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坑抗隆起稳定分析的临界宽度法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成华 鹿群 孙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5-300,共6页
为了提高深基坑抗隆起稳定设计的可靠性,根据Terzaghi地基承载力理论,针对基坑隆起破坏均为单面滑动失稳的实际情况,推导了新的计算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方法——临界宽度法,提出了对应抗隆起稳定最小安全系数的临界宽度概念,给出了均质... 为了提高深基坑抗隆起稳定设计的可靠性,根据Terzaghi地基承载力理论,针对基坑隆起破坏均为单面滑动失稳的实际情况,推导了新的计算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方法——临界宽度法,提出了对应抗隆起稳定最小安全系数的临界宽度概念,给出了均质地基的临界宽度的理论解答。对影响基坑抗隆起稳定问题的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并建议了相应的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允许值。通过初步工程应用对比分析,证明了所建议新方法有可行性和工程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隆起稳定性 临界宽度 安全系数 参数分析 地基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采巷道煤柱临界宽度理论计算方法 被引量:21
2
作者 贾喜荣 王丽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3,共2页
为填补长壁工作面回采巷道煤柱合理尺寸设计的理论计算之空白,根据Hustrulid(1976)提出的煤体实验室标准试件强度值与现场临界立方体试件强度值的计算公式和Bieniaws-ki(1969)煤柱强度计算公式,推导出了回采巷道煤柱临界宽度理论计算公... 为填补长壁工作面回采巷道煤柱合理尺寸设计的理论计算之空白,根据Hustrulid(1976)提出的煤体实验室标准试件强度值与现场临界立方体试件强度值的计算公式和Bieniaws-ki(1969)煤柱强度计算公式,推导出了回采巷道煤柱临界宽度理论计算公式。该计算方法及其理论解,在回采巷道煤柱合理尺寸的确定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临界宽度 煤柱强度 回采巷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损失煤柱穿巷开采巷道临界宽度的计算 被引量:2
3
作者 节茂科 方延强 周晓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9,64,共5页
为提高穿巷开采的效率,合理确定巷道临界宽度,基于巷道周围极限平衡区宽度的增加而导致围岩的失稳破坏,通过对影响巷道临界宽度的煤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原岩应力、人为扰动程度等主要因素的系统分析,运用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得出了巷道围... 为提高穿巷开采的效率,合理确定巷道临界宽度,基于巷道周围极限平衡区宽度的增加而导致围岩的失稳破坏,通过对影响巷道临界宽度的煤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原岩应力、人为扰动程度等主要因素的系统分析,运用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得出了巷道围岩极限平衡区宽度的计算公式和巷道临界宽度的理论表达式。结合邢东矿工业广场保护煤柱的煤层条件和常用的锚杆直径20和22mm、间排距为0.8 m×0.8 m的支护形式,计算得出了穿巷开采巷道的临界宽度分别为5.93和7.12 m,以此为依据进行采留比设计,成功地实现了永久损失煤柱穿巷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巷开采 临界宽度 极限平衡 锚杆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碎覆岩回采巷道临界宽度研究
4
作者 李嘉峰 刘长武 +2 位作者 谢辉 刘德峰 蒋源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75-79,共5页
为有效控制破碎覆岩回采巷道变形,根据其赋存特征采用"工"字钢架棚支护技术,分析破碎覆岩普氏拱结构的形成原理和研究回采巷道临界宽度。针对破碎覆岩回采巷道围岩松碎、强度低和不具有可锚性等特点,采用普氏拱理论,计算回采... 为有效控制破碎覆岩回采巷道变形,根据其赋存特征采用"工"字钢架棚支护技术,分析破碎覆岩普氏拱结构的形成原理和研究回采巷道临界宽度。针对破碎覆岩回采巷道围岩松碎、强度低和不具有可锚性等特点,采用普氏拱理论,计算回采巷道围岩压力;当棚梁"工"字钢最大正应力等于"工"字钢屈服极限时推导出破碎覆岩条件下回采巷道临界宽度计算公式。以106煤矿为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破碎覆岩回采巷道的合理临界宽度为4.4 m;增大支护强度和减小巷道高度可有效提高破碎覆岩回采巷道临界宽度;如果需要更大的巷道宽度,可通过降低棚间距或增大型钢型号方法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覆岩 回采巷道 普氏拱理论 临界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轻骨料混凝土构件钢骨翼缘临界宽度比计算
