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R VEGF和COX-2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与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敏 彭宣荣 +2 位作者 朱彦丽 史春雪 史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984-987,990,共5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临床病理因素(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癌灶大小、淋巴结转移)和生物学因素(HuR、VEGF及COX-2)与早期(Ⅰ~Ⅱ期)宫颈癌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早期宫颈癌组织中HuR、VEGF及COX-2蛋白... 目的:分析和评价临床病理因素(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癌灶大小、淋巴结转移)和生物学因素(HuR、VEGF及COX-2)与早期(Ⅰ~Ⅱ期)宫颈癌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早期宫颈癌组织中HuR、VEGF及COX-2蛋白的表达,将可能与预后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再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癌灶大小、HuR蛋白阳性表达、COX-2蛋白阳性表达与预后相关(P均<0.05);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VEGF蛋白阳性表达与预后明显相关(P均≤0.01),不同年龄、病理类型与预后无关(P均>0.05)。组织学分级低者5年累计生存率显著低于组织学分级高者,前者死亡危险度是后者的2.948倍,是影响宫颈癌手术预后的第一位独立因素。其次为VEGF阳性表达,其相对危险度为2.801。结论:早期宫颈癌手术预后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癌灶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HuR蛋白阳性、VEGF蛋白阳性、COX-2蛋白阳性有关,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组织学分级、VEGF蛋白阳性是影响宫颈癌手术预后最显著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临床病理和生物学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7
2
作者 周滢 姜继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研究早期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以指导早期宫颈癌的治疗并判断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80例早期宫颈癌(ⅠA2~ⅡB)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于大连市妇产医院初治手术治... 目的:研究早期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以指导早期宫颈癌的治疗并判断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80例早期宫颈癌(ⅠA2~ⅡB)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于大连市妇产医院初治手术治疗,术式为经腹或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根据术后是否存在高危因素,进行辅助放疗或联合放化疗。采用单因素分析研究LVSI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一步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与LVSI关系显著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其独立的危险因素。绘制生存曲线,确定LVSI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LVSI与宫颈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年龄、宫旁受累、病灶大小、FIGO分期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VSI是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②LVSI阳性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74%,总生存率为80%;LVSI阴性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为93%(P<0.05)。结论:LVSI阳性一定程度上能更早地提示淋巴结转移的潜在风险,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能显著降低早期宫颈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LVSI阳性早期宫颈癌患者可能浸润深度更深、分化程度更差,但需更多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淋巴结转移 临床病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EphA2和EphrinAl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本斯 卞思源 +2 位作者 潘云 李正军 李耀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研究云南白族地区乳腺癌EphA2和EphrinAl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phA2、EphrinAl的表达,比较各自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EphA2、EphrinAl主要表达... 目的研究云南白族地区乳腺癌EphA2和EphrinAl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phA2、EphrinAl的表达,比较各自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EphA2、EphrinAl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和胞膜,呈棕黄色或棕褐色。150例乳腺癌组织中,EphA2、EphrinAl阳性表达分别为123例、129例,阳性率分别为82%、86%。二者的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0.05),而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5)。浸润性导管癌EphA2和EphrinAl阳性率较导管内癌的高;肿瘤较大组、淋巴结转移组、临床分期较晚者、组织学分级较高组EphA2和EphrinAl的阳性率分别高于肿瘤较小组、无淋巴结转移组、临床分期较早者、组织学分级较低组EphA2和EphrinAl的阳性率。EphA2和EphrinAl阳性染色共同定位于大致相同的肿瘤区域和血管内皮细胞,二者的阳性率有相关性(P<0.05)。结论 EphA2、EphrinAl在乳腺癌高表达,并与其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恶性程度有关,有望成为乳腺癌预后评估标志物,为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EPHA2 EPHRINA1 临床病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中TLR3信号分子与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云龙 王梅 +3 位作者 付鲁渝 刘淑岩 王桂兰 陈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85-1294,共10页
目的 :研究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TLR3)及信号分子含TIR结构域的转接蛋白(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or protein including IFN-β,TRIF)表达与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 目的 :研究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TLR3)及信号分子含TIR结构域的转接蛋白(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or protein including IFN-β,TRIF)表达与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收集与随访101例HCC病例,构建肝组织芯片。HE染色判断HCC的组织分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CC组织中Ki-67、TLR3、TRIF、LC3和Beclin l的表达,应用TUNEL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信号。统计学分析其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结果:本组HCC中TLR3和TRIF表达呈正相关(ρ=0.640,P<0.001),其高表达分别与肿瘤Hbs Ag感染、硬化背景、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及患者5年总生存率呈正相关,与肿瘤细胞增殖、血管浸润、Edmondson分级和TNM分期呈负相关。Beclin1和LC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ρ=0.587,P<0.001),两者高表达分别与肿瘤脉管浸润、Edmondson分级、TNM分期、肿瘤细胞增殖呈正相关,与AI和预后呈负相关。并且TLR3、TRIF分别与LC3和Beclin1的表达呈负相关(P均<0.001)。结论:HCC中TLR3及其信号分子TRIF表达,细胞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LC3的表达分别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来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HCC组织中Beclin1介导的自噬途径与TLR3信号凋亡通路存在交叉,两条通路异常可能是HCC发生、进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凋亡 自噬 临床病理因素 预后 LC3 BECLIN1 TLR3 TRI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SIAH2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甄娟 刘玉东 +2 位作者 吴莎 宋春红 毕学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76-1080,共5页
