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L型加筋土挡墙地震动力响应理论分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彭涛
张晓曦
柯灵
任东兴
何思明
-
机构
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出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221,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17904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78311)。
-
文摘
将L型挡墙与加筋土2种柔性支挡结构相结合,充分利用其良好的抗震性能,可用于地震多发区和高烈度区的支挡工程中。研究地震荷载作用下L型加筋土挡墙的破坏机制与动力响应问题。根据第二、第三滑裂面产生条件,提出踵板长度临界系数λ_(cr),以界定长踵板式和短踵板式2种破坏模式。假设填土滑裂面为直线,应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采用Mohr-Coulomb破坏准则,分别建立2种破坏模式下L型加筋土挡墙临界状态方程,推导其地震屈服加速度系数。根据极值原理给出最优解,得到临界屈服加速度系数及其对应的填土滑裂面倾角,分析破坏模式与临界屈服加速度系数受几何参数、物理力学参数和加筋作用的影响。通过算例分析可知:加筋作用可有效地提高L型挡墙的抗震能力,改变其破坏模式;当设计筋材拉伸强度较大时,L型加筋土挡墙只发生长踵板式破坏。
-
关键词
加筋土
L型挡土墙
临界屈服加速度
破坏机制
上限定理
-
Keywords
reinforced soil
L-shaped retaining wall
critical yield acceleration
failure mechanics
upper bound theorem
-
分类号
TU475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L型挡土墙滑裂面确定方法与地震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 2
-
-
作者
张晓曦
何思明
樊晓一
-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工程材料与结构冲击振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011-4020,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87752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18YFC1505401)
西南科技大学博士基金(No.19zx7109)~~
-
文摘
提出了L型挡土墙两种破坏模式,即长踵板式和短踵板式,且破坏模式受几何参数和物理力学参数影响。研究了两种破坏模式下L型挡土墙滑裂面确定方法和地震稳定性问题,界定了两种破坏模式的临界条件。考虑第二、第三滑裂面产生条件,应用极限分析运动学原理,建立地震荷载作用下L型挡土墙临界状态方程,推导出地震加速度系数表达式。根据极值原理,给出最优解,从而计算得到临界屈服加速度系数及其对应的滑裂面倾角。通过算例分析可知:临界屈服加速度系数小于M-O公式法,长踵板式L型挡土墙滑裂面倾角与坦墙判别公式结果相同,且滑裂面之间的夹角等于90°-φ,即与滑移线场的结论相同。短踵板式L型挡土墙滑裂面夹角近似等于90°-φ。
-
关键词
L型挡土墙
临界屈服加速度系数
第二、第三滑裂面
上限定理
-
Keywords
L-shape retaining wall
critical yield acceleration factor
the second and third sliding surface
upper bound theorem
-
分类号
TU476.4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