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数和临界值法在老年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证候计量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赵晖 熊卫红 +3 位作者 陈家旭 胡立胜 张葆现 章新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2117-2119,共3页
目的:建立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证候指数计量鉴别诊断表,制定ASO常见中医证候的诊断临界值。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ASO病人证候资料,用指数和法建立ASO证候指数诊断表,用百分位数法确定ASO证候的诊断... 目的:建立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证候指数计量鉴别诊断表,制定ASO常见中医证候的诊断临界值。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ASO病人证候资料,用指数和法建立ASO证候指数诊断表,用百分位数法确定ASO证候的诊断临界值做定量诊断,并通过回代性检验和前瞻性检验,对指数和临界值法进行评价。结果:(1)ASO脉络寒凝证的诊断阈值为426,脉络血瘀证的诊断阈值为404,脉络瘀热证的诊断阈值为406。(2)回代性检验结果:指数和临界值法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脉络寒凝证95.29%、脉络血瘀证96.43%、脉络瘀热证100%。(3)前瞻性检验结果:指数和临界值法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脉络寒凝证95.31%、脉络血瘀证95.92%、脉络瘀热证100%。结论:百分位数法确定的诊断阈值用于中医证候计量诊断研究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与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计量诊断 指数和临界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值法和统合法诊断小麦施肥的比较试验
2
作者 李从军 《湖北农业科学》 1994年第1期29-30,共2页
通过分析小麦节期叶片中N、P、K含量,临界值法和统合法均依断出P是小麦产量限制因子;而对N、K诊断;二法得出相反结论,前者认为N、K缺乏;后者认为N、K相对过剩,且与小麦产量有较好的相关性,从而反映出统合法诊断的可信... 通过分析小麦节期叶片中N、P、K含量,临界值法和统合法均依断出P是小麦产量限制因子;而对N、K诊断;二法得出相反结论,前者认为N、K缺乏;后者认为N、K相对过剩,且与小麦产量有较好的相关性,从而反映出统合法诊断的可信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肥 临界值法 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设保护煤柱的临界变形值法
3
作者 邹友峰 《焦作矿业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77-86,共10页
关键词 柱设计 保护煤柱 临界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样品中^(90)Sr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吴连生 黄彦君 +3 位作者 陈超峰 郭贵银 杨立涛 上官志洪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9-797,共9页
为确定实验室对环境样品中^(90)Sr的检测能力,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需经常性地开展实验室内外部质量控制。本文针对^(90)Sr分析中原有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的不足,通过对质控图评价法、E_n值法、Z比分数法和临界值法的详细研究,结合实... 为确定实验室对环境样品中^(90)Sr的检测能力,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需经常性地开展实验室内外部质量控制。本文针对^(90)Sr分析中原有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的不足,通过对质控图评价法、E_n值法、Z比分数法和临界值法的详细研究,结合实例对环境样品^(90)Sr检测过程的内外部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对于内部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空白样品可采用质控图和判断限评价;平行双样可采用临界值法评价;掺标盲样和放化回收率检验均可采用E_n值法评价;人员间比对可采用临界值法、E_n值法、Z比分数法和t检验法。对于外部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测量审核可采用临界值法、E_n值法和Z比分数法;能力验证可采用E_n值法和Z比分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Sr 质量控制 评价方 En Z比分数 临界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性脾栓塞术后栓塞百分率的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季德林 綦维维 +2 位作者 孟凡华 朱建忠 尹化斌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4期302-305,共4页
