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盐度场对细粒沉积物临界剪应力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姣 单红仙 +3 位作者 王伟宏 张少同 刘晓磊 贾永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41,共7页
黄河口海域盐度变化受黄河入海径流量、气候及海洋动力条件的影响,河口沉积物的沉降、固结及侵蚀等动力学行为与黄河口海域盐度变化有密切关系。为研究不同盐度环境对河口沉积物抗侵蚀性变化的影响,在现代黄河三角洲刁口河路潮滩上进行... 黄河口海域盐度变化受黄河入海径流量、气候及海洋动力条件的影响,河口沉积物的沉降、固结及侵蚀等动力学行为与黄河口海域盐度变化有密切关系。为研究不同盐度环境对河口沉积物抗侵蚀性变化的影响,在现代黄河三角洲刁口河路潮滩上进行原位试验,模拟不同盐度的沉积环境,使用黏结力仪(CSM)对细粒沉积物进行抗侵蚀性测试。结果表明细粒沉积物的临界剪应力为0.728~1.581Pa,且随着沉积环境盐度增加,细粒沉积物的临界剪应力呈线性增加。当沉积环境盐度增加1时,其临界剪应力增加约0.02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物 盐度环境 临界剪应力 抗侵蚀性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侵蚀细沟土壤临界抗剪应力的REE示踪方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唐泽军 雷廷武 +1 位作者 张晴雯 赵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34,共7页
近年来兴起的REE示踪方法 ,可以研究土壤侵蚀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及其沿坡面变化的规律。本研究采用Dy、La、Sm、Yb、Ce、Eu、Nd、Tb等 8个REE、3个雨强 (50mmh- 1,10 0mmh- 1和 150mmh- 1)和4个坡度 (8.74% ,17.63 % ,3 6.4%和 46.63 ... 近年来兴起的REE示踪方法 ,可以研究土壤侵蚀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及其沿坡面变化的规律。本研究采用Dy、La、Sm、Yb、Ce、Eu、Nd、Tb等 8个REE、3个雨强 (50mmh- 1,10 0mmh- 1和 150mmh- 1)和4个坡度 (8.74% ,17.63 % ,3 6.4%和 46.63 % )进行了一系列人工模拟降雨试验 ,展示了土壤侵蚀沿坡面变化与坡面细沟发展的关系 ,分析了土壤表面水流动力特征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动态平衡。由土壤侵蚀沿坡面的变化 ,确定了土壤细沟侵蚀发生的临界距离 ,并由此得到侵蚀细沟土壤临界剪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细沟 临界剪应力 REE示踪方法 稀土元素 模拟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同波形影响的主应力轴连续旋转下吹填土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爱武 杨少坤 于月鹏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共11页
通过GCTS空心圆柱扭剪仪,分别采用正弦波和三角波两种不同波形模拟海洋波浪的加载形式,对天津滨海吹填土进行一系列三向等压固结条件下的主应力轴循环旋转试验,探讨了动主应力方向连续旋转下循环剪应力幅值及振动波形对吹填土广义剪应... 通过GCTS空心圆柱扭剪仪,分别采用正弦波和三角波两种不同波形模拟海洋波浪的加载形式,对天津滨海吹填土进行一系列三向等压固结条件下的主应力轴循环旋转试验,探讨了动主应力方向连续旋转下循环剪应力幅值及振动波形对吹填土广义剪应变、动强度和孔压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循环剪应力幅值小于临界循环剪应力时,土体广义剪应变变化很小且增长缓慢,加荷波形对土体变形影响较小;循环剪应力幅值超过临界循环剪应力时,土体在较少的振动次数下便产生较大的变形,正弦波作用下广义剪应变的发展速率大于三角波,相同振次下正弦波对应的广义剪应变始终大于三角波。同一波形下破坏标准取值越大,动强度值越大。不同破坏标准下的动强度均随破坏振次增加呈减小趋势,并最终趋于同一数值,同条件时正弦波在主应力轴循环旋转效应下与三角波相比更容易导致土体破坏;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构建了两种波形作用下考虑不同破坏标准时动强度与破坏振次间关系式。同等条件下,正弦波作用下土体孔压增长速率大于三角波,且循环剪应力幅值越大,孔压增长速率越快,但由于黏性土孔压的滞后效应,达到破坏应变时其值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填土 应力轴旋转 波形 广义剪应变 临界循环剪应力 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抗侵蚀性动态变化差异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郑杰文 贾永刚 +2 位作者 刘晓磊 单红仙 杨忠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90-296,589,共8页
