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向受压板架加强筋扭转屈曲临界应力公式 被引量:3
1
作者 胡毓仁 陈伯真 孙久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5-98,共4页
船体加筋板架结构中通常采用的角钢、T型钢之类开口断面型材加强筋由于扭转刚度较小 ,纵向受压后往往首先发生扭转屈曲 .鉴于目前船级社规范给出的加强筋扭转屈曲临界应力计算公式未能反映侧向压力以及板屈曲模式对加强筋扭转屈曲临界... 船体加筋板架结构中通常采用的角钢、T型钢之类开口断面型材加强筋由于扭转刚度较小 ,纵向受压后往往首先发生扭转屈曲 .鉴于目前船级社规范给出的加强筋扭转屈曲临界应力计算公式未能反映侧向压力以及板屈曲模式对加强筋扭转屈曲临界应力的影响 ,导出了一个计及上述两个影响因素的加强筋扭转屈曲临界应力计算公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结构 纵向受压板架 加强筋 扭转屈曲 临界应力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塌陷临界土洞的极限平衡高度公式 被引量:63
2
作者 王滨 贺可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8-462,共5页
土洞的产生和发展是岩溶塌陷的基础,临界土洞是土洞发展的最终阶段,以临界土洞为界,岩溶塌陷在时间和空间上划分为内部塌陷阶段和地表塌陷阶段。内部塌陷阶段是土洞在覆盖层土体内部的发育扩展阶段,土洞顶板土体的破坏形式类似于地下洞... 土洞的产生和发展是岩溶塌陷的基础,临界土洞是土洞发展的最终阶段,以临界土洞为界,岩溶塌陷在时间和空间上划分为内部塌陷阶段和地表塌陷阶段。内部塌陷阶段是土洞在覆盖层土体内部的发育扩展阶段,土洞顶板土体的破坏形式类似于地下洞室洞顶围岩的破坏。根据地下洞室普氏平衡拱理论,建立覆盖层土体的天然平衡拱高度,即临界土洞的极限平衡高度公式,并以唐山市体育场岩溶塌陷为例,对该公式进行验证评价,计算所得塌陷的临界土洞高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误差仅为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内部塌陷阶段 临界土洞极限高度公式 唐山市体育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在洪水中临界失稳判定公式的对比及分析
3
作者 曹留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58-61,65,共5页
洪水灾害是人类面临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灾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巨大。人在洪水中失去稳定性进而溺亡是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归纳辨析人在洪水中临界失稳的判定公式的基础上,分析了人体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利用文献数据,重新... 洪水灾害是人类面临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灾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巨大。人在洪水中失去稳定性进而溺亡是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归纳辨析人在洪水中临界失稳的判定公式的基础上,分析了人体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利用文献数据,重新修正了单个人体在洪水中临界失稳的判定公式。通过对文献试验数据的分析,发现人体临界失稳值(hU)满足正态分布,据此求出其均值和标准差,可以用来确定较大范围内不同洪水要素下洪灾造成的失稳人口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失稳判定公式 公式拟合 正态分布函数 洪水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状态下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柴海峰 申月芳 +3 位作者 郭磊 王国旭 金鋆 滑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75,91,共7页
在条分法和极限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将土体的抗剪强度与临界滑动面的倾角联系起来,建立临界公式。利用这一公式分析任意一点临界滑面的倾角随上覆压力变化的规律,验证了当斜坡体厚度小于一极限值时,坡面倾角在0~90°范围内斜坡都不... 在条分法和极限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将土体的抗剪强度与临界滑动面的倾角联系起来,建立临界公式。利用这一公式分析任意一点临界滑面的倾角随上覆压力变化的规律,验证了当斜坡体厚度小于一极限值时,坡面倾角在0~90°范围内斜坡都不会剪切破坏。另外,在此公式的基础上,建立2个思路,分别对2个滑坡案例的失稳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监测资料一致,由此得出了2种方法下剩余下滑力的计算方法。在第2个案例中,分析了推力对斜坡临界状态的影响,并给出了计算公式。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对滑动面上的逐点进行了分析,能给出逐点的稳定状态,但是在计算上仍需改进和探讨。该种将岩土体的抗剪强度与临界滑动面倾角即将力学性质与几何形态联系起来进行的分析方法,可为评价坡体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剪强度 极限平衡 临界倾角 临界公式 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管束流体弹性不稳定性机理研究
5
作者 王越 谭蔚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7-615,共9页
螺旋管束由于其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快堆与第4代核电堆型中。为揭示螺旋管束流体弹性不稳定性,本文在验证激振模型的冲击实验基础上,利用螺旋管束激振模型系统地研究了管的相对位置、管束结构参数对螺旋管振动响应的... 螺旋管束由于其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快堆与第4代核电堆型中。为揭示螺旋管束流体弹性不稳定性,本文在验证激振模型的冲击实验基础上,利用螺旋管束激振模型系统地研究了管的相对位置、管束结构参数对螺旋管振动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面外方向的振幅远大于面内方向的,相邻管层节径比对螺旋管振动响应的影响强于同层管间节径比与螺旋角。通过改变管间流速,探究了螺旋管束流体弹性不稳定性机理,提出了预测临界流速的半经验公式,并且同现有直管管束的国家标准与先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为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的设计与工程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 管束振动 流体弹性不稳定性 临界流速半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板间接缝伤损的CRTSⅡ型轨道板上拱稳定性公式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俊斌 杨荣山 +1 位作者 刘学毅 张光明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3-141,共9页