目的寻找一种客观准确地计算脾脏栓塞百分率的方法。方法分别用部分容积分析(PVA)法、临界值法计算40名患者的各层残脾组织百分率和总的栓塞百分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VA法和临界值法计算出的各层残脾组织百分率在脾脏的两端差异... 目的寻找一种客观准确地计算脾脏栓塞百分率的方法。方法分别用部分容积分析(PVA)法、临界值法计算40名患者的各层残脾组织百分率和总的栓塞百分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VA法和临界值法计算出的各层残脾组织百分率在脾脏的两端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在脾脏中间大部分层面,两者的计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40例患者全脾脏栓塞百分率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较准确地计算出脾脏栓塞百分率,临界值法的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机能亢进症 栓塞 治疗性 部分容积分析 临界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在巨桉人工林养分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冯茂松 张健 +1 位作者 杨万勤 钟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7,92,共8页
【目的】对比分析了3种养分诊断方法对四川巨桉人工林叶片养分的诊断结果,为林木养分诊断筛选诊断方法和提供诊断标准。【方法】在四川巨桉人工林分布区设立60个标准地,分别采用临界值法(CVA)、DRIS法和相对生长速率法(RGR),对巨桉人工... 【目的】对比分析了3种养分诊断方法对四川巨桉人工林叶片养分的诊断结果,为林木养分诊断筛选诊断方法和提供诊断标准。【方法】在四川巨桉人工林分布区设立60个标准地,分别采用临界值法(CVA)、DRIS法和相对生长速率法(RGR),对巨桉人工林叶片养分进行诊断。【结果】采用临界值法(CVA)进行诊断,K、Ca、S、Cu、Zn、Fe、Mn等养分元素诊断结果无效,P诊断结果易出现负值,N、B诊断结果受采用的生长量指标影响较大,仅Mg诊断结果较为稳定;DRIS法对Zn、Fe、Mn 3种养分元素的诊断明显属于误诊,其他养分元素诊断结果相对较为可靠;相对生长速率法(RGR)对11种养分元素均可得出有效的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并据此制定了四川省巨桉人工林叶片养分诊断标准。【结论】临界值法受年龄、降雨、温湿度、养分交互效应影响,诊断结果有效性较低;DRIS法选取样本数量较大,对高水平和低水平养分平衡关系无法进行有效诊断;相对生长速率法需要样本数量较少,充分考虑林分生长潜力,诊断结果更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人工林 养分诊断 临界值法 DRIS 相对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木营养诊断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倘弟 《广东林业科技》 1999年第4期8-15,共8页
应用相关值法、DRIS 法和临界值法,对丰产林主要用材树种尾叶桉、湿地松进行营养诊断,其结果表明:相关值法能全面准确地诊断出两树种在不同林龄的林木生长对各养分的需求状况和需肥顺序,并与两树种施肥效应试验结果,及林地养分库存量下... 应用相关值法、DRIS 法和临界值法,对丰产林主要用材树种尾叶桉、湿地松进行营养诊断,其结果表明:相关值法能全面准确地诊断出两树种在不同林龄的林木生长对各养分的需求状况和需肥顺序,并与两树种施肥效应试验结果,及林地养分库存量下降变化结果相符,更能反映林分的吸收生长和变化的规律性。该法不受立地条件和林龄的影响,效果准确,且简便快捷,是用于林木营养诊断的一种良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诊断 相关 DRIS 临界值法 林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电光晶体半波电压测量方法研究
8
作者 王佳荣 贺博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21,共9页
本文通过分析晶体电光效应及折射率随电场变化规律,建立了电光调制数学模型并提出一种新的半波电压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晶体两端所加电压幅值与系统输出波形之间数学模型,通过确定输出波形失真临界点推演晶体半波电压。为优化系统,分... 本文通过分析晶体电光效应及折射率随电场变化规律,建立了电光调制数学模型并提出一种新的半波电压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晶体两端所加电压幅值与系统输出波形之间数学模型,通过确定输出波形失真临界点推演晶体半波电压。为优化系统,分析了半波电压附近输出波形特性及光源、电源和时间分辨率与系统误差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两种优化方案——时间分辨率优化及对称优化。时间分辨率优化的方式通过放大单个波形细节可降低数据离散程度及误差。对称优化则是利用半波电压附近对应波形极值点对称特性,通过多次采样取平均或中值的方法降低误差。结果表明,临界值法是一种结构简单且有效的测量半波电压的方法,其优化方案在降低数据波动及误差方面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率椭球 半波电压 临界值法 电光效应 调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多维贫困度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以连片特困区扶贫重点县为例 被引量:122
9
作者 王艳慧 钱乐毅 段福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89-1497,共9页
贫困人口及其分布区域的有效瞄准和识别是新阶段连片特困区农村扶贫开发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从多维角度把握贫困的实质并进行多维贫困的具体度量和分析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在系统设计多维贫困识别指标体系及多维贫困测算算法... 贫困人口及其分布区域的有效瞄准和识别是新阶段连片特困区农村扶贫开发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从多维角度把握贫困的实质并进行多维贫困的具体度量和分析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在系统设计多维贫困识别指标体系及多维贫困测算算法流程的基础上,以河南省南阳市连片特困区扶贫重点县为研究区域,构建基于"双临界值"的"维度加总/分解"算法进行了"县级-村级"的贫困人口多维贫困量算和分析;借助Kriging法对村级多维贫困测算结果进行空间插值处理,系统分析研究区多维贫困状况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研究区多维贫困发生率和多维贫困指数都呈现"西高东低"趋势,其中,内乡县和淅川县的综合贫困指数MPI最大,镇平县MPI最小。其主要致贫因素为收入和健康,收入指标对贫困的贡献度在空间上呈现"西北-东南"条带状分布,健康问题集中在镇平县;次要致贫因素为教育年限、儿童入学率以及燃料类型。此外,淅川县山区地区多维贫困发生率最高,县城附近的MPI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识别指标体系 多维贫困测算 临界值法 空间插 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多维贫困测算与结构分解——基于CFPS 2018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雷霆 张浩帆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86,共9页
