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新鲜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7
1
作者 潘甚豪 李炎坤 +2 位作者 伍哲维 毛玉玲 王春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07-1415,共9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辅助生殖治疗(ART)中新鲜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3年11月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ART治疗的46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并将其分为建模人群(60%)和验证人群(40%)... 目的构建并验证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辅助生殖治疗(ART)中新鲜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3年11月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ART治疗的46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并将其分为建模人群(60%)和验证人群(40%)。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ASSO回归分析EMs患者新鲜胚胎移植妊娠率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预测EMs患者新鲜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的列线图模型。采用ROC的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别在建模人群和验证人群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为提高模型性能,本研究采用Stacking集成学习方法集成GBM、XGBOOST、MLP 3种机器学习方法,利用它们各自优势相互补充以提高模型预测性能。结果女性年龄、Gn启动用量、ART次数、移植胚胎数是影响新鲜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的独立因素(P<0.05)。通过LASSO模型筛选纳入变量:女性年龄、FSH、Gn时间、Gn启动用量、ART次数、获卵数、移植胚胎数、HCG日内膜厚度、HCG日P。训练集中,模型准确性为0.642(95%CI:0.605-0.679),测试集中,模型准确性为0.652(95%CI:0.600-0.704)。集成学习方法可以提高模型的性能:训练集中,模型准确性为0.725(95%CI:0.680-0.770),测试集中,模型准确性为0.718(95%CI:0.675-0.76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预测模型有助于预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新鲜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ART治疗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 临床妊娠率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移植管血染情况对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邱绮 贾佳 +4 位作者 黄佳 林海燕 李予 杨冬梓 张清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胚胎移植管血染情况对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黄体期长方案IVF,并行新鲜周期胚胎移植患者的资料,... 【目的】探讨胚胎移植管血染情况对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黄体期长方案IVF,并行新鲜周期胚胎移植患者的资料,按照胚胎移植时移植管是否血染及血染程度分组,比较各组的助孕情况和结局。【结果】一共纳入1 762个IVF周期,其中血染组共有593个周期,无血染组有1 169个周期。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HCG日内膜厚度、获卵数、Gn总数、2PN受精率及移植胚胎数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染组种植率低于无血染组(31.3%vs.36.5%,P=0.001);血染组临床妊娠率低于无血染组(48.9%vs.55.1%,P=0.014)。血染组按血染程度分为少许血染、中-多量血染两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在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503,P=0.2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移植管血染是影响临床妊娠的危险因素(OR=0.75,95%,CI 0.6-0.9)。【结论】移植管血染可降低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移植管血染程度对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血染 种植 临床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细胞端粒长度预测胚胎发育潜能及妊娠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楠 唐妮 +2 位作者 韦立红 李忻琳 林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19-2022,2026,共5页
目的研究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CSI-ET)患者卵母细胞颗粒细胞的端粒长度与早期胚胎发育潜能及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为实验室评估胚胎发育潜能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收集生殖中心92例行ICSI-ET患者的卵母细胞颗粒细胞,... 目的研究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CSI-ET)患者卵母细胞颗粒细胞的端粒长度与早期胚胎发育潜能及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为实验室评估胚胎发育潜能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收集生殖中心92例行ICSI-ET患者的卵母细胞颗粒细胞,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低龄(≤35岁)组55例和高龄(>35岁)组37例。利用QRT-PCR法检测患者的颗粒细胞端粒长度,分别记录每组患者卵裂率、优胚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卵母细胞颗粒细胞的端粒长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P<0.05)。妊娠患者端粒长度较未妊娠患者长(P<0.05)。结论颗粒细胞端粒长度与早期胚胎发育潜能及临床妊娠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 颗粒细胞 端粒长度 临床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授精和早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4