为研究波浪循环荷载作用过程中,细粒土沉积物抗侵蚀性特征的演化及其发生机制,在现代黄河三角洲北部及东北部选择两个典型研究区(遭受严峻侵蚀的车子沟渔村试验区及基本处于侵淤平衡的黄河海港试验区)进行了一系列波浪荷载模拟试验、侵... 为研究波浪循环荷载作用过程中,细粒土沉积物抗侵蚀性特征的演化及其发生机制,在现代黄河三角洲北部及东北部选择两个典型研究区(遭受严峻侵蚀的车子沟渔村试验区及基本处于侵淤平衡的黄河海港试验区)进行了一系列波浪荷载模拟试验、侵蚀水槽试验及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测试。试验结果发现:原车子沟渔村试验区沉积物抗侵蚀性在无波浪荷载作用或较短的波浪荷载作用条件下,普遍高于黄河海港研究区,但由于其更显著的液化特性,该区沉积物抗侵蚀性更容易被波浪荷载作用降低,这是造成车子沟渔村研究区遭受严峻潮滩侵蚀的重要原因。另外,结合试验结果,对两个研究区沉积年代及沉积物粒度成分特征的分析可知,波浪荷载作用导致海床下部细粒物质向上输运这一次生改造作用加速了海床沉积物的"粗化"进程,从而推进海岸带地区细粒沉积物抗侵蚀性特征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荷载 临界剪应力 起动流速 物理力学性质 土体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卷吸条件下界面滑移的试验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栗心明 郭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9-33,共5页
利用光干涉技术观察球-盘运动状态由纯滑动变为零卷吸后接触区内润滑油膜的变化特征,得出不同于经典理论的结果,并将其归因于界面滑移效应。对于可能导致界面滑移产生的润滑油极限剪应力和界面临界剪应力2种机制进行分析,认为界面临界... 利用光干涉技术观察球-盘运动状态由纯滑动变为零卷吸后接触区内润滑油膜的变化特征,得出不同于经典理论的结果,并将其归因于界面滑移效应。对于可能导致界面滑移产生的润滑油极限剪应力和界面临界剪应力2种机制进行分析,认为界面临界剪应力可以合理解释试验现象。为进一步证实分析的正确性,追踪零卷吸条件下冲击封油核心的运动规律,试验结果与分析结果相吻合。对零卷吸和球纯滑条件下封油核心运动速度进行定量对比,结果显示润滑油内存在同一不可超越的临界剪应力,得出镀有铬膜的玻璃盘界面具有较低的临界剪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卷吸 界面滑移 极限剪应力 临界剪应力 封油核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击实温度的可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直剪蠕变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殷杰 王星光 +1 位作者 胡明明 汤勇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8-483,共6页
为研究不同施工温度下作为路基填料的可回收沥青路面(RAP)材料的蠕变特性,针对沥青成分具有黏附性和温度敏感性的特点,开展了击实温度为0℃和50℃时RAP试样的直剪试验和蠕变试验.直剪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击实温度下,竖向应力越高,抗剪强... 为研究不同施工温度下作为路基填料的可回收沥青路面(RAP)材料的蠕变特性,针对沥青成分具有黏附性和温度敏感性的特点,开展了击实温度为0℃和50℃时RAP试样的直剪试验和蠕变试验.直剪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击实温度下,竖向应力越高,抗剪强度越大,达到峰值剪应力对应的剪应变越大;抗剪强度指标随击实温度升高而增加.直剪蠕变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剪应力比下,击实温度越高,蠕变破坏时间越长;相同击实温度下,竖向应力越大,蠕变破坏时间越长;临界剪应力比随击实温度升高呈线性增加.通过揭示3个参数经验蠕变模型中各参数随击实温度的定量变化规律,建立考虑击实温度影响的修正蠕变模型.工程应用中建议在夏季施工,以提高击实温度,从而增加临界应力比,提高抗蠕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沥青路面 击实温度 临界剪应力 蠕变破坏 修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状态下黏性土剪切蠕变行为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蒋秀姿 文宝萍 +3 位作者 张咪咪 张亚芳 苏杰 陈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9-646,共8页