采用基于“可行能力”理论的多维贫困标准进行贫困识别对我国相对贫困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的数据,运用A-F双临界值法,对我国农户多维贫困状况进行测算及结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地区将近10... 采用基于“可行能力”理论的多维贫困标准进行贫困识别对我国相对贫困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的数据,运用A-F双临界值法,对我国农户多维贫困状况进行测算及结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地区将近10.9%的农户有三个以上的指标被剥夺,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家庭劳动力水平和灾难性医疗支出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度最高,是影响农户贫困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基于此,本文提出科学制定相对贫困的多维识别标准、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多维贫困 A-F双临界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儿童多维相对贫困识别及其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来自西部偏远山区的证据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玲 刘林 +1 位作者 刘一波 黄宸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17,共9页
由于生存、教育、健康等资源的匮乏,我国西部偏远山区儿童早期人力资本积累不足,不利于人才强国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该研究构建了包含孕期质量、家庭教育、儿童健康、生活水平4个维度17个指标的指标体系,运用AF双临界值法,识别儿童多... 由于生存、教育、健康等资源的匮乏,我国西部偏远山区儿童早期人力资本积累不足,不利于人才强国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该研究构建了包含孕期质量、家庭教育、儿童健康、生活水平4个维度17个指标的指标体系,运用AF双临界值法,识别儿童多维相对贫困。结果表明,西部偏远山区早期儿童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为0.476,多维相对贫困剥夺强度为0.408,多维相对贫困指数为0.194;其中家庭教育维度对多维相对贫困指数的贡献率最高,占到38.3%。结合儿童的认知、语言、运动、社会情感发展的贝利评估,进一步分析发现,多维相对贫困对儿童认知、语言和社会情感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建议:将缓解儿童多维相对贫困,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纳入国家人才强国战略规划;定期开展早期儿童多维相对贫困评估,动态监测儿童发展水平;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构建“政府-社区-家庭”协同育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儿童 多维相对贫困 识别指标体系 AF双临界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经营活跃度测算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昭 李安渝 朱峻萱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6-83,共8页
在信息时代,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使用互联网的频率可以反映市场的活跃程度。将Alkire和Foster的"双临界值"法引入到企业经营活跃度的测算当中,构建企业经营活跃度指数模型,并基于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从商业活动、创... 在信息时代,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使用互联网的频率可以反映市场的活跃程度。将Alkire和Foster的"双临界值"法引入到企业经营活跃度的测算当中,构建企业经营活跃度指数模型,并基于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从商业活动、创新活动和信息共享3个维度测算了中国2011—2013年期间的企业经营活跃度。研究结果表明:大型企业相对于中型和小微企业表现出更高的活跃度,并且在较高活跃度临界值k下(k>0.6),制造业企业表现出更高的活跃度。此外,企业活跃度指数可以敏感地反映活跃企业判定标准的变化,且在大样本下其测算结果具有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经营活跃度 临界值法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高压输电线路型式判别技术评价
13
作者 夏泉 焦振 +3 位作者 王兴存 刘进林 姜雪梅 马丽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1-44,共4页