作者 王慧 陈志恒 +4 位作者 杨丽 梁云浩 武慧姣 姜煜 刘帅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07,共6页
目的 探讨短时授精及短时授精联合早补救胞浆内单精子注射(early rescue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RICSI)对IVF患者临床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生殖中心接受新鲜胚胎移植患者的临... 目的 探讨短时授精及短时授精联合早补救胞浆内单精子注射(early rescue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RICSI)对IVF患者临床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生殖中心接受新鲜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授精方式分为:短时IVF组(n=204),常规IVF组(n=208),E-RICSI组(n=13)和常规ICSI组(n=92)。分别比较短时IVF组与常规IVF组、E-RICSI组与常规ICSI组的受精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 与常规IVF组和常规ICSI组相比,短时IVF组和E-RICSI组在胚胎发育、临床妊娠、流产、异位妊娠、活产、新生儿性别及出生体质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短时IVF组的受精率(79.11%vs. 84.39%,P <0.001)和2PN受精率(63.98%vs. 70.83%,P <0.001)显著低于常规IVF组;E-RICSI组的受精率(65.49%vs. 91.68%,P <0.001)和2PN受精率(57.75%vs. 88.35%, P <0.001)显著低于常规ICSI组。结论 虽然与常规IVF和ICSI相比,短时授精和E-RICSI的受精率有所降低,但对胚胎发育、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并没有影响。短时授精结合早补救ICSI是预防完全受精失败的有效且安全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授精 早期拆除颗粒细胞 临床妊娠率 活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息肉对不孕患者临床妊娠的影响 被引量:61
5
作者 陈玉清 唐教清 +4 位作者 黄孙兴 周力阳 裴慧慧 钟田飞 姚书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6-910,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对不孕患者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间因不孕在本院门诊行宫腔镜检查及治疗且成功随诊的4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诊时患者既往助孕情况分为助孕失败组与未助孕组...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对不孕患者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间因不孕在本院门诊行宫腔镜检查及治疗且成功随诊的4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诊时患者既往助孕情况分为助孕失败组与未助孕组,同时根据此次门诊宫腔镜检查结果将各组再分为息肉摘除亚组和正常宫腔亚组。分别比较两组内息肉摘除亚组和正常宫腔亚组的临床妊娠率。并根据年龄将不孕患者分为"≤35岁"与">35岁"两组,统计两个年龄段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及子宫内膜息肉摘除后妊娠情况。【结果】助孕失败组内息肉摘除亚组患者临床妊娠率40.91%高于正常宫腔亚组2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未助孕组内息肉摘除亚组临床妊娠率47.83%高于正常宫腔亚组3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助孕失败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在不同年龄段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23),而未助孕患者息肉发生率≤35岁组25.8%,大于>35岁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不论助孕失败组与未助孕组患者,息肉摘除后临床妊娠率在不同年龄段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127,P=0.667)。【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是影响助孕过程中胚胎种植的一个独立因素,也可能是影响不孕的相关因素;各年龄助孕失败患者,未尝试助孕的≤35岁的不孕患者,应尽早行宫腔镜检查,帮助诊断、摘除子宫内膜息肉,有助于提高其临床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不孕 临床妊娠率 宫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地屈孕酮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郭薇 陈薪 +6 位作者 叶德盛 何于夏 黎璞 牛静 杨新红 唐妍 陈士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1-865,共5页
目的探讨口服地屈孕酮片在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进行黄体支持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9月于我中心施行的1643例FET周期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患者按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A组为自然周期FET,B组为激... 目的探讨口服地屈孕酮片在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进行黄体支持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9月于我中心施行的1643例FET周期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患者按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A组为自然周期FET,B组为激素替代周期(HRT)FET。A、B组又按黄体支持用药方案不同各分为两个亚组,其中A(I)组使用地屈孕酮片(n=358例),A(Ⅱ)组使用黄体酮(n=634例);B(I)组使用地屈孕酮片+补佳乐(n=185例),B(Ⅱ)组使用黄体酮+补佳乐(n=466例)。