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椭圆振动切削硬质合金脆性-延性转变临界条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段鹏 焦锋 +2 位作者 赵波 李杰 牛赢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73-1078,共6页
为了实现硬质合金的高效延性加工,联系硬脆材料表面生成裂纹的临界载荷与超声椭圆振动切削硬质合金的主切削力,建立超声椭圆振动切削硬质合金脆性-延性转变的临界切削深度模型,研究切削速度、刀具圆弧半径、椭圆振动频率、振幅、硬质合... 为了实现硬质合金的高效延性加工,联系硬脆材料表面生成裂纹的临界载荷与超声椭圆振动切削硬质合金的主切削力,建立超声椭圆振动切削硬质合金脆性-延性转变的临界切削深度模型,研究切削速度、刀具圆弧半径、椭圆振动频率、振幅、硬质合金的硬度、断裂韧性与临界切削深度的关系;通过仿切削刻划试验,验证了切削速度与硬质合金的硬度、断裂韧性对临界切削深度的影响规律;对比普通切削,超声椭圆振动切削有利于提高硬质合金的临界切削深度,在改善加工表面质量及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了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脆性-延性转变 临界切削深度 超声椭圆振动切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模型的广义空间切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华 张树有 +1 位作者 刘晓健 何再兴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15-1223,共9页
提出以机床立柱和主轴箱不同位置的组合为对象,采用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模型的方法研究机床在整个加工空间内的切削稳定性分布规律的方法.选择立柱和主轴箱在移动轨迹上的关键位置的组合作为计算样本点,在ANSYS仿真软件中对样本点的机床... 提出以机床立柱和主轴箱不同位置的组合为对象,采用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模型的方法研究机床在整个加工空间内的切削稳定性分布规律的方法.选择立柱和主轴箱在移动轨迹上的关键位置的组合作为计算样本点,在ANSYS仿真软件中对样本点的机床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计算每个样本点的最小临界切削深度,建立反映位置特征与最小临界切削深度数值的二次多项式响应面模型,模拟在整个空间内的稳定性切削极限深度近似值,对该响应面模型的质量进行评价.以一台卧式高速加工中心为例,说明了机床立柱位置的变化对切削稳定性有较大影响,为结构和工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稳定性 最小临界切削深度 广义加工空间 响应面模型(R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硫化锌的超精密磨削加工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冰 郭兵 +2 位作者 赵清亮 饶志敏 姚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09-2116,共8页
针对用传统车削或研磨抛光方法加工大尺寸非球面热压硫化锌透镜存在的不足,采用金刚石砂轮磨削加工方法对热压硫化锌材料进行了加工实验.通过压痕、单颗粒金刚石刻划和磨削正交实验,研究了该方法在磨削加工过程中的塑性域去除机理及其... 针对用传统车削或研磨抛光方法加工大尺寸非球面热压硫化锌透镜存在的不足,采用金刚石砂轮磨削加工方法对热压硫化锌材料进行了加工实验.通过压痕、单颗粒金刚石刻划和磨削正交实验,研究了该方法在磨削加工过程中的塑性域去除机理及其亚表面损伤情况,并优化了超精密磨削加工工艺参数.压痕实验发现热压硫化锌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易于出现径向裂纹和微裂纹,其断裂韧性为2.643842 MPa/m1/2,临界切削深度为1.808 μm.单颗粒金刚石刻划实验结果表明,热压硫化锌材料在较小的切削深度下可以实现塑性域去除,但在机械去除过程中易出现多种形式的亚表层损伤.磨削实验结果表明,磨削深度是影响表面光洁度的主要因素,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大表面光洁度降低,最佳表面粗糙度为7.6 nm.工作台进给速度是影响面形精度的主要因素,且平面磨削的面形精度PV值为0.185~0.395 μm.研究结果表明,磨削加工热压硫化锌材料可以获得纳米级表面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硫化锌透镜 压痕实验 临界切削深度 单颗粒刻划 平面磨削 亚表面损伤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复合陶瓷超声振动磨削的塑性-脆性转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雁 孙爱国 +1 位作者 朱训生 赵波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基于工件超声振动磨削的单磨粒运动模型,建立超声振动磨削单磨粒最大切削厚度agm ax公式;基于压痕断裂力学,给出硬脆材料超声振动磨削塑性-脆性转变临界条件,进行超声振动磨削与普通磨削对比试验,应用SEM和AFM分析陶瓷磨削表面微观形貌... 基于工件超声振动磨削的单磨粒运动模型,建立超声振动磨削单磨粒最大切削厚度agm ax公式;基于压痕断裂力学,给出硬脆材料超声振动磨削塑性-脆性转变临界条件,进行超声振动磨削与普通磨削对比试验,应用SEM和AFM分析陶瓷磨削表面微观形貌特征,重点研究磨削参数对其塑性-脆性转变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砂轮平均磨粒尺寸是影响塑性-脆性转变最为主要的因素,砂轮速度对其影响次之,磨削深度对塑性-脆性转变的影响最小;得出只有当agm ax小于临界切削深度agc时,才能实现硬脆材料塑性域磨削的重要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振动磨削 微-纳米复合陶瓷 塑性-脆性转变 临界切削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陶瓷旋转超声加工脆塑转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宇辉 陈海彬 +2 位作者 马文举 赵恒 隆志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0-97,共8页