5
作者 张建文 尹晓清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8-131,共4页
对型钢轻骨料混凝土(SRLC)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进行分析,研究钢骨翼缘临界宽度比计算公式和相关影响因素.考虑型钢和轻骨料混凝土界面之间的粘结作用,建立剪切粘结破坏模式下的抗剪承载力.根据剪切粘结破坏和斜剪破坏抗剪承载... 对型钢轻骨料混凝土(SRLC)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进行分析,研究钢骨翼缘临界宽度比计算公式和相关影响因素.考虑型钢和轻骨料混凝土界面之间的粘结作用,建立剪切粘结破坏模式下的抗剪承载力.根据剪切粘结破坏和斜剪破坏抗剪承载力相等,推导钢骨翼缘临界宽度比计算公式,结合试验结果对临界宽度比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钢骨翼缘宽度比小于临界宽度比时,剪切破坏模式由斜剪破坏控制;反之,由剪切粘结破坏控制;混凝土强度对临界翼缘宽度比的影响最大.给出的钢骨翼缘临界宽度比计算公式可用于型钢轻骨料混凝土梁剪切破坏模式判别和抗剪承载力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 轻骨料混凝土 剪切破坏 翼缘 临界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焊接头剪切拉伸试验试件临界宽度 被引量:6
6
作者 崔学团 赵玉津 +3 位作者 罗震 颜福裕 敖三三 罗彤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64,131-132,共4页
通过对比发现电阻点焊剪切拉伸试验关于试样尺寸的标准并不统一.以普通的Q235镀锌钢为材料进行电阻点焊接头的剪切拉伸试验,检测了点焊接头抗拉载荷及其对应的引伸计位移量(抗拉位移)和失效吸收能随试件宽度的变化趋势,并从力学角度解... 通过对比发现电阻点焊剪切拉伸试验关于试样尺寸的标准并不统一.以普通的Q235镀锌钢为材料进行电阻点焊接头的剪切拉伸试验,检测了点焊接头抗拉载荷及其对应的引伸计位移量(抗拉位移)和失效吸收能随试件宽度的变化趋势,并从力学角度解释了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结果表明,这3个检测量趋于恒定时宽度对应着一致的临界值.如果试样宽度不足,试件变形使熔核旋转过量产生正向拉伸的分力,导致测量结果小于接头实际抗剪拉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点焊 剪切拉伸 力学性能 临界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双自由面爆破岩墙自稳临界宽度研究
7
作者 苗晓鹏 陈慧 +2 位作者 焦国芮 施建俊 孟海利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57,共7页
在平行双自由面爆破一侧具有重点保护对象时,通过控制岩墙自稳临界宽度(最后一排炮孔到自由面的宽度),使得爆破一侧岩体充分破碎、抛掷,另一侧(有保护对象一侧)岩体达到“碎而不散”的自稳状态。基于多边界爆破理论,阐述了平行双自由面... 在平行双自由面爆破一侧具有重点保护对象时,通过控制岩墙自稳临界宽度(最后一排炮孔到自由面的宽度),使得爆破一侧岩体充分破碎、抛掷,另一侧(有保护对象一侧)岩体达到“碎而不散”的自稳状态。基于多边界爆破理论,阐述了平行双自由面爆破的边界条件、药量与抛掷效果的关系;通过建立等效子药包模型,推导出双侧抵抗线的关系,进而确定了岩墙自稳临界宽度的理论取值为2.05W(最小抵抗线);结合渝怀复线漾头越行站站改工程,通过岩墙拆除爆破的单排逐孔起爆现场试验,确定了岩墙自稳临界宽度的实测值为2.5W,获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双自由面爆破 自稳临界宽度 最小抵抗线 岩墙爆破 等效子药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焊后热处理最佳加热条件的研究(二)——临界加热宽度的确定准则 被引量:4
8
作者 汪建华 陆皓 《压力容器》 1999年第2期8-11,44,共5页
1前言应力腐蚀裂缝至今仍然是焊制容器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防止应力腐蚀裂缝,通常采用焊后热处理,局部焊后热处理时,主要控制参数是:均热,加热和保温区的宽度。均热区应达到所要求的温度以及容许的温差范围,且不得超过规定的... 1前言应力腐蚀裂缝至今仍然是焊制容器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防止应力腐蚀裂缝,通常采用焊后热处理,局部焊后热处理时,主要控制参数是:均热,加热和保温区的宽度。均热区应达到所要求的温度以及容许的温差范围,且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温度,它包括焊缝,热影响区以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压力容器 焊接 热处理 临界加热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加工中临界脉冲宽度问题的讨论
9
作者 王明伟 张铁群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7-567,共1页
关键词 确定方法 激光加工 临界脉冲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带宽度理论”初探
10