分别比较A、B两组中Ⅰ和Ⅱ方案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1643个FET周期,在A、B两组中I和Ⅱ两种黄体支持用药方案中,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继续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在FET周期中,应用口服地屈孕酮片进行黄体支持可达到与黄体酮针剂相同的临床结局,在FET的黄体支持中可用地屈孕酮片替代黄体酮针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屈孕酮 冻融胚胎移植 黄体支持 临床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检查对反复胚胎种植失败者再次种植妊娠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朱一萍 韩凌斐 +2 位作者 赵栋 孙静 李昆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反复胚胎种植失败(RIF)患者再次胚胎种植的临床妊娠率(CP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RIF患者281例的临床资料,再次种植前接受宫腔镜检查为A组(210例),其中宫腔镜下无异常发现为A1组(144例),宫腔镜下有异常发现为A2...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反复胚胎种植失败(RIF)患者再次胚胎种植的临床妊娠率(CP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RIF患者281例的临床资料,再次种植前接受宫腔镜检查为A组(210例),其中宫腔镜下无异常发现为A1组(144例),宫腔镜下有异常发现为A2组(66例),再次种植前未接受宫腔镜检查为B组(71例)。宫腔镜手术中对宫腔异常者予以处理,宫腔无异常者仅行内膜搔刮。3组患者均再次行胚胎种植,比较3组再次种植的CPR。结果:A1组CPR为25.7%,A2组CPR为30.3%,B组再次种植CPR为11.3%,A1组、A2组的CPR均高于B组(P<0.05),A1组与A2组的CP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中子宫内膜息肉(22例)、宫腔粘连(12例)患者的再次种植CPR(45.5%,41.7%)明显高于B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偏小(29例)患者的再次种植CPR(17.2%)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下发现黏膜下子宫肌瘤、鞍状子宫、单角子宫各1例,宫腔镜术后再次胚胎种植均未妊娠。结论:宫腔镜下发现并处理宫腔异常,特别是子宫内膜息肉与宫腔粘连的治疗能提高再次种植的CPR;宫腔镜无异常发现,仅行内膜搔刮亦能提高再次种植的C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反复胚胎种植失败 临床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辅助孵化对冷冻胚胎移植和新鲜胚胎移植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建瑞 管一春 +5 位作者 章露文 郝大勇 刘景 张彩霞 耿爱华 王兴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激光辅助孵化(LAH)对冷冻胚胎移植患者及新鲜胚胎移植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患者。冷冻胚胎移植患者184个周期,其中152个周期行LA... 目的:探讨激光辅助孵化(LAH)对冷冻胚胎移植患者及新鲜胚胎移植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患者。冷冻胚胎移植患者184个周期,其中152个周期行LAH(LAH组),32个周期未行LAH,常规处理(对照组)。新鲜胚胎移植患者461个周期,其中<35岁行LAH共36个周期,不行LAH333个周期;≥35岁行LAH共70个周期,不行LAH22个周期。随访以上患者的妊娠情况。结果:LAH对冷冻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多胎率、种植率和流产率无影响(P均>0.05)。对于年龄<35岁的新鲜胚胎移植患者,是否行LAH对临床妊娠率、多胎率、种植率和流产率无影响(P均>0.05);对于年龄≥35岁的新鲜胚胎移植患者,行LAH的患者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均高于未行LAH的患者(χ2=4.234、3.939,P均<0.05)。结论:LAH仅可以提高高龄患者新鲜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辅助孵化 冷冻胚胎 临床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妇女的胚胎着床和临床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宋娟 陈士岭 +4 位作者 孙玲 罗琛 尹敏娜 熊夏思 赵二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539-1541,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不同年龄妇女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ET治疗的1829个新鲜周期,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结果...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不同年龄妇女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ET治疗的1829个新鲜周期,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结果:本研究的平均临床妊娠率为46.7%。≤34岁组、35~37岁组、38~40岁组、41~42岁组、≥43岁组的胚胎着床率分别为33.3%、25.2%、13.3%、13.8%、5.0%,差异有显著性(P=0.000);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0.5%、45.4%、25.8%、27.5%、11.1%,差异有显著性(P=0.000);自然流产率分别为5.3%、10.8%、11.8%、15.8%、0%,差异有显著性(P=0.004)。结论:患者年龄是影响IVF-ET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随年龄增加,尤其是38岁以上的妇女,胚胎着床率与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自然流产率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年龄 临床妊娠率 胚胎着床 自然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卵裂期胚胎移植第2天及第3天细胞数与妊娠率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申春艳 张建瑞 +4 位作者 杜姗姗 张玉超 周鹏飞 刘景 王兴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新鲜移植周期单卵裂期移植胚胎细胞数与临床妊娠率及继续妊娠率的关系。