目的探讨SIAH2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旁正常子宫颈组织、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IAH2的表达,统计分析SIAH2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 目的探讨SIAH2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旁正常子宫颈组织、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IAH2的表达,统计分析SIAH2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颈新鲜组织中SIAH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及评估患者预后因素。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癌旁正常子宫颈(5.00%)、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48.33%)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75.83%)中SIAH2的阳性率逐渐升高(P<0.05)。SIAH2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高危HPV16感染和Ki-67表达相关(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SIAH2表达与高危HPV16感染和Ki-67表达呈正相关(P均<0.05)。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SIAH2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子宫颈组织(P<0.05)。生存分析发现,SIAH2阳性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者(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IAH2高表达是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SIAH2可能作为一个癌基因参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展和转移,其过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SIAH2有望成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SIAH2 临床病理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颊黏膜鳞癌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景捷 孙钢 +1 位作者 夏辉 李龙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2-855,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在颊黏膜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法分析45例颊黏膜鳞癌HIF-1α的表达,同时,明确HIF-1α表达与性别、年龄、病史、肿瘤直径、病理分级...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在颊黏膜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法分析45例颊黏膜鳞癌HIF-1α的表达,同时,明确HIF-1α表达与性别、年龄、病史、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复发、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核分裂数、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等指标的关系。结果:HIF-1α表达阳性者31例(69%),阴性者14例(31%)。HIF-1α的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癌巢的中央部分。肿瘤直径、区域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这3个指标与HIF-1α阳性表达程度有关:肿瘤直径较大者(T3+T4)明显高于肿瘤直径较小者(T1+T2)(P=0.008);已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未出现转移者(P=0.037);高临床分期者(III+IV期)高于低分期者(I+II期)(P=0.011)。另外,HIF-1α表达呈阳性的颊黏膜鳞癌的肿瘤厚度为4.87mm,明显高于呈阴性表达者3.81mm(P=0.046)。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明随着生存月数的增加,HIF-1α阳性表达的程度下降。结论:颊黏膜鳞癌HIF-1α表达与肿瘤直径有关;HIF-1α的高表达者既易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也具有较高的临床分期。另外,HIF-1α也可作为一个判断颊黏膜鳞癌术后生存时间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癌中SIAH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甄娟 刘玉东 +2 位作者 宋春红 吴莎 焦瑞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09-813,共5页
目的探讨癌旁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SIAH2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样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旁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SIAH2的表达;采用qRT-PCR... 目的探讨癌旁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SIAH2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样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旁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SIAH2的表达;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新鲜子宫内膜组织中SIAH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分析SIAH2表达与子宫内膜样癌患者预后的关系。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子宫内膜样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在癌旁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癌中,SIAH2的阳性率逐渐升高,分别为7.50%、42.00%和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AH2与子宫内膜样癌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SIAH2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存分析发现,SIAH2阳性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患者(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SIAH2高表达是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SIAH2在子宫内膜样癌发生、发展中异常表达,SIAH2阳性的子宫内膜样癌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并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SIAH2有望成为子宫内膜样癌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内膜样癌 SIAH2 临床病理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与肛门距离影响因素的分位数回归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闫强 汪圣毅 李永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与肛门距离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直肠癌与肛门的距离(DAVtRC)≤7 cm为低位直肠癌(LRC)组、DAVtRC>7cm为中高位直肠癌(M/HRC)组,比较组间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分位数回归分析DAVtRC与... 