考虑板间接缝伤损状态下的轨道板上拱稳定性,是CRTSⅡ型轨道板上拱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基于结构稳定性评判标准中的能量原理,采用等波长模型推导考虑板间接缝伤损时的CRTSⅡ型轨道板上拱稳定性临界力计算公式;建立可反映伤损接缝对CRTS... 考虑板间接缝伤损状态下的轨道板上拱稳定性,是CRTSⅡ型轨道板上拱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基于结构稳定性评判标准中的能量原理,采用等波长模型推导考虑板间接缝伤损时的CRTSⅡ型轨道板上拱稳定性临界力计算公式;建立可反映伤损接缝对CRTSⅡ型轨道板上拱实际影响效果的二维数值计算模型;将所推导的临界力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临界力计算公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推导临界力公式时所采用的轨道板上拱变形曲线无法始终与不同程度的伤损接缝造成的板体上拱变形曲线一致,因此,当接缝的伤损程度较小时,计算结果准确,当接缝的伤损程度较大时,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建议当接缝处的伤损高度不大于2 cm时,可采用本文推导的公式计算轨道板上拱临界力,当接缝处的伤损高度大于2 cm时,宜采用数值模型计算轨道板上拱临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SⅡ型轨道板 上拱 板间接缝伤损 临界公式 等波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角库伦楔在盐下楔状体的应用:以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林川 尹宏伟 +4 位作者 汪伟 李长圣 能源 周鹏 周露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1-498,共8页
临界角库伦楔模型的建立,确定了楔状体坡度与楔状体及底部滑脱层岩石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但对于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盐下发育的褶皱冲断带楔状体,由于有上层盐岩对楔状体的压力,临界角库伦楔模型的定量应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文中考... 临界角库伦楔模型的建立,确定了楔状体坡度与楔状体及底部滑脱层岩石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但对于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盐下发育的褶皱冲断带楔状体,由于有上层盐岩对楔状体的压力,临界角库伦楔模型的定量应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文中考虑了上层盐岩的压力,推导出了适用于盐下楔状体的临界角库伦楔公式。根据重新推导后的临界角库伦楔公式对库车坳陷底部滑脱层的性质进行了计算,得出底部滑脱层内摩擦角为13.7°~18.4°,与泥岩或碳质页岩的性质相符。根据临界角库伦楔模型分析结果及地震资料解译,认为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盐下楔状体的滑脱层为中下三叠统泥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临界角库伦楔公式 滑脱层 内摩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_κ(κ>4)的Cardy公式
8
作者 周仕忠 蓝师义 《应用概率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30,共8页
Cardy给出临界渝流族横穿一个长方形而不碰到长方形的上边和下边的概率估计公式;Lawler,Schramm和Werner给出了参数κ=6的通弦随机Loewner演变(SLE6)穿过长方形的类似的概率估计公式.在本文,我们将后者的结果推广到κ>4的情形.
关键词 SLEk Cardy公式 临界渝流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6区油井合理产量的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子甲 陈青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60,共3页
塔河油田6区正处于开发早期阶段,油井合理产量(配产)的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据动态数据采用临界产量经验公式法、生产压差分析法和数值模拟等几种方法计算对比,分析了研究区的各井生产情况,确定了各井的合理产量。
关键词 合理产量 临界产量经验公式 生产压差分析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潜器中加装浮力材料以提升水下初横稳心高的敷设位置研究
10
作者 唐波 周生俊 +2 位作者 杨振锦 郑明明 徐正喜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9,18,共10页
[目的]为了解决在潜器中敷设浮力材料以提升水下初横稳心高尚无定量指导依据的问题,在推导得到浮力材料敷设的临界高度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计算确定浮力材料应敷设的垂向高度,并据此进一步给出浮力材料和压载铁敷设的纵向位置建议。[方法... [目的]为了解决在潜器中敷设浮力材料以提升水下初横稳心高尚无定量指导依据的问题,在推导得到浮力材料敷设的临界高度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计算确定浮力材料应敷设的垂向高度,并据此进一步给出浮力材料和压载铁敷设的纵向位置建议。[方法]首先,通过推导敷设浮力材料后的全船初横稳心高函数,利用偏微分的数学方法得到浮力材料体积、重心等对稳性的影响方式;然后,通过等价代换的数学手段得到稳性变化临界情况下浮力材料重心理论高度计算式;最后,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这一临界高度计算公式以及其他参数如排水量、敷设前稳心高等的影响,构建典型浮力材料敷设剖面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多算例对比分析研究。[结果]结果显示,所设计算例中初横稳心高最好可提升约1.8%,若进一步放开纵横垂向的限制,或将获得更优结果。[结论]所做研究可直接指导浮力材料敷设方案,所得到的一些对工程实际有重要意义、简便实用的浮力材料敷设原则,可供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器 浮力材料 初横稳心高 临界高度公式 敷设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