方法:选择进行新鲜周期单卵裂期胚胎移植的560例患者,观察移植第2、3天胚胎细胞数及第2天至第3天的细胞增长数,探讨其与临床妊娠率及继续妊娠率的关系。结... 目的:观察新鲜移植周期单卵裂期移植胚胎细胞数与临床妊娠率及继续妊娠率的关系。方法:选择进行新鲜周期单卵裂期胚胎移植的560例患者,观察移植第2、3天胚胎细胞数及第2天至第3天的细胞增长数,探讨其与临床妊娠率及继续妊娠率的关系。结果:移植第3天胚胎细胞数为8个细胞(C)和≥10C时,第2天细胞数为4C时,第2天至第3天细胞增长为4C时,临床妊娠率及继续妊娠均高于其他细胞数组(P<0.001)。第2天=4C且第3天=8C的胚胎临床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最高。结论:单卵裂期胚胎移植第2天为4C且第3天为8C时临床结局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临床妊娠率 继续妊娠 胚胎细胞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体C3水平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早期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唐志霞 马双影 +5 位作者 张影 盛佳佳 李娟 何晶晶 宣恒华 洪名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4-929,共6页
目的探讨补体C3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378个F-ET周期相关资料,依据补体C3预测F-ET妊娠结局的最佳截断值分为A组(补体C3≤1.05)120个周期;B组(补体C3>1.05)258个周期,比较两组结局。分析B组补... 目的探讨补体C3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378个F-ET周期相关资料,依据补体C3预测F-ET妊娠结局的最佳截断值分为A组(补体C3≤1.05)120个周期;B组(补体C3>1.05)258个周期,比较两组结局。分析B组补体C3预测F-ET自然流产的最佳截断值。结果年龄是F-ET妊娠成功的危险因素(P<0.05);补体C3和胚胎类型是F-ET妊娠成功的保护因素(P<0.05)。补体C3对F-ET妊娠结局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702,最佳截断值为1.05 g/L,其预测临床妊娠灵敏度为87.60%、特异度为52.00%。B组临床妊娠率(67.05%)和胚胎着床率(52.75%)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C3早期预测F-ET后自然流产最佳截断值为1.32 g/L,ROC曲线下面积为0.760,灵敏度为69.00%、特异度为81.20%。结论补体C3对早期预测F-ET妊娠结局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当补体C3超过1.32 g/L可能会导致自然流产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胚胎移植 临床妊娠率 补体C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安胎方可改善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青 林芳萱 +4 位作者 缪晨韵 李超 闻国芬 张松英 章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6-312,共7页
目的:评价健脾安胎方在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共纳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两枚冷冻优胚移植后的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移植期常规... 目的:评价健脾安胎方在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共纳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两枚冷冻优胚移植后的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移植期常规用药+健脾安胎方,对照组仅予移植期常规用药。评估两组一般情况、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277例病例(观察组134例,对照组143例)完成研究并纳入统计。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胚胎种植率(分别为55.9%和68.7%)、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4.8%和56.7%)和活产率(分别为37.8%和50.7%)均升高(均P<0.05)。亚组分析发现,高龄患者(≥35岁)中,观察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抗米勒管激素<1.68 ng/mL)中,观察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期间,两组基本生命体征均无异常;均无皮疹、腹泻等不良事件。结论:健脾安胎方能提高接受IVF-ET移植患者的胚胎着床率,降低移植胚胎流产率,改善妊娠结局,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安胎方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胚胎种植 临床妊娠率 活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3天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卵裂球数目与助孕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13
作者 胡婷婷 胡益祥 +11 位作者 张颖 印惠荣 汪伟伟 松迪 林莎莎 许亚军 叶红 杜惠 胡元波 蔡艳萍 颜宏利 冯景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0-327,共8页
目的探讨第3天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卵裂球数目及助孕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8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收治的首次接受胚胎移植、采用常规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 目的探讨第3天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卵裂球数目及助孕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8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收治的首次接受胚胎移植、采用常规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助孕、胚胎质量为Ⅰ级或Ⅱ级的患者资料。共1788个第3天新鲜移植周期纳入研究,先分为单胚胎移植和双胚胎移植两大类,每类再根据卵裂球数目分为≤6个细胞组、7个细胞组、8个细胞组、9个细胞组、≥10个细胞组。