作者 梁宝忠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8-139,共2页
"临界带宽度理论"是以实证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对双音(纯音)的协和问题所得出的科学论断。这是自著名医学家贝凯西于1961年因音高识别的"部位说"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以来人类在声学领域的又一项... "临界带宽度理论"是以实证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对双音(纯音)的协和问题所得出的科学论断。这是自著名医学家贝凯西于1961年因音高识别的"部位说"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以来人类在声学领域的又一项重要的发现。该理论对于双音协和的论断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真正地将人对双音的听觉感受与人耳的内部构造及其活动规律有效结合起来,其论断更接近事实真相和客观真理。这一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不仅对于全世界声学科学的发展,而且对于带动与音乐声学相关学科的发展及其科研方法论的探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宽度 纯音 协和 基底膜 振幅包络线 科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碳纳米管悬空粘附时临界槽口宽度的计算 被引量:1
11
作者 班书宝 陈秋月 +3 位作者 周庚侠 孙天玉 顾济华 吴东岷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1-144,共4页
根据小形变时的简单梁理论,给出了由碳纳米管悬空部分粘附时的几何形貌来计算平行碳纳米管之间粘附力的理论模型,推导了平行碳纳米管之间粘附力的计算公式以及碳纳米管粘附到沟槽基底时与沟槽基底的粘附力计算公式。由于碳纳米管本身的... 根据小形变时的简单梁理论,给出了由碳纳米管悬空部分粘附时的几何形貌来计算平行碳纳米管之间粘附力的理论模型,推导了平行碳纳米管之间粘附力的计算公式以及碳纳米管粘附到沟槽基底时与沟槽基底的粘附力计算公式。由于碳纳米管本身的尺度小,实验上无法直接测量出平行碳纳米管之间的粘附力。本研究给出的计算公式可以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测到的碳纳米管悬空部分粘附时的几何形貌计算出平行碳纳米管之间的粘附力。根据文献中给出的平行碳纳米管之间粘附力的理论计算结果,估算了不同间距的平行碳纳米管能够粘附在一起所需要的槽口宽度,以及碳纳米管恰好粘附到沟槽基底时不同槽口宽度和深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些结果对制备用于测量平行碳纳米管之间粘附力的悬空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粘附力 临界槽口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洞体宽度对偏移剖面反射振幅影响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凡异 狄帮让 +3 位作者 魏建新 徐建永 武爱俊 康波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3-116,共4页
针对在碳酸盐岩溶洞储层地震响应研究中出现的"偏移剖面反射振幅随溶洞体宽度增大而增强"的现象,以空间子波概念为基础,定量分析了地质体宽度与偏移剖面反射振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地震正演实验加以验证。研究表明:当地质体宽... 针对在碳酸盐岩溶洞储层地震响应研究中出现的"偏移剖面反射振幅随溶洞体宽度增大而增强"的现象,以空间子波概念为基础,定量分析了地质体宽度与偏移剖面反射振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地震正演实验加以验证。研究表明:当地质体宽度较小时,偏移剖面反射振幅随地质体宽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地质体宽度大于振幅临界宽度时,反射振幅受地质体宽度影响较小;振幅临界宽度与地震波长成正比,与最大出射角正弦值成反比,其值可通过地震正演实验获得,这有助于对小尺度岩性体地震振幅的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 空间子波 振幅临界宽度 反射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室人员疏散模型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令昌 赵国敏 梁茵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4-167,共4页
为实现对单室人员疏散时间的精确计算,通过对单室人员疏散过程的分析,揭示单室疏散时人员运动的规律,建立了有、无障碍条件下单室人员疏散的计算模型,得到疏散门处发生拥堵的临界条件,并将计算模型的计算数据与相同条件下社会力疏散模... 为实现对单室人员疏散时间的精确计算,通过对单室人员疏散过程的分析,揭示单室疏散时人员运动的规律,建立了有、无障碍条件下单室人员疏散的计算模型,得到疏散门处发生拥堵的临界条件,并将计算模型的计算数据与相同条件下社会力疏散模型的仿真数据进行比较,以评价计算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计算模型计算简单,数据可靠,能够用于计算单室人员疏散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疏散时间 计算临界宽度 拥堵临界宽度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煤巷变形破坏规律及控制技术 被引量:71