低速滑坡的缓慢活动特征受其滑带岩土的蠕变行为控制。但是,新生型低速滑坡和复活型低速滑坡滑带岩土的蠕变行为显然分属于峰前状态和残余状态下的蠕变行为。两种状态下滑带岩土蠕变行为有何差异,国内外尚无明确认识。为此,本文以取自... 低速滑坡的缓慢活动特征受其滑带岩土的蠕变行为控制。但是,新生型低速滑坡和复活型低速滑坡滑带岩土的蠕变行为显然分属于峰前状态和残余状态下的蠕变行为。两种状态下滑带岩土蠕变行为有何差异,国内外尚无明确认识。为此,本文以取自两个典型巨型低速滑坡——甘肃舟曲泄流坡滑坡和锁儿头滑坡滑带的含角砾黏性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直接剪切蠕变试验和直剪反复剪后的直剪蠕变试验方法,对比研究了峰前状态和残余状态下黏性土的剪切蠕变行为。研究发现,峰前状态和残余状态下,黏性土剪切蠕变均呈现阶段性,各阶段转换的临界剪应力均与正应力水平和角砾含量正相关。但是,峰前状态下黏性土蠕变具有明显的稳定蠕变阶段;残余状态下黏性土蠕变缺失这一阶段;前者加速蠕变临界剪应力大于后者、但小于峰值强度,后者加速蠕变临界剪应力略微大于残余强度。两种状态下,黏性土蠕变行为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土体内部的不同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滑坡 黏性土 峰前状态 残余状态 蠕变行为 加速蠕变临界剪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DB-IWHR模型及其在尾矿库溃坝影响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沈鸿杰 徐力群 刘子茜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70,共7页
为预测尾矿库溃坝对下游的影响,基于修正的Shields曲线,改进了DB-IWHR模型中临界剪应力的计算,并通过唐家山堰塞坝实例验证了改进DB-IWHR模型具有更高的溃坝溃口和下泄流量过程演化精度。采用改进DB-IWHR模型及二维水动力模型建立了某... 为预测尾矿库溃坝对下游的影响,基于修正的Shields曲线,改进了DB-IWHR模型中临界剪应力的计算,并通过唐家山堰塞坝实例验证了改进DB-IWHR模型具有更高的溃坝溃口和下泄流量过程演化精度。采用改进DB-IWHR模型及二维水动力模型建立了某尾矿库溃坝影响数值分析模型,预测了尾矿库漫顶溃坝时下游的淹没范围、淹没深度、淹没出现时间以及溃坝对下游关键敏感点的影响程度,分析了改进模型对溃口初始宽度及冲刷侵蚀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改进DB-IWHR模型结合二维水动力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尾矿库溃坝过程和下泄沙流演进过程,结果符合沙流演进的一般规律;该模型对于初始溃口宽度的敏感性不强,但对于冲刷侵蚀参数的敏感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溃坝影响 DB-IWHR模型 临界剪应力 二维水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堰塞湖土料冲蚀特性测量系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琳 李炎隆 武钰淼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7-315,共9页
我国堰塞湖呈现大规模、高频率的趋势,一旦溃决,极易形成灾害链,威胁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冲蚀是堰塞湖溃决失稳的主要因素之一,定量分析冲蚀过程是揭示堰塞湖土料冲蚀特性的重要挑战。为定量测量堰塞湖土料的冲蚀特性,包括冲蚀... 我国堰塞湖呈现大规模、高频率的趋势,一旦溃决,极易形成灾害链,威胁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冲蚀是堰塞湖溃决失稳的主要因素之一,定量分析冲蚀过程是揭示堰塞湖土料冲蚀特性的重要挑战。为定量测量堰塞湖土料的冲蚀特性,包括冲蚀剪应力和冲蚀率,本文研发了一种新的土料冲蚀特性测量系统。该测量系统包括圆筒型冲蚀试验设备(CETA)和冲蚀剪应力计算方法。CETA主要由结构系统、传动系统、冲蚀试验系统、清淤循环系统、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用于测量冲蚀流速与冲蚀率之间的关系。针对易贡堰塞湖的单粒径土料开展了冲蚀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的冲蚀率试验可靠,与Briaud的实验结果一致,可用于分析冲蚀剪应力。提出了冲蚀剪应力的精确计算方法,建立了堰塞湖土料冲蚀率与冲蚀剪应力的双曲线冲蚀模型,为堰塞湖溃决洪水分析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蚀 临界冲蚀剪应力 圆筒型冲蚀试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高流量集中水流预测土壤分散率
