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临水河放射性核素的分布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
6
1
作者
丁小燕
张春艳
+2 位作者
高柏
刘媛媛
蒋亚飞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9-62,70,共5页
研究临水河河水中放射性核素铀、钍含量的分布特征,对河水进行污染评价并估算其放射性核素所致居民剂量。结果表明,河水中铀、钍核素浓度分别在1.1~8.2、0.5~8.18μg/L范围内,距离铀矿田越近的采样点铀、钍含量越高,总体上,河水中铀、...
研究临水河河水中放射性核素铀、钍含量的分布特征,对河水进行污染评价并估算其放射性核素所致居民剂量。结果表明,河水中铀、钍核素浓度分别在1.1~8.2、0.5~8.18μg/L范围内,距离铀矿田越近的采样点铀、钍含量越高,总体上,河水中铀、钍含量沿程呈递减趋势。采用处于铀矿田上游且距离铀矿田较远的1号采样点作为背景值,通过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河水进行污染评价,发现临水段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污染指数最高为10.37,属严重污染。饮水摄入的放射性核素铀、钍浓度所致居民剂量最大值为8.84×10^(-6) Sv,低于WHO推荐的指导水平,暂时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或危害较轻。由于核素的迁移与累积特性,建议对该河水仍需持续监测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水河
放射性核素
分布特征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临水河天然放射性核素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
17
2
作者
沈威
高柏
+1 位作者
章艳红
何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374-379,共6页
为了解某铀矿的废水纳入河——临水河中放射性核素污染水平及存在的健康风险,利用高纯锗(HPGe)γ谱仪测得9个采样点水样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和40K)的含量,并采用美国环保局(USEPA)等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计算不同年...
为了解某铀矿的废水纳入河——临水河中放射性核素污染水平及存在的健康风险,利用高纯锗(HPGe)γ谱仪测得9个采样点水样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和40K)的含量,并采用美国环保局(USEPA)等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计算不同年龄组居民(幼儿、少年和成人)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临水河中238U、226Ra、232Th、40K的平均活度浓度分别为1.439、0.183、0.081、0.472Bq·L^-1,受铀矿排放出的废水和渗滤水等原因,活度浓度明显高于全国地表水的平均水平;活度浓度在铀矿山开采活动影响下沿河流流向大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居民平均总致癌风险大小依次为4.04×10^-6(幼儿组)>2.09×10^-6(少年组)>1.26×10^-6(成人组),各年龄组的总致癌风险均高于USEPA的最大可接受风险(10^-6),表明研究区放射性核素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其中对幼儿的危害最大,而且总致癌风险中主要贡献因子均为238U和226Ra,建议该河流中的水不宜饮用或经处理后再饮用。本次研究不仅为铀矿开采引起的放射性污染和水资源利用提供数据支持,而且为铀矿开采对当地居民的健康影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水河
天然放射性核素
空间分布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临水河河流沉积物对铀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丁燕
高柏
+5 位作者
杨芬
张海阳
蒋文波
史天成
方正
刘圣锋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6-106,共11页
沉积物对铀的吸附行为是铀在河流中迁移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揭示其吸附规律对河流水体污染防治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临水河河流沉积物对铀的吸附机制,采用静态吸附试验,分析吸附时间、pH、铀初始浓度、离子种类、重金属对不同埋深(0~10...
