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质类型与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及临床检验指标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忠杰 崔赵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11期1004-1007,共4页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中医药"治病求本"、"因人制宜"的观点,对于个体化治疗慢性肾脏病具有指导意义。而体质作为个体生理病理的基础,正是慢性肾脏病的致病之本,也是因人施治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从中医体质学角度...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中医药"治病求本"、"因人制宜"的观点,对于个体化治疗慢性肾脏病具有指导意义。而体质作为个体生理病理的基础,正是慢性肾脏病的致病之本,也是因人施治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从中医体质学角度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体质类型 临床检验指标 中医证候 相关性 个体化治疗 中医体质学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临床检验指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赖智武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8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方法 142例肿瘤患者,均给予大量输血,比较输血前后临床检验指标。结果输血前,血小板(PLT)计数为(189.22±96.42)×10~9/L,凝血酶原时间(PT)为(15.07±2.67)s,国际标准化比值...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方法 142例肿瘤患者,均给予大量输血,比较输血前后临床检验指标。结果输血前,血小板(PLT)计数为(189.22±96.42)×10~9/L,凝血酶原时间(PT)为(15.07±2.67)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44±0.46),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为(37.61±6.13)s,纤维蛋白原(FIB)为(2.64±1.13)g/L,凝血酶时间(TT)为(16.11±2.38)s;输血后,PLT计数为(115.01±53.87)×10~9/L,PT为(16.67±5.21)s,INR为(1.26±0.28),APTT为(39.54±7.41)s,FIB为(2.21±0.88)g/L,TT为(18.33±4.57)s。输血后,患者PLT计数、INR、FIB均低于输血前,PT、APTT、TT均长于输血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对大失血的肿瘤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临床医生应该高度警惕大量输血以后的各种并发症,及时对患者的PLT输血、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给予检测,进而能够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当大失血的肿瘤患者出血已经停止,可以考虑限制性输血方式,进而降低输血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大量输血 临床检验指标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郁脾虚型与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耿二芳 翟俊丽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究肝郁脾虚型与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3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其中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各50例,探究肝郁脾虚型与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临床检验指标... 目的探究肝郁脾虚型与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3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其中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各50例,探究肝郁脾虚型与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临床检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过检验之后,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红胆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红胆素(DBIL)及DBIL相较于肝郁脾虚型明显更高(P<0.05)。肝郁脾虚型和肝胆湿热型患者阳性率比较,肝胆湿热型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肝郁脾虚型(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中,肝胆湿热型和肝郁脾虚型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ALT、TBIL、AST及DBIL均可以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提供标准化、客观化依据,为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可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检验指标 相关性 肝郁脾虚 肝胆湿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艳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5期122-123,共2页
目的研究在临床生化检验中药物对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提出解决方法 ,以便于增加检验准确性。方法 28541例生化检验患者,其中114例患者生化检验结果认证为因服用药用导致检查结果出现差异,调查其所服用的药物并记录。结果 114例患者发生... 目的研究在临床生化检验中药物对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提出解决方法 ,以便于增加检验准确性。方法 28541例生化检验患者,其中114例患者生化检验结果认证为因服用药用导致检查结果出现差异,调查其所服用的药物并记录。结果 114例患者发生药物干扰出现误差、误差率为0.399%。患者服用肾上腺素、抗风湿药、多巴胺药物、抗凝剂、抗生素药物抗癌症药物维生素药物以及利尿药物等皆会影响检验结果 ,影响程度则存在差别。结论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患者服用相关药物会导致检验结果存在差异,因此检查人员应在检查前询问患者近期服用药物情况,以免影响临床生化检验,影响患者后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临床生化检验指标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肝病诊断中临床检验生化指标的运用及意义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余艺军 陈建明 黄虚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期107-108,共2页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病诊断中临床检验生化指标的运用及意义。方法:2019年4月-2020年5月收治病毒性肝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临床生化指标检验,对比分析两组常规生化指标及新生化指标水平。结...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病诊断中临床检验生化指标的运用及意义。方法:2019年4月-2020年5月收治病毒性肝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临床生化指标检验,对比分析两组常规生化指标及新生化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常规生化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腺苷脱氨酶等新生化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临床检验生化指标的运用及意义显著,能够有效诊断出患者生化指标水平,同时有利于提高疾病的诊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病 临床检验生化指标 运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王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0期119-119,121,共2页
目的:探究临床检验生化指标诊断病毒性肝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病毒性肝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参照组。两组均给予生化检验,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水平。结果:两组生化检验各项指标水... 目的:探究临床检验生化指标诊断病毒性肝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病毒性肝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参照组。两组均给予生化检验,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水平。结果:两组生化检验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毒性肝病检验中开展生化指标检验,可为疾病诊断提供客观、精准的数据支持,临床诊断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检验生化指标 病毒性肝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客观化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锐 刘乐 +4 位作者 张金玲 王晶 靳宏光 田腾辉 高松仙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2期3-5,共3页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中医证型种类较多。目前,临床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辨证分型尚缺乏明确的客观指标支撑。该文通过梳理和分析现有文献,探讨临床客观指标在不稳定型心绞痛证型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关系,以期使不稳定型心绞...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中医证型种类较多。目前,临床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辨证分型尚缺乏明确的客观指标支撑。该文通过梳理和分析现有文献,探讨临床客观指标在不稳定型心绞痛证型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关系,以期使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更加客观化和规范化,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论治水平,推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西医结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证型 辨证论治 临床检验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