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布-加氏综合征的临床影像分析(附81例报告)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张艳莉
-
机构
周口市中心医院内科
-
出处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27-728,共2页
-
文摘
对81例布-加氏综合征(BC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分型标准。经DSA、彩超、CT、经皮肝穿刺活检确诊的布-加氏综合征81例。BCS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腔静脉梗阻和门脉高压症状。胆囊壁增厚是其影像诊断的一个间接征象。
-
关键词
临床影像分析
诊断
肝静脉血栓形成
布-加氏综合征
-
Keywords
hepatic vein thrombosis
Budd-Chiari syndrome
-
分类号
R543.6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
-
题名烟雾病再出血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刘鹏
咸鹏
李德生
杨伟中
段炼
-
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解放军第三○七医院神经外科
-
出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6-30,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171083)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重点支持项目(2007-2028)
-
文摘
目的分析烟雾病合并≥2次出血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2011年12月烟雾病合并≥2次出血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行DSA检查。根据造影结果,按其再出血的年龄、部位、改良的Morioka分级方法[评估出血侧脉络膜前动脉(AchA)和后交通动脉(PCoA)扩张程度的分级]比较出血情况的差异。结果①42例患者中,有29例发生1次再出血,有8例发生2次再出血,有5例发生≥3次再出血。全组有7例死亡,再出血死亡率为16.7%(7/42)。再出血时平均年龄为(32.1±7.9)岁,平均间隔(5.4±1.7)年后发生了再出血,发生再出血患者的年龄主要分布在41~50岁,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再出血部位在脑室的占47.6%,在脑实质的占40.5%,蛛网膜下腔出血占11.9%。再出血部位与首次出血完全相同的有20例(占47.6%),与首次出血不同有22例(占52.4%),是否合并动脉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首次出血时,出血侧AchA未显影27例,轻度或者中度扩张15例,约占35.7%;非出血侧AchA未显影34例,轻度或者中度扩张8例,约占19.0%。出血侧AchA-PCoA扩张程度1级12例(28.6%)、2级16例(38.1%)、3级14例(33.3%);非出血侧AchA-PCoA 1级18例(42.9%)、2级11例(26.2%)、3级13例(30.9%)。出血侧与非出血侧影像学比较,出血侧AchA中度扩张的发生率较高,AchA-PCoA分级2~3级发生率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烟雾病再出血主要发生在31~50岁;AchA-PCoA的扩张增加了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再出血的风险,并且出血半球和未出血半球均有再出血的可能。本组病例未显示再出血的部位有规律性。
-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脑出血
临床和影像分析
-
Keywords
Moyamoya disease
Cerebral hemorrhage
Clinical and imaging analysis
-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
题名出血型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 3
-
-
作者
孙新同
暴向阳
段炼
-
机构
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神经外科
-
出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3-117,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171083)
-
文摘
目的探讨出血型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11年12月出血型烟雾病患者224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后循环受累与否分为后循环受累组57例,非受累组167例。结果 (1)后循环受累组铃木分期集中在Ⅴ期和Ⅵ期,分别占42.1%(24/57)、40.4%(23/57);非受累组铃木分期多集中在Ⅲ期和Ⅳ期,分别占31.1%(52/167)、41.9%(70/167)。两组患者的铃木分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出血类型:后循环受累组中,丘脑出血占43.9%(25/57),脑室出血占38.6%(22/57),基底节出血占3.5%(2/57),脑叶出血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占14.0%(8/57)。非受累组中,丘脑出血0例,脑室出血占37.7%(63/167),基底节出血占25.1%(42/167),脑叶出血占21.6%(36/167),蛛网膜下腔出血占15.6%(26/167)。两组患者出血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出血侧异常血管:后循环受累组中,脉络膜前动脉、脉络膜后动脉扩张率及后交通动脉、后胼周动脉开放率分别为19.3%(11/57)、82.5%(47/57)、36.8%(21/57)、78.9%(45/57);非受累组中,脉络膜前动脉、脉络膜后动脉扩张率及后交通动脉、后胼周动脉开放率分别为36.5%(61/167)、3.0%(5/167)、68.9%(115/167)、80.2%(134/167)。两组患者出血侧异常血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出血型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不少见,铃木分期多处于烟雾病血管分期的晚期,以丘脑出血为主,脉络膜后动脉破裂可能是出血的主要原因。
-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出血
临床和影像分析
-
Keywords
Moyamoya disease
Hemorrhage
Clinical and imaging materials analysis
-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