随着高压电缆线路的需求不断加大,现有的地方性城市电力网规划定性原则将不能满足输配电发展对输电线路可靠性、经济性的综合要求,无法适应国家未来经济快速发展需要。为此从技术方面综合衡量高压架空、电缆线路的优劣,构建技术评价指... 随着高压电缆线路的需求不断加大,现有的地方性城市电力网规划定性原则将不能满足输配电发展对输电线路可靠性、经济性的综合要求,无法适应国家未来经济快速发展需要。为此从技术方面综合衡量高压架空、电缆线路的优劣,构建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因素递减法、比例系数法、级别分类法和临界值法等评分方法,采用"十分制"标准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评价。在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系统的开发,为项目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技术评价 因素递减 比例系数 级别分类 临界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扶贫视角下贫困村测度研究——以广东省连州市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翟嘉港 冯艳芬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0期156-165,178,共11页
贫困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且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当前我国确立的精准扶贫政策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保证。研究利用广东省精准扶贫政策确定的连州市66个贫困村的基础数据,借助多维贫困理论构建了连州市贫困村的多维贫困测... 贫困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且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当前我国确立的精准扶贫政策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保证。研究利用广东省精准扶贫政策确定的连州市66个贫困村的基础数据,借助多维贫困理论构建了连州市贫困村的多维贫困测量体系,利用A-F双临界值法测算了多个维度的权重,同时结合AHP-熵值法计算各测量指标的组合权重,借助维度权重和组合权重构建综合贫困度测算模型,计算了连州市66个贫困村的自然致贫、社会致贫、经济致贫指数,以及3个指数加总所得的综合贫困度。结果表明:66个贫困村中的综合贫困程度可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轻度贫困村占21.2%、中度贫困村占16.7%、重度贫困村占34.8%、极重度贫困村占27.3%。连州市贫困村的贫困深度较重,重度贫困和极重度贫困村的占比较大且分布较集中,因此在制定精准扶贫政策中需要充分考虑其贫困深度和空间分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贫困村 综合贫困测度 A-F双临界值法 AHP-熵 连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持续多维相对贫困的统计测度及其结果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迪 邱文妍 冯怡豪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129,共17页
随着“后扶贫时代”的到来,相对贫困在我国扶贫工作中的战略定位逐步凸显,但现阶段仍缺乏统一的相对贫困指数来识别相对贫困家庭以及衡量相对贫困水平。基于改进的A-F双临界值法和福斯特的持续思想,通过设定各指标的相对贫困阈值,构建... 随着“后扶贫时代”的到来,相对贫困在我国扶贫工作中的战略定位逐步凸显,但现阶段仍缺乏统一的相对贫困指数来识别相对贫困家庭以及衡量相对贫困水平。基于改进的A-F双临界值法和福斯特的持续思想,通过设定各指标的相对贫困阈值,构建持续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并验证其满足的系列公理化条件,进而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五期数据,从整体、城乡、区域和省份四个层面实证分析中国持续多维相对贫困状况。研究发现:中国持续多维相对贫困家庭比例随着持续时间临界值的增加逐渐降低,致贫因素也更加集中。2010-2018年多维相对贫困指数降低了7.15%,相对贫困家庭占比逐渐降低,中国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但就处于相对贫困的家庭而言,其相对贫困程度仍较高。医疗保险、教育与住房仍然是中国重要的致贫因素,城市家庭的健康状况和农村的住房问题对持续多维相对贫困指数产生较大影响。城乡以及区域间的贫困差距仍较明显,但更多的是体现在贫困发生率差距上,贫困家庭的相对贫困深度较为相近。我国西部持续多维相对贫困指数远高于中东部地区,但中东部地区内贫困家庭的相对贫困程度更严重。研究为我国相对贫困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统计支持,对我国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多维相对贫困指数 相对贫困 A-F双临界值法 结构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发型气候条件下大豆磷肥的增产效应的研究
16
作者 王升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44-147,共4页
本文论述了水发型气候条件下大豆不同磷肥用量的增产效应与经济分析,利用临界值差补法求得大豆在水发型气候条件下不增产的磷肥临界值为25.77ppm,不增加效益磷肥临界值为22.46ppm,其磷肥系数为0.5063.求得土... 本文论述了水发型气候条件下大豆不同磷肥用量的增产效应与经济分析,利用临界值差补法求得大豆在水发型气候条件下不增产的磷肥临界值为25.77ppm,不增加效益磷肥临界值为22.46ppm,其磷肥系数为0.5063.求得土壤速效磷含量为16.29ppm时,经济最佳施磷量为3.12kg/亩,此时产量为181.74kg/亩;最高产量的施磷量为4.80kg/亩,此时产量为182.85kg/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发型气候 临界差补 大豆 磷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