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构件/构架的可复用串行通信开发方法的研究
1
作者 宁伟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45-147,共3页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信息需求的提高,串行通信技术作为计算机与计算机或单片机间通信的桥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控制、商业通信、电力调度等诸多领域.通常所开发的串行通信程序,存在代码冗长、...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信息需求的提高,串行通信技术作为计算机与计算机或单片机间通信的桥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控制、商业通信、电力调度等诸多领域.通常所开发的串行通信程序,存在代码冗长、结构复杂、复用性差、编程技术不易于掌握、可靠性差等缺点,而且应用需求量大,程序开发周期长.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已成为开发通讯程序的程序开发商共同面临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构件-构架理论"和软件复用理论应用于串行通信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可复用的串行口通讯构架的开发方法,从而提高串行口通信程序的可复用性和可靠性,缩短程序的开发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复用 软件开发 软件构架 软件构件 可复用串行通信开发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FPGA的新的SVM硬件实现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涵 王博 +1 位作者 尹嵩 刘丁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35-2241,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实现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FPGA串行计算方法,与已有的并行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利用了递归神经网络的并行性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简化的约束条件的优点,在保证计算速度的同时,明显提高了FPGA的硬件资源利用... 提出了一种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实现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FPGA串行计算方法,与已有的并行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利用了递归神经网络的并行性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简化的约束条件的优点,在保证计算速度的同时,明显提高了FPGA的硬件资源利用效率,能够适应大规模训练样本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该方法具有灵活的串行计算、并行传输的特点,在较少使用FPGA硬件资源的同时,计算速度不会有明显变化,可有效地用硬件实现支持向量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行计算方法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递归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P和PC机的串行通信 被引量:19
3
作者 郭京蕾 吴勇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2004年第3期475-477,共3页
介绍了一种DSP和PC机的串行通信方法,设计了DSP的串行通信接口硬件电路及在此基础上使用中断的方法实现串行通信的工作过程和软件流程,并给出了DSP串行通信接口的程序初始化代码。该通信系统在设备监控系统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取得了满... 介绍了一种DSP和PC机的串行通信方法,设计了DSP的串行通信接口硬件电路及在此基础上使用中断的方法实现串行通信的工作过程和软件流程,并给出了DSP串行通信接口的程序初始化代码。该通信系统在设备监控系统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行通信方法 DSP PC机 设备监控系统 中断方式 流程图 硬件接口电路 SCI模块 通信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处理器多核流水线自适应同步方法
4
作者 闫迪 帅玮祎 +1 位作者 孙克 李晓宇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5-660,共6页
在通用处理器上进行信号处理是软件无线电发展的方向之一,现有的共享存储并行编程(Open MP)和直接线程并行法难以对信号处理进行并行加速。针对串行算法的并行化问题,引入多核流水线方法,对传统串行方法和多核流水线的实时性进行了分析... 在通用处理器上进行信号处理是软件无线电发展的方向之一,现有的共享存储并行编程(Open MP)和直接线程并行法难以对信号处理进行并行加速。针对串行算法的并行化问题,引入多核流水线方法,对传统串行方法和多核流水线的实时性进行了分析对比。针对多核流水线的同步问题,研究了一种分布式的自适应线程同步方法。结合信号处理实例,对串行方法和多核流水线的实时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多核流水线的吞吐率是串行方法的2.1倍,处理能力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无线电 通用处理器 多核流水线 串行方法 分步式自适应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工程方法在SAR结构总体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郭振永 李科杰 《兵工自动化》 2003年第1期4-7,共4页
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制造和支持等相关过程的系统方法。在分析传统串行设计方法缺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合成孔径雷达(SAR)结构总体设计中运用并行工程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SAR结构总体设计中的并行工程方法,考虑整个研... 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制造和支持等相关过程的系统方法。在分析传统串行设计方法缺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合成孔径雷达(SAR)结构总体设计中运用并行工程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SAR结构总体设计中的并行工程方法,考虑整个研制周期中从可行性方案论证到售后服务等环节中的所有因素,构造了包括建立多功能小组、总体方案论证、价值工程分析、计划进度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准备、系统总体和分系统设计、器件材料准备、加工制造、分系统调试、整机联调以及售后服务等设计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工程方法 串行设计方法 合成孔径雷达 结构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域CFD/CSD耦合方法能量精度分析及应用
