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炎灌肠方对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秀宝 张季青 +2 位作者 陈月玲 陈秋妮 刘秋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目的:观察盆炎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予盆炎灌肠方保留灌肠,B组予口服蒲皂愈炎汤,C组予口服蒲皂愈炎汤并保留灌肠,D组予奥硝唑分散片。结果:经14 d治疗后... 目的:观察盆炎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予盆炎灌肠方保留灌肠,B组予口服蒲皂愈炎汤,C组予口服蒲皂愈炎汤并保留灌肠,D组予奥硝唑分散片。结果:经14 d治疗后,A组、B组、C组的中医临床痊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D组( P<0.05或P<0.01)。 A组与C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0.00%和53.33%(P>0.05);A、C组与B组比较(P<0.05或P<0.01)。总有效率依次为C组93.33%、A组90.00%、B组76.67%、D组66.67%,A组与C组比较(P>0.05);A、C组与B组比较(P<0.05或P<0.01)。表明A组和C组的疗效明显优于B组和D组。4组患者治疗后的局部体征评分、疼痛评分、止痛疗效及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或P<0.01)。止痛疗效A组、B组、C组、D组的总有效率依次为86.67%、76.67%、83.33%和73.33%,A组优于其他3组。 A组有2例、C组有1例于1~3 d时出现肛门口轻微不适感,未经特殊处理自行好转;D组有7例有恶心感,加服维生素B6后改善。表明A组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费4组从少到多依次为D组2.59&#215;14=87.63(元)、A组8.41&#215;14=114.94(元)、B组10.7&#215;14=149.94(元)、C组的费用(8.41+10.7)&#215;14=264.74(元)。结论:盆炎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作用独特、疗效确切、费用低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保留灌肠 盆腔炎性疾病 临床综合疗效 中医临床症候的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药物研发创新体系展望 被引量:21
2
作者 罗国安 梁琼麟 +2 位作者 刘清飞 李雪 王义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1期3-10,共8页
本文通过分析创新药物研发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复方药物的定义:即指为了实现整体最佳的疗效目标,综合多种治疗原则和多种作用机理导向下所开发的由多个化合物或化合物群配伍组成的治疗药物。复方药物既包括中药复方药物,也包括西药复方... 本文通过分析创新药物研发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复方药物的定义:即指为了实现整体最佳的疗效目标,综合多种治疗原则和多种作用机理导向下所开发的由多个化合物或化合物群配伍组成的治疗药物。复方药物既包括中药复方药物,也包括西药复方药物(化学药复方药物),甚至还可能开发中西药结合的复方药物。复方药物研发创新体系的主要特点在于:强调治疗的对象是生病(或亚健康状态)的人(而不只是病);充分体现"医生参与、医药结合"的特色;研发途径应体现"临床-动物-临床"的特点;应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综合评价体系;应具有体现其作用模式(机理)的药物综合筛选模式;应具有体现其化合物群的整体表征和局部特征的综合表达形式。当前创制中药复方药物的关键在于:亟待发展能体现其临床疗效的综合评价体系;亟待发展能体现其作用模式(机理)的复方药物综合筛选体系;亟须将中药复方药物综合表达形式规范化。作为中药复方药物的研究示范,作者领导的研究组采用所建立的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方法,成功的实现了从清开灵复方开发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复方药物,从双龙方开发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复方药物。当前创制化学药复方新药的关键在于:亟须转变观念,确立化学药复方药物也是一种新的普适模式;亟须由临床医生从头开始参与新药研发,建立"临床-动物-临床"研发模式;加强中西药合用的复方药物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药物 中药复方药物 化学药复方药物 临床-动物-临床”研发模式 “系统-系统” 相互作用 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 临床疗效综合评价体系 复方药物综合筛选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