沉积物对铀的吸附行为是铀在河流中迁移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揭示其吸附规律对河流水体污染防治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临水河河流沉积物对铀的吸附机制,采用静态吸附试验,分析吸附时间、pH、铀初始浓度、离子种类、重金属对不同埋深(0~10、10~20、20~30、30~40 cm,分别以L1、L2、L3、L4表示)沉积物对铀的吸附影响,同时进行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不同埋深沉积物对铀吸附效果不同,吸附容量排列顺序为L1>L3>L2>L4,主要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和化学成分有关。动力学模型拟合表明,L1沉积物对铀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L2和L3主要为化学吸附,L4主要为物理吸附;L1与L3可以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其吸附过程,吸附为单分子吸附。L2与L4的吸附特性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为多分子层吸附,存在于非均质表面。在不同吸附介质中,Ca^(2+)、Mg^(2+)、CO_(3)^(2-)对沉积物吸附铀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Mg^(2+)>CO_(3)^(2-)>Ca^(2+);Cd、Pb、Cu、Fe对吸附铀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水河
铀
吸附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临水河放射性核素的分布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
6
1
作者
丁小燕
张春艳
高柏
刘媛媛
蒋亚飞
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训基地
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9-62,7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62011
41502235)
东华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DHYC-2016011)
文摘
研究临水河河水中放射性核素铀、钍含量的分布特征,对河水进行污染评价并估算其放射性核素所致居民剂量。结果表明,河水中铀、钍核素浓度分别在1.1~8.2、0.5~8.18μg/L范围内,距离铀矿田越近的采样点铀、钍含量越高,总体上,河水中铀、钍含量沿程呈递减趋势。采用处于铀矿田上游且距离铀矿田较远的1号采样点作为背景值,通过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河水进行污染评价,发现临水段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污染指数最高为10.37,属严重污染。饮水摄入的放射性核素铀、钍浓度所致居民剂量最大值为8.84×10^(-6) Sv,低于WHO推荐的指导水平,暂时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或危害较轻。由于核素的迁移与累积特性,建议对该河水仍需持续监测与研究。
关键词
临水河
放射性核素
分布特征
污染评价
Keywords
Linshui River
radionuclide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pollution evaluation
分类号
X83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临水河天然放射性核素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
17
2
作者
沈威
高柏
章艳红
何柳
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374-379,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62007,41362011)
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1ACG70023)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8274216D)资助
文摘
为了解某铀矿的废水纳入河——临水河中放射性核素污染水平及存在的健康风险,利用高纯锗(HPGe)γ谱仪测得9个采样点水样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和40K)的含量,并采用美国环保局(USEPA)等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计算不同年龄组居民(幼儿、少年和成人)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临水河中238U、226Ra、232Th、40K的平均活度浓度分别为1.439、0.183、0.081、0.472Bq·L^-1,受铀矿排放出的废水和渗滤水等原因,活度浓度明显高于全国地表水的平均水平;活度浓度在铀矿山开采活动影响下沿河流流向大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居民平均总致癌风险大小依次为4.04×10^-6(幼儿组)>2.09×10^-6(少年组)>1.26×10^-6(成人组),各年龄组的总致癌风险均高于USEPA的最大可接受风险(10^-6),表明研究区放射性核素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其中对幼儿的危害最大,而且总致癌风险中主要贡献因子均为238U和226Ra,建议该河流中的水不宜饮用或经处理后再饮用。本次研究不仅为铀矿开采引起的放射性污染和水资源利用提供数据支持,而且为铀矿开采对当地居民的健康影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临水河
天然放射性核素
空间分布
健康风险评价
Keywords
Linshui river
natural radionuclide
spatial distribution
health risk assessment
分类号
X820.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临水河河流沉积物对铀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丁燕
高柏
杨芬
张海阳
蒋文波
史天成
方正
刘圣锋
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6-106,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62007,41362011)
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ACG70023)。
文摘
沉积物对铀的吸附行为是铀在河流中迁移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揭示其吸附规律对河流水体污染防治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临水河河流沉积物对铀的吸附机制,采用静态吸附试验,分析吸附时间、pH、铀初始浓度、离子种类、重金属对不同埋深(0~10、10~20、20~30、30~40 cm,分别以L1、L2、L3、L4表示)沉积物对铀的吸附影响,同时进行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不同埋深沉积物对铀吸附效果不同,吸附容量排列顺序为L1>L3>L2>L4,主要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和化学成分有关。动力学模型拟合表明,L1沉积物对铀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L2和L3主要为化学吸附,L4主要为物理吸附;L1与L3可以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其吸附过程,吸附为单分子吸附。L2与L4的吸附特性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为多分子层吸附,存在于非均质表面。在不同吸附介质中,Ca^(2+)、Mg^(2+)、CO_(3)^(2-)对沉积物吸附铀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Mg^(2+)>CO_(3)^(2-)>Ca^(2+);Cd、Pb、Cu、Fe对吸附铀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临水河
铀
吸附
沉积物
Keywords
Linshui river
uranium
adsorption
sediment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临水河放射性核素的分布特征及评价
丁小燕
张春艳
高柏
刘媛媛
蒋亚飞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临水河天然放射性核素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价
沈威
高柏
章艳红
何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临水河河流沉积物对铀的吸附行为研究
丁燕
高柏
杨芬
张海阳
蒋文波
史天成
方正
刘圣锋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