6
作者 窦怡彬 徐敏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68,共7页
研究两类时域计算流体力学/计算结构力学(CFD/CSD)耦合方法:串行分区方法和并行分区方法。从耦合界面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不同耦合方法对能量守恒误差的影响。在非同位方法和并行分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非同位并行分区方法。使用不同的耦... 研究两类时域计算流体力学/计算结构力学(CFD/CSD)耦合方法:串行分区方法和并行分区方法。从耦合界面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不同耦合方法对能量守恒误差的影响。在非同位方法和并行分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非同位并行分区方法。使用不同的耦合方法,对二维气动弹性算例Isogai Wing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减小耦合界面上的能量守恒误差可以有效的提高计算精度,效率高于紧耦合方法;非同位分区方法的能量守恒误差小于同位分区方法,并且可以使控制方程满足界面连续条件;非同位并行分区方法继承非同位分区方法和并行分区方法的全部优点,采用该方法计算颤振边界,和文献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气动弹性 CFD/CSD耦合方法 串行分区方法 并行分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群机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暂态过程并行仿真 被引量:54
7
作者 薛巍 舒继武 +2 位作者 严剑峰 王心丰 韩英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8-43,共6页
由于传统的串行计算方法无法满足互联电力系统在线动态安全分析和实时仿真的要求,研究高效的电力系统暂态并行仿真算法及其软件已成为电力系统动态实时仿真的关键。该文基于集群系统,提出一种利用电力系统区域特性的多重化网络划分方案... 由于传统的串行计算方法无法满足互联电力系统在线动态安全分析和实时仿真的要求,研究高效的电力系统暂态并行仿真算法及其软件已成为电力系统动态实时仿真的关键。该文基于集群系统,提出一种利用电力系统区域特性的多重化网络划分方案,弥补了传统网络划分算法在计算规模和划分质量上的不足;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块思想、消息传递与动态多线程相结合的网络方程分层算法及其实现策略,缩短了网络方程的计算时间,解决了暂态仿真中计算量突增的问题,提高了算法的并行效率和整体性能。同时,文中还简化了暂态稳定算法迭代流程,改进了全局收敛判定方法,有效地减少了算法计算量和通信损耗。实际电网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算法计算加速比高,实时性好,因此研制的电力系统动态并行仿真程序能够满足大规模电力系统暂态过程实时仿真、甚至超实时仿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 并行仿真 集群机 区域特性 串行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周向紧密布置读码器件的绝对式光学编码器 被引量:1
8
作者 邱成 朱衡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19期3053-3056,共4页
提出了一种沿码盘圆周方向紧密布置读码器件的绝对式光学编码器。利用沿码盘圆周方向连续相邻紧密布置的光敏元件,并行地读取按照串行编码方法编码的单圈码道,就可以实现绝对位置测量。与传统绝对式编码器相比,码盘上的编码码道数量少... 提出了一种沿码盘圆周方向紧密布置读码器件的绝对式光学编码器。利用沿码盘圆周方向连续相邻紧密布置的光敏元件,并行地读取按照串行编码方法编码的单圈码道,就可以实现绝对位置测量。与传统绝对式编码器相比,码盘上的编码码道数量少、光学图案简单,有利于绝对式编码器实现小型化和提高精度;同时光敏元件沿码盘圆周方向连续相邻紧密布置,有利于读码器件集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编码器 绝对式编码器 串行编码方法 读码器件 码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s for kinematic calibration of six-DOF serial robot 被引量:4
9
作者 黎田 孙奎 +1 位作者 谢宗武 刘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618-626,共9页
An optimal measurement pose number searching method was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pose selection method.Several optimal robot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s were added to an initial pre-selected optimal configuration set to... An optimal measurement pose number searching method was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pose selection method.Several optimal robot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s were added to an initial pre-selected optimal configuration set to establish a new configuration set for robot calibration one by one.The root mean squares (RMS) of the errors of each end-effector poses after being calibrated by these configuration sets were calculated.The optimal number of the configuration set corresponding to the least RMS of pose error was then obtained.Calibration based on those poses selected by this algorithm can get higher end-effector accuracy,meanwhile consumes less time.An optimal pose set including optimal 25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s is found during the simulation.Tracking errors after calibration by using these poses are 1.54,1.61 and 0.86 mm,and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calibration which are 7.79,7.62 and 8.29 mm,even better than those calibrated by the random method which are 2.22,2.35 and 1.69 mm in directions X,Y and Z,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ial robot pose selection pose number kinematic calibration observability ind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