14
作者 周志利 柏建彪 +2 位作者 肖同强 许磊 张科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6-561,共6页
采用理论分析、FLAC3D数值计算和工程实践等方法,研究分析巷道宽度对巷道围岩变形、塑性区及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巷道临界宽度判定指标:巷道顶板拉破坏深度为1.5 m,顶板拉破坏深度大于1.5 m的巷道维护困难。并提出了超过临界宽度... 采用理论分析、FLAC3D数值计算和工程实践等方法,研究分析巷道宽度对巷道围岩变形、塑性区及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巷道临界宽度判定指标:巷道顶板拉破坏深度为1.5 m,顶板拉破坏深度大于1.5 m的巷道维护困难。并提出了超过临界宽度的巷道支护技术为:及时支护、高强高预紧力锚杆、锚索支护和高初撑力的临时支护。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王庄煤矿6207综放工作面运输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煤巷 围岩稳定性 临界宽度 支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沉井基础设计及下沉方法研究 被引量:51
15
作者 秦顺全 谭国宏 +3 位作者 陆勤丰 傅战工 郭明伟 魏凯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共9页
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主跨1 176m公铁合建斜拉桥,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选,桥塔基础采用沉井方案。针对超大型沉井基础截面尺寸大、自重重、入土深等问题,提出了减自重、减冲刷的新型台阶型沉井基础方案,通过模型试验及数值分析确定了沉... 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主跨1 176m公铁合建斜拉桥,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选,桥塔基础采用沉井方案。针对超大型沉井基础截面尺寸大、自重重、入土深等问题,提出了减自重、减冲刷的新型台阶型沉井基础方案,通过模型试验及数值分析确定了沉井相关设计参数,并基于地基中土体的三维应力状态和摩尔-库伦强度破坏准则,建立了深大基础三维地基承载力计算表达式。沉井基础成功实施的关键是可控的取土下沉措施,研究了超大型沉井下沉机理,探明随着沉井平面尺度的不断增大,端阻力与井壁侧摩阻力相比逐渐成为控制因素,沉井下沉施工必须进行盲区取土。通过对沉井刃脚下土体破坏形态的研究,提出土体破坏的临界宽度控制法和台阶式取土法,可为沉井下沉施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泰长江大桥 台阶型沉井 下沉措施 盲区取土 临界宽度控制法 台阶式取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力波在张开节理处的能量传递规律 被引量:22
16
作者 王卫华 李夕兵 +1 位作者 周子龙 张义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6-380,共5页
通过对应力波与张开节理相互作用过程的分析,建立应力波在张开节理处传播的解析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正弦波、矩形波和三角形波在张开节理处的能量传递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应力波在张开节理处的传递系数均随应力波幅值的增大而增大... 通过对应力波与张开节理相互作用过程的分析,建立应力波在张开节理处传播的解析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正弦波、矩形波和三角形波在张开节理处的能量传递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应力波在张开节理处的传递系数均随应力波幅值的增大而增大,随空隙宽度的增大而减小;当空隙宽度大于临界宽度时,能量传递系数为0;矩形波的临界宽度最大,正弦波的次之,三角形波的最小;存在一个最优入射角,当入射角等于最优入射角时,能量传递系数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波 张开节理 能量传递系数 临界宽度 最优入射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支承压力引起应变型冲击地压能量判据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学生 谭云亮 +2 位作者 宁建国 田成林 田智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929-2936,共8页