在新鲜单胚胎移植周期中,≤6个细胞组36个(IVF 21个、ICSI 15个),7个细胞组53个(IVF 25个、ICSI 28个),8个细胞组204个(IVF 146个、ICSI 58个),9个细胞组36个(IVF 22个、ICSI 14个),≥10个细胞组50个(IVF 34个、ICSI 16个);在新鲜双胚胎移植周期中,≤6个细胞组59个(IVF 27个、ICSI 32个),7个细胞组72个(IVF 48个、ICSI 24个),8个细胞组1178个(IVF 820个、ICSI 358个),9个细胞组44个(IVF 24个、ICSI 20个),≥10个细胞组56个(IVF 24个、ICSI 32个)。比较各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结果在新鲜单胚胎移植周期中,8个细胞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高于≤6个细胞组、7个细胞组、9个细胞组、≥10个细胞组(均P<0.05),活产率高于≤6个细胞组、7个细胞组(均P<0.05),流产率与≤6个细胞组、7个细胞组、9个细胞组、≥10个细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个细胞组中ICSI助孕的胚胎移植后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IVF助孕(均P<0.05),而≤6个细胞组、7个细胞组、9个细胞组、≥10个细胞组中IVF和ICSI 2种助孕方式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新鲜双胚胎移植周期中,8个细胞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6个细胞组、7个细胞组、9个细胞组、≥10个细胞组(均P<0.05),流产率与≤6个细胞组、7个细胞组、≥10个细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低于9个细胞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细胞组ICSI助孕的胚胎移植后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IVF助孕(均P<0.05),而7个细胞组、8个细胞组、9个细胞组、≥10个细胞组中IVF和ICSI 2种助孕方式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第3天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可首选8个细胞胚胎,其次是9个细胞胚胎、≥10个细胞胚胎、7个细胞胚胎、≤6个细胞胚胎;8个细胞胚胎在ICSI助孕方式下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比IVF高,可以优先选择;对于一部分ICSI助孕患者在无其他优质胚胎情况下,移植≤6个细胞的胚胎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裂球数目 单胚胎移植 助孕方式 临床妊娠率 活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凯旋 修银玲 +4 位作者 王英华 张伊彤 陆晓黎 周静 于月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93-797,共5页
目的分析在首次行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中,影响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58例首次行FET周期助孕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是否临床妊娠,分为临床妊娠组和未临床妊娠组;根据是否获得活产,分为活产组和... 目的分析在首次行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中,影响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58例首次行FET周期助孕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是否临床妊娠,分为临床妊娠组和未临床妊娠组;根据是否获得活产,分为活产组和未活产组。比较取卵时女方年龄、移植时女方年龄、体重指数、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移植数目和形态等临床数据,分析影响FET周期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的因素,并将这些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FET周期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的独立因素。结果在1458个周期中,临床妊娠率为44.0%,活产率为34.0%。临床妊娠组和活产组移植时女方平均年龄分别明显小于未临床妊娠组和未活产组(P<0.05)。年龄<35岁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明显高于年龄≥35岁患者(P<0.05)。子宫内膜厚度≥8 mm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厚度<8 mm患者(P<0.05)。子宫内膜准备方案为自然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激素替代周期(P<0.05)。2个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明显高于单胚胎移植(P<0.05)。囊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明显高于卵裂期胚胎移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移植时女方年龄、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目和移植胚胎形态是FET周期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FET周期移植时女方年龄、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目和移植胚胎形态是临床妊娠和活产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冻融胚胎移植 临床妊娠率 活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不孕女性降调节后中医证型分布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15
作者 刘文君 李楠 +5 位作者 张君蕾 邢晓苑 陈梅 白俊 吉娜 王海静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80-2184,2190,共6页
