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4和5级的触诊不清乳腺肿块的超声特征 被引量:18
1
作者 朱庆莉 姜玉新 +3 位作者 张璟 刘赫 戴晴 孙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6-460,484,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征象对超声诊断为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和5级的触诊不清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1998年1月至2008年5月术前超声诊断为BI-RADS4或5级触诊不清的213个乳腺病灶为本研究对象,对照病理结果,评价各超声征象的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征象对超声诊断为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和5级的触诊不清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1998年1月至2008年5月术前超声诊断为BI-RADS4或5级触诊不清的213个乳腺病灶为本研究对象,对照病理结果,评价各超声征象的诊断价值。结果 213个病变中,病理证实为良性128个(60.1%)、恶性85个(39.9%),恶性病变的平均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形态不规则"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89.9%,其余超声征象的诊断敏感性均较低(7.6%~42.4%);边缘成角、小分叶、毛刺及血流丰富对乳腺癌的诊断特异性高(89.0%~95.6%)。BI-RADS4和5级中良性病变的常见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66.7%)、边界不清(35.1%)、后方回声衰减(27.2%)、纵横比>1(26.3%)。结论形态不规则是诊断乳腺癌敏感性最高的超声征象,超声可准确识别乳腺癌的浸润性边界征象,对于诊断BI-RADS5级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触诊不清的乳腺病变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灶大小对触诊不清的乳腺恶性病灶超声检出率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璟 姜玉新 +3 位作者 朱庆莉 刘赫 吕珂 孙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探讨病灶大小是否影响超声对临床触诊不清的乳腺恶性病灶的检出及能否作为临床触诊不清的乳腺病灶活检的指征。方法超声检查发现而临床触诊不清的乳腺病灶816个。根据病灶最大径将全部病灶分为≤0.5、0.6-1.0、1.1-1.5、1.6-2.0和〉... 目的探讨病灶大小是否影响超声对临床触诊不清的乳腺恶性病灶的检出及能否作为临床触诊不清的乳腺病灶活检的指征。方法超声检查发现而临床触诊不清的乳腺病灶816个。根据病灶最大径将全部病灶分为≤0.5、0.6-1.0、1.1-1.5、1.6-2.0和〉2.0 cm 5组。分别比较全部病灶、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2、3级病灶及BI-RADS 4、5级病灶恶性检出率在不同病灶大小的组间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以病灶大小作为BI-RADS 2、3级触诊不清乳腺病灶的活检指征是否可行。结果 816个病灶中恶性病灶100个(12.3%)。随病灶增大,恶性病灶的检出率增高(P〈0.05)。在不考虑B I-RADS分级的情况下,〉2.0 cm组的恶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0.6-1.0、1.1-1.5、1.6-2.0 cm组的恶性病灶检出率有高于≤0.5 cm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B I-RADS 4、5级病灶,〉2.0 cm与≤0.5 c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cm组恶性病灶检出率有高于0.6-1.0、1.1-1.5、1.6-2.0 cm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大小可以作为BI-RADS 2、3级触诊不清乳腺病灶活检的指征。以1.25 cm为活检阈值,能够获得较满意的敏感性(83.3%)和特异性(56.9%)。结论病灶大小对触诊不清的乳腺病灶的恶性检出率有一定影响。对超声诊断为BI-RADS 2、3级的病灶,病灶大小可以作为活检的指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触诊不的乳腺病灶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