采动支承压力引起的能量积聚及其突发释放是导致应变型冲击地压发生的根源之一。在将工作面前方煤体划分为阻力区、驱动区和无明显影响区的基础上,把应变型冲击地压从孕育到发生全过程分为能量稳定积聚、能量平衡和能量非稳定释放3个阶... 采动支承压力引起的能量积聚及其突发释放是导致应变型冲击地压发生的根源之一。在将工作面前方煤体划分为阻力区、驱动区和无明显影响区的基础上,把应变型冲击地压从孕育到发生全过程分为能量稳定积聚、能量平衡和能量非稳定释放3个阶段,并研究其发生的基本条件;建立了采动支承压力引起应变型冲击地压的能量判据,即认为力学平衡状态破坏时驱动区煤体释放的弹性应变能与阻力区煤体完全破坏消耗能量的比值大于1。从冲击地压防治角度出发,提出了阻力区临界宽度的概念,建立了以阻力区宽度为指标的应变型冲击地压发生判据。现场实测表明,本文所建立的能量判据和指标与实测结果相吻合。其研究成果可为采动支承压力引起应变型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和防冲、减冲工作的实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支承压力 应变型冲击地压 能量判据 阻力区临界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地层钻井液漏失规律及堵漏对策 被引量:29
18
作者 吕开河 王晨烨 +5 位作者 雷少飞 孙金声 白英睿 王金堂 王韧 王建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5-93,共9页
井漏是钻井过程中最常见的井下复杂问题,是制约井下安全、影响钻井进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钻井液漏失模型较少考虑裂缝临界宽度、裂缝壁面粗糙度以及综合因素对漏失的影响,从而导致漏失机制对现场堵漏指导性较差。针对此问题,基于非牛顿... 井漏是钻井过程中最常见的井下复杂问题,是制约井下安全、影响钻井进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钻井液漏失模型较少考虑裂缝临界宽度、裂缝壁面粗糙度以及综合因素对漏失的影响,从而导致漏失机制对现场堵漏指导性较差。针对此问题,基于非牛顿流体力学理论,建立径向粗糙裂缝漏失模型,厘清裂缝临界宽度、裂缝粗糙度以及综合漏失因子等因素对漏失的影响,形成新的防漏堵漏设计准则。结果表明钻井液漏失量随裂缝宽度增加而增加,随钻井液流变性、裂缝粗糙度及综合漏失因子增加而减小;依据裂缝临界宽度,裂缝性地层漏失可分为微尺度、中尺度和大尺度裂缝性漏失,3种不同的漏失类型需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堵漏材料进行封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地层 钻井液漏失 漏失模型 粗糙裂缝 裂缝临界宽度 堵漏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炉板坯断面温差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光 谢庆举 +1 位作者 李娇 李远杰 《冶金能源》 2011年第2期24-27,共4页
采用有限容积法(FVM),建立了四段步进梁式加热炉板坯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编程模拟了板坯内部的温度场,并与黑匣子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以Q235板坯为研究对象,模拟了板坯最大断面温差随板坯入炉温度的变化... 采用有限容积法(FVM),建立了四段步进梁式加热炉板坯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编程模拟了板坯内部的温度场,并与黑匣子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以Q235板坯为研究对象,模拟了板坯最大断面温差随板坯入炉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在板坯厚度相同的情况下,讨论了宽度变化对板坯出炉温度的影响,发现当宽度达到一定值时,板坯出炉的冷点温度和最高温度不再随宽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炉 板坯 断面温差 临界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尺寸效应的狭窄型基坑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肖伟 路轶 +2 位作者 杨严禄 肖桃李 郝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105-4112,共8页
按传统基坑理论设计的狭窄基坑偏保守,造成较大的工程浪费。从基坑的尺寸效应入手,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半无限空间弹性体和无限空间弹性体的支护结构模型,模拟桩撑围护结构在不同基坑开挖深度H、支护桩嵌入深度D、基坑宽度B组合... 按传统基坑理论设计的狭窄基坑偏保守,造成较大的工程浪费。从基坑的尺寸效应入手,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半无限空间弹性体和无限空间弹性体的支护结构模型,模拟桩撑围护结构在不同基坑开挖深度H、支护桩嵌入深度D、基坑宽度B组合情况下的力学特性;根据抗倾覆稳定理论和圆弧滑移理论,深入分析了H、D及B与基坑稳定性的内在关联;在实际工况下,基于两侧围护结构对坑底土体的约束作用确定基坑临界宽度,并据此将基坑分类,界定了现有规范在基坑设计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狭窄基坑的支护设计及施工,将产生较好的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基坑 尺寸效应 有限元分析 基坑临界宽度 支护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