目的揭示旋转超声振动对硬脆材料脆塑转变特性及工艺参数对材料脆塑转变临界切削深度的影响规律。方法以氧化锆陶瓷为研究对象,在硬脆材料压痕断裂试验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超声振动加工硬脆材料脆塑转变的临界条件,并进行了纵向振动... 目的揭示旋转超声振动对硬脆材料脆塑转变特性及工艺参数对材料脆塑转变临界切削深度的影响规律。方法以氧化锆陶瓷为研究对象,在硬脆材料压痕断裂试验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超声振动加工硬脆材料脆塑转变的临界条件,并进行了纵向振动及纵扭共振形式的旋转超声振动划痕与普通划痕对比试验。结果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超声振动划痕较普通划痕有较高的材料脆塑转变临界切削深度。适当地增大超声能量,纵扭共振比纵向振动具有更大的脆塑转变临界切削深度值;而随着进给速度的增大,纵向振动比纵扭共振具有更大的材料脆塑转变临界切削深度。结论通过不同划痕条件的对比,超声振动能有效提高氧化锆陶瓷的脆塑转变临界切削深度,增大塑性域加工范围,提高材料表面加工质量,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陶瓷 旋转超声加工 脆塑转变 临界切削深度 塑性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磨粒冲击加工去除模型建立与仿真 被引量:5
6
作者 舒晨 李新和 +1 位作者 卜佳南 胡兴佳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60-1364,共5页
运用脆性材料的临界切削深度理论,结合Hertz弹性接触理论和运动学方程对超声波磨粒冲击去除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用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SPH)方法,研究了加工过程中磨粒冲击对脆性材料裂纹形成及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学石英玻璃的... 运用脆性材料的临界切削深度理论,结合Hertz弹性接触理论和运动学方程对超声波磨粒冲击去除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用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SPH)方法,研究了加工过程中磨粒冲击对脆性材料裂纹形成及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学石英玻璃的临界切削深度为0.013μm。采用粒度为W7的磨粒,加工间隙一定,超声工具头端面振幅在约低于23.87μm加工时,可实现在延性模式下研抛出高质量的石英玻璃表面;当振幅高于23.87μm时,可实现在脆性断裂模式下对玻璃表面的高效率研磨。仿真结果表明:脆性材料在磨粒冲击过程中首先表现为弹塑性变形,当达到材料的临界断裂应力时,材料内部开始出现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磨粒冲击 光学石英玻璃 临界切削深度 光滑质点流体力学(S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单晶刻划过程的脆塑性转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丁子成 李淑娟 +1 位作者 李梓 崔丹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14-2625,共12页
SiC单晶化学性能稳定、导热系数高、热膨胀系数小、耐磨性能好,广泛用于大功率器件产业。但由于其材料的硬度很大,加工非常困难。脆性材料塑性域加工为提高该类材料的表面质量,降低加工时间和成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文采用不同刀具角... SiC单晶化学性能稳定、导热系数高、热膨胀系数小、耐磨性能好,广泛用于大功率器件产业。但由于其材料的硬度很大,加工非常困难。脆性材料塑性域加工为提高该类材料的表面质量,降低加工时间和成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文采用不同刀具角度和刀尖圆弧半径的单点金刚石刀具对4H-SiC单晶进行刻划实验,利用声发射、摩擦力传感器来监测刻划过程中声发射信号强度以及摩擦力的变化,并通过LeicaDCM3D以及SEM观察划痕沟槽表面形貌、切屑状态,综合分析以获得4H-SiC单晶在不同角度、刀尖圆弧半径下塑脆转变的临界切削深度。结果表明,增大刀具角度有利于塑性域加工;在相同条件下,刀尖圆弧半径越大,临界切削深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单晶 脆性材料 塑性域加工 临界切削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性材料塑性域超声加工综述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梓 李淑娟 麻高领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4-132,共9页
脆性材料以其特殊的电、化学、物理性能在电子、光学等产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硬度高、脆性大,很难满足加工要求。塑性域加工作为目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得到了广泛研究。振动条件下的加工可以显著扩大塑性域范围,增加临界切削深... 脆性材料以其特殊的电、化学、物理性能在电子、光学等产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硬度高、脆性大,很难满足加工要求。塑性域加工作为目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得到了广泛研究。振动条件下的加工可以显著扩大塑性域范围,增加临界切削深度。对塑性域加工中的脆塑转变机理、振动条件下的加工过程进行运动学分析,并比较振动条件下加工与普通加工在表面粗糙度、刀具磨损、临界切削深度、最小切削深度方面的区别,最后分析了振动条件下塑性域加工需要满足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材料 塑性域加工 塑脆转变 临界切削深度 振动条件下的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玻璃SF6变切深刻划试验的研究
9
作者 张国锋 周明 贾鹏 《工具技术》 2010年第10期14-16,共3页
脆性材料的脆塑性转变临界切削深度是影响表面加工质量以及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光学玻璃属于典型的脆性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脆性,使其在金刚石切削加工中的可加工性较差。为改善其加工性能、研究切削液对其临界切深的影响,本文选择不... 脆性材料的脆塑性转变临界切削深度是影响表面加工质量以及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光学玻璃属于典型的脆性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脆性,使其在金刚石切削加工中的可加工性较差。为改善其加工性能、研究切削液对其临界切深的影响,本文选择不同浓度的Na2CO3溶液为切削液,在有、无切削液作用的不同条件下进行了光学玻璃SF6变切深刻划试验。利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了SF6材料的临界切削深度,研究了切削液对临界切削深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Na2CO3溶液作切削液可提高光学玻璃SF6材料的临界切削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切削 光学玻璃 临界切削深度 切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