时存在一临界液相排量,当液相排量小于临界值时,聚集气体无法被排出;当液相排量超过该临界值时,聚集气体被逐渐排出;气体的平均排出速度随着液相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实验研究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考虑液相黏度、变径程度及液相排量影响的水平井扩径段聚集气体气相运移速度模型,与实验数据对比该模型预测误差在±10%以内,可满足工程计算要求。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压井期间水平井扩径段聚集气体的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井控 气液两相流 临界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