目的探讨直肠癌与肛门距离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直肠癌与肛门的距离(DAVtRC)≤7 cm为低位直肠癌(LRC)组、DAVtRC>7cm为中高位直肠癌(M/HRC)组,比较组间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分位数回归分析DAVtRC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LRC组DAVtRC的中位数[5.00 cm(IQR:4.00,6.00 cm)]低于M/HRC组[10.00 cm(IQR:10.00,11.00cm),P<0.01],但单核细胞平均数较高[(0.41±0.16)vs(0.34±0.11),P<0.05]。95%分位数时,模型纳入连续和分类自变量,DAVtRC与年龄(β=-0.204,P<0.01)、TNM分期(Ⅲ+Ⅳ)期与Ⅰ期(β=-6.623,P<0.01)、血小板(PLT,β=-0.024,P<0.01)、血管侵犯(β=-1.544,P<0.01)负相关,与BMI(β=0.278,P<0.01)、肿瘤直径(β=0.548,P<0.01)、男性(β=1.421,P<0.01)、肿瘤低中分化(β=4.727,P<0.01)、T分期(T2与T1比较:β=4.422,P<0.01)、N分期(N1与N0比较:β=6.670,P<0.01)、神经侵犯(β=1.825,P<0.01)、癌胚抗原(CEA,β=0.068,P<0.01)、淋巴细胞(L,β=3.068,P<0.01)、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β=0.045,P<0.01)、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LMR,β=1.088,P<0.01)正相关。回归曲线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肿瘤直径、PLT、PLR、LMR在不同分位数的系数不同。结论DAVtRC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有关,不同分位数的系数大小和方向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直肠癌与肛门的距离 低位直肠癌 分位数回归 临床病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中Slug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玉东 郭明丽 +3 位作者 韩晓丽 张慧平 宋晓飞 李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59-963,968,共6页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Slug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115例喉组织中Slug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应用Transwell及划痕实验验证Slug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作用。结果S...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Slug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115例喉组织中Slug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应用Transwell及划痕实验验证Slug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作用。结果Slug在正常喉组织(16.7%)、喉部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3.4%)及喉鳞状细胞癌组织(74.5%)中的阳性率逐渐升高(χ2=27.061,P<0.001),且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Slug在正常喉组织(0.13±0.03)及喉鳞状细胞癌组织(0.45±0.05)中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t=-27.691,P<0.001)。敲低Slug可以抑制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Slug阳性提示患者具有较短生存期(χ2=9.282,P<0.01),其是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的预测指标(P<0.05)。结论Slug高表达提示喉鳞状细胞癌的进展和不良预后,有望成为喉鳞状细胞癌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为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癌 SLUG 临床病理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ZK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洁 李聪 +2 位作者 李云云 文静 周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9-264,共6页
目的检测PDZK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实验方法,检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组织标本及32例正常子宫... 目的检测PDZK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实验方法,检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组织标本及32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中PDZK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应用χ2检验、Kaplan-Meier和对数秩检验对PDZK1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进行关联分析。结果PDZK1 mRNA和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 415±0. 663 vs 0. 986±0. 322,P <0. 05; 1. 412±0. 280 vs 0. 350±0. 210,P <0. 05);较高的PDZK1表达与肿瘤低分化(P <0. 01)、FIGO晚期(P <0. 05)和淋巴结转移(P <0. 05)呈正相关而与年龄、是否绝经无关(P> 0. 05),且高PDZK1表达患者具有较短的DFS(P <0. 05)和OS(P <0. 05)。结论 PDZK1在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与肿瘤低分化、FIGO晚期、淋巴转移和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ZK1 子宫内膜癌 临床病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手术预后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敏 马志红 史春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4-348,356,共6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子宫内膜癌常用临床病理因素(绝经前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术后辅助治疗、肌层浸润深度)和生物学因素(COX-2、VEGF、KDR及ER、PR)对子宫内膜癌手术预后的影响,筛选出对子宫内膜癌手术预... 目的:分析和评价子宫内膜癌常用临床病理因素(绝经前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术后辅助治疗、肌层浸润深度)和生物学因素(COX-2、VEGF、KDR及ER、PR)对子宫内膜癌手术预后的影响,筛选出对子宫内膜癌手术预后最有显著的影响因素。方法:将可能与子宫内膜癌预后有关的常用临床病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CJox模型对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3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通过随访,共获得确切随访者112例,5年生存率为83.04%。I~lV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89.66%,80.00%,53.85%,0。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oX-2、VEGF及KDR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47.32%、66.07%及52.68%,且三者表达具有协同性。CoX-2、VEGF、KDR蛋白阳性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5.47%、78.38%、72.88%。将这些临床病理因素及生物学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COX-2阳性表达、KDR阳性表达、ER阳性表达、PR阳性表达8个因素与预后明显相关(P均><0.05),绝经前后、病理类型、术后辅助治疗、VEGF阳性表达与预后无关(P均>0.05)。应用Cox模型对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8个有显著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表明:肌层浸润深度、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手术预后最显著的3个因素。