目的:探讨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进行垂体降调节后在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的中医证型分布与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2020年9月至2021年... 目的:探讨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进行垂体降调节后在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的中医证型分布与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行IVF-ET长/超长方案的不明原因不孕女性在Gn启动日进行病史采集,对高频证候聚类分析,根据广义评估方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胚胎实验室指标及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Gn启动日证型分布比例为肝郁气滞证36.29%(45例)>肾阴亏虚证28.24%(35例)>肾阳虚兼痰湿证21.77%(27例)>血瘀证13.71%(17例)。肾阳虚兼痰湿证患者的获卵率、卵裂率、正常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率较其余证型显著降低(P<0.05),移植日平均内膜厚度、A型内膜率、优质胚胎率、可利用胚胎率较其他证型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IVF-ET的不明原因不孕女性Gn启动日的中医证型以肝郁肾虚型最为常见,肾虚证型与胚胎实验室指标及临床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相关性,施治应从肾入手改善指标提高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促性腺激素启动日 不明原因不孕 中医证型分布 肾阳虚 卵泡 内膜容受性 临床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干预对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
16
作者 刘文霞 罗如思 +2 位作者 梁芳芳 王晓丹 管一春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204-2209,共6页
目的探讨手术干预对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ovarian endometriosis,OEM)患者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4年2月1日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治疗的OEM患者,其中助孕前未手术组228例(A组)、... 目的探讨手术干预对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ovarian endometriosis,OEM)患者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4年2月1日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治疗的OEM患者,其中助孕前未手术组228例(A组)、助孕前手术组426例(B组),分析两组的助孕结局。结果两组间的女方年龄、BMI、不孕年限、不孕类型、基础FSH水平、AFC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AMH水平低于A组(P=0.003)。两组间促排卵方案的应用、Gn总天数、Gn总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Gn启动量高于A组(P=0.011)。运用多重线性回归调整混杂因素后,A组和B组间的2PN受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而两组间的获卵数、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整后,两组的临床妊娠率(aOR=-0.896,95%CI:0.540~1.488)、活产率(aOR=0.976,95%CI:0.589~1.620)仍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干预可能会进一步损伤OEM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但似乎并不影响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助孕前手术治疗可能会改善OEM患者的受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胚胎移植 体外受精 单精子注射 临床妊娠率 活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优良胚胎形成的囊胚与卵裂期优良胚胎的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比较 被引量:15
17
作者 许丽娟 陈薪 +5 位作者 田小龙 刘玉东 王楠 叶德盛 郭萍萍 陈士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天数胚胎的发育潜能,为D3非优良胚胎进行囊胚培养及其冻融移植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87例复苏周期胚胎移植患者的资料,根据胚胎冷冻时间不同,分为3组:D5冷冻组(n=87)、D6冷冻组(n=111)和D3冷冻组(n=489),采用外源...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天数胚胎的发育潜能,为D3非优良胚胎进行囊胚培养及其冻融移植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87例复苏周期胚胎移植患者的资料,根据胚胎冷冻时间不同,分为3组:D5冷冻组(n=87)、D6冷冻组(n=111)和D3冷冻组(n=489),采用外源性雌孕激素或自然周期准备内膜,比较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种植率等指标。结果每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种植率分别为:D5冷冻组58.6%、9.8%、42.9%;D6冷冻组32.4%、19.4%、23.3%;D3冷冻组44.9%、16.4%、26.9%。D5冷冻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3的非优良胚胎继续培养,若能够形成囊胚,所形成的D5囊胚冻融移植的临床结局优于D3的优良胚胎和非优良胚胎形成的D6囊胚冻融移植的临床结局。因此D3的非优良胚胎的囊胚培养及其冻融移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且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若有不同冷冻时间的胚胎可供选择时,可以优先选择非优良胚胎来源的D5囊胚,其次选择D3的卵裂期胚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胚移植 玻璃化冷冻 临床妊娠率 非优良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曲唑联合高纯度尿促性素治疗克罗米芬耐药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1
18
作者 赵越 阮祥燕 +2 位作者 李扬璐 杜娟 Alfred O.Mueck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1-436,共6页