10
作者 T. G.Franti J. M. Laflen +1 位作者 D. A. Watson 黄现民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0年第3期6-9,共4页
在壤土和沙壤土地上采用高流量集流沟道来确定耕作对土壤分散率的影响。耕作地块上的土壤分散率要比免耕土壤大得多。基于线性恒定参数的土壤分散模型,耕作上的土壤可蚀性比免耕土的大7倍。免耕土的临界剪应力值是耕作土的2倍。当上... 在壤土和沙壤土地上采用高流量集流沟道来确定耕作对土壤分散率的影响。耕作地块上的土壤分散率要比免耕土壤大得多。基于线性恒定参数的土壤分散模型,耕作上的土壤可蚀性比免耕土的大7倍。免耕土的临界剪应力值是耕作土的2倍。当上壤可蚀性和临界剪应力值与用吊式穿透仪、十字板剪切仪测定的土壤强度系数的田间测定值相关时,土壤分散模型的决定系数有所提高。落锥系数比剪切系数更适合于模拟土壤的可蚀性和临界剪应力。线性方程和指数方程都可用来模拟土壤的分散率。土壤的可蚀性和临界剪应力都是土壤强度的线性函数,基于土壤极限剪应力的指数方程是用高流量集中水流预测土壤分散率的推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流量集中流 土壤分散率 土壤侵蚀 临界剪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interaction of dislocations with core-shell nanowires on critical shear stress of nanocomposites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棋洪 刘咏 +1 位作者 李慧中 黄伯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3期437-442,共6页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critical shear stress of nanocomposites caus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crew dislocations and core-shell nanowires (coated nanowires) with interface stresses was derived by means of the MOTT...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critical shear stress of nanocomposites caus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crew dislocations and core-shell nanowires (coated nanowires) with interface stresses was derived by means of the MOTT and NABARRO's model. The influence of interface stresses on the critical shear stress was examin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if the volume fraction of the core-shell nanowires keeps a constant, an optimal critical shear stress may be obtained when the radius of the nanowire with interface stresses reaches a critical value, which differs from the classical solution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interface stresses under the same external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he material may be strengthened by the soft nanowires when the interface stresses are considered. There also exist critical values of the elastic modulus and the thickness of surface coating to alter the strengthening effect produced by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COMPOSITES dislocations NANOWIRE interface stress critical shear str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