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8
1
作者 米洁 肖玲 +2 位作者 曹培叶 周发春 赵庆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17期6-11,共6页
目的构建重庆市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的临床实践模式。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0名重症医学专科医疗及护理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确定重庆市重症医学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模式并进行权重分析。结果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皆为100%;... 目的构建重庆市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的临床实践模式。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0名重症医学专科医疗及护理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确定重庆市重症医学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模式并进行权重分析。结果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皆为100%;两轮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28,其中判断依据为0.937,熟悉程度为0.920;一、二、三级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83、0.204、0.283,P<0.001;最终构建的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模式包括6项一级指标、28项二级指标和50项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临床实践模式函询专家意见集中,研究结果科学可信,能为重庆市重症医学专科护士的培训临床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专科护士 临床实践模式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造口治疗师培养和临床实践模式建立 被引量:14
2
作者 丁炎明 《中国护理管理》 2009年第8期13-15,共3页
造口治疗师(Enterostomal Therapists,ET)是造口、伤口、失禁护理领域的专科护士。我院为了发展造口护理,于2001年1月在国内率先开设了造口门诊,并于2002年2月派送1名肠外科护士,接受广州中山大学造口治疗师学校ET课程的培训,获... 造口治疗师(Enterostomal Therapists,ET)是造口、伤口、失禁护理领域的专科护士。我院为了发展造口护理,于2001年1月在国内率先开设了造口门诊,并于2002年2月派送1名肠外科护士,接受广州中山大学造口治疗师学校ET课程的培训,获得了国际ET资格。2004年,在香港造口治疗师学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院创办了北京大学医学部造口治疗师学校,历经5年的探索和发展,建立和完善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ET培养和临床实践模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口治疗师学校 临床实践模式 养和 北京大学医学部 专科护士 护理领域 造口护理 外科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1临床实践模式在吞咽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安德连 陈妙霞 +2 位作者 李慧娟 窦祖林 张美芬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6期181-182,共2页
目的:探讨N+1临床实践模式在吞咽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护士74名,采用N+1临床实践模式对吞咽专科护士高级护理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观察培养效果。结果:74名学员全部圆满完成吞咽专科护士的专业课程与临床实践,获得... 目的:探讨N+1临床实践模式在吞咽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护士74名,采用N+1临床实践模式对吞咽专科护士高级护理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观察培养效果。结果:74名学员全部圆满完成吞咽专科护士的专业课程与临床实践,获得由中山大学颁发的"中山大学吞咽专科护士课程培训合格证书"。96%的学员表示非常满意N+1临床实践模式,有利于专科护士能力的培养。结论:N+1临床实践模式,可以达到预期培养专科护理人才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1临床实践模式 吞咽专科护士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特征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现象学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左菲菲 王妤 苏芳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10期948-952,95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特征护理硕士研究生对于临床实践的评价和需求,为建立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中的半结构访谈法,对我校23名在读的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深度访谈,内容包括对目前临床实践的描述和评价,以及... 目的探讨不同特征护理硕士研究生对于临床实践的评价和需求,为建立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中的半结构访谈法,对我校23名在读的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深度访谈,内容包括对目前临床实践的描述和评价,以及对临床实践的建议和意见等。结果不同年级、不同学位类型、有无临床工作经验等不同特征的护理硕士研究生对于临床实践的评价和需求不同。结论在制订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计划时应考虑不同年级、不同学位类型和有无临床工作经验等对于临床实践的影响,在其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安排个性化的临床实践方案,以提高护理硕士生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硕士研究生 临床实践模式 护理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实践的科学性:重视疾病的诊断?还是重视患者的预后?
5
作者 罗勇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8期116-116,共1页
摘译:传统的观念认为对疾病的诊断是临床实践的决断性基础。然而,对患者某种“疾病”诊断与否究竟会对患者预后产生有益还是有害的影响,目前尚没有充足的证据。我们基于患者可能产生的预后提出一种新的临床实践模式。传统的临床实践... 摘译:传统的观念认为对疾病的诊断是临床实践的决断性基础。然而,对患者某种“疾病”诊断与否究竟会对患者预后产生有益还是有害的影响,目前尚没有充足的证据。我们基于患者可能产生的预后提出一种新的临床实践模式。传统的临床实践模式包括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其中疾病的诊断被看成是临床实践的核心,因为它直接影响着预后判断和治疗。这种传统的临床实践模式今天也应该能够被有效地进行质量评价,如是否被患者感到产生了更好的预后,以及卫生医疗机构是否提供了更为有效和安全的医疗服务。如何来评价一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决策是否有效?以及如何来判断一种新的临床试验和干预措施是否有益?完全取决于诊断了这个疾病,患者是否获益,而不诊断这个疾病,患者是否没有受到伤害。这就需要对疾病的预后进行研究。尤其重要的是,患者的预后并不是单纯由疾病的诊断和由此做出的治疗而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践模式 预后判断 疾病 诊断 患者 科学性 卫生医疗机构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