目的评估来曲唑(letrozole,LTZ)联合高纯度尿促性素(highly purified 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p-HMG)低剂量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耐克罗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无排卵不孕患者的有效性... 目的评估来曲唑(letrozole,LTZ)联合高纯度尿促性素(highly purified 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p-HMG)低剂量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耐克罗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无排卵不孕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耐CC的PCOS不孕症患者120例,进行237个周期LTZ联合Hp-HMG低剂量方案促排卵治疗。观察主要研究终点:临床妊娠率、排卵率、单卵泡发生率。次要研究终点:排卵率、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日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浓度、注射GnRH-a日子宫内膜厚度;主要安全性评价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早期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多胎妊娠率。结果周期排卵率96.2%(228/237),单卵泡发育率为70%(166/237),周期取消率为1.3%(3/237),无排卵周期为9个(3.8%)。237个周期中,单胎妊娠率为32.9%(75/228),早期流产率为5.3%(12/228)。120例患者中,3个周期累计临床妊娠率65%(78/120),有2例双胎妊娠,1例输卵管妊娠,无重度OHSS,无多胎妊娠发生,无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LTZ联合低剂量Hp-HMG促排卵方案可以降低卵巢过度刺激发生率、增加临床妊娠率,对于耐CC的PCOS无排卵不孕患者是有效而安全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高纯度尿促性素 来曲唑 克罗米芬抵抗 临床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促子宫内膜增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常亚杰 张晓莉 +1 位作者 杨星 梁晓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促子宫内膜增殖、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薄型子宫内膜患者94例,其中53例予PRP治疗(PRP组),于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中给予PRP宫腔内灌注治疗,另41例未予PRP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促子宫内膜增殖、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薄型子宫内膜患者94例,其中53例予PRP治疗(PRP组),于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中给予PRP宫腔内灌注治疗,另41例未予PRP治疗(对照组)。ELISA法检测PRP组中PRP与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AB、PDGF-BB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量,并比较PRP组与对照组黄体酮日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同时采用Logistic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变量因素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153例行PRP宫腔内灌注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制备的PRP中PLT、PDGF-AB、PDGF-BB及TGF-β表达量均较全血中明显升高(P〈0.01)。2PRP组黄体酮日子宫内膜可达7.56±0.38 mm,较对照组6.41±0.36 mm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率有关(OR 1.48,95%CI 1.04~2.21,P〈0.05);PRP与妊娠率有关(OR 3.16,95%CI 1.48~6.74,P〈0.05)。结论:制备的PRP达到治疗标准,结果满意。PRP具有促进子宫内膜增殖、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临床效果,可作为菲薄子宫内膜的临床治疗中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薄型子宫内膜 临床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西班对反复着床失败后冻融周期囊胚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杰 郑洁 +3 位作者 雷亚兰 文晓凤 夏敏 孙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9-982,共4页
目的:探讨胚胎反复着床失败(RIF)后冻融周期囊胚移植时使用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RIF,再次行冻融胚胎囊胚移植(bTET)的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FET日是否使用阿托西班分为... 目的:探讨胚胎反复着床失败(RIF)后冻融周期囊胚移植时使用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RIF,再次行冻融胚胎囊胚移植(bTET)的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FET日是否使用阿托西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4例)于移植前0.5 h单剂量静脉推注小剂量阿托西班(6.75 mg/0.9 m L),对照组(168例)未使用阿托西班。分析比较两组间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多胎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活产率。结果:观察组临床妊娠率(57.41%)、胚胎着床率(38.41%)、活产率(46.8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12%、28.32%、3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流产率(14.82%)稍高于对照组(13.04%),多胎妊娠率(16.67%)和宫外孕率(3.70%)均稍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7.39%、5.7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F患者FET日在囊胚移植前给予小剂量阿托西班预处理可明显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西班 反复种植失败 冻融胚胎移植 临床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