结论:肌层浸润深度、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手术预后的因素,但浸润肌层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手术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临床病理和生物学因素 预后 COX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NX3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卢燕辉 郑瑞丹 +3 位作者 陈洁 陈碧芬 李建国 林志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RUNX3蛋白在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UNX3蛋白在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RUNX3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 目的探讨RUNX3蛋白在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UNX3蛋白在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RUNX3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9.02%(25/51)、82.35%(42/51),两者间有显著差异(χ2=12.5706,P<0.01)。RUNX3蛋白在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肝内转移等病理因素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肿瘤直径、肿瘤部位、癌肿出血坏死、组织分型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UNX3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RUNX3蛋白表达下调可能对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UNX3基因可能是肝癌的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X3蛋白 肝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T-1表达与胃癌发展和预后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铮 陈莉 +2 位作者 李杏玉 王桂兰 鄂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2-495,共4页
目的:研究NET-1基因蛋白在胃癌中表达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制备的NET-1抗体,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6例胃癌组织中NET-1基因蛋白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和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NET-1表达对胃癌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NET-1基因蛋白在胃癌中表达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制备的NET-1抗体,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6例胃癌组织中NET-1基因蛋白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和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NET-1表达对胃癌预后的影响。结果:NET-1在胃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强阳性表达率为56.98%,在癌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黏膜。NET-1强阳性表达与癌分化(P<0.01)以及患者生存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中3年、5年生存率与中位生存期均显著低于其弱阳性组(P<0.05)。结论:NET-1基因表达能较好地反映胃癌细胞群体增殖活性,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标记,能显著上调和促进癌进展。实验设计制备的NET-1抗体将能较好的用于临床肿瘤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NET-1 临床病理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与磷酸化黏着斑激酶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晓峰 牟永斌 +3 位作者 胡勤刚 陈亮 蒋文晖 陈湘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8-881,共4页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和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FAK,Tyr576)在舌鳞癌(TSCC)中的表达水平及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0例TSCC原发灶中FAK和p-FAK(Tyr576)的表达情况。结果:FAK和p-FAK(Tyr576)为非均质性表...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和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FAK,Tyr576)在舌鳞癌(TSCC)中的表达水平及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0例TSCC原发灶中FAK和p-FAK(Tyr576)的表达情况。结果:FAK和p-FAK(Tyr576)为非均质性表达,主要强表达在癌细胞浆中,在癌旁口腔黏膜上皮中则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癌组织中FAK和p-FAK(Tyr576)阳性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显著,且FAK与p-FAK(Tyr576)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结论:FAK和p-FAK(Tyr576)的表达水平增加可作为评估TSCC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 磷酸化 舌鳞状细胞癌 临床病理因素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15
作者 屈洋 张燕娜 +1 位作者 周易冬 孙强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1274-1281,共8页
近10年来,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乳腺癌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在不影响生存结果的前提下,趋向于治疗降级、方案个体化,在给患者带来最大获益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医源性毒性暴露。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21-gene recurrence score, RS)能够... 近10年来,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乳腺癌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在不影响生存结果的前提下,趋向于治疗降级、方案个体化,在给患者带来最大获益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医源性毒性暴露。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21-gene recurrence score, RS)能够评估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和化疗获益,已被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及中国抗癌协会推荐用于指导激素受体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但其临床应用尚存有争议。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RS的临床优化,以更加准确地识别可从辅助治疗中受益的患者,使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更加个体化。本文主要就RS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RS对临床决策的影响、RS面临的争议与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临床进一步扩展RS的应用范围,使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更加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 精准医疗 临床病理因素 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素β1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16
作者 李岩 张仁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0-210,共1页
关键词 胸腺素β10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临床病理因素 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周围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